一种甲状腺术后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52613发布日期:2020-03-06 05:46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甲状腺术后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甲状腺术后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甲状腺是脊椎动物非常重要的腺体,属于内分泌器官。在哺乳动物类它位于颈部甲状软骨下方,气管两旁。人类的甲状腺形似蝴蝶,犹如盾甲,故以此命名。甲状腺控制使用能量的速度、制造蛋白质、调节身体对其他荷尔蒙的敏感性。

在现有技术中,甲状腺在手术后修复的过程中,由于手术的位置在下颌的左右侧,病人如果随意活动头部,手术的切口处不容易恢复,延长了术后恢复的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甲状腺术后康复装置,将两个固定卡座分别卡在在术后患者的两个肩膀上,通过颈部支撑组件对患者的颈部进行限位,通过卡接组件调节颈部支撑板的位置使其更加贴合病人的颈部,对颈部更好的限位,通过横向调节组件向调节下颌托板与患者下颌的距离,适应不同的患者,通过纵向调节组件向上调节下颌托板,配合颈部支撑板,使患者整个头部更加的端正,并对其进行限位,患者的颈部不能随意的转动,不会影响手术的切口处,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通过限位组件可以对导流管进行限位,使导流管更加有条理,不易弯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甲状腺术后康复装置,包括两个固定卡座,两个所述固定卡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颈部支撑组件,所述固定卡座的正面设置有横向调节组件,所述横向调节组件上设置有纵向调节组件,所述纵向调节组件上设置有下颌托板,所述下颌托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颈部支撑组件包括卡接组件、支撑块和颈部支撑板,所述横向调节组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顶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限位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两个固定卡座分别卡在在术后患者的两个肩膀上,通过颈部支撑组件对患者的颈部进行限位,通过卡接组件调节颈部支撑板的位置使其更加贴合病人的颈部,对颈部更好的限位,通过横向调节组件向调节下颌托板与患者下颌的距离,适应不同的患者,通过纵向调节组件向上调节下颌托板,配合颈部支撑板,使患者整个头部更加的端正,并对其进行限位,患者的颈部不能随意的转动,不会影响手术的切口处,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通过限位组件可以对导流管进行限位,使导流管更加有条理,不易弯折。

进一步的,所述卡接组件包括卡接盒,所述卡接盒内壁的顶部和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的表面套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盒,所述连接盒内壁的顶部和底部之间滑动连接有带动块,所述带动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侧贯穿所述卡接盒且延伸至所述卡接盒的外部,所述带动块的右侧通过弹性件与所述连接盒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卡接盒的左侧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块相适配的第一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组件可以简单方便的对颈部支撑板进行的位置进行调节,使颈部支撑板更加的贴合患者的颈部,使限位的作用更好更加的舒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块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第一滑槽内表面的正面和背面均连通有与卡块相适配的卡槽,所述移动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卡接盒的右侧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支撑块的左侧通过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颈部支撑板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按压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通过带动块挤压弹性件同时带动卡块移出卡槽,进入卡接盒,此时可以移动颈部支撑板,当移动至适合的位置时松开第一连接块,通过弹性件的作用挤压第一连接块使其带动卡块进入至下一组卡槽内部进行限位,调节简单,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正面的左侧和右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矩形槽和第二矩形槽,所述第一矩形槽内表表面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丝杆的一端且位于所述安装板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转动块,所述第二矩形槽内表面的背面通过第二滑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矩形槽和第二矩形槽的内表面的一侧均连通有与第二连接块相适配的第三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转动块带动丝杆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滑块移动,从而可以调节下颌托板的水平距离,在佩戴时可以将下颌托板调节至远离身体的一侧,这样佩戴时更加的简单,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人调节下颌托板的水平位置,使其位置更加的适合患者,且第二滑块通过第二滑轨滑动连接于第二矩形槽内部,使移动的更加的平稳。

进一步的,所述纵向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节盒和第二调节盒,所述第一调节盒内壁的顶部和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的表面套接有第三连接块所述第二调节盒内壁的右侧滑动连接有第四连接块,所述第一调节盒和第二调节盒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第四滑槽,所述第三连接块和第四连接块相对的一侧分别与下颌托板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纵向调节组件可以向上调节下颌托板的位置,配合颈部支撑板,使患者的头部更加的端正,使手术切口处的皮肤更加的平整,有利于手术切口的恢复。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调节盒内壁的左侧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左右两端分别套接有第一绕线轮和第二绕线轮,所述第一绕线轮和第二绕线轮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带动绳和第二带动绳,所述第一带动绳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带动绳的一端通过滚轴与所述第四连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正反向转动转动轴,转动轴带动第一绕线轮和第二绕线轮分别对第一带动绳和第二带动绳进行收放绳,带动第四连接块上下移动,从而调节下颌托板的垂直位置,可以平稳缓慢的进行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轴的右端贯穿所述第二调节盒且延伸至所述第二调节盒的外部,所述转动轴的右端滑动连接有转动头,所述转动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第二调节盒右侧的顶部开设有多个与限位杆相适配的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调节下颌托板时,需要向右侧拉动转动头,使限位杆移出限位槽,此时可以通过转动头转动转动轴,进行调节,调节结束后,通过向左侧推动转动头使限位杆进入限位槽,对转动轴进行限位,调节操作简单,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带,所述限位环的表面的左侧设置有魔术贴a面,所述固定带的一侧设置魔术贴b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导流管的表面放置于限位环上,通过固定带对导流管进行限位,固定带为弹性材料制成,通过魔术贴a面与魔术贴b面贴合,对导流管进行固定限位,使导流管更加有条理,不易弯折。

进一步的,所述颈部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海绵枕,所述限位环凹面侧设置有第一橡胶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颈部支撑板与患者颈部贴合时,海绵枕可以提高颈部的舒适度,限位环凹面侧的第一橡胶棉,可以保护导流管,且可以增大摩擦。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卡座的凹面侧设置有第二橡胶棉,所述下颌托板的正面和挡板的顶部均设置有硅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卡座为有弹性的材料制成,当固定卡座卡在患者的肩膀时,第二橡胶棉可以进行缓冲,增加舒适度同时增大摩擦,当下颌托板和挡板与患者的下巴贴合时,硅胶垫可以增加舒适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将两个固定卡座分别卡在在术后患者的两个肩膀上,通过颈部支撑组件对患者的颈部进行限位,通过卡接组件调节颈部支撑板的位置使其更加贴合病人的颈部,对颈部更好的限位,通过横向调节组件向调节下颌托板与患者下颌的距离,适应不同的患者,通过纵向调节组件向上调节下颌托板,配合颈部支撑板,使患者整个头部更加的端正,并对其进行限位,患者的颈部不能随意的转动,不会影响手术的切口处,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2、本实用新型,颈部支撑板为与人体颈部相适配的弧形板,且颈部支撑板的内侧设置有相同形状的海绵枕头,使颈部支撑板更加的贴合患者的颈部,使限位的作用更好更加的舒适,通过按压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通过带动块挤压弹性件同时带动卡块移出卡槽,进入卡接盒,此时可以移动颈部支撑板,当移动至适合的位置时松开第一连接块,通过弹性件的作用挤压第一连接块使其带动卡块进入至下一组卡槽内部进行限位,卡槽设置有多组,每组卡座为相邻的,卡槽的宽度为零点五毫米,调节更加的准确,简单,方便;

3、本实用新型,下颌托板为设置为弧形,挡板与人体的下巴相适配的弧形,且表面均设置有硅胶垫,使贴合更加的舒适,且可以调节下颌托盘的垂直和水平距离,使用更加的灵活,适用于不同的患者,且佩戴简单同时调节简单且平稳;

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支撑板的左右两侧节能设置有限位组件,通过将导流管的表面放置于限位环上,限位环凹面侧的第一橡胶棉,可以保护导流管,且可以增大摩擦,通过固定带对导流管进行限位,固定带为弹性材料制成,通过魔术贴a面与魔术贴b面贴合,对导流管进行固定限位,使导流管更加有条理,不易弯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整体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卡接组件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横向调节组件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纵向调节组件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中:1、固定卡座;2、固定板;3、颈部支撑组件;31、卡接组件;311、卡接盒;312、第一滑杆;313、移动块;314、连接盒;315、弹性件;316、带动块;317、第一连接块;318、卡块;319、卡槽;3110、第一固定块;3111、第一滑槽;3112、第二滑槽,32、支撑块;33、第一滑轨;34、颈部支撑板;35、海绵枕;36、第二固定块;4、横向调节组件;41、安装板;42、第一矩形槽;43、第二矩形槽;44、转动块;45、第一滑块;46、第二连接块;47、丝杆;48、第二滑轨;49、第二滑块;410、第三滑槽;5、纵向调节组件;51、第一调节盒;52、第二调节盒;53、第二滑杆;54、第三连接块;55、第四连接块;56、第一带动绳;57、第二带动绳;58、滚轴;59、第一绕线轮;510、转动轴;511、第二绕线轮;512、转动头;513、限位槽;514、限位杆;6、下颌托板;7、挡板;8、限位组件;81、限位环;82、第一橡胶棉;83、魔术贴a面;84、固定带;85、魔术贴b面;9、第二橡胶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甲状腺术后康复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两个固定卡座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固定卡座1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上设置有颈部支撑组件3,所述固定卡座1的正面设置有横向调节组件4,所述横向调节组件4上设置有纵向调节组件5,所述纵向调节组件5上设置有下颌托板6,下颌托板6的水平侧设置为弧形,所述下颌托板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挡板7,挡板7与人体下巴相适配的弧形板,所述颈部支撑组件3包括卡接组件31、支撑块32和颈部支撑板34,颈部支撑板34为与人体颈部相适配的弧形板,所述横向调节组件4包括安装板41,安装板41固定于两个固定卡座1的正面,固定卡座1位圆弧形,为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安装板41顶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限位组件8。

将两个固定卡座1分别卡在在术后患者的两个肩膀上,通过颈部支撑组件3对患者的颈部进行限位,通过卡接组件31调节颈部支撑板34的位置使其更加贴合病人的颈部,对颈部更好的限位,通过横向调节组件向调节下颌托板6与患者下颌的距离,适应不同的患者,通过纵向调节组件5向上调节下颌托板,配合颈部支撑板34,使患者整个头部更加的端正,并对其进行限位,患者的颈部不能随意的转动,不会影响手术的切口处,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通过限位组件8可以对导流管进行限位,使导流管更加有条理,不易弯折。

较佳地,如图3所示,所述卡接组件31包括卡接盒311,卡接盒311和支撑块32分别固定于两个固定板2的一侧,所述卡接盒311内壁的顶部和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杆312,所述第一滑杆312的表面套接有移动块313,所述移动块313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盒314,连接盒314的左侧为不封口的空腔结构,所述连接盒314内壁的顶部和底部之间滑动连接有带动块316,所述带动块316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317,第一连接块317的左侧设置有按压块,所述第一连接块317的一侧贯穿所述卡接盒311且延伸至所述卡接盒311的外部,所述带动块316的右侧通过弹性件315与所述连接盒314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卡接盒311的左侧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块317相适配的第一滑槽3111,第一滑槽3111的槽宽度与第一连接块317的宽度相适配。

卡接组件31可以简单方便的对颈部支撑板34进行的位置进行调节,使颈部支撑板34更加的贴合患者的颈部,使限位的作用更好更加的舒适。

较佳地,所述第一连接块317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卡块318,所述第一滑槽3111内表面的正面和背面均连通有与卡块318相适配的卡槽319,卡槽319设置有多组,卡槽319的槽宽度为五毫米,所述移动块31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3110,所述卡接盒311的右侧开设有第二滑槽3112,第二滑槽3112的宽度与第一固定块3110的宽度相适配,长度和第一滑槽3111相同,所述支撑块32的左侧通过第一滑轨33滑动连接有第二固定块36,所述颈部支撑板34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一固定块3110和第二固定块36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

通过按压第一连接块317,第一连接块317通过带动块316挤压弹性件315同时带动卡块318移出卡槽319,进入卡接盒311,此时可以移动颈部支撑板34,当移动至适合的位置时松开第一连接块317,通过弹性件315的作用挤压第一连接块317使其带动卡块318进入至下一组卡槽319内部进行限位,调节简单,方便。

较佳地,如图4所示,所述安装板41正面的左侧和右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矩形槽42和第二矩形槽43,所述第一矩形槽42内表表面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丝杆47,所述丝杆47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滑块45,第一滑块45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一矩形槽42内表面的左右两侧滑动连接,所述丝杆47的一端且位于所述安装板41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转动块44,所述第二矩形槽43内表面的背面通过第二滑轨48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49,所述第一滑块45和第二滑块49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46,两个第二连接块46分别与第一调节盒51和第二调节盒5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矩形槽42和第二矩形槽43的内表面的一侧均连通有与第二连接块46相适配的第三滑槽410。

通过转动转动块44带动丝杆47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滑块45移动,从而可以调节下颌托板6的水平距离,在佩戴时可以将下颌托板6调节至远离身体的一侧,这样佩戴时更加的简单,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人调节下颌托板6的水平位置,使其位置更加的适合患者,且第二滑块49通过第二滑轨48滑动连接于第二矩形槽43内部,使移动的更加的平稳。

较佳地,如图5所示,所述纵向调节组件5包括第一调节盒51和第二调节盒52,所述第一调节盒51内壁的顶部和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滑杆53,所述第二滑杆53的表面套接有第三连接块54所述第二调节盒52内壁的右侧滑动连接有第四连接块55,所述第一调节盒51和第二调节盒52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第四滑槽,所述第三连接块54和第四连接块55相对的一侧分别与下颌托板6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

通过纵向调节组件5可以向上调节下颌托板6的位置,配合颈部支撑板,使患者的头部更加的端正,使手术切口处的皮肤更加的平整,有利于手术切口的恢复。

较佳地,所述第二调节盒52内壁的左侧转动连接有转动轴510,所述转动轴510左右两端分别套接有第一绕线轮59和第二绕线轮511,所述第一绕线轮59和第二绕线轮511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带动绳56和第二带动绳57,所述第一带动绳56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块55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带动绳57的一端通过滚轴58与所述第四连接块55的底部固定连接,第四连接块55上开设有与第二带动绳57相适配的通孔,第二带动绳57的底端穿过通孔通过滚轴58与第四连接块55的底部固定连接。

正反向转动转动轴510,转动轴510带动第一绕线轮59和第二绕线轮511分别对第一带动绳56和第二带动绳57进行收放绳,带动第四连接块55上下移动,从而调节下颌托板6的垂直位置,可以平稳缓慢的进行调节。

较佳地,所述转动轴510的右端贯穿所述第二调节盒52且延伸至所述第二调节盒52的外部,所述转动轴510的右端滑动连接有转动头512,转动头512包括一个连接管和一个转动盘,连接管的内壁与转动轴510的表面通过滑轨滑动连接,所述转动头5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514,所述第二调节盒52右侧的顶部开设有多个与限位杆514相适配的限位槽513,限位槽513设置有多个,以转动轴510的轴心为圆心圆形阵列有十二个,使调节更加的准确。

在需要调节下颌托板6时,需要向右侧拉动转动头512,使限位杆514移出限位槽513,此时可以通过转动头512转动转动轴510,进行调节,调节结束后,通过向左侧推动转动头512使限位杆514进入限位槽513,对转动轴510进行限位,调节操作简单,方便。

较佳地,如图6所示,所述限位组件8包括限位环81,所述限位环81的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带84,固定带84为弹性材料制成,所述限位环81的表面的左侧设置有魔术贴a面83,所述固定带84的一侧设置魔术贴b面85。

通过将导流管的表面放置于限位环81上,通过固定带84对导流管进行限位,固定带84为弹性材料制成,通过魔术贴a面83与魔术贴b面85贴合,对导流管进行固定限位,使导流管更加有条理,不易弯折。

较佳地,所述颈部支撑板34的一侧设置有海绵枕35,所述限位环81凹面侧设置有第一橡胶棉82。

当颈部支撑板34与患者颈部贴合时,海绵枕35可以提高颈部的舒适度,限位环81凹面侧的第一橡胶棉,可以保护导流管,且可以增大摩擦。

较佳地,所述固定卡座1的凹面侧设置有第二橡胶棉9,所述下颌托板6的正面和挡板7的顶部均设置有硅胶垫。

固定卡座1为有弹性的材料制成,当固定卡座1卡在患者的肩膀时,第二橡胶棉9可以进行缓冲,增加舒适度同时增大摩擦,当下颌托板6和挡板7与患者的下巴贴合时,硅胶垫可以增加舒适度。

工作原理:该甲状腺术后康复装置,将两个固定卡座1分别卡在在术后患者的两个肩膀上,通过颈部支撑组件3对患者的颈部进行限位,通过卡接组件31调节颈部支撑板34的位置使其更加贴合病人的颈部,对颈部更好的限位,通过横向调节组件向调节下颌托板6与患者下颌的距离,适应不同的患者,通过纵向调节组件5向上调节下颌托板,配合颈部支撑板34,使患者整个头部更加的端正,并对其进行限位,患者的颈部不能随意的转动,不会影响手术的切口处,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通过限位组件8可以对导流管进行限位,使导流管更加有条理,不易弯折,卡接组件31可以简单方便的对颈部支撑板34进行的位置进行调节,使颈部支撑板34更加的贴合患者的颈部,使限位的作用更好更加的舒适,通过按压第一连接块317,第一连接块317通过带动块316挤压弹性件315同时带动卡块318移出卡槽319,进入卡接盒311,此时可以移动颈部支撑板34,当移动至适合的位置时松开第一连接块317,通过弹性件315的作用挤压第一连接块317使其带动卡块318进入至下一组卡槽319内部进行限位,调节简单,方便,通过转动转动块44带动丝杆47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滑块45移动,从而可以调节下颌托板6的水平距离,在佩戴时可以将下颌托板6调节至远离身体的一侧,这样佩戴时更加的简单,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人调节下颌托板6的水平位置,使其位置更加的适合患者,且第二滑块49通过第二滑轨48滑动连接于第二矩形槽43内部,使移动的更加的平稳,通过纵向调节组件5可以向上调节下颌托板6的位置,配合颈部支撑板,使患者的头部更加的端正,使手术切口处的皮肤更加的平整,有利于手术切口的恢复,正反向转动转动轴510,转动轴510带动第一绕线轮59和第二绕线轮511分别对第一带动绳56和第二带动绳57进行收放绳,带动第四连接块55上下移动,从而调节下颌托板6的垂直位置,可以平稳缓慢的进行调节,在需要调节下颌托板6时,需要向右侧拉动转动头512,使限位杆514移出限位槽513,此时可以通过转动头512转动转动轴510,进行调节,调节结束后,通过向左侧推动转动头512使限位杆514进入限位槽513,对转动轴510进行限位,调节操作简单,方便,通过将导流管的表面放置于限位环81上,通过固定带84对导流管进行限位,固定带84为弹性材料制成,通过魔术贴a面83与魔术贴b面85贴合,对导流管进行固定限位,使导流管更加有条理,不易弯折,当颈部支撑板34与患者颈部贴合时,海绵枕35可以提高颈部的舒适度,限位环81凹面侧的第一橡胶棉,可以保护导流管,且可以增大摩擦,固定卡座1为有弹性的材料制成,当固定卡座1卡在患者的肩膀时,第二橡胶棉9可以进行缓冲,增加舒适度同时增大摩擦,当下颌托板6和挡板7与患者的下巴贴合时,硅胶垫可以增加舒适度。

使用方法:首先将整个装置从患者的头部套入,固定卡座1分别卡在在术后患者的两个肩膀上,固定卡座1为弹性材质制成,此时颈部支撑板34与下颌托板6之间的距离为最大距离,方便患者穿戴,然后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通过调节卡接组件31调节颈部支撑板34的位置,通过按压第一连接块317,第一连接块317通过带动块316挤压弹性件315同时带动卡块318移出卡槽319,进入卡接盒311,此时可以移动颈部支撑板34,当移动至适合的位置时松开第一连接块317,通过弹性件315的作用挤压第一连接块317使其带动卡块318进入至下一组卡槽319内部进行限位,卡槽319设置有多组,每组卡座为相邻的,卡槽319的宽度为零点五毫米,颈部支撑板34的一侧设置有海绵枕35,提高舒适度,然后通过横向调节组件4调节下颌托板的水平距离,使其调节至合适的位置,调节时通过转动转动块44带动丝杆47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滑块45移动,从而可以调节下颌托板6的水平距离,使其位置更加的适合患者,且第二滑块49通过第二滑轨48滑动连接于第二矩形槽43内部,使移动的更加的平稳,然后通过纵向调节组件调节下颌托板6的纵向位置,患者的下巴放置在下颌托板6上,下巴的前侧与挡板7贴合,通过正反向转动转动轴510,转动轴510带动第一绕线轮59和第二绕线轮511分别对第一带动绳56和第二带动绳57进行收放绳,带动第四连接块55上下移动,从而调节下颌托板6的垂直位置,下颌托板6的另一侧通过第三连接块54与第二滑杆53滑动连接,使移动平稳,通过调节下颌托板6的水平距离,配合颈部支撑板34,对患者头部进行限位,通过通过将导流管的表面放置于限位环81上,通过固定带84对导流管进行限位,固定带84为弹性材料制成,通过魔术贴a面83与魔术贴b面85贴合,对导流管进行固定限位,使导流管更加有条理,不易弯折。

本实用新型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