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裤的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77674发布日期:2020-06-05 19:42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卫生裤的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纸尿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卫生裤的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卫生裤是一种一次性用品,作为贴身的物品,品质、舒适性等问题受到消费者们的广泛关注,传统的卫生裤有两片式和三片式两种,两片式的卫生裤意思是先将制备好的芯体粘贴在整体的外层无纺布上之后,再进行o切掉两侧多余的外层无纺布,切除后裆部的外层无纺布必须要比芯体宽度宽,这样在穿着时裆部的外层无纺布就会直接与两侧大腿内侧接触,而外层无纺布直接与皮肤接触会导致不适反应;三片式的卫生裤意思是先将外层无纺布o切成所需的弧形,并将其切成两片,这样就可以将外层无纺布切的比芯体的宽度窄,然后再将芯体粘贴在两片外层无纺布的上方,芯体下表面中间无外层无纺布,只有下表面两侧有外层无纺布,而且两侧的外层无纺布外侧边沿之间的间距也会比芯体的宽度窄,这样,在穿着时芯体的两侧边缘直接与两侧大腿内侧皮肤接触,由于芯体比外层无纺布柔软舒适,使得三片式的卫生裤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另外,由于三片式的卫生裤中,芯体下表面中间无外层无纺布,也可以节省外层无纺布布料,节约成本。

传统的卫生裤生产装置生产两片式和三片式的卫生裤必须单独使用两片式和三片式的装置,无法在一台机器上实现两种卫生裤的生产,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大大增加了设备投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卫生裤的生产装置,只需在原有的两片式设备上增加一个切刀和一个分叉器,既可以实现两片式和三片式卫生用品之间的生产切换,操作简便,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卫生裤的生产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棉芯木浆料架、棉芯粉碎成型机构、棉芯包覆无纺布料架、导流层料架、棉芯切刀、裆部提拉橡筋料架、pe底膜料架、面层无纺布料架、护围橡筋料架、护围无纺布料架、芯体切刀、芯体竖转移轮、变速变横机构、芯体横转移轮、腰围橡筋料架、腰围无纺布料架、后o切刀、对折输送、腰封合输送和折耳机构;在所述变速变横机构与芯体横转移轮之间,还依次设置内层无纺布料架、弧形橡筋料架、外层无纺布料架和弧形橡筋施加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弧形橡筋施加机构与所述芯体横转移轮之间还依次设有先切刀和分叉器。

优选地,所述分叉器包括底座和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托杆和第二托杆,所述第一托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相互平行的第一导辊和第二导辊,所述第二托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相互平行的第三导辊和第四导辊。芯体被切割成一个一个之后,如果想要做两片式的卫生用品,则将施加了弧形橡筋的外层无纺布和内层无纺布直接平铺到芯体下表面,并将粘合有腰围橡筋的腰围无纺布粘贴到芯体上表面,经腰围无纺布的包覆后,通过后o切刀将芯体两侧多余的无纺布切割掉,然后对折、腰封后对产品进行折耳,折耳后运输到后续工序即可;如果想要做三片式的卫生用品,则将复合后的内层无纺布和外层无纺布先通过先切刀切成两片,接着被先切刀剖切一分为二的无纺布分别被分叉器中的第一导辊和第三导辊导向拉开后经第二导辊和第四导辊分离成预设间距,将剖切成两片的无纺布分离成预设间距后,将两片无纺布分开传送平铺到芯体下表面,并将粘合有腰围橡筋的腰围无纺布粘贴到芯体上表面,经腰围无纺布的包覆后,输送到对折输送和折耳机构依次进行对折和折耳,然后运输到后续工序即可。可见,分叉器是两片式和三片式卫生用品能够在同一生产线上生产的必要机构,通过在原有两片式卫生用品生产装置中增加先切刀和分叉器后即可实现三片式卫生用品的生产,只需进行简单的切换即可实现两片式和三片式卫生用品能够在同一个装置中生产,节约设备成本,节约生产车间场地,操作方便,设计合理。

优选地,所述第一托杆与所述第二托杆之间呈0~20°夹角。根据第一托杆和第二托杆之间的夹角以及二者之间的间距能够计算出被剖切一分为二的无纺布最终被拉开的预设间距;所以,根据不同产品的尺寸,调节第一托杆与第二托杆之间的夹角,既可以实现将被剖切一分为二的无纺布最终被拉开到预设间距。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辊与所述第三导辊之间上下交错设置,且所述第一导辊位于所述第三导辊之上;所述第二导辊与所述第四导辊之间上下交错设置,且所述第二导辊位于所述第四导辊之下。这样设置是为了便于将剖切一分为二的无纺布拉开预设间距且互不干扰。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辊与所述第二导辊之间上下交错设置,且所述第二导辊位于所述第一导辊之上;所述第三导辊与所述第四导辊之间上下交错设置,且所述第四导辊位于所述第三导辊之下。这样设置是为了使得各导辊对剖切一分为二的无纺布具有一定的张力,防止其打皱。

进一步地,所述分叉器还包括第一调节块和第二调节块,所述第一托杆固定在所述第一调节块上,所述第一调节块通过第一调节螺丝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托杆固定在所述第二调节块上,所述第二调节块通过第二调节螺丝固定在所述底座上。针对不同尺寸的产品,剖切一分为二的无纺布需要拉开不同的预设间距,需要调节该预设间距时,首先拧松第一调节螺丝和第二调节螺丝,然后转动第一调节块和第二调节块,从而调节第一托杆与第二托杆之间的间距和夹角,进而能够调整上述预设间距的大小,使得本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的产品;调整结束后再拧紧第一调节螺丝和第二调节螺丝使得第一调节块和第二调节块与底座之间位置稳定。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调节块上与所述第一调节螺丝相对的另一侧开设第一拨动窗口,在所述第二调节块上与所述第二调节螺丝相对的另一侧开设第二拨动窗口。第一拨动窗口和第二拨动窗口的开设便于通过该拨动窗口转动第一调节块和第二调节块,从而调节第一托杆和第二托杆之间的间距和夹角。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拨动窗口和所述第二拨动窗口下方的所述底座上均具有量角刻度线,在所述第一拨动窗口和所述第二拨动窗口内均设置有角度指针。在第一拨动窗口和所述第二拨动窗口下方的底座上设置量角刻度线后,根据不同尺寸产品的要求,用户首先计算出剖切一分为二的无纺布之间所需拉开的预设间距,然后计算出第一调节块和第二调节块所需转动的角度,根据计算出来的角度旋转第一调节块和第二调节块,旋转时通过角度指针和量角刻度线能够很方便地控制旋转角度等于计算出来的角度,使得本装置的调整更加精确。

优选地,所述棉芯粉碎成型机构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棉芯木浆粉碎机、第一负压风机、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以及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一网状模块、第二网状模块和转移轮;所述第一网状模块同轴套设在所述第一模腔外部,所述第二网状模块同轴套设在所述第二模腔外部;所述第一模腔通过第一隔板分隔成大棉芯成型区和大棉芯转移区,所述第二模腔通过第二隔板分隔成小棉芯成型区和小棉芯转移区;所述棉芯木浆粉碎机的出口分别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正对所述大棉芯成型区和小棉芯成型区设置,所述第一负压风机分别通过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与所述大棉芯成型区和小棉芯成型区连通;所述转移轮设置在所述大棉芯转移区与所述小棉芯转移区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网状模块与第二网状模块之间。经棉芯木浆粉碎机粉碎的棉芯木浆在第一负压风机的吸附作用下,分别从出口经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被吸附成型到与大棉芯成型区和小棉芯成型区相对的那部分第一网状模块和第二网状模块的表面,成型后的大棉芯随第一网状模块旋转到大棉芯转移区,成型后的小棉芯随第二网状模块旋转到小棉芯转移区,然后大小棉芯均被转移到转移轮上,接着大棉芯先经转移轮被转移到下方的输送带上,小棉芯后经转移轮被转移到已经位于输送带上的大棉芯上表面上,复合后的大小棉芯再经输送带输送到下一工序;可见,本机构在制作大棉芯和小棉芯时,可以共用一个棉芯木浆粉碎机和一个第一负压风机,由于经期裤中大棉芯和小棉芯中所需的木浆量较少,共用一个棉芯木浆粉碎机和一个第一负压风机完全可以达到要求,本装置节约设备成本,降低能耗,节约生产车间场地,操作方便,设计合理。

进一步地,在所述棉芯木浆粉碎机的出口与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还固定有将三者连通的过渡腔,所述过渡腔正对所述棉芯木浆粉碎机的出口中部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将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隔开,并将所述棉芯木浆粉碎机的出口分成两个区域。第三隔板和过渡腔的设置,使得本装置可以通过转动第三隔板将棉芯木浆粉碎机的出口分成两个独立的出口,这两个独立的出口的大小通过第三隔板的转动调节,这样就可以控制经两个独立的出口排出的木浆的量,以达到调整经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进入到第一网状模块和第二网状模块上的棉芯的量,最终控制经本装置制备出的大棉芯和小棉芯的尺寸,使得本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产品的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的棉芯粉碎成型机构还包括第三隔板调节机构,该第三隔板调节机构包括手轮、丝杆、固定座和关节轴承,所述第三隔板远离所述棉芯木浆粉碎机的出口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过渡腔内壁上,所述丝杆的一端通过所述关节轴承与所述第三隔板的一侧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手轮固定连接,中部与所述固定座螺纹连接,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过渡腔内壁上。需要调节第三隔板时,通过手轮转动丝杆,进而丝杆带动第三隔板的一端沿过渡腔内壁旋转,从而能够调整棉芯木浆粉碎机的出口分区大小。

进一步地,所述的棉芯粉碎成型机构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一正压风机和第二正压风机;所述第一正压风机通过第五管道与所述大棉芯转移区连通,所述第二正压风机通过第六管道与所述小棉芯转移区连通;所述第五管道与所述第六管道的出口均正对所述转移轮设置。仅仅靠转移轮转移附着在第一网状模块和第二网状模块上成型好的大棉芯和小棉芯,转移效果不理想,经常会出现经过转移轮后,大棉芯和小棉芯没有被转移下来的情况;所以,在本装置中增加第一正压风机和第二正压风机,需要将大棉芯和小棉芯从第一网状模块和第二网状模块上转移下来时,第一正压风机会从第一模腔内部向外吹风,以将位于第一模腔外围的第一网状模块上的大棉芯吹下转移到转移轮上,然后再经转移轮转移到下方输送带上,紧接着,第二正压风机会从第二模腔内部向外吹风,以将位于第二模腔外围的第二网状模块上的小棉芯吹下转移到转移轮上,然后再经转移轮转移到已经位于输送带上的大棉芯上表面;复合后的大小棉芯再经输送带输送到下一工序。

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转移轮的腔体内的第四隔板,所述转移轮的内腔被所述第四隔板分隔成复合棉芯吸附区和复合棉芯转移区,在所述第四隔板上、所述复合棉芯吸附区内还固定有第二负压风机,所述复合棉芯吸附区位于所述大棉芯转移区与所述小棉芯转移区之间且与二者相对设置。大棉芯在大棉芯转移区被第一正压风机吹下后、小棉芯在小棉芯转移区被第二正压风机吹下后均被转移到复合棉芯吸附区对应的那一块转移轮外表面上,此时由于第二负压风机的吸附作用,大小棉芯被吸附在转移轮外表面上不会落下来;然后随着转移轮的转动,大小棉芯被转移到下方复合棉芯转移区的位置,在此区域内少了第二负压风机对大小棉芯的吸附力作用,大棉芯则会先落到复合棉芯转移区下方(即转移轮下方)的输送带上,接着小棉芯会落到大棉芯的上表面上,然后复合后的大小棉芯再由输送带输送到下一工序。

进一步地,所述的棉芯粉碎成型机构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机架上、入口分别正对且靠近所述第一网状模块和所述第二网状模块的外壁设置的第一粉尘收集盒和第二粉尘收集盒,所述第一正压风机还通过第七管道与所述大棉芯转移区连通,所述第七管道的出口正对所述第一粉尘收集盒的入口设置;所述第二正压风机还通过第八管道与所述小棉芯转移区连通,所述第八管道的出口正对所述第二粉尘收集盒的入口设置。第一正压风机将大棉芯从第一网状模块上吹下之后,由于第一网状模块上还会残留一些木浆粉尘,此时,就可以通过第一正压风机经第七管道吹出的气体将残留的木浆粉尘吹入第一粉尘收集盒;同理,第二正压风机将小棉芯从第二网状模块上吹下之后,由于第二网状模块上还会残留一些木浆粉尘,此时,就可以通过第二正压风机经第八管道吹出的气体将残留的木浆粉尘吹入第二粉尘收集盒。

优选地,所述转移轮和所述第一粉尘收集盒在所述第一网状模块的转动方向上先后布置;所述转移轮和所述第二粉尘收集盒在所述第二网状模块的转动方向上先后布置。这样设计是保证第一网状模块上的大棉芯和第二网状模块上的小棉芯被吹下后,再对第一网状模块和第二网状模块进行吹风除尘。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大棉芯成型区和大棉芯转移区密封隔离。大棉芯成型区和大棉芯转移区之间通过第一隔板密封隔离后,能够有效防止第一负压风机产生的负压进入到大棉芯转移区,影响大棉芯的转移。

优选地,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小棉芯成型区和小棉芯转移区密封隔离。小棉芯成型区和小棉芯转移区之间通过第二隔板密封隔离后,能够有效防止第一负压风机产生的负压进入到小棉芯转移区,影响小棉芯的转移。

优选地,所述变速变横机构中,中心轴水平转动连接在机架上,两个轨道盘同轴套设在所述中心轴的两端且固定在所述机架上;圆柱套同轴套设在所述中心轴上并位于两个所述轨道盘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轨道盘固定连接;n个抓取机构圆周分布且其底座与两个所述轨道盘的边缘滚动或滑动连接,n个所述底座的底部通过空心转轴与所述圆柱套表面上开设的闭合曲线导引槽滑动或滚动连接,n个所述底座的一端还分别与n个变速机构的一端转动连接,n个所述变速机构的另一端分别圆周分布在导盘的轨道槽内,所述导盘套设在所述中心轴上且固定在导盘固定座上,所述导盘固定座套设在所述中心轴上且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导盘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且其调节螺杆的顶端抵在所述导盘固定座的底部。中心轴转动带动导盘固定座转动(轨道盘和圆柱套不动),进而导盘转动、n个变速机构转动,n个抓取机构转动,则各抓取机构边以中心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边通过空心转轴沿圆柱套外表面上的闭合曲线导引槽做旋转往复运动,实现将抓取机构将竖放的芯体从芯体竖转移轮抓取到之后,变成横放之后经芯体横转移轮转移到输送带上,在从竖放到横放的转变过程中,变速机构将竖放的芯体移动速度转变为横放的芯体移动速度。

本变速变横机构可以将合理范围内长度的产品在抓取时,以接近前一级输送速度抓取并旋转换向后释放给后一级,释放时速度接近后一级输送速度,因此不可能使产品起皱,也不会将产品拉长;尤其要说明的是,在产品抓取时的前后速度基本一致,以及产品释放时前后速度基本一致,加上具有闭合曲线导引槽的圆柱套,使得本装置可以在高速下稳定旋转换向。此外,在旋转过程中速度与抓取时速度变化,两抓取机构之间距离变化,即产品节距p可变;继而可以满足在合理范围内不同产品长度,以及不同产品间距,实现旋转换向后规定的产品间距。因此,本机构可以应用于高速卫生用品设备中或其他需要类似功能的设备中,解决了产品交接过程中产品起皱问题,以及产品间距问题,并且能实现高速稳定生产,能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废品率。

优选地,每个所述抓取机构均包括底座、空心转轴、风机以及具有若干通孔的吸附面板,所述空心转轴的底端与所述闭合曲线导引槽滑动或滚动连接,顶端穿过所述底座后与所述吸附面板固定连接,且所述吸附面板与所述空心转轴之间形成空心风仓,固定在所述机架上的所述风机通过管道与所述空心风仓连通。在抓取机构对芯体竖转移轮上的芯体进行抓取时,风机吸附使得空心风仓产生负压,通过吸附面板上的通孔,将位于吸附面板上的芯体吸附到吸附面板上实现抓取动作;空心转轴在随中心轴转动的过程中,还随圆柱套上的闭合曲线导引槽做往复运动,进而带动吸附面板随圆柱套上的闭合曲线导引槽做往复旋转,实现将抓取到的芯体从横向排列变为纵向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空心转轴的底端固定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底部通过与所述中心轴垂直的转轴与导轮转动连接,所述导轮位于所述闭合曲线导引槽内。当空心转轴在随中心轴转动的过程中,由于圆柱套相对空心转轴静止,所以导轮能够在圆柱套外壁上的闭合曲线导引槽内沿其轨迹往复滚动,进而能够带动空心转轴随之往复转动,进而能够带动吸附面板随之往复转动,实现将抓取到的芯体从横向排列变为纵向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底部两侧分别转动连接上下两个滚轮,两个所述轨道盘的边缘分别设置滚动轨道,所述底座底部两侧的上下两个滚轮分别夹紧在两个所述轨道盘的滚动轨道上下侧。在n个抓取机构随中心轴的转动而转动时,n个底座两侧底部的滚轮也会沿两个轨道盘边缘的滚动轨道圆周滚动。

优选地,每个所述变速机构均包括固定支点轴、小连杆、大连杆、芯轴,所述固定支点轴的一端固定在对应的所述抓取机构的底座一端,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小连杆的一端,所述小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大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大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芯轴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芯轴的另一端通过固定在其上的轴承与所述导盘的轨道槽滚动连接。通过导盘调节机构调节导盘固定座相对中心轴上下移动,带动导盘上下移动,从而通过轴承带动芯轴上下移动,从而改变了大连杆与小连杆之间的角度,由于小连杆通过固定支点轴转动连接在抓取机构的底座一端,从而可以改变相邻两个抓取机构之间的间距,该间距增大以接近抓取机构从芯体竖转移轮上抓取到芯体时的速度v2运动,反之该间距减小以接近抓取机构将芯体变成竖向时的速度v3运动,进而形成在抓取机构转动一整周的运动中存在两个区域,并且呈周期性增减,即加速区域和减速区域,这进而可以将横向排列间距为p1的芯体速度v1与纵向排列间距为p2的芯体速度v4相匹配,即通过变速运动将速度v1与v4完美匹配,解决了产品在高速旋转换向后交接时打皱(前后速差)问题。

优选地,所述小连杆与所述大连杆之间通过连接销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盘固定座两侧、所述机架上还固定有限位块,所述导盘固定座由所述机架和两侧所述限位块共同限位。导盘固定座的底部抵在导盘调节机构的调节螺杆上,两侧分别由限位块限位,端部由机架限位,使得导盘固定座只能在调节螺杆的作用下上下移动,而不能左右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导盘调节机构包括支座、调节螺杆,所述支座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调节螺杆贯穿所述支座且与所述支座螺纹连接后顶部抵在所述导盘固定座的底部,所述导盘固定座的内侧壁与所述中心轴的外壁之间具有预设间距。当需要调节导盘固定座的上下高度时,拧动调节螺杆将导盘固定座上顶或下移即可实现。

优选地,所述弧形橡筋施加机构中包括外框架和至少一组橡筋施加单元,各所述橡筋施加单元中包括橡筋导杆、第一同步带和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设置在所述外框架内一端,其输出轴上固定有主动啮合齿;所述第一同步带与卫生裤的流动方向垂直设置,其一端与所述主动啮合齿啮合,另一端与从动啮合齿啮合,所述从动啮合齿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外框架内,所述橡筋导杆固定在所述第一同步带上;各组所述橡筋施加单元中的各所述第一同步带相互平行设置。第一伺服电机驱动主动啮合齿交替正反转,从动啮合齿也会交替正反转,从而带动第一同步带以及第一同步带上的橡筋导杆往复运动,橡筋导杆上的橡筋也会往复运动,随着其下方产品的直线运动,既可以实现在产品上制作出弧形橡筋;如果有两组橡筋施加单元,则两组施加单元中的橡筋导杆错位设置,这样就能够在产品的两侧分别交叉施加弧形橡筋,在保证将产品制作的更加轻薄的同时,使产品与皮肤接触时更加服帖舒适。

进一步地,各所述橡筋施加单元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同步带一侧并与其平行的导轨;所述橡筋导杆与所述导轨滚动或滑动连接。为了保证橡筋导杆在往复移动的过程中位置稳固,在橡筋施加单元中设置导辊,使得橡筋导杆能够沿导轨做往复滚动或滑动,位置比较稳定。

优选地,所述橡筋导杆通过一个定位导向机构与所述导轨滚动或滑动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同步带通过所述定位导向机构夹紧固定。定位导向机构的设置使得橡筋导杆即能够与导辊滚动或滑动,又能使得橡筋导杆与第一同步带之间夹紧固定。

优选地,所述定位导向机构中包括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同步带的一侧夹在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之间,所述橡筋导杆固定在所述第一夹板或所述第二夹板上;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的上下侧分别通过至少一个与所述导轨垂直的固定螺栓连接,在上下侧的至少一个所述固定螺栓相对所述导轨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有滚动轮,上下侧的至少两个所述滚动轮分别夹紧定位在对应的导轨上下侧并与该导轨滚动连接。当第一同步带在第一伺服电机的驱动下往复运动时,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往复运动,上下侧的滚动轮沿导轨的上下侧往复滚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的上下侧分别通过两个与所述导轨垂直的固定螺栓连接,所述橡筋导杆位于上下侧两两所述固定螺栓之间。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的上下侧分别通过两个与导轨垂直的所述固定螺栓连接,即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的上下侧分别通过两个滚动轮与导辊滚动连接,这样使得整个定位导向机构结构在沿导轨往复运动的过程中更加稳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的上侧或下侧的两个所述滚动轮通过偏心轴与对应的固定螺栓转动连接。通过偏心轴将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上侧或下侧的两个滚动轮与固定螺栓转动连接时,可以通过偏心轴调节上侧与下侧的两组滚动轮之间的间距,以使得导轨能够被上侧与下侧的两组滚动轮稳定地夹紧固定,使得固定在第一夹板或第二夹板上的橡筋导杆在橡筋施加是稳定不会晃动,保证施加橡筋的位置精确。

优选地,所述偏心轴为的两端为相互平行且具有预设间距的直线端,两端直线端之间通过中部台阶固定连接,其中一端直线端与所述固定螺栓固定连接,另一端直线端上通过轴承同轴转动连接有所述滚动轮。当上下侧的两组滚动轮由于间距过小导致不能沿导轨自由滚动,或间距过大导致沿导轨滚动时定位导向机构出现位置不稳固或晃动时,则需要通过偏心轴调整上下侧的两组滚动轮之间的间距,拧松用于将固定螺栓固定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上的螺母,然后转动固定螺栓,由于固定螺栓与偏心轴固定连接,所以偏心轴也会转动,在转动时,上下侧的两组滚动轮之间的间距就会变化,当转动到预设位置后,上下两组滚动轮刚好卡在导辊的上下侧且不影响自由滚动时停止转动,然后再通过螺母将固定螺栓固定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上,此时两组滚动轮之间的间距即调整完毕。

进一步地,每组所述橡筋施加单元中还均包括第二伺服电机,所述从动啮合齿固定在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二伺服电机与第一伺服电机配合使用,其中一个伺服电机只负责正转,另一个只负责反转,这样能够使得第一同步带往复运动的速度更快,弧形橡筋施加的效率更高。

优选地,各所述橡筋导杆的底部均开设有至少一个橡筋瓷眼。橡筋料架上的橡筋穿过橡筋瓷眼,通过橡筋导杆的往复运动被施加到下方产品上。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橡筋施加机构中还包括内框架和与所述橡筋施加单元数量相等的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固定在所述外框架上,其伸缩杆竖直向下设置并与所述内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固定在所述内框架上,所述从动啮合齿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内框架上;所述内框架通过所述外框架内侧壁上的竖直滑轨滑动连接在所述外框架内。在橡筋施加的过程中,橡筋导杆的底部橡筋瓷眼距离下方产品距离越近,则说明橡筋与产品的复合点距离越小,复合点越近越好控制橡筋的施加形状,即能够更加精确地控制,但是橡筋瓷眼距离下方产品太近时,在需要穿橡筋时确不方便,即橡筋瓷眼距离下方产品越远越方便穿橡筋,为了克服上述相互矛盾的两方面,本实用新型中在弧形橡筋施加机构中设置与外框架滑动连接的内框架,在需要从橡筋瓷眼中穿橡筋时,通过第三气缸将内框架沿竖直滑轨上移,带动橡筋导杆上移,从而橡筋瓷眼距离下方产品距离变大,此时可以方便向橡筋瓷眼内穿橡筋;在穿好橡筋后,可以通过第三气缸将内框架沿竖直滑轨下移,将橡筋导杆下移,进而将橡筋瓷眼与下方产品之间的距离调整到足够小,之后再进行橡筋施加,这样就可以解决上述两个问题。

进一步地,每组所述橡筋施加单元中还均包括第二伺服电机,所述从动啮合齿固定在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伺服电机固定在所述内框架上。第二伺服电机与第一伺服电机配合使用,其中一个伺服电机只负责正转,另一个只负责反转,这样能够使得第一同步带往复运动的速度更快,弧形橡筋施加的效率更高。

进一步地,在所述弧形橡筋施加机构与所述先切刀之间还设有橡筋热压点机构。传统工艺中,卫生裤、拉拉裤或经期裤等这些具有腰围的卫生用品中,腹部施加橡筋时是先在腹部无纺布上涂抹较多的胶水之后,再将腹部橡筋黏贴到无纺布上,胶水干了之后,腹部较硬,而且由于腹部橡筋一般较多,与较硬的胶水一起导致卫生裤等用品穿着时特别不舒服;所以在本实用新型中,增加设置橡筋热压点机构,能够将将部分腹部橡筋压断,压断之后腹部就会比较柔软,穿着舒适。

进一步地,所述橡筋热压点机构包括支架、底辊、模辊和表面具有热压凸点的两个热压块,所述底辊和所述模辊相互平行设置且均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架上,且所述模辊位于所述底辊上方;所述底辊和所述模辊的一端分别与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热压块同轴固定在所述模辊外表面两端,两个所述热压块的外表面与所述底辊的外表面之间有效接触;所述底辊和两个所述热压块内均设有电热管,所述电热管与电源线连接。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分别驱动底辊和模辊相对转动,由于模辊上的热压块外表面与底辊的外表面之间有效接触,且两个热压块的外表面还分布有密密麻麻的热压凸点,所以进入二者之间的外层无纺布和内层无纺布能够在二者的共同挤压驱动下牵引通过,在牵引通过的过程中,由于底辊和热压块均已经由于内部的电热管通电具有一定的温度,热压块上的热压凸点即可以将部分腹部橡筋压断,压断之后腹部就会比较柔软,穿着舒适。

进一步地,所述橡筋热压点机构中还包括模辊调节机构,模辊调节机构包括内滑块、外滑块以及固定在所述支架上伸缩杆竖直向下设置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内滑块通过轴承与所述模辊的一端同轴转动连接,且所述内滑块固定在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杆底部;所述外滑块通过轴承与所述模辊的另一端同轴转动连接,且所述外滑块固定在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杆底部。由于橡筋热压点机构中的底辊外表面与上方两个热压块外表面之间一直处于接触状态,当设备需要停机时或检修时,二者之间不存在内层无纺布和外层无纺布,若二者长期接触挤压会导致底辊和热压块外表面的热压凸点被挤压损坏;所以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橡筋热压点机构中设置模辊调节机构,当设备需要停机或检修时,可以通过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将内滑块和外滑块同时上移,即带动模辊及其上的热压块整体上移,即增大热压块与底辊之间的间距,使二者之间互不接触,避免二者由于长期接触挤压而被损坏。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上具有内限位滑槽和外限位滑槽,所述内滑块的外侧端限位在所述内限位滑槽内且能够沿所述内限位滑槽上下直线移动,所述外滑块的外侧端限位在所述外限位滑槽内且能够沿所述外限位滑槽内上下直线移动。内限位滑槽和外限位滑槽的设置使得内滑块和外滑块上下移动时始终保持直线运动,提高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橡筋热压点机构中还包括第一楔形块、第二楔形块、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所述第一楔形块的顶部斜面与所述内滑块的底部有效接触,底部平面与所述支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楔形块的顶部斜面与所述外滑块的底部有效接触,底部平面与所述支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楔形块在所述内滑块与所述底辊之间沿与所述底辊垂直的方向来回移动,所述第二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第二楔形块在所述外滑块与所述底辊之间沿与所述底辊垂直的方向来回移动。当通过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上下调节好底辊与热压块之间的间距之后,通过第一调节机构将第一楔形块移动到内滑块下方,使得第一楔形块对内滑块有一个支撑,通过第二调节机构将第二楔形块移动到外滑槽下方,使得第二楔形块对外滑块有一个支撑,防止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伸缩杆长期处于拉伸状态而被损坏。

优选地,所述第一调节机构由第一螺杆和第一滑轨组成,所述第一楔形块的外侧固定在所述第一螺杆的自由端,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支架螺纹连接且其调节端贯穿所述支架后伸出,所述第一滑轨固定在所述支架或所述底辊的第一轴承座上,所述第一楔形块的底部平面与所述支架或所述第一轴承座通过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机构由第二螺杆和第二滑轨组成,所述第二楔形块的外侧固定在所述第二螺杆的自由端,所述第二螺杆与所述支架螺纹连接且其调节端贯穿所述支架后伸出,所述第二滑轨固定在所述支架或所述底辊的第二轴承座上,所述第二楔形块的底部平面与所述支架或所述第二轴承座通过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连接。当通过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上下调节好底辊与热压块之间的间距之后,通过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第一螺杆的调节端,驱动第一楔形块沿第一滑轨移动到内滑块下方,使其顶部斜面抵在内滑块的底部,给内滑块一个支撑力;通过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第二螺杆的调节端,驱动第二楔形块沿第二滑轨移动到外滑块下方,使其顶部斜面抵在外滑块的底部,给外滑块一个支撑力;防止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伸缩杆长期处于拉伸状态而被损坏。

优选地,两个所述热压块分别由通过螺栓连接的两瓣结构构成。两瓣结构的热压块方便热压块从模辊上拆卸下来,也方便将热压块安装到模辊上;另外,需要调节两个热压块之间的间距时也比较方便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的橡筋热压点机构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模辊外壁上并与该模辊平行设置的直线型长键,两个所述热压块分别通过该长键限位固定在所述模辊外壁。直线型长键的设置,使得两个热压块能够在模辊上被限位,避免其在挤压的过程中沿模辊旋转,影响热压效果。

进一步地,在所述模辊的外壁上还设置与所述长键平行的刻度尺,所述刻度尺的长度大于或等于两个所述热压块之间的最大间距。设置刻度尺后,调节两端热压块之间的间距就有了尺寸参照,比较方便调节。

优选地,所述折耳机构中,下负压输送带水平设置,上负压输送带设置在所述下负压输送带的上方,二者之间呈预设夹角;两组腰带插边单元对称设置在所述下负压输送带的终端两侧,每组所述腰带插边单元中,基座固定在所述下负压输送带的终端一侧,插板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插板与所述插板驱动组件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插板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插板做曲线往复运动,所述插板水平位于所述上负压输送带与所述下负压输送带之间、两侧。卫生裤、拉拉裤或经期裤等都是具有腰围的卫生用品,这些卫生用品在装入包装袋的过程中,是要将一定数量的卫生用品通过堆垛机推入包装袋内,因为裆部(具有芯体)厚度比腰部(没有芯体)厚度要厚,所以在堆垛机将卫生用品一个一个推入包装袋的时候,是一正一反交错推入的(比如一个拉拉裤的裆部夹在两个拉拉裤的腰部之间,或者说一个拉拉裤的腰部夹在两个拉拉裤的裆部之间这样竖直交错堆叠),这样交错堆叠之后才能保证包装后整体厚度均匀;但是,在上述推入包装袋堆叠的过程中会出现下面的缺陷:当将一个腰部位于前方的拉拉裤推入包装袋内时,由于腰部较薄较宽且较软,推入时常常会出现腰部被旁边的拉拉裤的摩擦力作用导致折叠现象,这样会导致堆叠后厚度不均,甚至导致有一些拉拉裤直接不能被推入包装袋内,导致最终包装袋内的卫生用品数量不同;而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将需要包装的产品先输送进入到折耳机构的上负压输送带和下负压输送带之间,由于上负压输送带和下负压输送带的吸附和输送作用,产品的上下面被拉开的同时会向前移动,当产品移动到两侧腰带插边机构之间时,插边驱动组件驱动插板往复曲线运动时,插板能够将产品两侧腰部伸出的耳朵插入产品的上下两面之间,然后经后续上下压轮皮带的挤压将产品中的空气挤出压平,这种插耳方式使得产品折叠后的腰部厚度较厚,后期在堆垛机将其推入包装袋内时不易出现褶皱,堆叠容易,保证包装袋内的产品数量准确。

优选地,所述插板驱动组件中包括驱动单元、两个支撑杆、两个转板和两个连动芯轴,所述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底部,两个所述支撑杆相互平行设置在所述基座的上方,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两个所述支撑杆同步转动;两个所述转板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支撑杆的顶部,两个所述连动芯轴的底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转板上,顶端分别与所述插板的一侧两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连动芯轴的转轴与两个所述转板的转轴之间具有预设间距。驱动单元同步驱动两个支撑杆支撑杆转动,两个支撑杆带动两个转板转动,两个转板再带动两个偏心设置的连动芯轴转动,而两个连动芯轴与插板的一侧转动连接,进而插板则会随连动芯轴做曲线往复运动,实现两侧插耳连续将依次输送过来的产品两侧腰部伸出的耳朵插入产品的上下两面之间。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驱动单元中均包括一个输出轴上同轴固定有主动啮合齿的驱动电机、从动啮合齿和同步带,一个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固定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从动啮合齿同轴固定在另一个所述支撑杆的底部,所述同步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动啮合齿和所述从动啮合齿啮合。为了保持两个支撑杆同步运转而将二者的底端通过同步带与主动啮合齿和从动啮合齿啮合,然后当驱动电机运行时,带动主动啮合齿及一个支撑杆转动,进而从动啮合齿以及另一个支撑杆同步转动。

优选地,两个所述驱动单元还共用一个同步轴,所述同步轴上上下同轴固定有第一同步啮合齿和第二同步啮合齿,两个所述驱动单元中的同步带还分别与所述第一同步啮合齿和所述第二同步啮合齿啮合。由于两组腰带插边机构中的插板要同步运行,所以将腰带插边机构中的驱动单元共用一个同步轴,这样就能够保证两个驱动单元能够分别驱动两组腰带插边机构中的插拔同步运行。

进一步地,在所述腰带插边机构中还包括防护板,所述防护板通过支杆水平固定在所述基座上并位于所述插板上方。防护板的设置能够避免操作人员被一直运动的插板伤害。

进一步地,所述卫生用品的折耳装置中还包括上压轮皮带和下压轮皮带,所述下压轮皮带水平设置在所述下负压输送带的终端并与其衔接,所述上压轮皮带水平设置在所述下压轮皮带的上方并与所述上负压输送带的终端衔接。经卫生用品的折耳装置折耳完成后的产品被上负压输送带和下负压输送带输送到上压轮皮带和下压轮皮带之间,经上下压轮皮带的挤压将折耳后的产品中的空气挤出压平,以便于后续堆垛机将产品推入包装袋内。

有益效果: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中的装置生产卫生裤的过程中,棉芯粉碎成型机构将棉芯木浆料架上的棉芯木浆粉碎后成型平铺到传送带上的棉芯包覆无纺布上,经棉芯包覆无纺布包覆后在棉芯上方铺上导流层,经棉芯切刀将棉芯切成一个一个,然后在棉芯包覆无纺布下方铺上粘贴有裆部提拉橡筋的pe底膜,然后在导流层上方铺设面层无纺布,并在面层无纺布上铺设粘贴有护围橡筋的护围无纺布,此时形成芯体,接着经芯体切刀将芯体切割成一个一个,经芯体竖转移轮转移到变速变横机构上,经变速变横机构后,竖方向流动的芯体被转变成横方向流动,同时芯体移动速度也会变化以适应芯体之间间距变小的情况,接着经芯体横转移轮将芯体从变速变横机构上转移到输送带上,接着在外层无纺布和内层无纺布之间施加弧形橡筋;此时,如果想要做两片式的卫生裤,则将施加了弧形橡筋的外层无纺布和内层无纺布直接平铺到变速变横后的芯体下表面,并将粘合有腰围橡筋的腰围无纺布粘贴到芯体上表面,经腰围无纺布的包覆后,通过后o切刀将芯体两侧多余的外层无纺布切割掉,然后对折、腰封后对产品进行折耳,折耳后运输到后续工序即可;如果想要做三片式的卫生裤,则将施加了弧形橡筋的外层无纺布和内层无纺布线通过先切刀切成两片,然后通过分叉器将切成两片的无纺布分离成预设间距后,将两片无纺布分开传送平铺到变速变横后的芯体下表面,并将粘合有腰围橡筋的腰围无纺布粘贴到芯体上表面,经腰围无纺布的包覆后,输送到对折输送和折耳机构依次进行对折和折耳,然后运输到后续工序即可。

可见,本装置在原有两片式卫生用品生产装置中增加先切刀和分叉器后即可实现三片式卫生用品的生产,只需进行简单的切换即可实现两片式和三片式卫生用品能够在同一个装置中生产,节约设备成本,节约生产车间场地,操作方便,设计合理。

附图说明

图1为卫生裤的生产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棉芯粉碎成型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虚线圈s内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第一网状模块的展开后平铺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二网状模块的展开后平铺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变速变横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变速变横机构的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变速变横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变速变横机构的侧视图;

图10为变速变横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抓取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抓取机构的剖视图;

图13为圆柱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圆柱套展开时的俯视图;

图15为导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变速变横机构的侧视剖视图;

图17为变速变横传送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变速变横机构的工作原理图;

图19为弧形橡筋施加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弧形橡筋施加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弧形橡筋施加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1中虚线圈s内的放大示意图;

图23为弧形橡筋施加机构的俯视图;

图24为弧形橡筋施加机构的侧视图;

图25为实施方式8中的橡筋施加单元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分叉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7为分叉器的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28为折耳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折耳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折耳机构的侧视图;

图31为两组腰带插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橡筋热压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3为橡筋热压点机构的剖视图;

图34为橡筋热压点机构中内滑块与内限位滑槽或外滑块与外限位滑槽之间的位置关系简图;

图35为橡筋热压点机构中第一调节机构与第一楔形块、第一楔形块与内滑块和第一轴承座之间的位置关系简图;

图36为橡筋热压点机构中第二调节机构与第二楔形块、第二楔形块与外滑块和第二轴承座之间的位置关系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介绍。

实施方式1:

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卫生裤的生产装置,如图1所示,主要由依次设置的棉芯木浆料架7、棉芯粉碎成型机构1、棉芯包覆无纺布料架8、导流层料架9、棉芯切刀10、裆部提拉橡筋料架11、pe底膜料架12、面层无纺布料架13、护围橡筋料架14、护围无纺布料架15、芯体切刀16、芯体竖转移轮17、变速变横机构2、芯体横转移轮18、腰围橡筋料架19、腰围无纺布料架20、后o切刀21、对折输送22、腰封输送23和折耳机构3组成;在变速变横机构2与芯体横转移轮18之间,还依次设置内层无纺布料架24、弧形橡筋料架25、腹部橡筋料架26、外层无纺布料架27、弧形橡筋施加机构4、先切刀28和分叉器5。

如图2至5,上述棉芯粉碎成型机构1主要主要由棉芯木浆粉碎机101、第一负压风机102、第二负压风机1020、第一正压风机1015、第二正压风机1016、第一模腔103、第二模腔104、第一网状模块105(展开平铺后形状如图3)、第二网状模块106(展开平铺后形状如图4)和转移轮107组成,棉芯木浆粉碎机101、第一负压风机102、第二负压风机1020、第一正压风机1015、第二正压风机1016、第一模腔103和第二模腔104均固定在机架上,第一网状模块105、第二网状模块106和转移轮107均转动连接在机架上;第一网状模块105同轴套设在第一模腔103外部,第一模腔103通过第一隔板108密封分隔成上方的大棉芯成型区1031和下方的大棉芯转移区1032;第二网状模块106同轴套设在第二模腔104外部,第二模腔104通过第二隔板1026密封分隔成上方的小棉芯成型区1041和下方的小棉芯转移区1042;

棉芯木浆粉碎机101的出口分别通过第一管道1010和第二管道1011正对大棉芯成型区1031和小棉芯成型区1041设置,第一负压风机102分别通过第三管道1012和第四管道1013与大棉芯成型区1031和小棉芯成型区1041连通;第一正压风机1015通过第五管道1017与大棉芯转移区1032连通,第二正压风机1016通过第六管道1018与小棉芯转移区1042连通;

转移轮107的腔体内设置固定在机架上的第四隔板1019,第四隔板1019将转移轮107的内腔分隔成上方的复合棉芯吸附区1071和下方的复合棉芯转移区1072,第五管道1017和第六管道1018的出口均正对复合棉芯吸附区1071设置;转移轮107设置在所述大棉芯转移区1032与所述小棉芯转移区1042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网状模块105与第二网状模块106之间下方,复合棉芯吸附区1071位于大棉芯转移区1032与小棉芯转移区1042之间且与大棉芯转移区1032和小棉芯转移区1042均相对设置;第二负压风机1016固定在第四隔板1019上、复合棉芯吸附区1071内;转移轮107下方设置输送带。

如图6至18,上述变速变横传送装置2主要由机架202、中心轴201、两个轨道盘203、表面上开设的闭合曲线导引槽2041的圆柱套204、八个抓取机构205、八个变速机构206、导盘207、导盘固定座208以及导盘调节机构209组成,中心轴201水平转动连接在机架202上,中心轴201的一端与固定在机架202上的总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两个轨道盘203同轴套设在中心轴201的两端且固定在机架202上;圆柱套204同轴套设在中心轴201上并位于两个轨道盘203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两个轨道盘203的相对侧固定连接;每个抓取机构205均主要由抓取底座2051、空心转轴2052、风机、定位块2055、导轮2056以及具有若干通孔的吸附面板2053组成,空心转轴2052的底端固定有定位块2055,定位块2055的底部通过与中心轴201垂直的转轴与导轮2056转动连接,导轮2056位于圆柱套204外表面的闭合曲线导引槽2041内与其滚动接触,空心转轴2052的顶端穿过抓取底座2051后与吸附面板2053固定连接,且吸附面板2053与空心转轴2052之间形成空心风仓,风机固定在机架202上,其通过管道2054与上述空心风仓连通;八个抓取机构205中的八个抓取底座2051沿轨道盘203圆周等间距分布,且八个抓取底座2051的底面两侧分别转动连接上下两个滚轮2057,两个轨道盘203的边缘分别设置与前述滚轮2057配合的滚动轨道,抓取底座2051底部两侧的上下两个滚轮2057分别夹紧在两个轨道盘203的滚动轨道上下侧以使八个抓取底座2051与两个轨道盘203之间均能稳定滚动连接。

八个变速机构206中,每个变速机构206均主要由固定支点轴2061、小连杆2062、大连杆2063和芯轴2064组成,八个固定支点轴2061的一端分别与八个抓取机构205中的抓取底座2051上表面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小连杆2062的一端,小连杆2062的另一端与大连杆2063的一端通过连接销2065转动连接,大连杆2063的另一端与芯轴2064的一端转动连接,芯轴2064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导盘207的轨道槽2071滚动连接,八个芯轴2064在导盘207的轨道槽2071内圆周分布,轨道槽2071的形状可以是圆柱轨道槽,也可以是满足产品要求的任意曲线轨道槽,如图15。导盘207套设在中心轴201上且固定在导盘固定座208上,导盘固定座208套设在中心轴201上,导盘调节机构209主要由支座2092和调节螺杆2091组成,支座2092固定在机架202上,调节螺杆2091贯穿支座2092且与该支座2092螺纹连接后顶部抵在导盘固定座208的底部,即导盘固定座208是被调节螺杆2091支撑起来的,导盘固定座208的内侧壁与中心轴201的外壁之间具有预设间距,二者之间互不接触。

如图17,导盘固定座208的右侧通过机架202限位,在机架202上、导盘固定座208的两侧还分别固定有限位块210,导盘固定座208的两侧通过两侧的限位块210限位。

如图19至24,上述弧形橡筋施加机构4中主要由外框架401和两组橡筋施加单元组成,每组橡筋施加单元均主要由橡筋导杆402、第一同步带403、第一伺服电机404和第二伺服电机408组成;第一伺服电机404和第二伺服电机408均固定在外框架401内一端,第一伺服电机404的输出轴上固定有第一主动啮合齿405,第二伺服电机408的输出轴上固定有第一从动啮合齿411;第一同步带403与卫生裤的流动方向垂直设置,其一端与第一主动啮合齿405啮合,另一端与第一从动啮合齿411啮合,橡筋导杆402固定在第一同步带403上;两组橡筋施加单元中的两个第一同步带403相互平行设置,两个第一同步带403上的两个橡筋导杆402相互错开设置,每个橡筋导杆402的底部均开设有用于穿橡筋的三个橡筋瓷眼4021。

如图26和27,上述分叉器5主要由底座501和固定在该底座501上的呈0~20°夹角的第一托杆502和第二托杆503组成,第一托杆502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导辊504和第二导辊505,第一导辊504与第二导辊505之间上下交错设置,且第二导辊505位于第一导辊504之上;第二托杆503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三导辊506和第四导辊507,第三导辊506与第四导辊507之间上下交错设置,且第四导辊507位于第三导辊506之下。第一导辊504与第三导辊506之间上下交错设置,且第一导辊504位于第三导辊506之上;第二导辊505与第四导辊507之间上下交错设置,且第二导辊505位于第四导辊507之下。

如图28至30,上述折耳机构3由下负压输送带301、上负压输送带302、上压轮皮带312、下压轮皮带313和两组腰带插边机构组成,下负压输送带301水平设置,上负压输送带302设置在下负压输送带301的上方,二者之间呈一锐角;两组腰带插边机构对称设置在下负压输送带301的终端两侧,两组腰带插边机构均主要由基座303、插板304和插板驱动组件组成,基座303固定在下负压输送带301的终端一侧,两个插板驱动组件均主要由一个驱动单元、一个防护板310、两个支撑杆306、两个转板307和两个连动芯轴308组成,两个支撑杆306相互平行,顶部位于基座303上方,底部贯穿基座303后位于基座303下方,且两个支撑杆306与基座303之间转动连接,驱动单元用于驱动两个支撑杆306同步转动。

如图31所示,两个驱动单元均包括一个输出轴上同轴固定有第二主动啮合齿314的驱动电机315、第二从动啮合齿316和同步带309,驱动电机315固定在基座303的底部,一个支撑杆306的底部固定在驱动电机315的输出轴上,第二从动啮合齿316同轴固定在另一个支撑杆306的底部,同步带309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主动啮合齿314和第二从动啮合齿316啮合;两个驱动单元还共用一个同步轴317,同步轴317上上下同轴固定有第一同步啮合齿318和第二同步啮合齿319,两个驱动单元中的同步带309还分别与第一同步啮合齿318和第二同步啮合齿319啮合。

两个转板307分别固定在两个支撑杆306的顶部,两个连动芯轴308的底端分别固定在两个转板307上,顶端分别与插板304的一侧两端转动连接;两个连动芯轴308的转轴与两个转板307的转轴之间具有预设间距,即连动芯轴308与转板307偏心设置。两侧的插板驱动组件用于驱动两侧的插板304同步做曲线往复运动,插板304水平位于上负压输送带302与下负压输送带301之间;防护板310通过支杆311水平固定在基座303上且位于插板304上方。下压轮皮带313水平设置在下负压输送带301的终端并与其衔接,上压轮皮带312水平设置在下压轮皮带313的上方并与上负压输送带302的终端衔接。

本实施方式中的卫生裤的生产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中的装置生产卫生裤的过程中,首先,棉芯木浆料架7上的棉芯木浆进入到棉芯粉碎机101中进行粉碎,经粉碎的棉芯木浆在第一负压风机102的吸附作用下,分别从出口经第一管道1010和第二管道1011被吸附成型到与大棉芯成型区1031和小棉芯成型区1041相对的那部分第一网状模块105和第二网状模块106的表面,成型后的大棉芯随第一网状模块105旋转(旋转方向如图2中箭头所示)到大棉芯转移区1032,与此同时,成型后的小棉芯随第二网状模块106旋转(旋转方向如图2中箭头所示)到小棉芯转移区1042,然后,在第一正压风机1015的吹力与第二负压风机1020的吸力作用下,大棉芯被吸附到转移轮107与复合棉芯吸附区1071相对的那一块区域上,与此同时,在第二正压风机1016的吹力与第二负压风机1020的吸力作用下,小棉芯也被转移到转移轮107与复合棉芯吸附区1071相对的那一块区域上;接着随着转移轮107的旋转(旋转方向如图2中箭头所示),带着大棉芯和小棉芯移动到下方的复合棉芯转移区1072的位置,该区域内没有第二负压风机1020的吸附作用,大棉芯则由于自身的重力先从转移轮107上落到转移轮107下方的输送带上,接着小棉芯再由于自身的重力后从转移轮107上落到已经位于输送带上的大棉芯上表面上。复合后的大小棉芯再经输送带输送到下一工序。

在输送带上,复合后的大小棉芯被棉芯包覆无纺布包覆,然后在小棉芯上方铺上导流层,经棉芯切刀10将复合后的大小棉芯切成一个一个,然后在棉芯包覆无纺布下方铺上粘贴有裆部提拉橡筋的pe底膜(在pe底膜上事先用第一胶水喷枪29喷上胶水,然后将裆部提拉橡筋料架11上的裆部提拉橡筋与其粘合),然后在导流层上方铺设面层无纺布,并在面层无纺布上铺设粘贴有护围橡筋的护围无纺布(在护围无纺布上事先用第二胶水喷枪30喷上胶水,然后将护围橡筋料架14上的护围橡筋与其粘合),此时形成芯体,接着经芯体切刀16将芯体切割成一个一个,此时,如图18,芯体a的传输速度为v1,两两芯体a之间的间距为p1,经芯体竖转移轮17转移到变速变横传送装置2中抓取机构205上,在抓取机构205对芯体竖转移轮17上的芯体进行抓取时,风机吸附使得空心风仓产生负压,通过吸附面板2053上的通孔,将位于吸附面板2053上的芯体a吸附住,此时芯体a的传输速度为v2,v2略接近v1;与此同时,中心轴201由总驱动电机驱动转动,带动导盘固定座208转动(轨道盘203和圆柱套204不动),进而导盘207转动,进而八个变速机构206中的芯轴2064带动大连杆2063、大连杆2063带动小连杆2062、小连杆2062带动固定支点轴2061、固定支点轴2061带动八个抓取机构205中抓取底座2051下方的滚轮2057以中心轴201为中心轴沿两个轨道盘203的边沿滚动轨道做圆周滚动,抓取底座2051带动空心转轴2052边以中心轴201为中心轴做圆周运动,边沿圆柱套204外表面上的闭合曲线导引槽2041做旋转往复运动,实现吸附面板2053以中心轴201为中心轴转动180°后,将从芯体竖转移轮17抓取到的竖放的芯体变成横放,此时,芯体a的传输速度为v3;之后将横放的芯体a经芯体横转移轮18转移到输送带上,在输送带上横向排列的两两芯体a之间的间距为p2,传输速度为v4,v3略接近v4。

针对不同尺寸的产品,上述速度v2和v3可以通过变速机构206事先进行调节,调节过程如下:

拧动导盘调节机构209中的调节螺杆2091将导盘固定座208上顶或下移,带动导盘207上下移动,从而带动分布在轨道槽2071内的芯轴2064上下移动,从而改变了大连杆2063与小连杆2062之间的角度,由于小连杆2062通过固定支点轴2061转动连接在抓取机构205的抓取底座2051一端,从而可以改变相邻两个抓取机构205之间的间距,该间距增大以接近v2运动,反之该间距减小以接近v3运动,进而形成在抓取机构205转动一整周的运动中存在两个区域,并且呈周期性增减,即加速区域和减速区域,这进而可以将横向排列、间距为p1的芯体速度v1与纵向排列、间距为p2的芯体速度v4相匹配,即通过变速运动将速度v1与v4完美匹配,解决了产品在高速旋转换向后交接时打皱(前后速差)问题。

经变速变横机构2后,纵向排列输送的芯体被转变成横向排列输送,同时芯体输送速度也会变小以适应芯体之间间距变小的情况,接着在内层无纺布上粘结腹部橡筋(在内层无纺布上事先用第三胶水喷枪31喷上胶水,然后将腹部橡筋料架26上的腹部橡筋与其粘合),在外层无纺布和内层无纺布之间通过弧形橡筋施加机构4施加弧形橡筋;弧形橡筋施加的过程如下:

事先将两根弧形橡筋的端部穿过橡筋导杆402底部的两个橡筋瓷眼4021,并通过橡筋导杆402下方的牵引辊32将弧形橡筋的端部夹在外层无纺布和内层无纺布之间,然后牵引辊32对外层无纺布、内层无纺布以及弧形橡筋以及腹部橡筋进行牵引,与此同时,两组橡筋施加单元中,第一伺服电机404驱动第一主动啮合齿405正转,第二伺服电机408驱动第一从动啮合齿411反转,从而带动第一同步带403以及第一同步带403上的橡筋导杆402往复运动,橡筋导杆402上的弧形橡筋也会往复运动,随着内层无纺布和外层无纺布的直线运动,既可以实现在内层无纺布和外层无纺布上制作出弧形橡筋。

制作出弧形橡筋之后,如果想要做两片式的卫生裤,则先将施加了弧形橡筋的内层无纺布和外层无纺布通过第四胶水喷枪33喷上胶水,然后将其平铺于变速变横后的芯体下表面,二者粘合后,将粘合有腰围橡筋的腰围无纺布(在腰围无纺布上事先用第五胶水喷枪34喷上胶水,然后将腰围橡筋料架19上的腰围橡筋与其粘合)粘贴到芯体上表面,经腰围无纺布的包覆后,通过后o切刀21将芯体两侧多余的外层无纺布切割掉,然后经过对折输送22、腰封合输送23后,产品进入到折耳机构3中折耳,折耳的过程如下:

将经对折、腰封合好的产品运输到折耳机构3的上负压输送带302和下负压输送带301之间,由于上负压输送带302和下负压输送带301的吸附作用,产品的上下面被拉开,当产品移动到两侧腰带插边单元之间时,两侧的插板驱动组件中的驱动电机315分别驱动其输出轴上的第二主动啮合齿314转动,进而驱动其中一个支撑杆306转动,与此同时,两侧的同步带309分别驱动两侧的第二从动啮合齿316转动,进而分别驱动两侧的另一个支撑杆306转动;与此同时,两侧的同步带309还分别驱动同步轴317上的第一同步啮合齿318和第二同步啮合齿319转动,以保证两侧的驱动电机315能够同步驱动两侧的支撑杆306旋转,两侧的同步带309旋转方向如图29所示。

两侧的两个支撑杆306的同步旋转带动两个转板307同步转动,两个转板307再带动两个偏心设置的连动芯轴308同步转动,而两个连动芯轴308与插板304的一侧两端转动连接,进而两侧的插板304则会随两侧的连动芯轴308做同步曲线往复运动,实现两侧插板304连续将依次输送过来的产品两侧腰部伸出的耳朵插入产品的上下两面之间;然后经后续上压轮皮带312和下压轮皮带313的挤压排出产品中的空气,将产品压平后输送到后续工序。

制作出弧形橡筋之后,如果想要做三片式的卫生裤,则将施加了弧形橡筋的外层无纺布和内层无纺布先通过先切刀28切成两片,两片无纺布分别被第一导辊504和第三导辊506导向拉开后经第二导辊505和第四导辊507分离成预设间距,然后再将分离后的两片的外层无纺布和内层无纺布传送平铺到变成横向排列横后的芯体下表面,并将粘合有腰围橡筋的腰围无纺布(在腰围无纺布上事先用第四胶水喷枪33喷上胶水,然后将腰围橡筋料架19上的腰围橡筋与其粘合)粘贴到芯体上表面,经腰围无纺布的包覆后经对折输送22、腰封合输送23,最后产品被输送进入到折耳机构3中折耳,折耳的过程与上述过程完全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实施方式2:

本实施方式为实施方式1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实施方式1中,在腹部橡筋和弧形橡筋施加之后,由于腹部橡筋较多,施加的胶水也多,这部分就会比较硬,穿着会不舒适,而在本实实施方式中,可以将部分腹部橡筋经橡筋热压点机构6热压点断,这样之后穿着会更加舒适。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还在弧形橡筋施加机构4与先切刀28之间设置橡筋热压点机构6,如图32至36,该橡筋热压点机构6主要由支架601、底辊602、模辊603和表面具有热压凸点的两个热压块604组成,底辊602和模辊603相互平行设置且均转动连接在支架601上,且模辊603位于底辊602上方;底辊602和模辊603的一端分别与第一驱动电机605和第二驱动电机60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两个热压块604分别由通过螺栓连接的两瓣结构构成,二者同轴套设固定在模辊603外表面两端,两个热压块604的外表面与底辊602的外表面之间有效接触;为了防止在热压过程中两个热压块604沿模辊603旋转,在模辊603表面设置与该模辊603平行的直线型长键618,两个热压块604分别通过该长键618限位固定在模辊603的外壁两端;为了便于调节两个热压块604之间的间距,以使得本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的产品,还在模辊603的表面设置与长键618平行的刻度尺625,优选该刻度尺625的长度大于或等于两个热压块604之间的最大间距;底辊602和两个热压块604内均设有电热管607,电热管607与电源线连接。

制作出具有弧形橡筋和腹部橡筋的外层无纺布和内层无纺布之后,橡筋热压点机构6中的第一驱动电机605和第二驱动电机606分别驱动底辊602和模辊603相对转动,由于模辊603上的热压块604外表面与底辊602的外表面之间有效接触,且两个热压块604的外表面还分布有密密麻麻的热压凸点,所以进入二者之间的外层无纺布和内层无纺布能够在二者的共同挤压驱动下牵引通过,在牵引通过的过程中,由于底辊602和热压块604均已经由于内部的电热管604通电具有一定的温度,热压块604上的热压凸点即可以将部分腹部橡筋压断,压断之后腹部就会比较柔软,穿着舒适。

当需要调节两个热压块604之间的间距时,可以将两瓣结构的两个热压块604的固定螺栓拧松,然后将两个热压块604沿长键618左右移动,边移动边通过刻度尺625判断二者之间的间距,直至达到所需间距和位置后,停止移动,再次通过螺栓将两瓣结构的两个热压块604固定在模辊603的外壁即可。

除此之外,本实施方式中的装置结构与实施方式1中的完全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实施方式3:

本实施方式为实施方式2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实施方式2中,由于橡筋热压点机构6中的底辊602外表面与上方两个热压块604外表面之间一直处于接触状态,当设备需要停机时或检修时,二者之间的无纺布会被热压块604上的热量烤焦,另外,若二者长期接触挤压会导致底辊602和热压块604外表面的热压凸点被挤压损坏。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有效克服上述缺陷。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2至34,在橡筋热压点机构6中还包括模辊调节机构,该模辊调节机构主要由内滑块608、外滑块609以及固定在支架601上伸缩杆竖直向下设置的第一气缸610和第二气缸611,内滑块608通过第一轴承612与模辊603的一端同轴转动连接,且内滑块608固定在第一气缸610的伸缩杆底部;内滑块608的右侧端限位在设置于支架601上的内限位滑槽619内,且内滑块608能够沿该内限位滑槽619上下直线移动;外滑块609通过第二轴承613与模辊603的另一端同轴转动连接,且外滑块609固定在第二气缸611的伸缩杆底部;所述外滑块609的左侧端限位在设置于支架601上的外限位滑槽620内,且外滑块609能够沿该外限位滑槽620内上下直线移动。

当设备需要停机或检修时,可以通过第一气缸610驱动内滑块608沿内限位滑槽619直线上移,与此同时,通过第二气缸611驱动外滑块609沿外限位滑槽620直线上移,即带动模辊603及其上的热压块604整体上移,即增大热压块604与底辊602之间的间距,使二者之间互不接触,避免二者由于长期接触挤压而被损坏。

除此之外,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2完全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实施方式4:

本实施方式为实施方式3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实施方式3中,如果第一气缸610和第二气缸611的伸缩杆长期处于拉伸状态很容易被损坏。所以,在本实施方式的橡筋热压点机构中,如图32至36所示,还包括第一楔形块614、第二楔形块615、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第一调节机构用于调节第一楔形块614在内滑块608与底辊602的第一轴承座622之间沿与模辊603垂直的方向来回移动;如图35,第一调节机构由第一螺杆616和第一滑轨621组成,第一楔形块614的外侧固定在第一螺杆616的自由端,第一螺杆616与支架601螺纹连接且其调节端贯穿支架601后伸出,第一滑轨621固定在底辊602的第一轴承座622上,第一楔形块614的底部平面与第一轴承座622的顶部通过第一滑轨621滑动连接,第一楔形块614的顶部斜面与内滑块608的底部有效接触。

第二调节机构用于调节第二楔形块615在外滑块609与底辊602的第二轴承座624之间沿与所述底辊602垂直的方向来回移动;如图36所示,第二调节机构由第二螺杆617和第二滑轨623组成,第二楔形块615的外侧固定在第二螺杆617的自由端,第二螺杆617与支架601螺纹连接且其调节端贯穿支架601后伸出,所述第二滑轨623固定在底辊602的第二轴承座624上,第二楔形块615的底部平面与第二轴承座624的顶部通过第二滑轨623滑动连接,第二楔形块615的顶部斜面与外滑块609的底部有效接触。

当通过第一气缸610和第二气缸611上下调节好底辊602与热压块604之间的间距之后,通过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第一螺杆616的调节端,驱动第一楔形块614沿第一滑轨621移动到内滑块608下方,使其顶部斜面抵在内滑块608的底部,给内滑块608一个支撑力;通过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第二螺杆617的调节端,驱动第二楔形块615沿第二滑轨623移动到外滑块609下方,使其顶部斜面抵在外滑块609的底部,给外滑块609一个支撑力;这样能够有效防止第一气缸610和第二气缸611的伸缩杆长期处于拉伸状态而被损坏。

除此之外,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3完全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实施方式5:

本实施方式为实施方式1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实施方式1中,在制作三片式卫生用品时,在分叉器5将剖切一分为二的两片无纺布拉开一定间距的时候,针对不同尺寸的产品,这个间距和第一托杆502和第二托杆503之间的夹角是不同的,而在实施方式1中,分叉器5中的第一托杆502和第二托杆503均固定在底座501上,二者之间的间距和夹角均无法调节,使得实施方式1中的装置只能适用于一种尺寸的卫生用品的生产。而在本实施方式的装置中,上述间距和夹角均可以调节,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卫生用品生产。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6和27,分叉器5中还具有第一调节块508和第二调节块509,第一托杆502固定在第一调节块508上,第一调节块508通过第一调节螺丝510固定在底座501上,第一调节块508上与第一调节螺丝510相对的另一侧开设腰形的第一拨动窗口512;第二托杆503固定在第二调节块509上,第二调节块509通过第二调节螺丝511固定在底座501上,第二调节块509上与第二调节螺丝511相对的另一侧开设腰形的第二拨动窗口513;第一拨动窗口512和第二拨动窗口513下方的底座501上均具有量角刻度线514,在第一拨动窗口512和第二拨动窗口513内均设置有角度指针515。

需要调节该预设间距时,用户首先计算出剖切一分为二的两片无纺布之间所需拉开的间距,然后计算出第一调节块508和第二调节块509所需转动的角度,以计算出来的角度为依据,首先拧松第一调节螺丝510和第二调节螺丝511,然后通过第一拨动窗口512拨动第一调节块508以第一调节螺丝510为转轴转动、通过第二拨动窗口513拨动第二调节块509以第二调节螺丝511为转轴转动,转动时通过角度指针515和量角刻度线514能够很方便地控制旋转角度等于计算出来的角度,从而调节第一托杆502与第二托杆503之间的间距和夹角,进而能够调整上述剖切一分为二的两片无纺布之间的间距的大小,使得本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的产品;调整结束后再拧紧第一调节螺丝510和第二调节螺丝512使得第一调节块508和第二调节块509与底座501之间位置稳定。

除此之外,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完全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实施方式6:

本实施方式为实施方式1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实施方式1中,弧形橡筋施加机构4中的两个橡筋施加单元中,橡筋导杆402直接固定在第一同步带403上,在被第一伺服电机404和第二伺服电机408驱动往复移动的过程中,由于第一同步带403比较软,导致橡筋导杆402往复移动的过程中会有晃动现象,位置不稳固,导致橡筋施加位置不精确;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有效克服上述缺陷。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9至24,在两个橡筋施加单元中还包括两个导轨406,两个导轨406相互平行且分别固定在外框架401上,且两个导轨406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同步带403的一侧并与两个第一同步带403平行;两个橡筋导杆402分别通过定位导向机构407与导轨406滚动或滑动连接,并与第一同步带403通过该定位导向机构407夹紧固定。上述定位导向机构407中包括第一夹板4071和第二夹板4072,第一同步带403的一侧夹在第一夹板4071与第二夹板4072之间,橡筋导杆402固定在第一夹板4071或第二夹板4072上;第一夹板4071与第二夹板4072的上下侧分别通过两个与导轨406垂直的固定螺栓4073连接,在上下侧的固定螺栓40732相对导轨406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一个滚动轮4074,上下至少两个滚动轮4074分别夹紧定位在对应的导轨406上下侧并与该导轨406滚动连接。

当第一同步带403在第一伺服电机404和第二伺服电机408的驱动下往复运动时,由于第一夹板4071和第二夹板4072夹紧固定在第一同步带403上,而橡筋导杆402又固定在第一夹板4071或第二夹板4072上,则橡筋导杆402则会随第一夹板4071和第二夹板4072以及第一同步带403往复运动,上下侧的四个滚动轮4074则沿导轨406的上下侧往复滚动;通过定位导向机构407使得橡筋导杆402在往复运动时位置更加稳固,橡筋施加的位置也会更加精确可控。

除此之外,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完全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实施方式7:

本实施方式为实施方式6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橡筋施加的过程中,橡筋导杆402的底部橡筋瓷眼4021距离下方外层无纺布和内层无纺布距离越近,则说明橡筋与外层无纺布和内层无纺布的复合点距离越小,复合点越近越好控制橡筋的施加形状,即能够更加精确地控制,但是橡筋瓷眼4021距离下方外层无纺布和内层无纺布太近时,在需要穿橡筋时却不方便,即橡筋瓷眼4021距离下方产品越远越方便穿橡筋。

为了克服上述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如图19至24,本实施方式中在弧形橡筋施加机构4中设置与外框架401滑动连接的内框架409,在外框架401上固定两个第三气缸410,两个第三气缸410的伸缩杆竖直向下设置并与内框架409固定连接,第一伺服电机404、第二伺服电机408均固定在内框架409上;内框架409通过外框架401内侧壁上的竖直滑轨4011滑动连接在外框架401内。

在需要从橡筋瓷眼4021中穿橡筋时,通过第三气缸410将内框架409沿竖直滑轨4011上移,带动两个橡筋施加单元上移,即实现橡筋导杆402上移,从而橡筋瓷眼4021距离下方外层无纺布和内层无纺布距离变大,此时可以方便向橡筋瓷眼4021内穿橡筋;在穿好橡筋后,可以通过第三气缸410将内框架409沿竖直滑轨4011下移,带动两个橡筋施加单元下移,即实现橡筋导杆402下移,进而将橡筋瓷眼4021与下方外层无纺布和内层无纺布之间的距离调整到足够小,之后再进行橡筋施加,这样就可以解决上述两个问题。

除此之外,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6完全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实施方式8:

本实施方式为实施方式7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实施方式7中,弧形橡筋施加机构4中,当上下侧的两组滚动轮4074由于间距过小导致不能沿导轨406自由滚动,或间距过大导致沿导轨406滚动时定位导向机构407出现位置不稳固或晃动时,无法调整上下侧的两组滚动轮4074之间的间距。而本实施方式中的弧形橡筋施加机构4,能够对上下侧的两组滚动轮4074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以使其适应生产。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弧形橡筋施加机构4中,如图25,第一夹板4071和第二夹板4072的上侧或下侧的两个滚动轮4074均通过偏心轴4075与对应的固定螺栓4073转动连接,如图21所示,该偏心轴4075为的两端为相互平行且具有预设间距的直线端,两端直线端之间通过中部台阶固定连接,其中一端直线端与固定螺栓4073固定连接,另一端直线端上通过轴承同轴转动连接有滚动轮4074。

当上下侧的两组滚动轮4074由于间距过小导致不能沿导轨406自由滚动,或间距过大导致沿导轨406滚动时定位导向机构407出现位置不稳固或晃动时,则拧松用于将固定螺栓4073固定在第一夹板4071和第二夹板4072上的螺母4076,然后转动固定螺栓4073,由于固定螺栓4073与偏心轴4075固定连接,所以偏心轴4075也会转动,在转动时,上下侧的两组滚动轮4074之间的间距就会变化,当转动到预设位置后,上下两组滚动轮4074刚好卡在导轨406的上下侧且不影响自由滚动时停止转动,然后再通过螺母4076将固定螺栓4073固定在第一夹板4071和第二夹板4072上,此时两组滚动轮4074之间的间距即调整完毕。

优选地,为了使得调整方便,还可以在第一夹板4071或第二夹板4072表面上、固定螺栓4073的周围设置刻度盘,在调节偏心轴4075时,通过刻度盘测量与滚动轴4074同轴转动连接的偏心轴4075直线端的旋转角度,即可以很方便地调整上下侧两组滚动轮4074之间的间距。

除此之外,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7完全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实施方式9:

本实施方式为实施方式1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实施方式1中,经棉芯木浆粉碎机101的出口排出的棉芯木浆从第一管道1010和第二管道1011排出的量是确定的,不能适用于不同尺寸要求的产品。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控制从棉芯木浆粉碎机1的出口排入到第一管道1010和第二管道1011内的棉芯木浆的量,以使得本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要求的产品。

具体地说,本实施方式中的棉芯粉碎成型机构中,如图2和3所示,在棉芯木浆粉碎机101的出口与第一管道1010和第二管道1011之间还固定有将三者连通的过渡腔1025,过渡腔1025正对棉芯木浆粉碎机101的出口中部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三隔板1014,第三隔板1014将第一管道1010和所述第二管道1011隔开,并将棉芯木浆粉碎机101的出口分成两个区域,一个区域与第一管道1010连通,另一个区域与第二管道1011连通。上述第三隔板1014通过第三隔板调节机构109调节位置,该第三隔板调节机构109主要由手轮1091、丝杆1092、固定座1093和关节轴承1094组成,第三隔板1014远离棉芯木浆粉碎机101的出口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过渡腔1025内壁上,丝杆1092的一端通过关节轴承1094与第三隔板1014的一侧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手轮1091固定连接,中部与固定座1093螺纹连接,固定座1093固定在过渡腔1025内壁上。

需要调节第三隔板1014时,通过手轮1091转动丝杆1092,进而丝杆1092带动第三隔板1014的一端沿过渡腔1025内壁旋转,从而能够调整棉芯木浆粉碎机1的出口分区大小,以达到调整经第一管道1010和第二管道1011进入到第一网状模块105和第二网状模块106上的棉芯的量,最终控制经本装置制备出的大棉芯和小棉芯的尺寸,使得本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产品的要求。

除此之外,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完全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实施方式10:

本实施方式为实施方式9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实施方式9中,第一网状模块105和第二网状模块106长期使用后,其表面会残留大量棉芯木浆粉尘,一方面会堵塞网状模块的网孔,导致不能大小棉芯无法顺利成型,另一方面也会污染车间环境。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有效改善上述缺陷。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的棉芯粉碎成型机构中,如图2,还包括第一粉尘收集盒1021和第二粉尘收集盒1022,第一粉尘收集盒1021的入口正对且靠近第一网状模块105的外壁设置,第二粉尘收集盒1022的入口正对且靠近第二网状模块106的外壁设置;第一正压风机1015还通过第七管道1023与大棉芯转移区1032连通,且第七管道1023的出口正对第一粉尘收集盒1021的入口设置;第二正压风机1016还通过第八管道1024与小棉芯转移区1042连通,且第八管道1024的出口正对第二粉尘收集盒1022的入口设置。转移轮107和第一粉尘收集盒1021在第一网状模块105的转动方向上先后布置;转移轮107和第二粉尘收集盒1022在第二网状模块106的转动方向上先后布置。

在第一正压风机1015将大棉芯从第一网状模块105上吹下之后,第一网状模块105上还会残留一些木浆粉尘,此时,就可以通过第一正压风机1015经第七管道1023吹出的气体将残留的木浆粉尘吹入第一粉尘收集盒1021内收集;同理,在第二正压风机1016将小棉芯从第二网状模块106上吹下之后,第二网状模块106上还会残留一些木浆粉尘,此时,就可以通过第二正压风机1016经第八管道1024吹出的气体将残留的木浆粉尘吹入第二粉尘收集盒1022内收集。

除此之外,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9完全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上述各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