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血气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29400发布日期:2020-03-31 16:57阅读:820来源:国知局
动脉血气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领域,尤其是一种动脉血气针。



背景技术:

临床工作中,动脉血气分析是临床诊断和抢救患者常用的有效操作,动脉血样采集方法对血气分析结果有很重要的影响。抽样过程中及后期送检时是否与空气隔离,是否凝血等很重要。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动脉血气针存在以下不足:1.穿刺后回套针帽,再更换密闭盖子,该过程血标本先是接触了针帽里面的空气,然后取下针头换盖子时又再次与空气接触;2.胶塞子容易被针头刺破而发生针刺伤;3.操作程序多;4.塞子胶质较硬,针头不容易插入塞子隔绝空气,用力又可能导致刺破塞子而发生针刺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减少了动脉血标本与空气接触的时间和机会、减少了针刺伤的发生、减少了穿刺操作流程、可单手进行密闭性操作的动脉血气针。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动脉血气针,包括针筒,所述针筒内设置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前端伸入针筒内且活塞杆的前端固定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与针筒相匹配,所述活塞杆的后端延伸至针筒外且活塞杆的后端固定设置有推柄,所述针筒的前端通过盖板密封,所述盖板的外侧表面设置有针头连接筒,所述针头连接筒的后端固定在盖板的外侧表面,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针头连接筒的内腔、针筒的内腔分别与第一通孔连通,所述针头连接筒的外径小于针筒的内径,所述针头连接筒上套设有针头,所述针头包括金属针和针座,所述针座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径与针头连接筒的外径相匹配,所述针座套设在针头连接筒上,所述金属针的后端嵌设在针座前端面上且金属针的内腔与针头连接筒的内腔互相连通,所述金属针上套设有用于保护金属针的护针装置,所述护针装置包括护针管和针尖塞,所述护针管包括第一保护管和第二保护管,所述第一保护管和第二保护管均为两端敞口的圆柱状保护管,所述第二保护管的后端固定连接在第一保护管的前端面上,所述第二保护管的内腔与第一保护管的内腔互相连通,所述第一保护管的内径与针座的外径相匹配,所述第一保护管的长度大于针座的长度,所述第二保护管的内径大于金属针的外径,当第一保护管套设在针座上时,所述金属针的针尖依次穿过第一保护管、第二保护管,所述金属针针尖的尖端位于第二保护管内且金属针针尖的尖端与第二保护管的前端面之间的间距为1-3mm,所述针尖塞为柱状体状,所述针尖塞的后侧表面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中心轴线与针尖塞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环形凹槽的内径小于第二保护管的内径且大于金属针的外径,所述环形凹槽的外径与第二保护管的外径相匹配,所述环形凹槽的深度大于金属针针尖的尖端到第二保护管前端面的距离且小于针尖塞的高度,所述环形凹槽内设置有环形限位板,所述环形限位板到针尖塞后侧表面的距离小于金属针针尖的尖端到第二保护管前端面的距离,所述环形限位板到环形凹槽底部的距离大于金属针针尖的尖端到第二保护管前端面的距离,所述环形限位板的外径与第二保护管的外径相匹配,所述环形限位板的内径大于环形凹槽的内径且小于第二保护管的内径,所述环形限位板的外缘通过多个第一连接条固定连接在环形凹槽的外缘侧壁上,所述环形限位板的内缘通过多个第二连接条固定连接在环形凹槽的内缘侧壁上。

进一步的是,所述针座上设置有卡位装置,所述卡位装置包括设置在针座外表面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和设置在第一保护管上的第一异形缺口、第二异形缺口,所述第一凸起朝向针座后端面的一侧表面、第二凸起朝向针座后端面的一侧表面均与针座的后端面存在间隙且间隙距离相等,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关于针座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大小均相等,所述第一异形缺口和第二异形缺口关于第一保护管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异形缺口包括第一矩形缺口和第二矩形缺口,所述第一矩形缺口沿第一保护管的轴线方向延伸,第一矩形缺口的后端延伸至第一保护管的后端面,所述第一矩形缺口的前端与后端的长度等于第一凸起朝向针座前端面的一侧表面与针座后端面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矩形缺口沿第一保护管的周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矩形缺口的右端与第一矩形缺口连通,所述第一矩形缺口的宽度与第二矩形缺口的宽度相同且与第一凸起的左右宽度相同,所述第一矩形缺口和第二矩形缺口共同组成一个l形;所述第二异形缺口包括第三矩形缺口和第四矩形缺口,所述第三矩形缺口沿第一保护管的轴线方向延伸,第三矩形缺口的后端延伸至第一保护管的后端面,所述第三矩形缺口的前端与后端的长度等于第二凸起朝向针座前端面的一侧表面与针座后端面之间的距离,所述第四矩形缺口沿第一保护管的周向方向延伸,所述第四矩形缺口的右端与第三矩形缺口连通,所述第三矩形缺口的宽度与第四矩形缺口的宽度相同且与第二凸起的左右宽度相同,所述第三矩形缺口和第四矩形缺口共同组成一个l形。

进一步的是,所述推柄为圆形或椭圆形。

进一步的是,所述环形限位板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是,所述针尖塞为圆柱体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动脉血气针使用时,先检查动脉血气针是否完好,然后取下针尖塞和护针管,将动脉血气针的活塞拉至所需血量刻度处,由于针筒内设置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前端伸入针筒内且活塞杆的前端固定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与针筒相匹配,所述活塞杆的后端延伸至针筒外且活塞杆的后端固定设置有推柄,只需拉动推柄便可是活塞移动,然后选择合适的动脉位置将金属针刺入动脉,抽取所需的血量,然后将金属针从动脉拔出,然后套上护针管,进一步的是,所述护针管包括第一保护管和第二保护管,所述第一保护管和第二保护管均为两端敞口的圆柱状保护管,所述第二保护管的后端固定连接在第一保护管的前端面上,所述第二保护管的内腔与第一保护管的内腔互相连通,所述第一保护管的内径与针座的外径相匹配,所述第一保护管的长度大于针座的长度,所述第二保护管的内径大于金属针的外径,当第一保护管套设在针座上时,所述金属针的针尖依次穿过第一保护管、第二保护管,所述金属针针尖的尖端位于第二保护管内且金属针针尖的尖端与第二保护管的前端面之间的间距为1-3mm,然后再将第二护针管插入针尖塞的环形凹槽内直至将金属针针尖完全密封,进一步的是,所述针尖塞为柱状体状,所述针尖塞的后侧表面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中心轴线与针尖塞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环形凹槽的内径小于第二保护管的内径且大于金属针的外径,所述环形凹槽的外径与第二保护管的外径相匹配,所述环形凹槽的深度大于金属针的针尖的尖端到第二保护管的前端面的距离且小于针尖塞的高度,所述环形凹槽内设置有环形限位板,所述环形限位板到针尖塞后侧表面的距离小于金属针针尖的尖端到第二保护管的前端面的距离,所述环形限位板到环形凹槽底部的距离大于金属针针尖的尖端到第二保护管的前端面的距离,所述环形限位板的外径与第二保护管的外径相匹配,所述环形限位板的内径大于环形凹槽的内径且小于第二保护管的内径,所述环形限位板的外缘通过多个第一连接条固定连接在环形凹槽的外缘侧壁上,当第二保护管插入环形凹槽内与环形限位板接触时,金属针针尖与针尖塞存在间隙,此时稍许用力便可将多个第一连接条和多个第二连接条全部压断进而将环形限位板压至环形凹槽底部,这样便可将金属针针尖完全密封且此过程单手即可完成,进而隔绝血液样本与空气的接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动脉血气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护针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针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针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针尖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针尖塞的剖面图;

图中标记说明:针筒1、活塞杆2、推柄4、盖板5、针头连接筒6、针头7、金属针701、针座702、护针管8、第一保护管801、第二保护管802、针尖塞9、柱状塞体901、环形套筒902、第一凸起10、第二凸起11、第一异形缺口12、第一矩形缺口1201、第二矩形缺口1202、第二异形缺口13、第三矩形缺口1301、第四矩形缺口1302、环形凹槽14、环形限位板1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3、4、5、6所示,该动脉血气针,包括针筒1,所述针筒1内设置有活塞杆2,所述活塞杆2的前端伸入针筒1内且活塞杆2的前端固定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与针筒1相匹配,所述活塞杆2的后端延伸至针筒1外且活塞杆2的后端固定设置有推柄4,所述针筒1的前端通过盖板5密封,所述盖板5的外侧表面设置有针头7连接筒6,所述针头7连接筒6的后端固定在盖板5的外侧表面,所述盖板5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针头7连接筒6的内腔、针筒1的内腔分别与第一通孔连通,所述针头7连接筒6的外径小于针筒1的内径,所述针头7连接筒6上套设有针头7,所述针头7包括金属针701和针座702,所述针座702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径与针头7连接筒6的外径相匹配,所述针座702套设在针头7连接筒6上,所述金属针701的后端嵌设在针座702前端面上且金属针701的内腔与针头7连接筒6的内腔互相连通,所述金属针701上套设有用于保护金属针701的护针装置,所述护针装置包括护针管8和针尖塞9,所述护针管8包括第一保护管801和第二保护管802,所述第一保护管801和第二保护管802均为两端敞口的圆柱状保护管,所述第二保护管802的后端固定连接在第一保护管801的前端面上,所述第二保护管802的内腔与第一保护管801的内腔互相连通,所述第一保护管801的内径与针座702的外径相匹配,所述第一保护管801的长度大于针座702的长度,所述第二保护管802的内径大于金属针701的外径,当第一保护管801套设在针座702上时,所述金属针701的针尖依次穿过第一保护管801、第二保护管802,所述金属针701针尖的尖端位于第二保护管802内且金属针701针尖的尖端与第二保护管802的前端面之间的间距为1-3mm,所述针尖塞9为柱状体状,所述针尖塞9的后侧表面设置有环形凹槽14,所述环形凹槽14的中心轴线与针尖塞9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环形凹槽14的内径小于第二保护管802的内径且大于金属针701的外径,所述环形凹槽14的外径与第二保护管802的外径相匹配,所述环形凹槽14的深度大于金属针701的针尖的尖端到第二保护管802的前端面的距离且小于针尖塞9的高度,所述环形凹槽14内设置有环形限位板15,所述环形限位板15到针尖塞9后侧表面的距离小于金属针701针尖的尖端到第二保护管802的前端面的距离,所述环形限位板15到环形凹槽14底部的距离大于金属针701针尖的尖端到第二保护管802的前端面的距离,所述环形限位板15的外径与第二保护管802的外径相匹配,所述环形限位板15的内径大于环形凹槽14的内径且小于第二保护管802的内径,所述环形限位板15的外缘通过多个第一连接条固定连接在环形凹槽14的外缘侧壁上,所述环形限位板15的内缘通过多个第二连接条固定连接在环形凹槽14的内缘侧壁上。该动脉血气针使用时,先检查动脉血气针是否完好,然后取下针尖塞9和护针管8,将动脉血气针的活塞拉至所需血量刻度处,由于针筒1内设置有活塞杆2,所述活塞杆2的前端伸入针筒1内且活塞杆2的前端固定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与针筒1相匹配,所述活塞杆2的后端延伸至针筒1外且活塞杆2的后端固定设置有推柄4,只需拉动推柄4便可是活塞移动,然后选择合适的动脉位置将金属针701刺入动脉,抽取所需的血量,然后将金属针701从动脉拔出,然后套上护针管8,进一步的是,所述护针管8包括第一保护管801和第二保护管802,所述第一保护管801和第二保护管802均为两端敞口的圆柱状保护管,所述第二保护管802的后端固定连接在第一保护管801的前端面上,所述第二保护管802的内腔与第一保护管801的内腔互相连通,所述第一保护管801的内径与针座702的外径相匹配,所述第一保护管801的长度大于针座702的长度,所述第二保护管802的内径大于金属针701的外径,当第一保护管801套设在针座702上时,所述金属针701的针尖依次穿过第一保护管801、第二保护管802,所述金属针701针尖的尖端位于第二保护管802内且金属针701针尖的尖端与第二保护管802的前端面之间的间距为1-3mm,然后再将第二护针管8插入针尖塞9的环形凹槽14内直至将金属针701针尖完全密封,进一步的是,所述针尖塞9为柱状体状,所述针尖塞9的后侧表面设置有环形凹槽14,所述环形凹槽14的中心轴线与针尖塞9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环形凹槽14的内径小于第二保护管802的内径且大于金属针701的外径,所述环形凹槽14的外径与第二保护管802的外径相匹配,所述环形凹槽14的深度大于金属针701的针尖的尖端到第二保护管802的前端面的距离且小于针尖塞9的高度,所述环形凹槽14内设置有环形限位板15,所述环形限位板15到针尖塞9后侧表面的距离小于金属针701针尖的尖端到第二保护管802的前端面的距离,所述环形限位板15到环形凹槽14底部的距离大于金属针701针尖的尖端到第二保护管802的前端面的距离,所述环形限位板15的外径与第二保护管802的外径相匹配,所述环形限位板15的内径大于环形凹槽14的内径且小于第二保护管802的内径,所述环形限位板15的外缘通过多个第一连接条固定连接在环形凹槽14的外缘侧壁上,当第二保护管802插入环形凹槽14内与环形限位板15接触时,金属针701针尖与针尖塞9存在间隙,金属针701针尖与针尖塞9存在间隙,此时稍许用力便可将多个第一连接条和多个第二连接条全部压断进而将环形限位板15压至环形凹槽14底部,这样便可将金属针701针尖完全密封且此过程单手即可完成,进而隔绝血液样本与空气的接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将针头7和护针装置同时拔下,减少操作步骤,所述针座702上设置有卡位装置,所述卡位装置包括设置在针座702外表面的第一凸起10、第二凸起11和设置在第一保护管801上的第一异形缺口12、第二异形缺口13,所述第一凸起10朝向针座702后端面的一侧表面、第二凸起11朝向针座702后端面的一侧表面均与针座702的后端面存在间隙且间隙距离相等,所述第一凸起10和第二凸起11关于第一筒体针座702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凸起10和第二凸起11大小均相等,所述第一异形缺口12和第二异形缺口13关于第一保护管801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异形缺口12包括第一矩形缺口1201和第二矩形缺口1202,所述第一矩形缺口1201沿第一保护管801的轴线方向延伸,第一矩形缺口1201的后端延伸至第一保护管801的后端面,所述第一矩形缺口1201的前端与后端的长度等于第一凸起10朝向针座702前端面的一侧表面与针座702后端面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矩形缺口1202沿第一保护管801的周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矩形缺口1202的右端与第一矩形缺口1201连通,所述第一矩形缺口1201的宽度与第二矩形缺口1202的宽度相同且与第一凸起10的左右宽度相同,所述第一矩形缺口1201和第二矩形缺口1202共同组成一个l形;所述第二异形缺口13包括第三矩形缺口1301和第四矩形缺口1302,所述第三矩形缺口1301沿第一保护管801的轴线方向延伸,第三矩形缺口1301的后端延伸至第一保护管801的后端面,所述第三矩形缺口1301的前端与后端的长度等于第二凸起11朝向针座702前端面的一侧表面与针座702后端面之间的距离,所述第四矩形缺口1302沿第一保护管801的周向方向延伸,所述第四矩形缺口1302的右端与第三矩形缺口1301连通,所述第三矩形缺口1301的宽度与第四矩形缺口1302的宽度相同且与第二凸起11的左右宽度相同,所述第三矩形缺口1301和第四矩形缺口1302共同组成一个l形,套设护针管8的时,只需将第一矩形缺口1201对准第一凸起10,然后移动护针管8,使第一凸起10完全移动至第一矩形缺口1201内和且与第二矩形缺口1202位于同一高度,然后转动护针管8,使第一凸起10的一部分或全部位于第二矩形缺口1202内,由于第一凸起10和第二凸起11关于针座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第一异形缺口12和第二异形缺口13关于第一保护管801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这样第二凸起11也就位于第四矩形缺口1302内,便可起到卡位的效果,便可使护针装置和针头7同时取下。

进一步的,推柄4的形状多种多样,作为优选的,选择圆形或椭圆形状的推柄4。

另外,环形限位板15与塞体选择同一种材质可便于加工和塑型。

再者,从实用美观的角度出发,所述针尖塞9为圆柱体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