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男士的导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22356发布日期:2020-02-28 07:15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男士的导尿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男士的导尿器。



背景技术:

导尿器是方便使用者接尿、排尿的医疗护理器械,可以给术后、行动不便、瘫痪、昏迷、植物人、残疾人士、遗尿、连续输液及长期卧床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等人群提供方便。

对于男士而言,由于男士是外生殖器,使用现有的男士导尿器通常不便于接尿,尤其是对于卧床的患者而言,在接尿的过程中,通常存在一些问题:1、现有的男士导尿器不便于使用,一方面,不便于安装或固定在患者身上,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脱落,另一方面,固定结构复杂,如中国专利cn208591184u公开的一种男性外用接尿器,通常需要利用绑带进行固定;2、非常容易出现泄漏的问题;3、容易打湿男士的外生殖器(包括阴茎和阴囊等),使得男士的外生殖器长期处于湿润状态,既让患者感觉不舒服、又容易引起尿路感染或因尿液侵渍而伴发的压疮问题,不利于患者的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男士的导尿器,结构紧凑、可以方便的固定在患者身上,且不容易脱落,在使用过程中,不容易出现泄漏的问题,尤其可以保持男士的外生殖器长期干燥。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男士的导尿器,包括用于接尿的囊状容器、用于容纳阴茎的通道、以及用于进行固定的粘贴部,其中,所述囊状容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通孔,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囊状容器相连,并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粘贴部与所述通道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粘贴部和通道均采用软质材质制成,粘贴部具有粘性,用于粘贴在阴茎周围的皮肤上,所述第二通孔与用于输送尿液的导尿管相连通。

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粘贴部沿通道的圆周方向设置。以便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对通道的圆周方向实现密封,从而防止漏液。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粘贴部包括第一粘贴片和第二粘贴片,所述第一粘贴片为环状结构,所述第二粘贴片为扇环形结构,且第二粘贴片与第一粘贴片的外缘相连,第一粘贴片用于粘贴在阴茎周围一圈的皮肤上,第一粘贴片用于粘贴在下腹部处的皮肤上。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粘贴部的两侧分别为向内凹陷的弧形结构。以便与人体的生理结构相适应,既有利于粘贴部的结构更美观,又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有利于粘贴部的接触面积更大、使用时粘贴得更牢靠。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一粘贴片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开口,所述开口沿所述通道的径向分布。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喇叭口,所述喇叭口设置于所述囊状容器内,并与所述通道相连。喇叭口的设置,一方面,可以起到导流的作用,有利于尿液向囊状容器内汇聚,可以有效避免打湿通道或打湿通道内的阴茎,另一方面,通过将喇叭口延伸到囊状容器内部,可以有效防止囊状容器内的尿液倒流入通道。

优选的,粘贴部和通道采用硅胶制成。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粘贴部上远离所述囊状容器的面上设置有粘胶,所述粘胶为ab胶或生物胶。

进一步的,沿所述通道的长度方向,还包括若干收紧段,所述收紧段具有弹性,用于紧贴患者的阴茎。一方面,有利于消除或减小阴茎与通道之间的间隙,可以防止漏液或打湿阴茎或阴囊,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固定效果,避免在使用过程中脱落。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排气孔,所述排气孔设置于所述囊状容器,并位于所述喇叭口的上方。一方面,排气孔的设置可以保持囊状容器内的气压平衡,有利于患者排尿,另一方面,排气孔设置在所述喇叭口的上方,可以有效避免囊状容器内的尿液泄漏。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轴线与第二通孔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90-180度。避免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互对应。

在更完善的方案中,还包括用于存储尿液的容器,所述容器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导尿管的接口,接口与所述导尿管采用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容器可以为尿袋或尿壶。

一种方案中,所导尿管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接口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男士的导尿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导尿器,结构紧凑,可以方便进行安装和拆卸,固定效果好,在使用过程中,不容易脱落,可以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采用绷带进行固定的弊端。

2、本导尿器,密封效果好,在使用过程中,不容易出现泄漏的问题,尤其可以保持男士的外生殖器长期干燥。

3、本导尿器,可以方便的从患者的身上拆卸下来进行清洗,且清洗、干燥后的粘贴部同样具有粘性,有利于实现长期、反复使用。

4、本导尿器,结构设计合理,在使用过程中受力平衡,附件应力较小,从而有利于本导尿器的固定更牢靠,固定后增个导尿器的受力更平稳,可以进一步防止导尿器脱落。

5、本导尿器,适用于长期卧床的患者使用,尤其适用于无人照料的患者使用,导尿器与男性生殖器之间贴合得更好,既有利于患者感觉更舒服,又有利于防脱,可以有效避免尿路感染及因尿液侵渍而伴发的压疮问题,有利于患者的健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导尿器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图4为图1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提供的一种导尿器的左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提供的一种导尿器的左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中提供的一种导尿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标记说明

囊状容器101,第一通孔102,第二通孔103,排气孔104,

通道201,喇叭口202,收紧段203,

粘贴部301,第一粘贴片302,第二粘贴片303,弧形结构304,开口304,第一部分305,第二部分306,

导尿管4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2、图3及图4,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男士的导尿器,包括用于接尿的囊状容器101、用于容纳阴茎的通道201、以及用于进行固定的粘贴部301,其中,所述囊状容器10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通孔102,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通孔103,所述通道201的一端与所述囊状容器101相连,并与所述第一通孔102相连通,所述粘贴部301与所述通道201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粘贴部301和通道201均采用软质材质制成,以便与患者的皮肤相贴合,粘贴部301具有粘性,用于粘贴在阴茎周围的皮肤上,以便实现本导尿器的固定,所述第二通孔103与用于输送尿液的导尿管401相连通。使用本导尿器时,患者通常处于平躺状态,只需将患者的阴茎放入或插入所述通道201中,然后将粘贴部301粘贴在患者阴茎附近的皮肤上,即可方便、快速的完成本导尿器的固定,过程非常的简单、有效,而且通过粘贴部301自带的粘性将本导尿器固定在患者身上,所需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固定效果好,可以有效避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意外脱落;此外,由于患者通常处于平躺状态(卧床状态),患者的阴茎通常处于水平或下垂状态(绝大部分时间是下垂状态),而安装了本导尿器之后,正好可以在自然状态下使得患者的阴茎可以延伸到囊状容器101中,尤其是阴茎上的龟头可以处于囊状容器101中,便于囊状容器101进行接尿和排尿,同时,不容易打湿患者的阴茎和阴囊;故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导尿器,结构紧凑、可以方便的固定在患者身上,且不容易脱落,在使用过程中,不容易出现泄漏的问题,尤其可以保持男士的外生殖器长期干燥,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尿路感染及因尿液侵渍而伴发的压疮问题,更有利于患者的健康。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粘贴部301沿通道201的圆周方向设置;以便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对通道201的圆周方向实现密封,既可以实现更好固定效果,防止脱落,有可以有效防止漏液。

作为举例,如图1或图2或图3所示,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粘贴部301包括第一粘贴片302和第二粘贴片303,所述第一粘贴片302为环状结构,所述第二粘贴片303为扇环形结构,且第二粘贴片303与第一粘贴片302的外缘相连,第一粘贴片302用于粘贴在阴茎周围一圈的皮肤上,第一粘贴片302用于粘贴在患者阴茎上方、下腹部处的皮肤上。

在优选的方案中,粘贴部301和通道201可以采用硅胶制成。作为举例,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制作乳贴的硅胶,这种硅胶具有粘性,且可以长期、反复使用,不仅有利于本导尿器稳定牢靠的固定在患者身上,同时,也可以方便的将本导尿器从患者的身上拆卸下来进行清洗,清洗、干燥后的粘贴部301同样具有粘性,有利于实现长期、反复使用。

为增加固定效果,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粘贴部301上远离所述囊状容器101的面上设置有粘胶,所述粘胶可以为ab胶或生物胶等,通过设置粘胶,有利于粘贴部301粘贴在患者的皮肤上,从而实现更牢靠的固定。

如图4所示,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喇叭口202,所述喇叭口202设置于所述囊状容器101内,并与所述通道201相连。喇叭口202的设置,一方面,可以起到导流的作用,有利于尿液向囊状容器101内汇聚,可以有效避免打湿通道201或打湿通道201内的阴茎,另一方面,通过将喇叭口202延伸到囊状容器101内部,可以有效防止囊状容器101内的尿液倒流入通道201。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排气孔104,如图4所示,所述排气孔104设置于所述囊状容器101,并位于所述喇叭口202的上方。一方面,排气孔104的设置可以保持囊状容器101内的气压平衡,有利于患者排尿,另一方面,排气孔104设置在所述喇叭口202的上方,可以有效避免囊状容器101内的尿液泄漏。

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通孔102的中心轴线与第二通孔103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90-180度。避免第一通孔102与第二通孔103相互对应;因为在实际使用本导尿器的过程中,尤其是将本导尿器通过粘贴部301固定在卧床患者的身上后,囊状容器101与床板之间通常还具有一定的距离,使得导尿器处于悬空状态,由于重力的缘故容易下垂,从而影响粘贴部301的粘贴效果,而将第一通孔102的中心轴线与第二通孔103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设置为90-180度后,如图2或图4所示,当第一通孔102的中心轴线处于水平位置时,第二通孔103的中心轴线倾斜向下,从而使得与之相连的导尿管401也倾斜向下,且导尿管401通常是放置的床板上的,从而使得导尿管401可以为囊状容器101提供一个向上的支撑力,使得囊状容器101在粘贴部301的粘贴力、自身重力以及导尿管401的支撑力的作用下,处于受力平衡的状态,附加应力(或扭矩)较小或基本没有,从而有利于本导尿器的固定更牢靠,固定后增个导尿器的受力更平稳,可以进一步防止导尿器脱落。

如图1或图2或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囊状容器101采用的是椭球形,使得囊状容器101上对应所述通道201的壁面为弧面,且该弧面的法线方向不与所述通道201的中心轴向重合,从而可以进一步避免或消除尿液的飞溅现象,同时,也可以有效避免尿液反射入通道201内。

在更完善的方案中,还包括用于存储尿液的容器,所述容器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导尿管401的接口,接口与所述导尿管401采用可拆卸连接,便于单独倾倒容器内的尿液。

可选的,所述容器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尿袋或尿壶等,作为举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容器采用的是尿壶;所导尿管401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尿壶的接口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一方面,使得导尿管401可以与尿壶实现可拆卸连接,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通过导尿管401向尿壶输送尿液(通常是有利于重力的作用自动下流)的过程中,连接处发生泄漏。

在本实施例中,导尿管401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导尿管401,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与上述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导尿器中,所述粘贴部301的两侧分别为向内凹陷的弧形结构304,如图5所示,以便与男士外生殖器处的生理结构相适应,既有利于粘贴部301的结构更美观,又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有利于粘贴部301的接触面积更大、使用时粘贴得更牢靠,更不容易脱落。

由于在阴茎的圆周方向上皮肤通常是不平的、存在凹凸,尤其是在阴囊处,通常已经一定程度的凸起,故为了消除间隙,使得粘贴部301粘贴之后与患者的皮肤贴合的更好,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一粘贴片302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开口304,所述开口304沿所述通道201的径向分布。作为举例,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粘贴片302上设置有两个开口304,所述两个开口304将第一粘贴片302分隔为互不相连的两个部分,分别为第一部分305和第二部分306,其中,第一部分305对应患者的阴囊,即在使用过程中,第一部分305可以单独粘贴在阴囊上,第二部分306对应阴茎圆周方向上除开阴囊的部分,使得第二部分306可以单独粘贴在阴茎圆周方向上除开阴囊的皮肤上,从而可以消除由于阴囊的存在,而导致第一粘贴片302粘贴之后与患者的皮肤贴合度较差的问题,可以进一步提高固定及密封效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与上述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导尿器中,沿所述通道201的长度方向,还包括若干收紧段203(即内径变小的一段),所述收紧段203具有弹性(便于在阴茎的挤压下变形,可以采用硅胶材质),用于紧贴患者的阴茎,如图7所示;由于根据人体的生理特点,沿阴茎的长度方向,阴茎的横截面大小是不断变化的,且龟头处的横面积面积通常较大,故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沿通道201的长度方向设置收紧段203,一方面,有利于消除或减小阴茎与通道201之间的间隙,可以防止漏液或打湿阴茎或阴囊,另一方面,有利于通道201与阴茎贴合的更好,可以进一步加强固定效果,避免在使用过程中脱落。

可以理解,收紧段203可以与通道201为一体,也可以是单独的部件,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