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科吸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02863发布日期:2020-06-30 20:06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科吸痰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痰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儿科吸痰器。



背景技术:

儿科吸痰器是防治儿童呼吸道阻塞、抢救窒息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现有普通医用吸痰器包括吸痰管和负压气囊,吸痰时,通过按压负压气囊,将痰液吸入吸痰管内,但痰液较黏,容易吸附在吸痰管内壁上,按压负压气囊时产生的气流,推动吸痰管内壁上的痰液,使痰液发生回流,进而导致喉部的痰液无法快速清理出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痰液较黏,容易吸附在吸痰管内壁上,按压负压气囊时产生的气流,推动吸痰管内壁上的痰液,使痰液发生回流,进而导致喉部的痰液无法快速清理出来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儿科吸痰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儿科吸痰器,包括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内部包括第一导气环、第一阻挡机构和吹气机构,所述第一套筒的内壁左侧与第一导气环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气环的内壁与第一阻挡机构的表面相互配合,所述第一阻挡机构的表面与第一套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套筒的内壁右侧与吹气机构的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套筒的底部包括第二套筒、第二导气环和第二阻挡机构,所述第二套筒的上表面与第一套筒的底部固定连通,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壁顶部与第二导气环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气环的内壁与第二阻挡机构的表面相互配合,所述第二阻挡机构的表面与第二套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套筒的左侧包括连接环和吸痰机构,所述连接环的内壁右侧与第一套筒的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环的内壁左侧与吸痰机构的表面右侧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阻挡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杆、第一限位块、第一密封块、第一弹簧和第一气孔,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表面与第一套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内壁与第一支撑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一限位块的左侧和第一密封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密封块的表面与第一导气环的内壁相互配合,所述第一弹簧的内壁与第一支撑杆的表面套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一密封块的右侧和第一支撑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孔位于第一支撑板的右侧开设。

优选的,所述吹气机构包括固定板和橡胶气囊,所述固定板的表面与第一套筒的内壁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内壁与橡胶气囊的表面固定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二阻挡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杆、第二限位块、第二密封块、第二弹簧和第二气孔,所述第二支撑板的表面与第二套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内壁与第二支撑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下两侧分别与第二限位块的顶部和第二密封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密封块的表面与第二导气环的内壁相互配合,所述第二弹簧的内壁与第二支撑杆的表面套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上下两侧分别与第二密封块的底部和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孔位于第二支撑板的右侧开设。

优选的,所述吸痰机构包括第三套筒、限位环、滑板、密封盖和吸痰软管,所述第三套筒的表面右侧与连接环的内壁左侧螺纹连接,所述第三套筒的内壁右侧与限位环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套筒的内壁与滑板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套筒的表面左侧与密封盖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密封盖的左侧与吸痰软管的右侧固定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底部包括防尘环,所述防尘环的顶部与第二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导气环、第一阻挡机构、第二导气环和第二阻挡机构,第一弹簧推动第一密封块,使第一密封块插入第一导气环内,将第一导气环密封住,按压气囊时,第一导气环处在关闭状态,气囊内的空气无法通过第一导气环排出,此时,空气推动第二密封块,将第二导气环打开,使皮囊内的空气通过第二导气环排出,进而,在第一导气环、第一阻挡机构、第二导气环和第二阻挡机构的配合作用下,按压气囊时产生的气流只能通过第二导气环排出,无法通过第一导气环进入吸痰管内部,防止吸痰管内的痰液发生回流,便于将痰液快速吸出。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连接环,连接环与吸痰机构之间为螺纹连接,转动吸痰机构,将吸痰机构与第一套筒分离开,进而便于医护人员对吸痰机构进行更换或清洗,通过设置防尘环,防尘环对空气的灰尘起到作用,使灰尘无法通过第二气孔进入第三套筒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儿科吸痰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儿科吸痰器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第一阻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吸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尘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套筒;2、第一导气环;3、第一阻挡机构;301、第一支撑板;302、第一支撑杆;303、第一限位块;304、第一密封块;305、第一弹簧;306、第一气孔;4、吹气机构;401、固定板;402、橡胶气囊;5、第二套筒;6、第二导气环;7、第二阻挡机构;701、第二支撑板;702、第二支撑杆;703、第二限位块;704、第二密封块;705、第二弹簧;706、第二气孔;8、连接环;9、吸痰机构;901、第三套筒;902、限位环;903、滑板;904、密封盖;905、吸痰软管;10、防尘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5,一种儿科吸痰器,包括第一套筒1,第一套筒1的内部包括第一导气环2、第一阻挡机构3和吹气机构4,第一套筒1的内壁左侧与第一导气环2的表面固定连接,第一导气环2的内壁与第一阻挡机构3的表面相互配合,第一阻挡机构3的表面与第一套筒1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套筒1的内壁右侧与吹气机构4的表面固定连接。

第一套筒1的底部包括第二套筒5、第二导气环6和第二阻挡机构7,第二套筒5的上表面与第一套筒1的底部固定连通,第二套筒5的内壁顶部与第二导气环6的表面固定连接,第二导气环6的内壁与第二阻挡机构7的表面相互配合,第二阻挡机构7的表面与第二套筒5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套筒1的左侧包括连接环8和吸痰机构9,连接环8的内壁右侧与第一套筒1的表面左侧固定连接,连接环8的内壁左侧与吸痰机构9的表面右侧螺纹连接,通过设置连接环8,连接环8与吸痰机构9之间为螺纹连接,转动吸痰机构9,将吸痰机构9与第一套筒1分离开,进而便于医护人员对吸痰机构9进行更换或清洗。

第一阻挡机构3包括第一支撑板301、第一支撑杆302、第一限位块303、第一密封块304、第一弹簧305和第一气孔306,第一支撑板301的表面与第一套筒1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301的内壁与第一支撑杆302的表面滑动连接,第一支撑杆302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一限位块303的左侧和第一密封块304的右侧固定连接,第一密封块304的表面与第一导气环2的内壁相互配合,第一密封块304为圆锥块,且第一密封块304的最大直径大于第一导气环2的内壁直径,通过第一密封环对第一导气环2起到密封作用,第一弹簧305的内壁与第一支撑杆302的表面套接,第一支撑杆302对第一弹簧305起到支撑作用,第一弹簧305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一密封块304的右侧和第一支撑板301的左侧固定连接,第一弹簧305对第一密封块304起到推动作用,使第一密封块304与第一导气环2紧密接触,第一气孔306位于第一支撑板301的右侧开设,第一支撑板301左右的空气通过第一气孔306流通。

吹气机构4包括固定板401和橡胶气囊402,固定板401的表面与第一套筒1的内壁右侧固定连接,固定板401的内壁与橡胶气囊402的表面固定连通。

第二阻挡机构7包括第二支撑板701、第二支撑杆702、第二限位块703、第二密封块704、第二弹簧705和第二气孔706,第二支撑板701的表面与第二套筒5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701的内壁与第二支撑杆702的表面滑动连接,第二支撑杆702的上下两侧分别与第二限位块703的顶部和第二密封块704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密封块704的表面与第二导气环6的内壁相互配合,第二弹簧705的内壁与第二支撑杆702的表面套接,第二弹簧705的上下两侧分别与第二密封块704的底部和第二支撑板7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二气孔706位于第二支撑板701的右侧开设,第二支撑板701的底部包括防尘环10,防尘环10的顶部与第二支撑板701的底部固定连接,防尘环10是由环状防尘网制成,防尘环10的内壁直径大于第二限位块703的表面直径,通过设置防尘环10,防尘环10对空气的灰尘起到作用,使灰尘无法通过第二气孔706进入第三套筒901内。

吸痰机构9包括第三套筒901、限位环902、滑板903、密封盖904和吸痰软管905,第三套筒901的表面右侧与连接环8的内壁左侧螺纹连接,第三套筒901的内壁右侧与限位环902的表面固定连接,限位环902对滑板903起到限位作用,第三套筒901的内壁与滑板903的表面滑动连接,滑板903向右移动,将痰液通过吸痰管抽入第三套筒901内部,第三套筒901的表面左侧与密封盖904的内壁螺纹连接,密封盖904的左侧与吸痰软管905的右侧固定连通。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者使用该装置时,将吸痰管插入喉部,按压气囊,第一导气环2处在关闭状态,气囊内的空气推动第二密封块704,将第二导气环6打开,使空气通过第二导气环6排出,松开气囊,气囊在恢复力的作用下,将第一套筒1内的空气抽入气囊内部,此时,第二导气环6处在关闭状态,第三套筒901内的气压大于第一套筒1内的气压,在压力差的作用下,使第一密封块304向右移动,将第一导气环2打开,使第三套筒901内的空气进入第一套筒1内,进而使滑板903向右移动,将痰液通过吸痰管抽入至第三套筒901内部,清理痰液时,转动第三套筒901,将第三套筒901与连接环8分离,然后转动密封盖904,将第三套筒901打开,进而对第三套筒901内的痰液进行清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