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灸针收纳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04677发布日期:2020-04-07 21:29阅读:5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灸针收纳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灸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灸针收纳盒。



背景技术:

随着针灸患者的愈来愈多,职业暴露针刺伤的案例也愈来愈多。很多医护工作者面临着感染传染病的高风险率。针灸科医生对于从患者身上取出针到废针投入锐器盒这一过程现有的模式是:医者左手拿棉签,右手取针,从患者身上取出的废针都拿在手里,等患者身上的针全部取出后再投在距治疗床有一定距离的锐器盒中。从患者身上取针到将污染过的针丢入锐器盒这一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针灸针刺伤自己或别人的风险。

最常见的情况是部分患者在针取出过程中会出现流血等情况,医者从患者身上取针时由于一只手上持针太多,另一只手又要及时对患者针孔进行按压止血,就很容易被针刺伤;其次,我们取针时一般会将针尖向外,由于取出的针丢入锐器盒中会有一定距离,此时可能由于针灸室空间小或人数多容易对他人造成误伤;最后在将针丢入锐器盒时由于锐器盒口径太小,很容易将针丢在锐器盒之外,这时就需要医者将锐器盒外的针捡起重新丢入锐器盒中,此时被刺伤的风险又会增加。为避免废针丢在锐器盒之外,医者持废针之手就不得不靠锐器盒口径更近些,这又增加了锐器盒里的针刺伤医者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针灸针收纳盒,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针灸针收纳盒,包括盒体、设置在盒体内的收纳槽、设置在盒体底端的卸针盒、设置在卸针盒内并与收纳槽连通的卸针孔,盒体上设有放置孔,卸针盒采用的形状为圆台状且卸针盒横截面积较大的一端与盒体连接,卸针孔呈圆台状且卸针孔直径较大的一端与收纳槽连通。

本实用新型中设置在盒体上的放置孔,便于医生取针后污染针的放入,同时又保证了污染针不会轻易地掉出盒外。当医生需要将收纳槽内的污染针倒入锐器盒时,将卸针孔的输出端伸入锐器盒口径中,保证了污染针容易倒进锐器盒而不掉在锐器盒外。同时因为卸针盒的形状为圆台状而不是垂直角度,更利于卸针孔中污染针的倒出。

作为优选,卸针孔的孔壁上设有油纸。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卸针孔内的油纸,减少卸针孔与污染针之间的摩擦力,污染针能够更顺畅的从卸针孔内倒出,而不会卡置在卸针孔内。

作为优选,盒体的外侧设有与盒体转动连接的提手。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盒体外侧的提手,便于医生取针时将本实用新型携带至患者床边。

作为优选,盒体的底端设有多组底座。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盒体底端的底座,避免盒体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滚动等情况,给医生造成不便。

作为优选,盒体采用的形状为长方体。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设置在盒体上的放置孔,便于医生取针后污染针的放入,同时又保证了污染针不会轻易地掉出盒外。当医生需要将收纳槽内的污染针倒入锐器盒时,将卸针孔的输出端伸入锐器盒口径中,保证了污染针容易倒进锐器盒而不掉在锐器盒外,同时因为卸针盒的形状为圆台状而不是垂直角度,更利于卸针孔中污染针的倒出,本实用新型从根本上避免了医生取针后再次接触针灸针的机会,保障了医生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盒体;2-收纳槽;3-卸针盒;4-卸针孔;5-放置孔;6-油纸;7-提手;8-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

参见图1到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盒体1以及设置在盒体1内并用于收纳污染针的收纳槽2。盒体1采用的形状为提升收纳槽2收纳数量的长方形。盒体1的外侧设有与盒体1转动连接的提手7,提手7的两端与盒体1转动连接。通过设置在盒体1外侧的提手7便于医生取针时将本实用新型携带至患者床边。盒体1的底端设有两组底座8,避免盒体1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滚动等情况给医生造成不便。

盒体1的顶端设有便于医生取针后污染针的放入的放置孔5,盒体1的底端设有卸针盒3,卸针盒3内设有与收纳槽2连通的卸针孔4,卸针孔4用于将收纳槽2内的污染针排入锐器盒内。卸针孔4的孔壁上设有油纸6。通过设置在卸针孔4内的油纸6减少卸针孔4与污染针之间的摩擦力,污染针能够更顺畅的从卸针孔4内倒出,而不会卡置在卸针孔4内。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盒体1内的放置孔5,便于医生取针后污染针的放入,同时又保证了污染针不会轻易地掉出盒外。

卸针盒3采用的形状为圆台状且卸针盒3横截面积较大的一端与盒体1连接,卸针孔4呈圆台状且卸针孔4直径较大的一端与收纳槽2连通,因为卸针盒3的形状为圆台状而不是垂直角度,更利于卸针孔4中污染针的倒出。当医生需要将收纳槽2内的污染针倒入锐器盒时,将卸针孔4的输出端伸入锐器盒口径中,保证了污染针容易倒进锐器盒而不掉在锐器盒外。本实用新型从根本上避免了医生取针后再次接触针灸针的机会,保障了医生的安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针灸针收纳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1)、设置在盒体(1)内的收纳槽(2)、设置在盒体(1)底端的卸针盒(3)、设置在卸针盒(3)内并与收纳槽(2)连通的卸针孔(4),所述盒体(1)上设有放置孔(5),

所述卸针盒(3)采用的形状为圆台状且卸针盒(3)横截面积较大的一端与盒体(1)连接,所述卸针孔(4)呈圆台状且卸针孔(4)直径较大的一端与收纳槽(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针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卸针孔(4)的孔壁上设有油纸(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针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的外侧设有与盒体(1)转动连接的提手(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针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的底端设有多组底座(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针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采用的形状为长方体。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针灸针收纳盒,属于针灸领域。一种针灸针收纳盒,包括盒体、设置在盒体内的收纳槽、设置在盒体底端的卸针盒、设置在卸针盒内并与收纳槽连通的卸针孔,盒体上设有放置孔,卸针盒采用的形状为圆台状且卸针盒横截面积较大的一端与盒体连接,卸针孔呈圆台状且卸针孔直径较大的一端与收纳槽连通,本实用新型从根本上避免了医生取针后再次接触针灸针的机会,保障了医生的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亓效勤;王泉巅;叶霞;李秀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05.31
技术公布日:2020.04.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