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敷料贴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18222发布日期:2020-10-30 21:34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敷料贴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敷料贴膜。



背景技术:

医用敷料用于覆盖疮、伤口或其他损害的皮肤创面,是包扎伤口的医用材料。目前医用敷料常用的材质有天然材料类、人工合成类、药物性敷料和固定用敷料类。粘贴膜敷料是固定用敷料类的一种。

一般用于固定的胶粘性材料有粘贴性绷带和纱布、粘合性绷带和纱布、丙烯酸胶布和氧化锌橡胶布等。粘贴性绷带和纱布是在织物、无纺布或塑料膜上涂一层胶粘剂(橡胶、聚丙烯酸),从而达到贴合作用。粘合性绷带则是在弹性绷带上涂一层微粒分散的天然胶乳,使用时它能自行粘合在一起,但不会粘在皮肤或衣服上。

专利cn106714745a公开一种医用敷料,包括面向皮肤表面的粘合剂层,其贴膜具有抗炎、止痛等效果,但是该贴膜不具备很好的延伸性,在使用过程中,当受伤部位活动时受到很大限制;另外其敷料吸水性有限,但遇到伤口血液或渗出液比较多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敷料贴膜中的药物还没释放完就需要进行更换,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操作也麻烦。

专利cn109172149a公开一种藻酸盐敷料贴,其敷料贴本体包括压敏胶层、医用不织布层,其中医用不织布层和压敏胶层中间段设置椭圆形的敷料存放容置腔,可以将抗菌粉海藻酸钠粉体和抗菌粉固定于创面,使用便利。但是该结构的敷料贴仍然存在延伸性不够好、吸水性不够强的弊端。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具有很好的延伸性和吸水性,同时还具有消炎、抗菌功效的敷料贴膜。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现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敷料贴膜。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医用敷料贴膜,包括粘性层、无菌层、抗菌层以及吸液的干燥层,所述粘性层与受伤皮肤相接触,所述粘性层一面与皮肤接触,另外一面与无菌层粘合在一起,所述无菌层的外部还设置有抗菌层,所述抗菌层中包含抗病毒、细菌、真菌等药品;所述抗菌层外部还设有吸液干燥层。

所述粘性层为连续的“u”型设计,所述“u”型设计的粘性层底部的下凹面与受伤皮肤相接处、顶部上凸面与所述无菌层粘合为一体。

优选的,所述干燥层为高吸水树脂spa薄膜层。

优选的,所述干燥层为聚乙烯醇pva吸水棉层。

优选的,所述干燥层为吸水纤维无纺布层。

优选的,所述粘性层的粘合剂为有机硅系粘合剂。

优选的,所述抗菌层为包含活性剂的硅凝胶层。

更优选的,所述活性剂包含抗生素、抗菌剂和抗真菌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敷料贴膜分为四层,其中粘性层“u”型设计,不是全部粘于皮肤上,粘性层的上凸面与下凹面之间形成间隙,促进空气流通,增加透气性;此外,在伤口位置活动时,粘性层可以拉伸,克服了传统贴膜材料不能拉伸导致伤口与贴膜之间撕裂的给病人造成的二次疼痛。

当伤口血液、渗液浸湿无菌层、进入抗菌层,抗菌层的药物开始释放,具有抗炎、抗菌作用,降低伤口感染的几率;当伤口血液过多浸湿整个无菌层后,最外层的干燥层可以吸收多余的水分,保持伤口干燥,加快伤口愈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图中:1.干燥层;2.抗菌层;3.无菌层;4.粘性层;401.下凹面;402.上凸面;5.皮肤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更为详细、完整的说明。

一种医用敷料贴膜,包括粘性层4、无菌层3、抗菌层2以及吸液的干燥层1,所述粘性层4与受伤皮肤5相接触,所述粘性层4一面与皮肤接触,另外一面与无菌层3粘合在一起,所述无菌层3的外部还设置有抗菌层2,所述抗菌层中包含抗病毒、细菌、真菌等药品;所述抗菌层2外部还设有吸液干燥层1。

所述粘性层为连续的“u”型设计,所述“u”型设计的粘性层底部的下凹面401与受伤皮肤5相接处、顶部上凸面402与所述无菌层3粘合为一体。

优选的,所述干燥层1为高吸水树脂spa薄膜层。

优选的,所述干燥层1为聚乙烯醇pva吸水棉层。

优选的,所述干燥层1为吸水纤维无纺布层。

优选的,所述粘性层4的粘合剂为有机硅系粘合剂。

优选的,所述抗菌层2为包含活性剂的硅凝胶层;

其中所述活性剂包含抗生素、抗菌剂和抗真菌剂。

具体实施例1,一种医用敷料贴膜,包括粘性层4、无菌层3、抗菌层2以及吸液的干燥层1,所述粘性层4与受伤皮肤5相接触,所述粘性层4一面与皮肤接触,另外一面与无菌层3粘合在一起,所述无菌层3的外部还设置有抗菌层2,所述抗菌层中包含抗病毒、细菌、真菌等药品;所述抗菌层2外部还设有吸液干燥层1。所述粘性层为连续的“u”型设计,所述“u”型设计的粘性层底部的下凹面401与受伤皮肤5相接处、顶部上凸面402与所述无菌层3粘合为一体。

所述干燥层1为高吸水树脂spa薄膜层,所述粘性层4的粘合剂为有机硅系粘合剂;所述抗菌层2为包含活性剂的硅凝胶层;所述活性剂包含抗生素、抗菌剂和抗真菌剂。

具体使用过程:打开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一种医用敷料贴膜,将粘性层4上的401面粘合到需要包扎的伤口上,当手上部位互动时,粘性层4会随着皮肤的拉伸而拉伸,不会形成伤口与贴膜间的撕裂,造成二次伤害,贴膜上的干燥层可以吸收多余的渗出液,保持伤口干燥。当需要更换时,粘性层4可以方便、容易的从伤口分离,处理伤口之后重新贴上本实用新型医用敷料贴膜。

具体实施例2:该实施例中的一种医用敷料贴膜的干燥层1为高吸水树脂spa薄膜层,其余的同实施例1的设置。

具体使用过程:参照实施例1的使用过程。

具体实施例3:该实施例中的一种医用敷料贴膜的干燥层1为吸水纤维无纺布层,其余的同实施例1的设置。

具体使用过程:参照实施例1的使用过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个别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医用敷料贴膜,包括粘性层(4)、无菌层(3)、抗菌层(2)以及吸液的干燥层(1),所述粘性层(4)与皮肤(5)相接触,其特征在于:

所述抗菌层(2)包敷于所述无菌层(3)和所述干燥层(1)的中部;所述无菌层(3)水平设置,所述干燥层(1)的两侧端部与所述无菌层(3)粘合为一体,所述无菌层(3)的两端部粘合有粘性层(4);所述粘性层(4)的另外一面与皮肤接触;所述粘性层(4)为连续的“u”型设计,所述“u”型设计的粘性层底部的下凹面(401)与受伤皮肤相接处、顶部上凸面(402)与所述无菌层粘合为一体;

所述抗菌层中包含抗病毒、细菌或真菌药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敷料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层为高吸水树脂spa薄膜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敷料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层为聚乙烯醇pva吸水棉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敷料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层为吸水纤维无纺布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敷料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性层的粘合剂为有机硅系粘合剂。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医用敷料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层为包含活性剂的硅凝胶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医用敷料贴膜,包括粘性层、无菌层、抗菌层以及吸液的干燥层,所述粘性层与受伤皮肤相接触,所述粘性层一面与皮肤接触,另外一面与无菌层粘合在一起,所述无菌层的外部还设置有抗菌层,所述抗菌层中包含抗病毒、细菌、真菌等药品;所述抗菌层外部还设有吸液干燥层。所述粘性层为连续的“U”型设计,所述“U”型设计的粘性层底部的下凹面与受伤皮肤相接处、顶部上凸面与所述无菌层粘合为一体。本实用新型医用敷料贴膜的粘性层可以拉伸,克服了传统贴膜不能拉伸导致伤口与贴膜之间撕裂的给病人造成的二次疼痛;干燥层采用具有强吸水性能的材料,可以吸收多余的渗出液或血液,保持伤口干燥,加快伤口愈合。

技术研发人员:余璐;王春霞;韩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06.04
技术公布日:2020.10.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