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型脊柱内镜下椎间盘的锯性切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82516发布日期:2020-07-14 17:08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型脊柱内镜下椎间盘的锯性切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型脊柱内镜下椎间盘的锯性切除装置。



背景技术:

椎间盘是位于人体脊柱两椎体之间,分为中央部的髓核,富于弹性的胶状物质;周围部的纤维环,由多层纤维软骨环按同心圆排列;椎间盘上下端连接椎体的一层透明组织称之为软骨终板,软骨板的一面与纤维环及椎间盘髓核组织紧密连接,另一面则连接椎体,具有从上下方固护髓核的作用。腰部纤维环前厚后薄,髓核易向后外侧脱出,突入椎管或椎间孔,压迫脊髓或脊神经,产生腰痛及下肢放射痛,造成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最常见的脊柱疾患,多数病人虽可在早期经过非手术疗法如牵引、推拿等物理方法及药物治疗而使症状缓解,但仍有不少患者最终还需采用手术治疗。

随着微创理念的普及及微创技术的提高,目前国内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广泛采用经皮脊柱内镜术式,包括内镜下单纯髓核摘除术或内镜下间盘摘除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然而,由于脊柱内镜操作通道直径仅为7mm,且往往与椎间隙成一定角度植入操作区域。内镜下椎间盘切除器械多为“枪式”长柄操作器械,以内镜下髓核钳为主,其抓持能力有限,难以对质地坚韧的髓核及纤维环进行高效切除,同时,内镜下髓核钳摘除椎间盘组织以“点”式抓持切除为主,椎体终板附着的软骨及髓核也很难应用现有内镜操作器械进行有效切除和实现终板打磨,而这将直接影响椎间盘切除效率以及内镜下椎体间融合术式中植骨面的暴露,从而直接影响手术效率内镜下椎体间植骨融合成功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可调型脊柱内镜下椎间盘的锯性切除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调型脊柱内镜下椎间盘的锯性切除装置,包括连接管、设置在连接管一端的手柄、设置在连接管另一端的第一球形套以及设置在第一球形套上的转向组以及设置在转向组上的切割组;转向组包括设置在第一球形套内并与第一球形套活动连接的空心球、设置在第一球形套外侧并与空心球连接的切除管以及设置在切除管上的第二球形套,切割组包括设置在第二球形套内的连接球、设置在第二球形套外侧并与连接球连接的保护罩,设置在保护罩的外侧的小型电机以及设置在保护罩的内侧的锯盘,小型电机的输出端穿过保护罩并与锯盘连接,空心球上设有调节孔,空心球内设有万向节,万向节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调节杆以及第二调节杆,第一调节杆与连接球连接,第二调节杆一端穿过调节孔以及连接管并设置在连接管外侧。

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球形套与设置在第一球形套内的空心球配合,即空心球与第一球形套的转动连接,使空心球以及设置在空心球上的切割组能够绕第一球形套做多角度的旋转运动,同时第二球形套与设置在第二球形套内的连接球配合,即第二球形套与连接球的转动连接,使连接球以及设置在连接球上的锯盘能够绕第二球形套做多角度的旋转运动,如此以实现椎间盘完整切除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中万向节实现第一调节杆与第二调节杆的变角度动力传递改变了传动轴线的方向。当医生旋转第二调节杆时,通过万向节以及第一调节杆的传动作用使连接球绕第二球形套做旋转运动,以此调节锯盘的工作位置。

作为优选,第二调节杆位于连接管外侧的一端设有第一调节柄。

本实用新型中设置在第二调节杆上的第一调节柄,便于医生通过第一调节柄旋转第二调节杆,以调节锯盘的工作位置。

作为优选,第一球形套的内侧设有第三调节杆,第三调节杆上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第四调节杆,第四调节杆一端穿过调节孔以及连接管并设置在连接管外侧。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三调节杆与第四调节杆的转动连接配合,当医生向外拉动第四调节杆时,则第三调节杆带动空心球旋转,进行调节切除管的旋转角度。

作为优选,第四调节杆位于连接管外侧的一端设有第二调节柄。

本实用新型中设置在第四调节杆上的第二调节柄,便于医生通过第二调节柄旋转第四调节杆,以调节切除管的工作位置。

作为优选,连接管内侧设有套管,套管套设在第四调节杆外侧并与第四调节杆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连接管内侧并套设在第四调节管外侧的套管,对第四调节杆进行位置限定,避免第四调节杆与第二调节杆发生工作位置上的互相干扰。

作为优选,锯盘的侧面上设有均匀分布的锯齿,锯盘远离保护罩的一侧设有多组砂轮。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锯盘底侧的砂轮,辅助锯齿对椎间盘进行切除。

作为优选,手柄上设有与小型电机电连接的控制按钮。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手柄上的控制按钮,便于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能够随时控制锯盘的工作状态。

作为优选,锯盘采用的材料为医用金属。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材料为医用金属的锯盘,避免锯盘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造成感染。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连接管上的第一球形套与设置在切除管上的空心球之间的配合,通过将第一球形套套装在空心球外侧并与空心球活动连接,连接管能够绕第一球形套做360°的旋转,通过与连接球的固定连接锯盘可以绕第二球形套做360°的旋转,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可通过切除管与锯盘的多阶段方向调整配合,使锯盘能够到达椎间盘的任意位置,具有优良的位置调整性能,实现了锯盘的无死角切除作业。

同时通过设置在切除管上的第二球形套与连接球之间的配合,通过将第二球形套装在连接球外侧并与连接球活动连接,使锯盘能够绕切除管做一定角度的旋转,由此当小型电机启动并带动锯盘旋转时,医生能够调整锯盘的工作角度,使其更好的与椎间隙平向,从而更好的对椎间盘及髓核进行“面”式切除,并对质地坚韧的髓核及纤维环、椎体终板附着的软骨进行高效切除,同时利用锯盘旋转切除代替了髓核钳“点状”摘切式缓慢切割,提高了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效率,减少了手术时间,避免了在手术过程中发生出血量增多而增加手术风险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切割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切割组的侧视图。

图中:1-连接管;2-手柄;3-第一球形套;4-转向组;5-切割组;41-空心球;42-切除管;43-第二球形套;51-连接球;52-保护罩;53-小型电机;54-锯盘;6-调节孔;61-万向节;62-第一调节杆;63-第二调节杆;64-第一调节柄;7-第三调节杆;71-第四调节杆;72-第二调节柄;8-套管;541-锯齿;542-砂轮;9-控制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

参见图1到图5,本实用新型包括连接管1、设置在连接管1一端的手柄2以及设置在连接管1另一端的第一球形套3,手柄2便于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持握并移动连接管1的位置。第一球形套3内设有同于改变工作角度的转向组4,转向组4包括设置在第一球形套3内并与第一球形套3活动连接的空心球41以及设置在球形套外侧并与空心球41连接的切除管42,切除管42的一端与空心球41固定连接,切除管42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球形套43。第一球形套3的内侧设有第三调节杆7,第三调节杆7与球形套垂直连接,第三调节杆7上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第四调节杆71,第四调节杆71的一端与第三调节杆7转动连接;第四调节杆71的另一端穿过连接管1并设置在连接管1外侧。

进一步参见图2和图3,第四调节杆71位于连接管1外侧的一端设有第二调节柄72,设置在第四调节杆71上的第二调节柄72便于医生通过第二调节柄72旋转第四调节杆71,以调节切除管42的工作位置。连接管1内侧设有套管8,套管8套设在第四调节杆71外侧并与第四调节杆71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连接管1内侧并套设在第四调节管外侧的套管8,对第四调节杆71进行位置限定,避免第四调节杆71与与其他部件发生工作位置的互相干扰。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三调节杆7与第四调节杆71的转动连接配合,当医生向外拉动第四调节杆71时,第四调节杆71的移动则会带动第三调节杆7旋转,第三调节杆7旋转的同时则会带动空心球41旋转,并且空心球41的旋转方向与第三调节杆7的旋转方向相反,当医生向内推动第四调节杆71时,第四调节杆71的移动则会带动第三调节杆7绕另一方向旋转,第三调节杆7旋转的同时则会带动空心球41朝向另一方向旋转,由此医生可通过调节第四调节杆71的位置进而调节切除管42的旋转角度,使切除管42能够绕第一球形套3做多角度的旋转。

进一步参见图2和图4,第二球形套43内设有用于切除椎间盘的切割组5,切割组5包括设置在第二球形套43内并与第二球形套43转动连接的的连接球51以及设置在第二球形套43外侧并与连接球51连接的保护罩52,保护罩52的外侧设有小型电机53,保护罩52的内侧设有用于切除椎间盘的锯盘54,锯盘54采用的材料为医用金属,避免锯盘54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造成感染。锯盘54的侧面上设有均匀分布的锯齿541,锯盘54远离保护罩52的一侧设有三组砂轮542,通过设置在锯盘54底侧的砂轮542辅助锯齿541对椎间盘进行切除。

进一步参见图2和图3,空心球41上设有调节孔6,空心球41内设有万向节61,万向节6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调节杆62以及第二调节杆63,第一调节杆62的一端与万向节61固定连接,第一调节杆62的另一端与连接球51固定连接。第二调节杆63的一端与万向节61固定连接,第二调节杆63的另一端穿过调节孔6以及连接管1并设置在连接管1外侧。万向节61实现第一调节杆62与第二调节杆63的变角度动力传递改变了传动轴线的方向。当医生旋转第二调节杆63时,通过万向节61以及第一调节杆62的传动作用使连接球51绕第二球形套43做旋转运动,使锯盘54能够绕第二球形套43做多角度的旋转运动,由此调节锯盘54的工作位置。第二调节杆63位于连接管1外侧的一端设有第一调节柄64,设置在第二调节杆63上的第一调节柄64便于医生通过第一调节柄64旋转第二调节杆63,以调节锯盘54的工作位置。手柄2上设有与小型电机53电连接的控制按钮9,通过设置在手柄2上的控制按钮9,便于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能够随时控制锯盘54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参见图2和图4,小型电机53的输出端穿过保护罩52并与锯盘54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球形套3与设置在第一球形套3内的空心球41配合,即空心球41与第一球形套3的转动连接,使空心球41以及设置在空心球41上的切割组5能够绕第一球形套3做多角度的旋转运动,同时第二球形套43与设置在第二球形套43内的连接球51配合,即第二球形套43与连接球51的转动连接,使连接球51以及设置在连接球51上的锯盘54能够绕第二球形套43做多角度的旋转运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