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艾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43841发布日期:2020-07-04 01:17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艾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保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艾灸装置。



背景技术:

艾灸作为中华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传统的艾灸疗法中,施灸者需要手持艾灸装置并实时移动,对多个穴位施灸,费时费力。

如专利号为zl201610368905.3(cn105902385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一种自动艾灸装置》,其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电机正反转驱动丝杆旋转,使螺母带动艾灸仪沿丝杆左右移动,以对丝杆轴线上的穴位施灸,并通过电动推杆的伸缩调节艾灸仪的高度,使艾灸仪与人体之间保持较为适宜施灸的间距,解决了传动手持艾灸的疗法费时费力的问题,但是人体的皮肤表面是不平整的,该自动艾灸装置在施灸时,一部分皮肤可能因与艾灸盒的间距过远,该部分皮肤上的穴位难以得到有效的治疗,一部分皮肤可能因与艾灸盒的间距过近而被灼伤,即该自动艾灸装置只能适于对部分位于同一平面上的穴位施灸,并不能适用于所有位于丝杆轴线上的穴位,难以有效发挥艾灸的功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发挥艾灸功效的自动艾灸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艾灸装置,包括艾灸盒、底座、设置在所述的底座上的直线传动机构和与所述的直线传动机构配合的传动块,所述的传动块上固定设置有安装座,所述的艾灸盒与所述的安装座上下自由滑动配合,所述的艾灸盒的底部设置有滚轮。

所述的安装座包括至少一个连接臂,所述的连接臂的一端设置有纵向滑轨,所述的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的传动块固定连接,所述的艾灸盒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的纵向滑轨配合的纵向滑槽。该结构中,纵向滑轨与纵向滑槽配合,以实现安装座和艾灸盒上下滑动配合,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所述的直线传动机构包括两个设置有圆孔的支撑架、丝杆、设置在所述的支撑架上的驱动电机和控制器,所述的传动块上设置有与所述的丝杆螺接的螺孔,所述的丝杆穿过所述的螺孔后与两个所述的圆孔转动连接,所述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的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的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的驱动电机正反转。该结构中,驱动电机带动丝杆旋转以使传动块沿丝杆的轴向移动,并通过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正反转,以控制传动块沿丝杆的轴向来回移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稳定可靠。

所述的直线传动机构还包括导向杆,所述的传动块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导向杆配合的导向孔,所述的导向杆穿过所述的导向孔后与两个所述的支撑架固定连接。该结构中,导向杆平行于丝杆,起导向和支撑作用,提高可靠性。

所述的支撑架包括水平的第一支撑臂和竖直的第二支撑臂,所述的第一支撑臂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底座上,所述的第二支撑臂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第一支撑臂上,所述的圆孔设置在所述的第二支撑臂上。该结构中,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相互配合,结构强度较高。

所述的艾灸盒包括底端设置有防灰滤网的盒体和艾条筒,所述的艾条筒通过高度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的盒体内。该结构中,防灰滤网用于承接艾灰,防止艾灰掉落烫伤皮肤,安全系数较高;通过设置高度调节机构,施灸者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节艾条筒与皮肤之间的间距,以便于有效的发挥艾灸的功效。

所述的高度调节机构包括两个卡块和纵向排列的多个卡槽组,所述的卡块通过固定架与所述的艾条筒连接,所述的固定架的外侧壁与所述的艾灸盒的内侧壁相接触,所述的卡槽组包括两两对称设置在所述的盒体内侧壁上的偶数个卡槽,两个所述的卡块分别与一个所述的卡槽卡接。该结构中,通过设置多个卡槽组供卡块卡接,施灸者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将卡块与所需高度的卡槽卡接,以调节艾条筒与皮肤之间的间距,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固定架能够提高艾条筒与艾灸盒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所述的艾条筒的内侧壁上多个位于同一平面上的定位凸台和多个位于同一平面上的散热孔,所述的定位凸台位于所述的散热孔的下方。该结构中,当艾条插装在艾条筒内时,燃烧的艾条火头抵接在定位凸台上,艾条在燃烧过程中,艾灰掉落到防灰滤网上,同时艾条受自身重力影响不断下沉,艾条火头始终抵接在定位凸台上,艾条火头与皮肤之间的间距恒定不变,从而确保艾灸的强度恒定不变,无需人工干预;由于艾条火头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部分热量会在艾条筒内向上传递,通过设置散热孔,向上传递的部分热量能够通过散热孔从艾条筒内排出,该部分的热量能够通过艾灸盒扩散到皮肤,提高热量的利用率;艾条筒与艾条的尺寸相配合,使得艾条的外侧壁与艾条筒的内侧壁相互接触,氧气难以通过艾条和艾条筒之间的缝隙进入到艾条筒内,减缓了艾条火头边缘的燃烧速度,使艾条火头边缘的燃烧速度和艾条火头中心的燃烧速度更接近,有助于使艾条火头的燃烧面呈一平面并发出较为均匀的热量,使皮肤受热更为均匀。

所述的底座的底部设置有四个吸盘。该结构中,吸盘能够吸附在皮肤表面,提高底座与皮肤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可靠性较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安装座和艾灸盒上下自由滑动配合,当直线传动机构带动传动块、安装座、艾灸盒来回移动时,艾灸盒在移动过程中能够通过滚轮跟随皮肤表面的高度上下浮动,确保艾灸盒与皮肤表面之间始终保持在恒定的间距,使患者的体感舒适且有效发挥艾灸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器的流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艾灸盒;11、盒体;111、纵向滑槽;112、防灰滤网;113、卡槽组;12、艾条筒;121、卡块;122、固定架;123、定位凸台;124、散热孔;2、底座;21、吸盘;3、直线传动机构;31、支撑架;311、第一支撑臂;312、第二支撑臂;32、丝杆;33、驱动电机;34、控制器;341、电源适配器;342、控制单元;343、电机驱动单元;344、电流检测单元;345、操作界面;35、导向杆;4、传动块;41、螺孔;42、导向孔;5、安装座;51、连接臂;52、纵向滑轨;6、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如图所示,一种自动艾灸装置,包括艾灸盒1、底座2、设置在底座2上的直线传动机构3和与直线传动机构3配合的传动块4,传动块4上固定设置有安装座5,艾灸盒1与安装座5上下自由滑动配合,艾灸盒1的底部设置有滚轮6。

本实施例中,安装座5包括两个连接臂51,两个连接臂51间隔有一定距离,连接臂51的一端设置有纵向滑轨52,连接臂51的另一端与传动块4固定连接,艾灸盒1位于两个连接臂51之间,艾灸盒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纵向滑轨52配合的纵向滑槽111。

本实施例中,底座2的底部设置有四个吸盘21。

实施例二: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安装座5包括一个连接臂51,连接臂51的一端设置有纵向滑轨52,连接臂51的另一端与传动块4固定连接,艾灸盒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纵向滑轨52配合的纵向滑槽111。

实施例三: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直线传动机构3包括两个设置有圆孔的支撑架31、丝杆32、设置在支撑架31上的驱动电机33和控制器34,传动块4上设置有与丝杆32螺接的螺孔41,丝杆32穿过螺孔41后与两个圆孔转动连接,驱动电机33的输出轴与丝杆32的一端固定连接,控制器34用于控制驱动电机33正反转。

本实施例中,控制器34包括电源适配器341、控制单元342、电机驱动单元343、电流检测单元344和操作界面345,控制单元342的输入端分别与电源适配器341的输出端、操作界面345的输出端、电流检测单元344的输出端连接,电机驱动单元343的输入端分别与电源适配器341的输出端、控制单元342的输出端连接,电机驱动单元343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流检测单元344的输入端、驱动电机33连接,控制单元342中设定有标准电流值,电流检测单元344获取电机驱动单元343的当前电流值并反馈给控制单元342,控制单元342将当前电流值与标准电流值进行比较,控制单元342根据比较结果输出维持转向控制信号或切换转向控制信号给电机驱动单元343。

通过操作界面345设定控制指令,控制指令经控制单元342后传输至电机驱动单元343,电机驱动单元343根据控制指令驱使驱动电机33做相应的转动,使输出轴上的传动块4在指定的一段距离内来回移动。

当传动块4与支撑架31发生碰撞时,传动块4行动受阻,驱动电机33的输出轴无法正常转动,相应的电机驱动单元343的电流出现异常,即当前电流值与标准电流值不一致,控制单元342发出切换转向控制信号给电机驱动单元343,以及时切换驱动电机33的输出轴的转向。

实施例四: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三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直线传动机构3还包括一个导向杆35,传动块4上设置有与导向杆35配合的导向孔42,导向杆35穿过导向孔42后与两个支撑架31固定连接。

实施例五:其余部分与实施例四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直线传动机构3还包括两个导向杆35,传动块4上设置有与导向杆35配合的两个导向孔42,导向杆35穿过导向孔42后与两个支撑架31固定连接。

实施例六: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三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支撑架31包括水平的第一支撑臂311和竖直的第二支撑臂312,第一支撑臂311固定设置在底座2上,第二支撑臂312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撑臂311上,圆孔设置在第二支撑臂312上。

实施例七: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艾灸盒1包括底端设置有防灰滤网112的盒体11和艾条筒12,艾条筒12通过高度调节机构设置在盒体11内,纵向滑槽111设置在盒体11的外侧壁上。由于市面上使用的艾条的直径有2cm、3cm、4cm、5cm、7cm等多种规格,在使用时需选配对应尺寸的艾条筒12,使艾条的外侧壁与艾条筒12的内侧壁充分接触。

本实施例中,高度调节机构包括两个卡块121和纵向排列的多个卡槽组113,卡块121通过固定架122与艾条筒12连接,固定架122的外侧壁与艾灸盒1的内侧壁相接触,卡槽组113包括两两对称设置在盒体11的内侧壁上的偶数个卡槽,两个卡块121分别与一个卡槽卡接。

实施例八: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七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艾条筒12的内侧壁上多个位于同一平面上的定位凸台123和多个位于同一平面上的散热孔124,定位凸台123位于散热孔124的下方。

实施例九:其余部分与实施例八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定位凸台123设置有四个,四个定位凸台123沿艾条筒12的周向等间距分布。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