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用外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4441发布日期:2020-05-29 12:20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科用外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骨科用外固定架。



背景技术:

根据应力刺激组织再生与重建理论,在微创原则下,应用体外固定调节装置经皮骨穿针与骨构成的复合系统,治疗骨折、矫治骨与关节畸形和肢体组织延长的技术,简称骨外固定术,所使用的器械为外固定架,目前的外固定架为通过在骨折的近端与远端经皮穿放钢针,再用连接杆与固定夹把裸露在皮肤外的针端彼此连接起来,构成新的空间力学稳定体系,从而固定骨折。

目前的外固定架存在结构简单,固定不稳定的问题,对病情恢复较为缓慢。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骨科用外固定架,该实用新型设计的外固定架固定更加稳定、牢固。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骨科用外固定架,包括钢钉、夹持板、固定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钉数量为两个,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夹持板数量为两个,夹持在钢钉的两侧,固定板将两根钢钉连接在一起;

所述钢钉上固定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为与钢钉同轴的圆台形状,钢钉上还一体式固定设置有方块,方块位置位于限位块上方,所述夹持板一面为向外凸起的弧形面,另一面为平面,平面两端分别设置有弧形的条形的凹槽,凹槽之间设置有3-4个半圆柱形的克氏针槽,两端的凹槽分别卡在两根钢钉上限位块和方块之间,两块夹持板分别夹持在钢钉两侧,夹持板的中部开设有至少两个贯穿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中安装有螺栓,通过螺栓将两夹持板固定从而将钢钉夹持固定,两夹持板上的克氏针槽合在一起形成克氏针孔,所述固定板两端开设有两个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为方形,大小与方块相同,两个钢钉上端插入第二通孔中,第二通孔卡在方块上,固定板位于夹持板上方,固定板上通过螺母安装在钢钉上将固定板锁定。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板宽度为至少2cm。

进一步的,所述钢钉下端头部开设有缺口。

进一步的,所述钢钉上端为方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克氏针孔直径为0.8-1.2cm。

进一步的,所述方块的厚度小于固定板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需首先将夹持板夹持在钢钉上方块和限位块之间,钢钉被固定在夹持板的凹槽中,可以防止钢钉的角度发生倾斜偏移,从而使钢钉更加稳固,再将钢钉打入病人骨折处两侧后,而夹持板宽度较宽,可以防止钢钉角度发生偏移,使固定更加稳固,固定板连接在钢钉上可以增加该实用新型的稳定性,钢钉头端的缺口可以使钢钉打入骨骼时更加省力,方块与限位块将夹持板限制住防止夹持板发生上下移动,固定板卡在方块上,可以防止钢钉发生转动,夹持板上设置的克氏针孔插入克氏针固定在骨骼上,可以增加该装置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该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夹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所述钢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名称列表如下:

1-钢钉,2-夹持板,3-固定板,4-螺母,5-第二通孔,6-螺栓,7-限位块,8-螺纹,9-克氏针孔,10-凹槽,11-第一通孔,12-克氏针槽,13-方形结构,14-方块,15-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3所示,一种骨科用外固定架,包括钢钉1、夹持板2、固定板3,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钉1数量为两个,表面设置有螺纹8,所述夹持板2数量为两个,夹持在钢钉1的两侧,固定板3将两根钢钉1连接在一起;

所述钢钉1上固定设置有限位块7,限位块7为与钢钉1同轴的圆台形状,钢钉1上还一体式固定设置有方块14,方块14位置位于限位块7上方,所述夹持板一面为向外凸起的弧形面,另一面为平面,平面两端分别设置有弧形的条形的凹槽10,凹槽10之间设置有3-4个半圆柱形的克氏针槽12,两端的凹槽10分别卡在两根钢钉1上限位块7和方块14之间,两块夹持板2分别夹持在钢钉1两侧,夹持板2的中部开设有至少两个贯穿的第一通孔11,第一通孔11中安装有螺栓6,通过螺栓6将两夹持板2固定从而将钢钉1夹持固定,两夹持板2上的克氏针槽12合在一起形成克氏针孔9,所述固定板3两端开设有两个第二通孔5,第二通孔5为方形,大小与方块14相同,两个钢钉1上端插入第二通孔5中,第二通孔5卡在方块14上,固定板3位于夹持板2上方,固定板3上通过螺母4安装在钢钉1上将固定板3锁定。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板2宽度为至少2cm。

进一步的,所述钢钉1下端头部开设有缺口15。

进一步的,所述钢钉1上端为方形结构13。

进一步的,所述克氏针孔9直径为0.8-1.2cm。

进一步的,所述方块14的厚度小于固定板3厚度。

该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方法为:该实用新型在使用之前,需要手术助理对病人骨折处进行骨骼复位,并保持复位后骨骼位置,安装该实用新型外固定架之前,需首先将夹持板2夹持在钢钉1上方块14和限位块7之间,钢钉1被固定在夹持板2的凹槽10中,可以防止钢钉1的角度发生倾斜偏移,从而使钢钉1更加稳固,使用螺栓6穿过夹持板2上的第一通孔11将夹持板2固定夹持在钢钉1上,然后手持夹持板2使用电钻套在钢钉1上端的方形结构13上,将钢钉1经皮穿刺固定在骨折处两端骨骼上,再将固定板3从钢钉1上端套在钢钉1上,第二通孔5套在方块14上,压在夹持板2的上方,方块14卡在固定板3中可以防止钢钉1发生转动,使用螺母4固定在固定板3上将固定板3固定,从而增加了该固定架的稳定性,该骨科用外固定架操作简单、方便,夹持板2上还设计有克氏针孔9,可以根据骨折类型需要增加克氏针辅助固定,固定后可有效对抗来自左右侧方应力、上下方应力及旋转应力,从而避免骨折再发移位。

需要强调的是,该实用新型中设计的固定板3上开设的第二通孔5为方形孔,套在钢钉1上设计的方块14上,可以有效防止钢钉1在打入骨骼中后发生转动导致钢钉1松动推出的情况;此外,所述的夹持板2上设计有克氏针孔9,可以根据需要打入合适数量的克氏针,克氏针穿过克氏针孔9打入骨折处两端的骨骼加以固定,可以增加固定架应对骨折两端产生的上下方的剪切应力已经左右侧产生的扭转应力,大大提高了该骨科用外固定架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骨科外固定架的主要使用范围有尺桡骨或胫骨等发生的稳定性骨折,复位后不易再次移位的骨折,而对于粉碎性骨折、螺旋形骨折等不稳定性骨折,复位后容易再次移位的骨折则不适用于本实用新型。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