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骨科微创植骨推进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4438发布日期:2020-05-29 12:20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医用骨科微创植骨推进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骨科微创植骨推进器。



背景技术:

植骨手术一般用于骨折不愈合、各种原因导致的骨缺损和椎体间融合植骨,手术时需将骨块送入需要植骨的部位,促进骨愈合。目前,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关节镜和椎间盘镜手术的增多,有很多学者展开手术时在微创鞘管辅助下进行,例如公开号为cn104000641b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微创条件下的肩关节植骨装置》,主要包括鞘管、导针和内芯,使用时需要将导针重复两次插入和拔出的动作,操作繁琐,内芯长度为120mm,长度太长,不方便进行手术操作,另外,长时间手持易导致医务工作者腕部疲劳,影响手术效果;此外,在椎间盘镜下椎间融合植骨手术时,现有多是采用昂贵的人工椎间融合器植入椎间隙,如能采用医用骨科微创植骨推进器将自体髂骨块植入椎间隙的方法亦能达到椎间融合的目的与融合器同样的效果,可以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微创手术植骨困难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使用方便,可一次性植入骨块的医用骨科微创植骨推进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医用骨科微创植骨推进器,包括手柄以及设置在手柄前端的输送单元,所述手柄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部和手持部,所述输送单元包括推进轴和内部中空的连接套管,所述连接套管活动设置在手柄连接部的前端,推进轴的一端位于手柄连接部内部的后端且连接有传动单元,其另一端穿过手柄延伸至连接套管的内部并连接有推块。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套管包括一体成型的大径段和小径段,所述推块位于连接套管的小径段;连接套管大径段的端部外周设置有弧形部,所述手柄连接部的前端面开设有与弧形部匹配的台阶状缺口,所述弧形部和缺口的数量均为两个。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单元包括握板和连杆,所述握板和连杆位于手柄手持部的内部,握板的一端通过第一销轴与手柄转动连接,连杆的一端通过第二销轴与手柄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销轴位于手柄手持部的顶端,所述第二销轴位于手柄手持部的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推进轴位于手柄连接部内部后端的一端向下弯折形成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连杆的另一端接触;推进轴靠近弯折部的部位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手柄连接部连接,其另一端与推进轴弯折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套管小径段的壁厚为1mm,其横截面呈椭圆形,且连接套管小径段远离大径段的一端为45°切角。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连接部前端面中心沿轴向设置有圆孔,所述推进轴穿过所述圆孔。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套管大径段的端部开设有用于缝线穿过的长槽,所述长槽的宽度为1.2~1.5mm。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手持部和握板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凹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传动单元和输送单元,只需挤压握板一次操作即可将骨块推入肩关节骨缺损部位,使用方便,减轻了医务工作者的劳动量,大大缩短了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肩关节习惯性脱位的手术时间,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不影响手术效果;

2、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将骨块通过微创通道植入椎间隙,相比以往椎间融合植骨手术采用昂贵的人工椎间融合器,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负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医用骨科微创植骨推进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医用骨科微创植骨推进器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医用骨科微创植骨推进器中手柄连接部和连接套管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医用骨科微创植骨推进器图1中c-c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医用骨科微创植骨推进器实施例一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医用骨科微创植骨推进器实施例二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为:1为手柄,101为缺口,102为圆孔,2为推进轴,3为连接套管,301为弧形部,302为长槽,4为推块,5为握板,6为连杆,7为第一销轴,8为第二销轴,9为弹簧,10为骨块,11为缝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4所示,医用骨科微创植骨推进器,包括手柄1以及设置在手柄1前端的输送单元,手柄1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部和手持部,输送单元包括推进轴2和内部中空的连接套管3,连接套管3活动设置在手柄1连接部的前端,推进轴2的一端位于手柄1连接部内部的后端且连接有传动单元,其另一端穿过手柄1延伸至连接套管3的内部并连接有推块4,同时手柄1连接部前端面中心沿轴向设置有圆孔102,推进轴2穿过圆孔102;传动单元包括握板5和连杆6,握板5和连杆6位于手柄1手持部的内部,握板5的一端通过第一销轴7与手柄1转动连接,连杆6的一端通过第二销轴8与手柄1转动连接,第一销轴7位于手柄1手持部的顶端,第二销轴8位于手柄1手持部的中部。

本实施例中,连接套管3包括一体成型的大径段和小径段,推块4位于连接套管3的小径段;连接套管3大径段的端部外周设置有弧形部301,手柄1连接部的前端面开设有与弧形部301匹配的台阶状缺口101,弧形部301和缺口101的数量均为两个,缺口101可嵌入连接至缺口101内将手柄1和连接套管3固定,只需顺时针转动即可实现固定,同时逆时针转动可实现分离,使用方便。

本实施例中,传动单元包括握板5和连杆6,握板5和连杆6位于手柄1手持部的内部,握板5的一端通过第一销轴7与手柄1转动连接,连杆6的一端通过第二销轴8与手柄1转动连接,第一销轴7位于手柄1手持部的顶端,第二销轴8位于手柄1手持部的中部,具体地,手柄1手持部和握板5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凹槽,便于医务工作者操作;同时,推进轴2位于手柄1连接部内部后端的一端向下弯折形成弯折部,弯折部与连杆6的另一端接触;推进轴2靠近弯折部的部位套设有弹簧9,弹簧9的一端与手柄1连接部连接,其另一端与推进轴2弯折部连接,挤压握板5时连杆6带动推进轴2推动推块4向前滑动并对弹簧9造成挤压,待松开握板5,由于弹簧9弹力的作用将推进轴2恢复至原位。

具体地,连接套管3小径段的壁厚为1mm,其横截面呈椭圆形,同时,连接套管3小径段远离大径段的一端为45°切角,与植入骨块10部位相匹配,另外,为便于过线,连接套管3大径段的端部开设有用于缝线11穿过的长槽302,长槽302的宽度为1.2~1.5mm。

如图5所示,使用本实用新型植骨块10推进器进行肩关节植骨手术的步骤如下:

1、选择合适尺寸的骨块10,实际操作时,骨块10的上下面均穿有一根使用铆钉固定的缝线11;

2、将骨块10置于连接套管3内,保证缝线11穿过推块4和连接套管3的间隙,缝线11的自由端穿过连接套管3并从长槽302拉出;

3、将连接套管3和手柄1通过弧形部301和缺口101进行连接,完成准备工作;

4、医务工作者一只手牵拉缝线11,另一只手挤压握板5将骨块10慢慢推入至肩关节骨缺损部位,需要注意的是,在骨块10推送时,医务工作者需不停抽紧拉线,避免缝线11在骨块10前端缠绕;

5、当骨块10一半从连接套管3内露出时,调整连接套管3,必要时旋转连接套管3,保证骨块10完全露出时与关节匹配,最后拔出连接套管3,以便进行下一步缝线11打结的操作。

实施例二: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椎间融合植骨手术时的步骤如下:

1、选择合适尺寸的骨块10后首先将骨块10置于连接套管3内,然后将连接套管3和手柄1通过弧形部301和缺口101进行连接,完成准备工作;

2、挤压握板5将骨块10慢慢推入至椎间隙,当骨块10一半从连接套管3内露出时,调整连接套管3,必要时旋转连接套管3,保证骨块10完全漏出时完全置于椎间隙(皮质骨作为支撑侧面),然后拔出连接套管3,最后使用椎弓根钉棒固定椎体即可,从而替代昂贵的人工椎间融合器,降低了患者的医负担;本实施例中,其他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之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