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脱料板的新型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4437发布日期:2020-05-29 12:20阅读:6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脱料板的新型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脱料板的新型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

而注塑模具在使用过程中,成形品留在模腔的内部需要人工手动拿出,进而造成耗费人力,同时一些模腔内部的细微节仅靠塑料溶液的自然流动,难以进入,进而造成成形后塑料报废的现象。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带有脱料板的新型注塑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带有脱料板的新型注塑模具,本实用新型通过顶出组件的作用下,将成品后物件顶出,进而减少人力拿出;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为下模具和上模具的旋转提供驱动力,将塑料溶液充分充满下模具和上模具,从而达到了提高成品率的效果。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脱料板的新型注塑模具,包括支撑板、驱动电机、限位块、下模具、上模具、顶出组件、连接块、电动驱动杆、限位环、套管、连接杆、固定块、长条和限位杆;

驱动电机设置在支撑板上;下模具设置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限位环设置在下模具上;套管设置在限位环的顶部;固定块设置在上模具上,且固定块位于限位环的上方;连接杆设置在固定块的底部;连接杆的下端穿过套管和限位环的通孔且与长条接触,并与套管和限位环滑动连接;

下模具的内部设置放置槽;顶出组件设置在长条上,且顶出组件的上端伸入放置槽的内部;支撑板的内部设置环槽;限位块滑动设置在环槽的内部;限位杆的一端与限位块的顶部连接;限位杆的另一端与限位环连接;

连接块设置在上模具的顶部;电动驱动杆位于连接块的正上方;电动驱动杆的驱动轴伸入连接块的内部,并与连接块转动连接。

优选的,顶出组件包括顶杆、回复弹簧和脱料板;脱料板滑动设置在放置槽的内部;顶杆竖直设置在长条上;顶杆的上端穿过下模具且与脱料板连接,并与下模具滑动连接;回复弹簧套设在顶杆的外周;回复弹簧套设在顶杆的外周;回复弹簧的一端设置在下模具的底部;回复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长条上。

优选的,连接块的内部转动设置阻挡块,且阻挡块的顶部与电动驱动杆的驱动轴连接。

优选的,驱动电机驱动轴的外周套设稳定环,且稳定环与下模具位于同一竖直中轴线上。

优选的,稳定环的外周上设置稳定杆,且稳定杆的另一端与驱动电机的机壳连接。

优选的,限位杆设置两个;限位杆的形状为弧形。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将塑料溶液注入至上模具和下模具中,启动驱动电机,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为上模具和下模具的旋转提供驱动力,使得融化的塑料溶液充满至上模具和下模具的各个部位,避免了传统上模具和下模具内细节处无法充满塑料溶液而造成报废的现象,从而达到了提成成品率的效果,在限位杆、环槽和限位块的配合下,使得上模具和下模具在旋转时位置更加稳定;将电动驱动杆安装在高处的位置,启动电动驱动杆,进而带动上模具上移,上模具的上移带动连接杆上移,进而解除对长条位置的阻挡,回复弹簧回复带动顶杆将成形品顶出,从而达到了避免耗费人力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带有脱料板的新型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带有脱料板的新型注塑模具中顶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带有脱料板的新型注塑模具中支撑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支撑板;2、驱动电机;3、限位块;4、下模具;5、上模具;6、顶出组件;61、顶杆;62、回复弹簧;63、脱料板;7、连接块;8、电动驱动杆;9、限位环;10、套管;11、连接杆;12、固定块;13、长条;14、限位杆;15、放置槽;16、环槽;17、阻挡块;18、稳定环;19、稳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带有脱料板的新型注塑模具,包括支撑板1、驱动电机2、限位块3、下模具4、上模具5、顶出组件6、连接块7、电动驱动杆8、限位环9、套管10、连接杆11、固定块12、长条13和限位杆14;

驱动电机2设置在支撑板1上;下模具4设置在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上;限位环9设置在下模具4上;套管10设置在限位环9的顶部;固定块12设置在上模具5上,且固定块12位于限位环9的上方;连接杆11设置在固定块12的底部;连接杆11的下端穿过套管10和限位环9的通孔且与长条13接触,并与套管10和限位环9滑动连接;

下模具4的内部设置放置槽15;顶出组件6设置在长条13上,且顶出组件6的上端伸入放置槽15的内部;支撑板1的内部设置环槽16;限位块3滑动设置在环槽16的内部;限位杆14的一端与限位块3的顶部连接;限位杆14的另一端与限位环9连接;

连接块7设置在上模具5的顶部;电动驱动杆8位于连接块7的正上方;电动驱动杆8的驱动轴伸入连接块7的内部,并与连接块7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将塑料溶液注入至上模具5和下模具4中,启动驱动电机2,在驱动电机2的作用下,为上模具5和下模具4的旋转提供驱动力,使得融化的塑料溶液充满至上模具5和下模具4的各个部位,避免了传统上模具5和下模具4内细节处无法充满塑料溶液而造成报废的现象,从而达到了提成成品率的效果,在限位杆14、环槽16和限位块3的配合下,使得上模具5和下模具4在旋转时位置更加稳定;将电动驱动杆8安装在高处的位置,启动电动驱动杆8,进而带动上模具5上移,上模具5的上移带动连接杆11上移,进而解除对长条13位置的阻挡,顶出组件6将成品顶出,从而达到了避免耗费人力的效果。

顶出组件6包括顶杆61、回复弹簧62和脱料板63;脱料板63滑动设置在放置槽15的内部;顶杆61竖直设置在长条13上;顶杆61的上端穿过下模具4且与脱料板63连接,并与下模具4滑动连接;回复弹簧62套设在顶杆61的外周;回复弹簧62套设在顶杆61的外周;回复弹簧62的一端设置在下模具4的底部;回复弹簧62的另一端设置在长条13上,回复弹簧62初始为拉伸状态,进而利用回复弹簧62的回复性,带动脱料板63将成品顶出,从而避免人工手动拿出现象的发生。

连接块7的内部转动设置阻挡块17,且阻挡块17的顶部与电动驱动杆8的驱动轴连接,在阻挡块17的作用下,使得电动驱动杆8的驱动轴进行稳定连接,避免与连接块7发生分离的现象。

驱动电机2驱动轴的外周套设稳定环18,且稳定环18与下模具4位于同一竖直中轴线上。

稳定环18的外周上设置稳定杆19,且稳定杆19的另一端与驱动电机2的机壳连接,在稳定环18和稳定杆19的作用下,使得驱动电机2达到了稳定输出的效果。

限位杆14设置两个;限位杆14的形状为弧形。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