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压力式的充气橡胶网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76128发布日期:2020-03-27 13:20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压力式的充气橡胶网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调节压力式的充气橡胶网帽。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对于头部手术切口的缝合多渐渐过渡到使用可吸收缝线的美容缝合,术后的包扎和固定对于伤口的愈合有较大的影响。术后一至两天,伤口皮肤肿胀,较多的积液积血外渗,传统的包扎方法需要抬动头部,尤其对于烧伤科患者,需要麻醉状态下大范围搬动头部,在颈椎无应力下,对于全身麻醉的患者,或者带管路以及合并颈椎疾病的患者有很大的弊端,而且传统弹力绷带包扎无法固定下颌,极容易脱落。

普通的锦纶纤维网帽弹力具有不可调节,网帽弹力单一不均匀,患者肿胀的伤口受到不均匀弹力的挤压,不利于伤口的愈合,同时使积血积液不断外渗,敷料吸收积液后容易滑脱和发生移位,使未愈合伤口暴露而诱发难控性感染,由于普通弹力网帽使用一段时间后弹力会下降,固定效果会变差,对于需要长期使用网帽的头部烧伤患者,现有普通的网帽往往弹力度不够,透气性欠佳,需要额外的绷带加压包扎,频繁更换辅料使包扎更加繁琐,增加了一定工作量和器材耗费。

中国专利文献cn205198268u公开了一种头部敷料固定用弹力网帽,该弹力网帽包括弹性网帽本体,网帽本体下沿设置有长度调节部件,用于调整网帽本体下沿直径,具体是在网帽本体的下沿设置弹性系带或调整长度的粘扣带,可以根据头围的大小实时地调整网帽下沿的直径,以适应不同的头围,在保证头部敷料的固定效果的同时,也提高了使用的舒适性。但没有解决弹力度按需要可调节问题以及尽量少搬动患者头部问题,仍然存在着以上所述的各种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压力式的充气橡胶网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网帽弹力单一不均匀,且网帽弹力度不足,不能便捷的调节挤压压力,需要频繁更换辅料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压力式的充气橡胶网帽,包括高弹网帽外层、高弹网帽内层、橡胶充气囊和密封帽,所述高弹网帽外层和高弹网帽内层的底端均固定在环绕固定带上,且高弹网帽外层和高弹网帽内层之间设置有橡胶充气囊,并且橡胶充气囊上固定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贯穿高弹网帽外层,且充气管内壁上固定有阻隔块,并且阻隔块中心设置有十字切口,同时充气管的顶部安装有密封帽,所述环绕固定带的底端与耳前固定带的顶部相互连接,且耳前固定带的底部与耳前固定带相互连接,并且环绕固定带和耳前固定带均与耳后固定带相互连接。

优选的,所述高弹网帽外层和高弹网帽内层的材质均为高弹纱,且高弹网帽外层内侧和高弹网帽内层外侧均与橡胶充气囊紧密贴合,并且橡胶充气囊呈网状相互连通分布。

优选的,所述环绕固定带由外包层和内芯构成,且外包层的材质为高弹纱,并且内芯的材质为乳胶丝,同时环绕固定带为截面为扁平状。

优选的,所述十字切口贯穿阻隔块,且阻隔块的材质为橡胶,并且阻隔块与充气管为粘接连接,同时充气管内壁与橡胶材质的密封帽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耳前固定带、下颌固定带和耳后固定带的材质和结构均与环绕固定带的材质和结构相同,且下颌固定带的宽度比环绕固定带的宽度宽。

优选的,所述耳后固定带关于环绕固定带对称分布,且耳后固定带的长度为15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可调节压力式的充气橡胶网帽,采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固定结构弹力足够,可以将装置整体较为稳定的固定在患者头部,并且利用充气加压,可以随时观察伤口的渗出情况,及时通过调节压力止血,减少了积液的渗出,相比传统包扎减少了更换辅料的次数,而且本充气网帽更换方便,可以很好的保护患者的颈椎使其免受额外损伤;

1.高弹网帽外层、高弹网帽内层、环绕固定带、耳前固定带、下颌固定带和耳后固定带相互配合工作,可以将装置整体较为稳定的固定在患者头部;

2.充气管、阻隔块、十字切口和密封帽相互配合工作,可以便捷的对橡胶充气囊进行充气和放气,能够及时调节压力止血,减少积液的渗出,从而减少更换辅料的次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环绕固定带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高弹网帽外层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充气管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阻隔块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高弹网帽外层;2、高弹网帽内层;3、环绕固定带;301、外包层;302、内芯;4、橡胶充气囊;5、充气管;6、阻隔块;7、十字切口;8、密封帽;9、耳前固定带;10、下颌固定带;11、耳后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压力式的充气橡胶网帽,包括高弹网帽外层1、高弹网帽内层2、环绕固定带3、外包层301、内芯302、橡胶充气囊4、充气管5、阻隔块6、十字切口7、密封帽8、耳前固定带9、下颌固定带10和耳后固定带11,高弹网帽外层1和高弹网帽内层2的底端均固定在环绕固定带3上,且高弹网帽外层1和高弹网帽内层2之间设置有橡胶充气囊4,并且橡胶充气囊4上固定有充气管5,充气管5贯穿高弹网帽外层1,且充气管5内壁上固定有阻隔块6,并且阻隔块6中心设置有十字切口7,同时充气管5的顶部安装有密封帽8,环绕固定带3的底端与耳前固定带9的顶部相互连接,且耳前固定带9的底部与耳前固定带9相互连接,并且环绕固定带3和耳前固定带9均与耳后固定带11相互连接。

本例中高弹网帽外层1和高弹网帽内层2的材质均为高弹纱,且高弹网帽外层1内侧和高弹网帽内层2外侧均与橡胶充气囊4紧密贴合,并且橡胶充气囊4呈网状相互连通分布,上述的结构设计使得高弹网帽外层1和高弹网帽内层2的弹力足够,可以较为稳定的套在患者头部,而橡胶充气囊4的结构设计,则使得橡胶充气囊4能够覆盖较大的面积,便于佩戴后,对不同位置的伤口进行挤压止血;

环绕固定带3由外包层301和内芯302构成,且外包层301的材质为高弹纱,并且内芯302的材质为乳胶丝,同时环绕固定带3为截面为扁平状,上述的结构设计使得环绕固定带3具有良好的弹性,可以将装置整体稳定的佩戴在不同患者的头部;

十字切口7贯穿阻隔块6,且阻隔块6的材质为橡胶,并且阻隔块6与充气管5为粘接连接,同时充气管5内壁与橡胶材质的密封帽8紧密贴合,阻隔块6的材质使得十字切口7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为稳定闭合状态,而需要加压或者减压时,则可以通过十字切口7进行气体的注入与排出,密封帽8则保证了充气管5的密封性,使得充气管5在稳定状态下不会漏气;

耳前固定带9、下颌固定带10和耳后固定带11的材质和结构均与环绕固定带3的材质和结构相同,且下颌固定带10的宽度比环绕固定带3的宽度宽,上述的结构设计使得环绕固定带3、耳前固定带9、下颌固定带10和耳后固定带11可以稳定的与患者头部贴合,避免装置整体脱落;

耳后固定带11关于环绕固定带3对称分布,且耳后固定带11的长度为15cm,上述的结构设计使得装置可以通过与患者耳部的紧密贴合,进行定位佩戴。

工作原理:使用本装置时,首先将环绕固定带3用双手撑开,并套于患者已经敷料的头部,松开环绕固定带3,高弹网帽内层2内侧与患者头部贴合,向下拉伸耳前固定带9,并横向拉长下颌固定带10,令耳前固定带9边侧位于耳前脸颊处,耳前固定带9底部位于下巴处,下颌固定带10则与下颌贴合,下颌固定带10可以拉伸5cm,以适应不同患者,接着将耳后固定带11拨于耳后,完成装置整体的佩戴;

接着观察病人伤口的渗出情况,若出血较多,则将图5中的密封帽8从充气管5开口处拔下,将没有安装针头的注射器口从十字切口7插入充气管5中,并将外部空气通过充气管5注入橡胶充气囊4中,十字切口7可以与注射器口紧密贴合,避免注射气体过程中漏气,由于橡胶充气囊4相互连通,所以气体充入后,橡胶充气囊4快速膨胀,橡胶充气囊4在膨胀过程中,对患者头部施加的压力增大,对患者伤口处进行挤压止血,减少积液的渗出,再将密封帽8安装在充气管5开口处,将充气管5密封,保证稳定的挤压止血,相比传统包扎,上述步骤减少了压力不足导致的出血多而更换辅料的次数,而且本装置整体更换方便,只需取下密封帽8,用没有安装针头的注射器口将十字切口7拨开缝隙,令橡胶充气囊4中气体排出,橡胶充气囊4不再挤压患者头部,拨动耳后固定带11脱离耳部,下拉耳前固定带9和下颌固定带10,拉伸环绕固定带3,就能将装置整体与患者头部脱离,无需患者做出较大动作,可以很好的保护患者的颈椎使其免受额外损伤。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