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拱桥式腰背肌功能锻炼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31721发布日期:2020-03-31 17:09阅读:7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拱桥式腰背肌功能锻炼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锻炼用器械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拱桥式腰背肌功能锻炼床。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工作压力增大、生活负担加重,常常忙于电脑前长期久坐、长时间伏案工作或者长期驾驶,缺乏运动、腰部负荷过重,腰、腹部肌肉长期缺乏锻炼,肌力进一步减弱,使得腰椎的稳定性降低。长此以往便会出现积累性腰部损伤,形成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与此同时,腰椎还伴随着自然老化、退化的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生理病理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退变逐渐加剧,严重的腰椎退行性病变可以引起腰腿痛甚至神经损害,影响生活质量。

腰背肌功能锻炼对于增强腰椎的稳定性、延缓腰椎退变、缓解腰肌劳损以及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功能恢复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腰背肌功能锻炼的方式主要包括燕飞式、拱桥式、抱膝式和深蹲式。拱桥式支撑法为:仰卧床上,双腿屈曲,以双足、双肘和后头部为支点用力将臀部抬高,如拱桥状,故名“拱桥式”。每次持续3~5秒,然后缓慢放下,休息3~5秒,为一个周期。此即为拱桥式锻炼五点支撑法。随着锻炼的进展,在五点支撑法的基础上将双臂放于胸前,仅以双足和头后部为支点进行练习。此为拱桥式锻炼三点支撑法。或仅以双手、双足部为支点,使整个身体成拱桥状。此为拱桥式锻炼四点支撑法。拱桥式支撑法中,五点支撑法对腰椎的负荷较小,锻炼量较轻;如果想进一步加大锻炼量,可选择三点支撑法,但此种方法不适用于有颈椎疾患的人;四点支撑法对腰椎的负荷最大,一般不建议有腰椎疾病的患者用此种方法锻炼腰背肌肉力量。

拱桥式支撑法中,从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到四点支撑法,需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原则:幅度由小到大,频率由慢到快,次数由少到多,强度由轻到重,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但由于动作比较费力,同时还需要长久坚持才能有成效,很多使用者懒惰或者因动作枯燥易产生厌烦,坚持一段时间就放弃了,缺乏意志力,难以长期坚持,不能达到功能锻炼的目的。与此同时,目前临床上还没有引导和助力拱桥式支撑法渐进式功能锻炼的辅助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拱桥式腰背肌功能锻炼床,该种拱桥式腰背肌功能锻炼床可以通过电动伸缩杆的上下伸缩的方式调整臀部可调床板的高度,实现辅助使用者对臀部进行升降,继而达到为使用者腰背肌功能锻炼助力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拱桥式腰背肌功能锻炼床,包括床头、床尾和床架,所述床头和床尾分别设置于床架的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的两侧连接设置有床板支撑架,所述床板支撑架上从床头至床尾方向依次设置有头部可调床板、背部可调床板、臀部可调床板、大腿部可调床板、小腿部可调床板和脚部可调床板;

所述头部可调床板和背部可调床板之间、背部可调床板和臀部可调床板之间、臀部可调床板和大腿部可调床板之间、大腿部可调床板和小腿部可调床板之间、小腿部可调床板和脚部可调床板之间均分别通过铰链相连接;

所述床头的两端和床尾的两端各自均分别设置有床腿,所述床头的两个床腿下端之间和床尾的两个床腿下端之间均分别设置有一个横杆,所述床头的横杆上在水平面内垂直连接有两根平行的支撑连杆,所述床尾的横杆上在水平面内垂直设置有支撑板,所述两根平行的支撑连杆与支撑板分别相连接;

所述支撑板上分别固定连接有控制器箱和一个或多个电动伸缩杆,所述控制器箱内设置有plc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箱还连接有电源线和手动调节器,所述每个电动伸缩杆均分别通过传感导线与控制器箱内的plc控制器相连接,所述手动调节器通过传感导线与plc控制器相连接,所述电源线上设置有电源插头;

所述电动伸缩杆由电动伸缩杆伸缩管和电动伸缩杆固定管两部分套接组成,所述电动伸缩杆伸缩管的顶部与臀部可调床板相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固定管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支撑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头部可调床板和床头之间通过两根弹簧相连接,所述脚部可调床板和床尾之间通过两根弹簧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床板支撑架上分别和头部可调床板、背部可调床板、臀部可调床板、大腿部可调床板、小腿部可调床板和脚部可调床板水平相邻的部位都各自分别设置有成对的两个贯穿床板支撑架的床架螺纹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头部可调床板、背部可调床板、臀部可调床板、大腿部可调床板、小腿部可调床板和脚部可调床板中每个可调床板对应的两个成对的贯穿床板支撑架的床架螺纹孔的床板支撑架外侧分别对应设置有伸缩式护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每个伸缩式护栏由上部的伸缩架和底部的两个立柱组成,所述每个伸缩式护栏的两个立柱在相同一侧均设置有贯穿立柱的护栏螺纹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床架螺纹孔和护栏螺纹孔通过螺栓进行连接,所述螺栓由螺栓头部和带有外螺纹的螺杆组成,床架螺纹孔和护栏螺纹孔中的螺纹孔内径均与螺杆的外螺纹外径对应匹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头部可调床板、背部可调床板、臀部可调床板、大腿部可调床板、小腿部可调床板和脚部可调床板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弹性软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臀部可调床板的上表面的弹性软垫为拱桥式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头部可调床板上的弹性软垫上表面设有魔术贴公贴面,该种拱桥式腰背肌功能锻炼床还活动配有一种供头颈枕靠的调节软垫,所述调节软垫的下表面设有魔术贴母贴面,所述魔术贴公贴面和魔术贴母贴面紧密粘合连接,所述调节软垫包括用于调节颈部体位的颈部软垫、用于调节头部体位的头部软垫以及用于连接颈部软垫和头部软垫的连接部;所述头部软垫的中心设置有一个凹槽,用于容置头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床头和床尾上每个床腿的底部均设置有万向轮,每个万向轮上均设置有制动结构。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拱桥式腰背肌功能锻炼床可以通过电动伸缩杆的上下伸缩的方式调整臀部可调床板的高度,实现辅助使用者对臀部进行升降,继而达到为使用者腰背肌功能锻炼助力的目的;通过手动调节器控制电动伸缩杆升降高度的不同,来控制使用者的臀部升高和下降的幅度:较低幅度对应五点支撑法的功能锻炼姿势、中等幅度对应三点支撑法的功能锻炼姿势、较高幅度对应四点支撑法的功能锻炼姿势,以此来助力使用者循序渐进的依次从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到四点支撑法,继而完成整个拱桥式支撑法功能锻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拱桥式腰背肌功能锻炼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拱桥式腰背肌功能锻炼床中头部可调床板、背部可调床板、臀部可调床板、大腿部可调床板、小腿部可调床板和脚部可调床板的相邻床板之间铰链连接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拱桥式腰背肌功能锻炼床中头部可调床板和床头之间弹簧连接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拱桥式腰背肌功能锻炼床中床板支撑架上床架螺纹孔的分布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拱桥式腰背肌功能锻炼床中伸缩式护栏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拱桥式腰背肌功能锻炼床中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拱桥式腰背肌功能锻炼床中调节软垫的俯视图。

图8-本实用新型拱桥式腰背肌功能锻炼床中调节软垫的侧视图。

图9-本实用新型拱桥式腰背肌功能锻炼床中调节软垫的仰视图。

图10-本实用新型拱桥式腰背肌功能锻炼床的调节软垫中颈部软垫的主视图。

图11-本实用新型拱桥式腰背肌功能锻炼床在工作时上升状态的示意图。

图中:1.床头;2.床尾;3.床架;4.床腿;5.横杆;6.支撑连杆;7.床板支撑架;8.头部可调床板;9.背部可调床板;10.臀部可调床板;11.大腿部可调床板;12.小腿部可调床板;13.脚部可调床板;14.铰链;15.支撑板;16.电动伸缩杆;17.控制器箱;18.传感导线;19.电源线;20.手动调节器;21.电源插头;22.弹簧;23.床架螺纹孔;24.伸缩式护栏;25.螺栓;26.弹性软垫;27.魔术贴公贴面;28.调节软垫;29.魔术贴母贴面;30.万向轮;31.制动结构;1601.电动伸缩杆伸缩管;1602.电动伸缩杆固定管;2401.伸缩架;2402.立柱;2403.护栏螺纹孔;2501.螺栓头部;2502.螺杆;2801.颈部软垫;2802.头部软垫;2803.连接部;2804.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至图11所示,一种拱桥式腰背肌功能锻炼床,包括床头1、床尾2和床架3,所述床头1和床尾2分别设置于床架3的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3的两侧连接设置有床板支撑架7,所述床板支撑架7上从床头1至床尾2方向依次设置有头部可调床板8、背部可调床板9、臀部可调床板10、大腿部可调床板11、小腿部可调床板12和脚部可调床板13;

所述头部可调床板8和背部可调床板9之间、背部可调床板9和臀部可调床板10之间、臀部可调床板10和大腿部可调床板11之间、大腿部可调床板11和小腿部可调床板12之间、小腿部可调床板12和脚部可调床板13之间均分别通过铰链14相连接;为了实现当使用者躺在床板上时,人体对头部可调床板8、背部可调床板9、臀部可调床板10、大腿部可调床板11、小腿部可调床板12和脚部可调床板13多个床板施加的作用力相对均匀,铰链14的类型可选择开启角度最高达180度的铰链14;铰链14和床板连接时借助螺钉可使得多个可调床板的组合更牢固;同时,相邻两个可调床板之间的相互连接处,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多个铰链14;

所述床头1的两端和床尾2的两端各自均分别设置有床腿4,所述床头1的两个床腿4下端之间和床尾2的两个床腿4下端之间均分别设置有一个横杆5,所述床头1的横杆5上在水平面内垂直连接有两根平行的支撑连杆6,所述床尾2的横杆5上在水平面内垂直设置有支撑板15,所述两根平行的支撑连杆6与支撑板15分别相连接;

所述支撑板15上分别固定连接有控制器箱17和两个电动伸缩杆16,所述电动伸缩杆16的型号为jc35d,所述控制器箱17内设置有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的型号为jcb35r,所述控制器箱17还连接有电源线19和手动调节器20,所述手动调节器20的型号为jch35a6,所述每个电动伸缩杆16均分别通过传感导线18与控制器箱17内的plc控制器相连接,所述手动调节器20通过传感导线18与plc控制器相连接;所述电源线19上设置有电源插头21;手动调节器20上的相关控制键可以对plc控制器发出操作指令,对plc控制器进行编程,plc控制器依据编程启动电动伸缩杆16工作。

所述电动伸缩杆16由电动伸缩杆伸缩管1601和电动伸缩杆固定管1602两部分套接组成,所述电动伸缩杆伸缩管1601的顶部与臀部可调床板10相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固定管1602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支撑板15上。同时,也可以增加支撑板15上连接的电动伸缩杆16的数量,设计成直线型、正方形、长方形等特定形状并进行分布,以加固臀部可调床板10的升降的稳定性。

所述头部可调床板8和床头1之间通过两根弹簧22相连接,所述脚部可调床板13和床尾2之间通过两根弹簧22相连接。弹簧结构实现了相邻的可调床板之间相互拉紧、不松垮,使得多个可调床板形成共同受力的结构,整体受力更加均匀稳定,不会产生臀部可调床板10单个床板受力严重情况,不仅提高使用寿命,而且使用者也会更加舒适。该种弹簧结构也可以选用其他弹性组件进行弹性连接。

所述床板支撑架7上分别和头部可调床板8、背部可调床板9、臀部可调床板10、大腿部可调床板11、小腿部可调床板12和脚部可调床板13水平相邻的部位都各自分别设置有成对的两个贯穿床板支撑架7的床架螺纹孔23。

所述头部可调床板8、背部可调床板9、臀部可调床板10、大腿部可调床板11、小腿部可调床板12和脚部可调床板13中每个可调床板对应的两个成对的贯穿床板支撑架7的床架螺纹孔23的床板支撑架7外侧分别对应设置有伸缩式护栏24。

所述每个伸缩式护栏24由上部的伸缩架2401和底部的两个立柱2402组成,所述每个伸缩式护栏24的两个立柱2402在相同一侧均设置有贯穿立柱2402的护栏螺纹孔2403。

所述床架螺纹孔23和护栏螺纹孔2403通过螺栓25进行连接,所述螺栓25由螺栓头部2501和带有外螺纹的螺杆2502组成,床架螺纹孔23和护栏螺纹孔2403中的螺纹孔内径均与螺杆2502的外螺纹外径对应匹配。

所述护栏螺纹孔2403也可以设计为非贯穿式的结构,此时,使用螺栓25从床板支撑架7靠近可调床板的内侧开始,由里到外,经由床架螺纹孔23,连接至伸缩式护栏24一侧的护栏螺纹孔2403上。

所述头部可调床板8、背部可调床板9、臀部可调床板10、大腿部可调床板11、小腿部可调床板12和脚部可调床板13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弹性软垫26。弹性软垫26具有很好的缓冲作用,能够在该种拱桥式腰背肌功能锻炼床工作过程中增强患者使用的舒适性。

所述臀部可调床板10的上表面的弹性软垫26为拱桥式结构。拱桥式结构的设计符合拱桥式锻炼对身体弯曲度的需求,实现人体与软垫的紧密贴合,身体各部位受力更均匀,更具人性化。

所述头部可调床板8上的弹性软垫26上表面设有魔术贴公贴面27,该种拱桥式腰背肌功能锻炼床还活动配有一种供头颈枕靠的调节软垫28,所述调节软垫28的下表面设有魔术贴母贴面29,所述魔术贴公贴面27和魔术贴母贴面29紧密粘合连接,所述调节软垫28包括用于调节颈部体位的颈部软垫2801、用于调节头部体位的头部软垫2802以及用于连接颈部软垫2801和头部软垫2802的连接部2803;所述头部软垫2802的中心设置有一个凹槽2804,用于容置头部。

所述床头1和床尾2上每个床腿4的底部均设置有万向轮30,每个万向轮30上均设置有制动结构31。

其具体实施方式为:

在使用该种拱桥式腰背肌功能锻炼床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选定好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适宜的空间位置,将该种拱桥式腰背肌功能锻炼床移动至该位置,同时通过床头1和床尾2上每个床腿4底部的万向轮30上设置的制动结构31进行刹车制动,固定好拱桥式腰背肌功能锻炼床;插接好控制器箱17的电源线19上的电源插头21,确保控制器箱17接通电源;通过手动调节器20控制电动伸缩杆16下降,使得臀部可调床板10下降至臀部可调床板10紧密贴合床板支撑架7的位置,所述头部可调床板8、背部可调床板9、大腿部可调床板11、小腿部可调床板12和脚部可调床板13在铰链14的作用下,也跟随臀部可调床板10下降至其自身分别紧密贴合床板支撑架7的位置。

在使用该种拱桥式腰背肌功能锻炼床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时,使用者从床头1至床尾2方向从头到脚顺次躺在由头部可调床板8、背部可调床板9、臀部可调床板10、大腿部可调床板11、小腿部可调床板12和脚部可调床板13组成的床板组合上,以臀部放在臀部可调床板10的上表面的拱桥式结构的弹性软垫26上为准。使用者躺下后,医护人员参考使用者头部的位置,将活动配备的供头颈枕靠的调节软垫28通过下表面设有魔术贴母贴面29紧密贴合在所述头部可调床板8上的弹性软垫26上表面设有魔术贴公贴面27上,供使用者在功能锻炼时头颈部枕靠使用,提高舒适度。与此同时,医护人员或者使用者自己拉起伸缩式护栏24,以不低于使用者预期功能锻炼上升的最高高度为准;伸缩式护栏24一方面可以保护使用者在臀部可调床板10上升过程中不会滑落,另一方面通过手握伸缩式护栏24,还可以缓解恐惧或者紧张的心理情绪。

医护人员根据使用者功能锻炼的方案和当前的进度,具体可视情况而定,选择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或者四点支撑法;例如,一般腰椎间盘突出术后5~7天适用于五点支撑法;腰椎间盘突出术后7~9天适用于三点支撑法;腰椎间盘突出术后9~10天适用于四点支撑法。根据具体选择的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或者四点支撑法,医护人员操作手动调节器20控制电动伸缩杆16上升,使得臀部可调床板10抬高臀部,所述头部可调床板8、背部可调床板9、大腿部可调床板11、小腿部可调床板12和脚部可调床板13在铰链14的作用下,也跟随臀部可调床板10自然上升;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和四点支撑法的臀部抬高的高度,不同的使用者对应着自己不同的衡量标准,医护人员可视具体情况而定,总体指导原则为:在参考临床中拱桥式腰背肌功能锻炼的相关理论指导的前提下,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和四点支撑法三者对相同使用者而言,较低幅度对应五点支撑法的功能锻炼姿势、中等幅度对应三点支撑法的功能锻炼姿势、较高幅度对应四点支撑法的功能锻炼姿势,以此来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引导使用者循序渐进的依次从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到四点支撑法;臀部抬高至指定高度后,保持3~5秒,然后医护人员通过手动调节器20控制电动伸缩杆16下降,使得臀部可调床板10下降至臀部可调床板10紧密贴合床板支撑架7的位置,所述头部可调床板8、背部可调床板9、大腿部可调床板11、小腿部可调床板12和脚部可调床板13在铰链14的作用下,也跟随臀部可调床板10下降至其自身分别紧密贴合床板支撑架7的位置,此一上升一下降,即为一次功能锻炼;连续重复20次即为一组,医护人员可指导使用者每天锻炼2~3组。

在使用该种拱桥式腰背肌功能锻炼床进行每一组腰背肌功能锻炼结束后,医护人员通过手动调节器20控制电动伸缩杆16下降,使得臀部可调床板10下降至臀部可调床板10紧密贴合床板支撑架7的位置,所述头部可调床板8、背部可调床板9、大腿部可调床板11、小腿部可调床板12和脚部可调床板13在铰链14的作用下,也跟随臀部可调床板10下降至其自身分别紧密贴合床板支撑架7的位置,使用者离开该种拱桥式腰背肌功能锻炼床,医护人员将伸缩式护栏24下落、归位,断开控制器箱17的电源线19上设置的电源插头21,以备下一次使用。

上述电动伸缩杆16的型号为jc35d,为lam系列电动推杆,实际上也可以选择lap或者lbp系列电动推杆,同时匹配对应适合的plc控制器。

以上仅为一种典型的实施例,为了改进使用者分别和所述头部可调床板8、背部可调床板9、臀部可调床板10、大腿部可调床板11、小腿部可调床板12和脚部可调床板13等多个床板之间贴合的紧密程度,床板的具体数量可以视情况改变;同时,还可以在上述臀部可调床板10之外的其它床板的每个床板底部也同时连接设置有电动伸缩杆16,每个电动伸缩杆16的底部固定在支撑板15上,且通过传感导线18与控制器箱17内的plc控制器相连接,以实现精确控制每个床板的升降幅度,达到精准助力,优化使用者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的体验。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描述,其描述较为具体,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原则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做的任何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