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口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30083发布日期:2020-08-05 01:24阅读:797来源:国知局
造口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造口袋。



背景技术:

“造口”即消化系统或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对肠管进行分离,将肠管的一端引出到体表(肛门或尿道移至腹壁)形成一个开口。达到行肠道减压、减轻梗阻、保护远端肠管的吻合或损伤,促进肠道、泌尿道疾病的痊愈,甚至挽救病人的生命。

造口一般是针对直肠、膀胱病变(如直肠癌、膀胱癌、肠梗阻等),为了保住患者的性命,医生手术切除病变的部位,例如,直肠癌会切除直肠、肛管,膀胱癌会切除膀胱,在患者的腹部左侧或者右侧开一个口。大便或者小便通过该造口不自主地排出体外,这类患者在出院以后将需要在造口处粘贴造口袋来装载排泄物。

造口袋由底盘和pe薄膜袋组成,底盘上预留有裁切孔,以便医护人员或患者根据患者的造口大小从裁切孔剪出适当大小的孔洞。在裁剪上述孔洞之前,医护人员需测量患者的造口的尺寸,由于造口的形状并不规则,因此测量误差较大,导致裁剪的孔洞尺寸不符合患者的造口的尺寸,而且每当更换一次造口袋都需要对造口的尺寸进行重新测量,无形中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造口袋,以解决现有的造口袋在佩戴前需重新测量患者造口的尺寸而导致医护人员工作量增大的问题。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造口袋,包括底盘和袋体,所述底盘的外端面自外而内依次设有吸水层、模型块、第一防粘层和第一胶粘层,所述吸水层的横截面形状和所述模型块的横截面形状一致,所述第一防粘层固定连接于所述模型块,所述底盘的内端面盖设于所述袋体的开口处。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胶粘层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模型块的横截面积。

作为优选的,所述模型块采用乳胶材质制成。

作为优选的,所述模型块和第一防粘层之间还设有第二胶粘层。

作为优选的,所述吸水层和模型块之间还设有自外而内依次布置的第三胶粘层和第二防粘层,所述第三胶粘层的横截面形状和所述吸水层的横截面形状一致。

作为优选的,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可拆卸地扣设于所述底盘,且所述吸水层、模型块、第一防粘层和第一胶粘层均位于所述盖体内。

作为优选的,所述模型块的厚度为3~6mm。

作为优选的,所述底盘的外端面上设有多个凹槽,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底盘的径向依次排布。

本实用新型的造口袋,其底盘的外端面自外而内依次设有吸水层、模型块、第一防粘层和第一胶粘层,且吸水层的横截面形状和模型块的横截面形状一致,在裁剪底盘之前,将模型块从底盘上拆下,并将吸水层对准造口的开口处按压,使得吸水层上印有造口的形状印记,根据该印记将模型块裁剪成造口的形状,再将模型块贴附在第一胶粘层上,根据模型块的形状裁剪底盘而无需测量患者的造口尺寸,大幅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且模型块能够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造口袋的底盘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造口袋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造口袋的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造口袋的底盘的上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盘;11、第一胶粘层;12、凹槽;2、袋体;3、模型块;31、第一防粘层;32、第二胶粘层;4、吸水层;41、第三胶粘层;42、第二防粘层;5、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结合图1至图4所示,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造口袋,包括底盘1和袋体2,如图1和图2,底盘1的外端面自外而内依次设有吸水层4、模型块3、第一防粘层31和第一胶粘层11,吸水层4的横截面形状和模型块3的横截面形状一致,第一防粘层31固定连接于模型块3,底盘1的内端面盖设于袋体2的开口处。其中,第一防粘层31优选为现有的离型纸,这使得第一防粘层31能够贴附在第一胶粘层11上,也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从第一胶粘层11上撕下。在该造口袋使用前,将模型块3从第一胶粘层11上撕下,此时吸水层4仍然贴附在模型块3上,将吸水层4对准患者的造口的开口并按压,由于造口上本身具有体液,因此体液会浸湿吸水层4并在吸水层4上留有和造口形状相匹配的印记,根据上述印记将模型块3裁剪成造口的形状,再将模型块3重新贴附在第一胶粘层11上,根据模型块3的形状裁剪底盘1。此举无需测量造口的尺寸,避免因测量不规则的造口而产生测量误差。而且,模型块3还能够被重复使用,当患者更换另一造口袋时,还可根据先前裁剪成型的模型块3来裁剪新的造口袋的底盘1。优选的,模型块3采用乳胶材质制成,其厚度为3~6mm。

为了避免在完成底盘1的裁剪后,底盘1上仍然残留有第一胶粘层11,第一胶粘层11的横截面积小于模型块3的横截面积。

具体地,第一防粘层31通过第二胶粘层32粘贴在模型块3上。当模型块3从第一胶粘层11上撕下后,第一防粘层31粘贴在第二胶粘层32上。再取另一备用防粘层粘贴在第一胶粘层11上,防止外界的污染物污染暴露于外界的第一胶粘层11。另外,当患者后续使用现有技术中的造口袋,现有技术的造口袋底盘上并未设有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胶粘层11,此时,可将第一防粘层31从第二胶粘层32上撕下,并将模型块3通过第二胶粘层32粘贴在现有的造口袋底盘上,再进行底盘的裁剪。

吸水层4和模型块3之间还设有自外而内依次布置的第三胶粘层41和第二防粘层42,第三胶粘层41的横截面形状和吸水层4的横截面形状一致,其中,第二防粘层42固定连接于模型块3,这使得模型块3在裁剪成造口的形状后,吸水层4能够被撕除并丢弃,干净卫生。

如图2,该造口袋还包括盖体5,盖体5可拆卸地扣设于底盘1,且吸水层4、模型块3、第一防粘层31和第一胶粘层11均位于盖体5内,该盖体5能够确保上述部件在使用前保持干净卫生。

为了便于裁剪底盘1,底盘1的外端面上设有多个凹槽12,如图4,多个凹槽12沿底盘1的径向依次排布,凹槽12的底壁和底盘1的内端面的厚度小于底盘1的总厚度,因此可通过剪刀等器械刺破凹槽12的底壁,以便于通过剪刀裁剪底盘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造口袋,其底盘1的外端面自外而内依次设有吸水层4、模型块3、第一防粘层31和第一胶粘层11,且吸水层4的横截面形状和模型块3的横截面形状一致,在裁剪底盘1之前,将模型块3从底盘1上拆下,并将吸水层4对准造口的开口处按压,使得吸水层4上印有造口的形状印记,根据该印记将模型块3裁剪成造口的形状,再将模型块3贴附在第一胶粘层11上,根据模型块3的形状裁剪底盘1而无需测量患者的造口尺寸,大幅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且模型块3能够重复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