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取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53176发布日期:2020-04-28 20:54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取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取骨装置。



背景技术:

“椎间孔镜技术”将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推向全新的高度,是目前最微创、最安全、最经济的技术;同时,该技术还在快速地发展中,目前已大量扩展应用于人工椎间盘和人工髓核置换、内窥镜下的融合并配合经皮技术进行内固定、脊柱结核微创治疗、以及颈椎内窥镜微创治疗等新领域,临床疗效和学术价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骨科大夫专注于该技术的拓展。

椎间孔镜手术过程中关键手术操作是关节突成形,传统方法是c臂机透视下通过环锯成形,主要是通过在一根圆管顶端沿周向设置一圈锯齿,通过转动圆管状锯齿将周围的骨质锯开,这样切出的骨质为圆柱形一整块。取出柱形骨块,然后通过成形的孔道进入椎间盘进行内镜下手术。

问题在于对上关节突骨块环锯后无法快速有效的取出骨块。目前使用的方法是用頂棒插入锯缝中进行撬拨,逐步将骨块撬碎、分块夹除,增加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甚至将整块骨块推入椎管无法取出及压迫神经导致瘫痪。骨块较难取出与以下因素相关:1.因骨块内外侧面不规则且厚薄不一,仍有残留部分未能彻底锯除(如果进行彻底锯除时容易伤及骨块内侧面的神经),2.骨块内侧面附有黄韧带等软组织3.无专门工具对骨块进行把持提拉及扭转。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组合式取骨装置,其不仅方便对待取出骨块进行定位,同时骨块的定位、锯断以及提拉取出可以分步进行操作,提高取骨效率以及成功率。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组合式取骨装置,包括工作套筒和环锯,所述环紧密嵌插于工作套筒内并能够自由转动,所述环锯的底端设置有环形锯齿,还包括长杆螺钉以及旋动帽,所述长杆螺钉包括一尖头螺钉以及一位于尖头螺钉顶端的长杆,环锯的底部设置有骨块容纳腔且在其顶部设置有一用于容纳长杆穿过的圆形穿孔,圆形穿孔大小与长杆粗细相匹配,环锯的上部设置有方形头,所述长杆的顶端设置有一方形杆头,所述旋动帽套设于环锯的上部且在其底部设置有分别与方形头以及方形杆头稳定嵌插的第一方形槽和第二方形槽。

进一步的,所述旋动帽的底端设置有能够与方形头止口台阶磁性吸附固定的磁条。

进一步的,所述旋动帽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柄部。

进一步的,所述环锯的顶端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柄部。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一舌形环锯,所述舌形环锯的上部与环锯结构相同,舌形环锯的底部设置有一舌形突出部且在舌形突出部的尖端设置有锯齿。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到的一种组合式取骨装置,其在装配时,可以使得长杆螺钉居于工作套筒的中部,可以确保位于长杆螺钉底部的尖头螺钉能够与待取出骨块能够进行稳定连接,同时通过旋动帽的设置可以方便驱动长杆螺钉旋转下进从而进入到骨块内,另外在拆除旋动帽的同时可以单独使得环锯进行环形锯断骨块,操作方便,可以快速的进行骨块的取出,提高手术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舌形环锯结构示意图。

1-工作套筒;2-环锯;3-长杆螺钉;4-旋动帽;5-舌形环锯;21-骨块容纳腔;22-圆形穿孔;23-方形头;24-第二柄部;31-尖头螺钉;32-长杆;33-方形杆头;41-第一方形槽;42-第二方形槽;43-磁条;44-第一柄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的一种组合式取骨装置,包括工作套筒1和环锯2,所述环锯2紧密嵌插于工作套筒1内并能够自由转动,所述环锯2的底端设置有环形锯齿24,还包括长杆螺钉3以及旋动帽4,所述长杆螺钉3包括一尖头螺钉31以及一位于尖头螺钉31顶端的长杆32,环锯2的底部设置有骨块容纳腔21且在其顶部设置有一用于容纳长杆32穿过的圆形穿孔22,环锯2的上部设置有方形头23,所述长杆32的顶端设置有一方形杆头33,所述旋动帽4套设于环锯2的上部且在其底部设置有分别与方形头23以及方形杆头33稳定嵌插的第一方形槽41和第二方形槽42。

其中,所述旋动帽4的底端设置有能够与方形头23止口台阶磁性吸附固定的磁条43;所述旋动帽4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柄部44;所述环锯2的顶端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柄部24,还包括有一舌形环锯5,所述舌形环锯5的上部与环锯2结构相同,舌形环锯5的底部设置有一舌形突出部且在舌形突出部的尖端设置有锯齿。

本实用新型提到的一种组合式取骨装置,其在具体使用时,首先将工作套筒1定位于上关节突处,同时将旋动帽4通过其底部的磁条43吸附固定于环锯2上部的方形头23上,另外将长杆螺钉3从下部插入到环锯2内,使得长杆32穿过圆形穿孔22,值得一提的是长杆32在穿过圆形穿孔22处为与圆形穿孔22形状匹配的圆形状,长杆32端部的方形杆头33穿插于第二方形槽42内,然后将装配后的整体放入到工作套筒1内,通过旋动旋动帽4上的第一柄部44从而操作长杆螺钉3底部的尖头螺钉31旋入到骨块内,使得尖头螺钉31与骨块相对固定,然后将旋动帽4从环锯2顶端拆除,然后通过旋动第二柄部24转动环锯2对位于工作套筒1内的骨块进行环形锯断,当锯断至合适位置,抽离环锯2,通过扭转、摇晃以及提拉长杆螺钉3,从而将骨块取出。

值得一提的,针对图1中使用的环锯2,该环锯2在进行环形锯断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局部部位锯断而又会有一些地方没有锯断,如果使用与现有环锯底部相同的环锯2进行继续锯断时,将可能会导致损伤血管以及神经,此时需要拆除环锯2,更换使用如图2所示的舌形环锯5,通过舌形环锯5底部的舌形突出部对局部的骨质进行锯断即可。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技术特征:

1.一种组合式取骨装置,包括工作套筒(1)和环锯(2),所述环锯(2)紧密嵌插于工作套筒(1)内并能够自由转动,所述环锯(2)的底端设置有环形锯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长杆螺钉(3)以及旋动帽(4),所述长杆螺钉(3)包括一尖头螺钉(31)以及一位于尖头螺钉(31)顶端的长杆(32),环锯(2)的底部设置有骨块容纳腔(21)且在其顶部设置有一用于容纳长杆(32)穿过的圆形穿孔(22),环锯(2)的上部设置有方形头(23),所述长杆(32)的顶端设置有一方形杆头(33),所述旋动帽(4)套设于环锯(2)的上部且在其底部设置有分别与方形头(23)以及方形杆头(33)稳定嵌插的第一方形槽(41)和第二方形槽(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取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动帽(4)的底端设置有能够与方形头(23)止口台阶磁性吸附固定的磁条(4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取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动帽(4)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柄部(4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取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锯(2)的顶端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柄部(2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取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舌形环锯(5),所述舌形环锯(5)的上部与环锯(2)结构相同,舌形环锯(5)的底部设置有一舌形突出部且在舌形突出部的尖端设置有锯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取骨装置,包括工作套筒和环锯,所述环紧密嵌插于工作套筒内并能够自由转动,所述环锯的底端设置有环形锯齿,还包括长杆螺钉以及旋动帽,所述长杆螺钉包括一尖头螺钉以及一位于尖头螺钉顶端的长杆,环锯的底部设置有骨块容纳腔且在其顶部设置有一用于容纳长杆穿过的圆形穿孔,环锯的上部设置有方形头,所述长杆的顶端设置有一方形杆头,所述旋动帽套设于环锯的上部且在其底部设置有分别与方形头以及方形杆头稳定嵌插的第一方形槽和第二方形槽,本实用新型不仅方便对待取出骨块进行定位,同时骨块的定位、锯断以及提拉取出可以分步进行操作,提高取骨效率以及成功率。

技术研发人员:杨军;方泽钧;洪正华;王斌;王章富;陈利华;章临亭;叶菲;马方华;龚惠华;金鹏;周庭捷;王跃;沈向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杨军;三门县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06.25
技术公布日:2020.04.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