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大鼠悬尾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4621发布日期:2020-05-29 12:21阅读:670来源:国知局
一种辅助大鼠悬尾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辅助实验动物模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辅助大鼠悬尾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动物实验中,大鼠悬尾模型的建立是国内外研究抑郁疾病、失重性肌肉萎缩及骨质疏松的经典模型,其原理是利用大鼠悬尾后企图逃脱但又无法逃脱,从而放弃挣扎,进入特有的抑郁不动状态,人们通过记录动物不动时间来反映抗抑郁药物、兴奋药物药效和作用。

现有的悬尾方法都是通过胶带、铁链、布带等直接接触大鼠尾部进行悬挂,由于大鼠自身体重较大且在实验过程中大鼠挣扎会使其尾部受力不断增长,这种方法使大鼠尾部受力点过于集中,造成实验过程中大鼠尾部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断裂,从而影响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准确性,在实验过程中,安全有效的保护大鼠尾部不影响实验进程,仍是本模型建立过程中待突破的难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辅助大鼠悬尾的装置,具备可避免实验过程中对大鼠尾部造成伤害和可调节领口大小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辅助大鼠悬尾的装置,包括底座、布带和领口,所述底座的顶面固定安装有悬挂支架,所述悬挂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钩链,所述钩链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束衣,所述束衣的内部包裹有实验鼠,所述实验鼠的前肢与底座的顶面相接触,所述束衣的内部开设有叉口,所述叉口内腔左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子母贴,所述叉口内腔右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八字扣,所述子母贴穿过八字扣的内部并与八字扣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束衣的顶部开设有钩孔,所述钩链的底端与束衣顶部的钩孔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束衣的内部开设有位于领口附近的前肢孔,所述前肢孔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前肢孔的内部分别与实验鼠的两个前肢活动套接。

优选的,所述钩链穿过布带的内部,所述布带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布带分别绑于实验鼠尾巴的中部和根部。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辅助大鼠悬尾的装置,通过束衣、钩链以及布带之间的相互配合,实验鼠被包裹在束衣的内部,束衣的顶部通过钩链与悬挂支架固定连接,布带将实验鼠的尾部与钩链固定连接,实验鼠利用这种悬挂方式可有效避免实验鼠因尾部受力集中而出现损伤的情况,从而提高了该悬尾装置的实用性。

2、该辅助大鼠悬尾的装置,通过子母贴和八字扣之间的相互配合,子母贴内子贴穿过八字扣的内部并与母贴的外表面相粘接,即可起到收束领口将实验鼠固定在束衣内部的作用,且人们可以根据大鼠的体型通过改变子贴在母贴外表面的粘接长度来调节领口的开口大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叉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前肢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前肢孔;3、束衣;4、钩孔;5、悬挂支架;6、实验鼠;7、布带;8、钩链;9、叉口;10、子母贴;11、八字扣;12、领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辅助大鼠悬尾的装置,包括底座1、布带7和领口12,底座1的顶面固定安装有悬挂支架5,悬挂支架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钩链8,钩链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束衣3,束衣3的顶部开设有钩孔4,钩链8的底端与束衣3顶部的钩孔4固定连接,束衣3的内部开设有位于领口12附近的前肢孔2,前肢孔2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前肢孔2的内部分别与实验鼠6的两个前肢活动套接,前肢孔2的直径约为1.5±0.5cm且前肢孔2可供实验鼠6前肢穿过,使大鼠前肢活动不受限制,束衣3的内部包裹有实验鼠6,所述钩链8穿过布带7的内部,所述布带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布带7分别绑于实验鼠6尾巴的中部和根部,布带7宽度为2cm,布带7可以达到减少尾巴集中受力的目的,实验鼠6的前肢与底座1的顶面相接触,束衣3的内部开设有叉口9,领口12周长为13cm,叉口9间距为4±0.5cm,叉口9的左端固定一八字扣11,叉口9的右端固定子母粘,使用时将子粘穿过八字扣11后固定于母粘上,用于适应不同大鼠的颈部围度,保证大鼠正常的进食饮水,叉口9内腔左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子母贴10,叉口9内腔右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八字扣11,子母贴10穿过八字扣11的内部并与八字扣11固定连接。

使用时,首先将实验鼠6包裹于束衣3的内部,使实验鼠6的两个前肢分别穿过束衣3的两个前肢孔2,之后将子母贴10内子贴穿过八字扣11的内部并与母贴的外表面相粘接,收束领口12并对实验鼠6的颈部固定,从而将实验鼠6稳定固定在束衣3内部,然后将束衣3顶部的钩孔4与钩链8固定连接,并将钩链8悬挂至悬挂支架5上,最后利用布带7将实验鼠6尾部与钩链8固定连接使得实验鼠6前肢与底座1顶面接触而腹部与底座1分离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辅助大鼠悬尾的装置,包括底座(1)、布带(7)和领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面固定安装有悬挂支架(5),所述悬挂支架(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钩链(8),所述钩链(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束衣(3),所述束衣(3)的内部包裹有实验鼠(6),所述实验鼠(6)的前肢与底座(1)的顶面相接触,所述束衣(3)的内部开设有叉口(9),所述叉口(9)内腔左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子母贴(10),所述叉口(9)内腔右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八字扣(11),所述子母贴(10)穿过八字扣(11)的内部并与八字扣(11)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大鼠悬尾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束衣(3)的顶部开设有钩孔(4),所述钩链(8)的底端与束衣(3)顶部的钩孔(4)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大鼠悬尾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束衣(3)的内部开设有位于领口(12)附近的前肢孔(2),所述前肢孔(2)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前肢孔(2)的内部分别与实验鼠(6)的两个前肢活动套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大鼠悬尾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钩链(8)穿过布带(7)的内部,所述布带(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布带(7)分别绑于实验鼠(6)尾巴的中部和根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辅助实验动物模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辅助大鼠悬尾的装置,包括底座、布带和领口,所述底座的顶面固定安装有悬挂支架,所述悬挂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钩链,所述钩链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束衣,所述束衣的内部包裹有实验鼠,所述实验鼠的前肢与底座的顶面相接触,所述束衣的内部开设有叉口,所述叉口内腔左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子母贴。该辅助大鼠悬尾的装置,通过束衣、钩链以及布带之间的相互配合,实验鼠被包裹在束衣的内部,束衣的顶部通过钩链与悬挂支架固定连接,布带将实验鼠的尾部与钩链固定连接,实验鼠利用这种悬挂方式可有效避免实验鼠因尾部受力集中而出现损伤的情况,从而提高了该悬尾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莎莎;张之豪;南浩浩;赵婷婷;曹文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师范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06.26
技术公布日:2020.05.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