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取材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23846发布日期:2020-05-12 18:32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取材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病理取材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取材台。



背景技术:

病理组织取材台是病理取材步骤中非常重要的设备之一,送检组织由取材医生对其进行切块,进而制作成标本切片,用于后续对病变组织的“断案”工作,取材台上面一般摆放有砧板、刀片、镊子等工具,取材医生在取材台上使用上述工具对送检组织进行切割。

现有的取材台,医生在取材时需要手拿直尺测量组织大小,之后直接在砧板上切割,切割完后用水龙头冲洗砧板,冲洗水流量不容易控制,很容易溅起水花或冲走较小的组织切块,不仅丢失组织,污染取材台,同时也不容易将取材台洗干净,影响下一个标本的取材。

基于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了持久而有益的探索与反复的设计,并且进行了非有限次数的试验,终于找到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办法并且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取材台。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取材台,包括台基座、砧板装置和冲水装置,台基座一侧设置有冲水装置,台基座上设有砧板装置,冲水装置设置于砧板装置一端上部;

所述台基座包括台基座本体、台基座凹槽、置物区和流道,台基座本体为矩形板状,台基座本体上开设有台基座凹槽,台基座凹槽一侧设置有置物区,置物区设置于台基座本体上端面,置物区底部设置有流道,流道与台基座凹槽相连通;

所述砧板装置包括砧板、刻度线、下压把手和复位弹簧,砧板一端中部与台基座凹槽上部中间位置相铰接连接,砧板另一端与台基座凹槽另一端设置有流水间隙,砧板上部设有刻度线,刻度线设置于砧板端部边缘,相邻的刻度线之间相互垂直设置,砧板一端中部固定有下压把手,砧板底部靠前部位置处固定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上部与砧板底部相固定,复位弹簧底部与台基座凹槽上部相固定。

所述台基座本体为矩形状,台基座凹槽为矩形凹槽状,流道设置于置物区下部并且与台基座凹槽底部一端相连通,台基座凹槽与流道宽度一致,流道从台基座凹槽底部一端延伸至台基座本体端部,流道下端面与水平线的夹角α为2-5度。

所述台基座凹槽底部为倾斜面,倾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β为2-5度。

所述下压把手包括下压把手块、下压把手压杆,下压把手块为矩形状其一侧壁与砧板一边缘壁中部位置相固定连接,下压把手压杆呈“t”状且下压把手压杆底部与下压把手块中部相固定连接。

所述砧板端部设有凹弧部,凹弧部为内凹状,凹弧部上端面突出砧板上端面。

所述冲水装置包括输水管、冲水管和固定支架,输送管为圆管状,固定支架为“l”状,固定支架上部与输送管底部相固定,冲水管为中空圆管状,冲水管两端为密封状,冲水管底部均匀开设有至少一个喷水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取材台易于清洗,使用方便,台基座上的砧板装置可以为切材取样提供操作平台,冲水装置能够在取材完毕后将砧板装置进行清洗、水不漫延从而使得砧板装置表面相对较干净,不影响下组人体组织的切材操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台基座1、台基座本体10、台基座凹槽11、置物区12、流道13、砧板装置2、砧板21、刻度线22、下压把手23、复位弹簧24,冲水装置3、输水管31、冲水管32、固定支架3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3所示的一种新型取材台,包括台基座1、砧板装置2和冲水装置3,台基座1一侧设置有冲水装置3,台基座1上设有砧板装置2,冲水装置3设置于砧板装置2一端上部;台基座1上的砧板装置2可以为切材取样提供操作平台,冲水装置3能够在取材完毕后将砧板装置2进行清洗、水不漫延从而使得砧板装置2表面相对较干净,不影响下组人体组织的切材操作。

台基座1包括台基座本体10、台基座凹槽11、置物区12和流道13,台基座本体10为矩形板状,台基座本体10上开设有台基座凹槽11,台基座凹槽11一侧设置有置物区12,置物区12设置于台基座本体10上端面,置物区12底部设置有流道13,流道13与台基座凹槽11相连通;流道13用于将砧板装置2上冲洗的水排出至台基座1外,置物区12用于临时放置剪刀、镊子等工具。

台基座本体10为矩形状,台基座凹槽11为矩形凹槽状,流道13设置于置物区12下部并且与台基座凹槽11底部一端相连通,台基座凹槽11与流道13宽度一致,流道13从台基座凹槽11底部一端延伸至台基座本体10端部,流道13下端面与水平线的夹角α为2-5度,优选的为3度,流道13便于冲洗的污水流出;

台基座凹槽11底部为倾斜面,倾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β为2-5度,优选的为3度,从砧板装置2上流出的水可以经过台基座凹槽11流出至流道13,再经过流道13排出;

砧板装置2包括砧板21、刻度线22、下压把手23和复位弹簧24,砧板21为矩形状并且砧板21的长度略小于与台基座凹槽11的长度,砧板21一端中部与台基座凹槽11上部中间位置相铰接连接,砧板21另一端与台基座凹槽11另一端设置有流水间隙111,砧板21上部设有刻度线22,刻度线22设置于砧板21端部边缘,相邻的刻度线22之间相互垂直设置,砧板21一端中部固定有下压把手23,砧板21底部靠前部位置处固定有复位弹簧24,复位弹簧24上部与砧板21底部相固定,复位弹簧24底部与台基座凹槽11上部相固定,刻度线22替代尺子对组织切片进行尺寸测定,在需要清洗砧板21时可以先通过下压把手23将砧板21一端下压,同时复位弹簧24被压缩,此时冲洗的流水顺着清洗砧板21一端流向另一端,大部分冲洗后的水从流水间隙111流出至台基座凹槽11底部,因为台基座凹槽11底部为倾斜状因此冲洗后的水直接流至流道13,当清洗砧板21完毕后,松开下压把手23,在复位弹簧24的作用下砧板21复位冲洗回到水平位置,选择市场上常见的复位弹簧24,复位弹簧24的弹性力足以支撑砧板21的作用操作;

下压把手23包括下压把手块231、下压把手压杆232,下压把手块231为矩形状其一侧壁与砧板21一边缘壁中部位置相固定连接,下压把手压杆232呈“t”状且下压把手压杆232底部与下压把手块231中部相固定连接,

砧板21端部设有凹弧部211,凹弧部211为内凹状,凹弧部211上端面突出砧板21上端面。凹弧部211便于水流从冲水装置3流出后直接顺着砧板21端部向着右侧流动;

冲水装置3包括输水管31、冲水管32和固定支架33,输送管31为圆管状,固定支架33为“l”状,固定支架33上部与输送管31底部相固定,冲水管32为中空圆管状,冲水管32两端为密封状,冲水管32底部均匀开设有至少一个喷水孔321,喷水孔321数量为1-8个,如选择8个并且均匀分布于冲水管32上,喷水孔321为圆孔状并贯通冲水管32底部内壁,喷水孔321均匀开设于冲水管32底部;冲水管32底部开设有喷水孔321,这样冲水管32内的水流可以直接朝向砧板21喷出,喷出后的水流顺着砧板21一侧流动,将砧板21上的异物冲走。

使用时在砧板21上将人体组件进行切块,切块完毕后下压下压把手23,将砧板21下压至倾斜状,并保持下压状态,启动冲水装置3,冲水管32向着砧板21端部冲水,水流顺着砧板21并经过流水间隙111流入台基座凹槽11,并经由台基座凹槽11的倾斜底面流至流道13内,期间如果有从砧板21两侧溢出的水同样可以进入台基座凹槽11底部并经过流道13流出,冲洗完毕后松开下压把手23在复位弹簧24的作用下复位至水平位置,重复组织切块操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