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气象监测的智能监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26176发布日期:2020-06-16 23:45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气象监测的智能监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气象监测的智能监护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气候变化和气候异常愈发频繁,大气环境对人类的健康影响越来越深并且范围也越来越广。不良的气象因素特别是某些特殊天气或极端天气往往会降低人体的免疫能力从而刺激某些疾病的发生,甚至导致某些敏感人群的死亡。天气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很多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天气的影响,所以用户需要了解所患疾病与天气之间的关系,及时根据天气情况采取预防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

而且,目前我们国家正处于老龄化严重的阶段,老年人比重不断增多,养老压力不断增大,由于子女工作的原因,大多数老年人都采用独居独处的养老方式,身体状况和安全情况令人堪忧。对于独居老人来说,一旦发生意外,又得不到及时救治的话,将会十分危险。因此,随着人类社会对养老问题的重视,与老年人相关的监护系统也在逐渐增多。

如申请号为cn201711066488.8(申请公布号为cn105042140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老年人家庭监护系统及摔倒检测方法,其系统包括用于采集室内环境情况以及老年人活动情况的室内信息采集单元、用于采集老年人身体情况的人体信息采集单元、用于处理采集信息并生成控制指令的云端服务器、用于接收控制指令后执行相应室内调节的执行单元、用于接收室内情况和人体情况的移动终端。不仅能够全面检测老年人当前身体状况信息以及室内信息,而且能够进行远程通知、环境调节以及近程报警,从而良好监护独自在家的老年人的安全。但该监护系统只能针对于老年人在家时进行监护,而不能对外出的老年人进行有效监护,并且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易受天气影响突发疾病,因此需要开发一种能实时对老年人进行监护的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准确率高且能实时监测的基于气象监测的智能监护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气象监测的智能监护系统,用于对易患疾病的用户进行监护,包括

健康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的实时身体状况数据;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气象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所处位置的当前实时气象数据;

数据存储器,用于存储正常情况下的身体状况数据;

比较器,第一输入端与健康数据采集模块相连接,第二输入端与数据存储器相连接,用于将采集的用户实时身体状况数据与存储的正常身体状况数据进行对比,判断用户是否可能会突发疾病;

控制器,分别与健康数据采集模块、气象数据采集模块相连接;

触发器,分别与控制器和比较器的输出端相连接,用于根据比较器的输出结果触发控制器将健康数据采集模块和气象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实时身体状况数据和实时气象数据发送至服务器;

服务器,服务器上设置有数据库,数据库内设有映射关系表,映射关系表内保存有气象数据结合用户的身体状况数据导致用户可能突发的疾病之间的映射关系;用于根据用户的实时身体状况数据和当前实时气象数据,查询映射关系表,获取用户可能突发的疾病;

终端,与服务器相通讯连接,用于接收用户可能突发的疾病。

在本方案中,所述气象数据至少包括温度、湿度和气压。

具体的,所述用户可能突发的疾病包括以下一种或任意组合: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

具体的,所述终端为用户、用户联系人、医疗中心的移动终端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改进,所述健康数据采集模块为第一传感器,该第一传感器设于用户穿戴设备中。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传感器为体温传感器、血压传感器和心率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气象数据采集模块为第二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传感器为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用于采集用户所处位置的温度、湿度和气压。

作为优选,所述用户为老年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智能监护系统使用比较器判断用户实时身体状况是否有异常,从而根据比较结果判断用户是否可能会突发疾病,再根据服务器分析获取用户可能突发的疾病,并进行通知。因此该系统能实时监测用户的情况,对异常情况及时上传并通过服务器上的映射关系表,能更快确认用户可能突发的疾病,准确率更高,使医疗中心能更快了解情况并提供及时救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智能监护系统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气象监测的智能监护系统,用于对易患疾病的用户进行监护,特别适用于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和患病老人,包括

健康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的实时身体状况数据;本实施例中,健康数据采集模块为第一传感器,该第一传感器设于用户穿戴设备中,具体的,第一传感器为体温传感器、血压传感器和心率传感器,通过第一传感器采集用户的实时体温、血压和心率,也包含采集其他健康要素的传感器,用于采集用户的其他健康要素;

气象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所处位置的当前实时气象数据;本实施例中,气象数据采集模块为第二传感器;具体的,第二传感器为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用于采集用户当前所处位置的温度、湿度和气压;也包含采集其他气象因素的传感器,用于采集当前实时的其他气象因素,例如:采集雨量和空气质量等等;

数据存储器,用于存储正常情况下的身体状况数据;例如:存储用户正常情况下体温、血压和心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比较器,第一输入端与健康数据采集模块相连接,第二输入端与数据存储器相连接,用于将采集的实时身体状况数据与存储的正常身体状况数据进行对比,判断用户是否可能会突发疾病;

控制器,分别与健康数据采集模块、气象数据采集模块相连接;

触发器,分别与控制器和比较器的输出端相连接,用于根据比较器的输出结果触发控制器将健康数据采集模块和气象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实时身体状况数据和实时气象数据发送至服务器;

服务器,服务器上设置有数据库,数据库内设有映射关系表,映射关系表内保存有气象数据结合用户的身体状况数据导致用户可能突发的疾病之间的映射关系;用于根据用户的实时身体状况数据和当前实时气象数据,查询映射关系表,获取用户可能突发的疾病;本实施例中,用户可能突发的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等易受天气影响的疾病;

终端,与服务器相通讯连接,用于接收用户可能突发的疾病。本实施例中,终端为用户、用户联系人、医疗中心的移动终端中的一种或多种。

例如:正常情况下人体腋下温度为36.5℃(范围36.0℃-37.0℃),数据存储器内存储有体温的正常范围36.0℃-37.0℃,通过比较器判断出采集的用户实时体温是否在该正常值内,其中,可以使用两个比较器,一个用于将采集的用户实时体温与正常情况下的体温最小值36.0℃进行对比,另一个用于将采集的用户实时体温与正常情况下的体温最大值37.0℃进行对比,假设采集的用户实时体温为38℃,则两个比较器的输出结果均为1(即用户的实时体温大于正常体温的最大值和体温最小值),因此通过两比较器的输出端能判断出用户体温不正常,易突发疾病。

在正常情况下,用户的体温、血压和心率均在正常范围内,当采集到用户实时体温、血压或心率中的一个或多个超过正常范围内时,则比较器输出不正常的反馈信号给触发器,则触发器触发控制器将健康数据采集模块和气象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实时身体状况数据和实时气象数据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的数据库中设有映射关系表,根据用户的实时身体状况数据和当前实时气象数据,查询映射关系表,获取用户可能突发的疾病。

其中,数据库中保存的映射关系表是根据事先对用户的健康档案进行分析获取的,每种气象因素对于不同的疾病影响是不同的,如气温过高或过低发生骤变可影响的疾病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如湿度过高会影响风湿病、肾病等疾病。且每种突发疾病还与身体状况有很大关系,例如,同时患有风湿病和心脏病的用户,能影响其疾病的气象条件包含湿度过高、天气过冷、温度骤变等,但是湿度过高、天气过冷、温度骤变时如果用户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就不一定会突发疾病,因此需要结合气象因素和身体状况进行突发疾病的判断,并且针对各种气象因素对不同患者的疾病影响的个体差异性,可以采用深度学习等相关技术分析处理后可以自动设置每个用户定制的气象因素影响阈值,分析出每个用户可能突发的疾病与气象数据和身体状况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每个用户提供一种定制的医疗气象服务。根据每个用户健康档案信息进行单独分析,针对湿度、温度、气压等气象因素和体温、血压和心率等身体状况进行阈值判定,获取湿度、温度、气压等气象因素和体温、血压和心率等身体状况的不同阈值,计算每个因素与该因素对应的阈值之间的乘积,并对所有乘积进行累加,获取用户最终的身体评分,并根据身体评分获取可能突发的疾病,该用户的身体状况和气象数据与身体评分之间的关系为数据库中保存的映射关系表。

服务器内包括乘法器、加法器和比较器,分别使用乘法器将实时身体状况数据和当前实时气象数据与各参数的阈值进行相乘,通过加法器累加得到最终的用户身体评分,并根据比较器将该用户的身体评分与每个疾病对应的评分进行比较,获取可能突发的疾病。

该智能监护系统通过对比采集用户的实时身体状况数据是否有异常,判断出用户发生疾病的可能性,并根据服务器分析获取用户可能突发的疾病,对实时监测结果进行发送,且该监护系统是针对用户可能突发的疾病与气象数据和身体状况数据之间的映像关系进行疾病预测,因此该监护系统判断出的疾病准确率高,能方便医疗中心更快了解情况和提供及时救治,减少了发生意外的可能,而且特别适合于对易患疾病的用户进行监护,尤其是对于独居的老年人,能有效进行监护,及时提供医疗救治。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