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泵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40036发布日期:2020-08-05 01:52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营养泵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营养液的输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营养泵阀。



背景技术:

营养液的输送过程中会用到如图1所示的营养泵阀组件,该组件包括泵体、营养液管、滴量调节阀,通过上述部件的串联形式,进行营养液的定滴量输送。

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在长时间时候后,该种营养泵阀没有反馈滴量是否准确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营养泵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营养泵阀,包括泵体,所述泵体的出液口处设置有营养液管,营养液管中设置有滴量调节阀,所述营养液管上滴量调节阀的上下游分别设置有ⅰ号三通接头、ⅱ号三通接头,所述ⅰ号三通接头还与左连接管连通,所述ⅱ号三通接头还与右连接管连通,所述左连接管、右连接管之间设置有检测滴量调节阀两端压差的压差计。

所述左连接管与ⅲ号三通接头连通,所述右连接管与ⅳ号三通接头连通,所述压差计的两个检测管分别插入到ⅲ号三通接头、ⅳ号三通接头中。

所述ⅲ号三通接头的自由端口塞有左堵头,所述ⅳ号三通接头的自由端口塞有右堵头。

所述压差计的两个检测管上分别设置有进口截止阀、出口截止阀。

所述ⅲ号三通接头的自由端设置有左旁通管,所述左旁通管中设置有左控制阀,所述ⅳ号三通接头的自由端设置有右旁通管,所述右旁通管中设置有右控制阀。

所述左旁通管自由端与废液箱连通,右旁通管自由端与反冲洗泵连通。

所述左旁通管自由端与反冲洗泵连通,右旁通管自由端与废液箱连通。

本实用新型中ⅰ号三通接头、ⅱ号三通接头连接在滴量调节阀的上下游两侧,并且通过ⅲ号三通接头、ⅳ号三通接头能够将压差计并联在滴量调节阀两端实现压差检测,从而实现对滴量调节阀的准确度的反馈,通过ⅲ号三通接头、ⅳ号三通接头外接废液箱、反冲洗泵,实现不拆除的条件下对滴量调节阀的反冲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针对的现有技术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连接示意图;

其中:

1泵体2营养液管

3滴量调节阀4ⅰ号三通接头

5ⅱ号三通接头6左连接管

7右连接管8ⅲ号三通接头

9ⅳ号三通接头10左堵头

11右堵头12压差计

13进口截止阀14出口截止阀

15左旁通管16右控制阀

17左控制阀18右旁通管

19废液箱20反冲洗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营养泵阀的目前结构包括泵体1、营养液管2、滴量调节阀3,所述泵体1、营养液管2、滴量调节阀3依次串联,从而实现营养液的输送。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营养泵阀,包括泵体1,所述泵体1的出液口处设置有营养液管2,营养液管2中设置有滴量调节阀3,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液管2上滴量调节阀3的上下游分别设置有ⅰ号三通接头4、ⅱ号三通接头5,所述ⅰ号三通接头4还与左连接管6连通,所述ⅱ号三通接头5还与右连接管7连通,所述左连接管6、右连接管7之间设置有检测滴量调节阀3两端压差的压差计12。

所述左连接管6与ⅲ号三通接头8连通,所述右连接管7与ⅳ号三通接头9连通,所述压差计12的两个检测管分别插入到ⅲ号三通接头8、ⅳ号三通接头9中。

所述ⅲ号三通接头8的自由端口塞有左堵头10,所述ⅳ号三通接头9的自由端口塞有右堵头11。

所述压差计12能够对滴量调节阀3的两端压差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滴量调节阀3的滴量是否准确进行反馈。

所述压差计12为市售压差计。

实施例二

营养泵阀,包括泵体1,所述泵体1的出液口处设置有营养液管2,营养液管2中设置有滴量调节阀3,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液管2上滴量调节阀3的上下游分别设置有ⅰ号三通接头4、ⅱ号三通接头5,所述ⅰ号三通接头4还与左连接管6连通,所述ⅱ号三通接头5还与右连接管7连通,所述左连接管6、右连接管7之间设置有检测滴量调节阀3两端压差的压差计12。

所述左连接管6与ⅲ号三通接头8连通,所述右连接管7与ⅳ号三通接头9连通,所述压差计12的两个检测管分别插入到ⅲ号三通接头8、ⅳ号三通接头9中。

所述ⅲ号三通接头8的自由端口塞有左堵头10,所述ⅳ号三通接头9的自由端口塞有右堵头11。

所述压差计12的两个检测管上分别设置有进口截止阀13、出口截止阀14。

相对比以上方案,本实施例在压差计12的两个端部加装进口截止阀13、出口截止阀14,从而可以实现压差计12的选择性工作,具体如下:

在进口截止阀13、出口截止阀14均打开状态下,压差计12工作,对滴量调节阀3的两端进行压差检测。

在进口截止阀13、出口截止阀14均关闭状态下,压差计12停止对滴量调节阀3的两端进行压差检测。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营养泵阀,包括泵体1,所述泵体1的出液口处设置有营养液管2,营养液管2中设置有滴量调节阀3,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液管2上滴量调节阀3的上下游分别设置有ⅰ号三通接头4、ⅱ号三通接头5,所述ⅰ号三通接头4还与左连接管6连通,所述ⅱ号三通接头5还与右连接管7连通,所述左连接管6、右连接管7之间设置有检测滴量调节阀3两端压差的压差计12。

所述左连接管6与ⅲ号三通接头8连通,所述右连接管7与ⅳ号三通接头9连通,所述压差计12的两个检测管分别插入到ⅲ号三通接头8、ⅳ号三通接头9中。

所述压差计12的两个检测管上分别设置有进口截止阀13、出口截止阀14。

所述ⅲ号三通接头8的自由端设置有左旁通管15,所述左旁通管15中设置有左控制阀17,所述ⅳ号三通接头9的自由端设置有右旁通管18,所述右旁通管18中设置有右控制阀16。

所述左旁通管15自由端与废液箱19连通,右旁通管18自由端与反冲洗泵20连通。

本实施例中实现了通过压差计12对滴量调节阀3两端压差进行检测,具体需要关闭左控制阀17、右控制阀16,并且打开进口截止阀13、出口截止阀14。

本实施例中实现了对滴量调节阀3逆时针流向反冲洗,具体如下:

关闭进口截止阀13、出口截止阀14,打开左控制阀17、右控制阀16,并且停止泵体1,启动反冲洗泵20,反冲洗泵20出口处的清洗水依次流经右旁通管18、右连接管7、营养液管2、滴量调节阀3、左连接管6、左旁通管15,最后流入到废液箱19实现反冲洗。

本实施例中冲洗流向为逆流向。

实施例四

如图4所示,

营养泵阀,包括泵体1,所述泵体1的出液口处设置有营养液管2,营养液管2中设置有滴量调节阀3,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液管2上滴量调节阀3的上下游分别设置有ⅰ号三通接头4、ⅱ号三通接头5,所述ⅰ号三通接头4还与左连接管6连通,所述ⅱ号三通接头5还与右连接管7连通,所述左连接管6、右连接管7之间设置有检测滴量调节阀3两端压差的压差计12。

所述左连接管6与ⅲ号三通接头8连通,所述右连接管7与ⅳ号三通接头9连通,所述压差计12的两个检测管分别插入到ⅲ号三通接头8、ⅳ号三通接头9中。

所述压差计12的两个检测管上分别设置有进口截止阀13、出口截止阀14。

所述ⅲ号三通接头8的自由端设置有左旁通管15,所述左旁通管15中设置有左控制阀17,所述ⅳ号三通接头9的自由端设置有右旁通管18,所述右旁通管18中设置有右控制阀16。

所述左旁通管15自由端与反冲洗泵20连通,右旁通管18自由端与废液箱19连通。

本实施例中实现了通过压差计12对滴量调节阀3两端压差进行检测,具体需要关闭左控制阀17、右控制阀16,并且打开进口截止阀13、出口截止阀14。

本实施例中实现了对滴量调节阀3逆时针流向反冲洗,具体如下:

关闭进口截止阀13、出口截止阀14,打开左控制阀17、右控制阀16,并且停止泵体1,启动反冲洗泵20,反冲洗泵20出口处的清洗水依次流经左旁通管15、左连接管6、营养液管2、滴量调节阀3、右连接管7、右旁通管18,最后流入到废液箱19实现反冲洗。

本实施例中冲洗流向为顺流向。

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