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可发声气管套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23382发布日期:2020-08-11 21:40阅读:1729来源:国知局
气管切开可发声气管套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管切开可发声气管套管。



背景技术:

呼吸时气流通过声带,使声带产生振动,从而可以发出声音。如果气流太弱不足以使声带产生振动,或者气流不能到达声带,就没有声音了。而经过气管切开手术的病人的气切套管位于声带下,病人呼吸时气流只能通过气切套管进出,气流无法到达声带使之产生振动,所以就发不出声音,这使得患者与医护人员及家属无法正常交流,增加患者的精神负担和痛苦。

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气管切开套管[申请号:201420323339.0],该实用新型专利包括套管本体露出患者体外的一端设置有盖体;所述塞体包括内盖体和外盖体;内盖体上设有第一通气孔;外盖体上设置有与第一通气孔对应的第二通气孔;内盖体气密地盖在套管本体露出患者体外的一端上,外盖体可旋转地盖在内盖体上,通过旋转外盖体来调整第一通气孔与第二通气孔的重合的面积,由此来调节所述气管切开套管的通气量。

该实用新型具可以逐步调整通气量的优势,但其仍未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气管切开可发声气管套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气管切开可发声气管套管,包括两端分别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呈中空结构的管体,通气空腔位于管体内并分别与进气口和出气口相连通,所述管体靠近出气口的一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结构,所述管体上具有贯通管体侧壁,且与通气空腔相连通的出气窗口,所述出气窗口内还设有可打开或闭合出气窗口的控制机构。

在上述的气管切开可发声气管套管中,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管体侧壁内的控制板和固定连接在控制板一端的控制杆,所述控制杆远离控制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控制把手,滑动控制把手可使控制板滑入或滑出出气窗口。

在上述的气管切开可发声气管套管中,所述控制板的横截面积大于出气窗口的横截面积。

在上述的气管切开可发声气管套管中,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位于靠近控制把手的一端且固定连接在管体上的定位台阶,滑动控制把手可使控制把手压设在定位台阶上。

在上述的气管切开可发声气管套管中,所述控制机构包括从进气口到出气窗口方向连通,从出气窗口到进气口方向隔断的单向导通结构,所述单向导通结构位于出气窗口内。

在上述的气管切开可发声气管套管中,所述单向导通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出气窗口内且中心具有通管的单向导通主体,通管与通气空腔相连通,所述通管远离通气空腔的一端覆盖有柔性薄膜,所述柔性薄膜一端固定连接在管体上。

在上述的气管切开可发声气管套管中,所述控制机构包括位于出气窗口内的充气球体,管道内具有充气管路,所述充气管路一端与充气球体相连通,另一端与外界相连通。

在上述的气管切开可发声气管套管中,所述充气球体的直径大于或等于出气窗口的长度。

在上述的气管切开可发声气管套管中,所述管体靠近进气口的一端外表面连接有膨胀球,所述膨胀球外表面与管体外壁共同围合形成膨胀空间,所述膨胀空间通过位于管体内的连通管路与位于外界的进气机构相连通。

在上述的气管切开可发声气管套管中,所述膨胀球由弹性材料制得。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在管体上开设有出气窗口,使得患者发出的气体,通过进气口,再经由出气窗口可到达声带部位,实现气切患者发声的目的,从而便于患者与医护人员和家属进行交流,减轻了患者的精神负担,缓解了患者的痛苦。

2、本实用新型在管体靠近进气口的一端外表面设有膨胀球,鼓入气体后可使膨胀球膨胀,并与患者气管内壁相贴合,防止痰液滑落,患者无法咳出,形成痰痂,造成窒息的危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实施例1中管体的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2中管体的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3中管体的剖视图;

图中:进气口1、出气口2、管体3、通气空腔4、限位结构5、出气窗口6、控制机构7、膨胀球8、膨胀空间9、连通管路10、充气管路70、控制板71、控制杆72、控制把手73、定位台阶74、单向导通结构75、通管76、单向导通主体77、柔性薄膜78、充气球体7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气管切开可发声气管套管,结合图1-3所示,包括两端分别具有进气口1和出气口2的呈中空结构的管体3,其中,进气口1位于患者体内,出气口2位于患者体外,通气空腔4位于管体3内并分别与进气口1和出气口2相连通,所述管体3靠近出气口2的一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结构5,所述管体3上具有贯通管体3侧壁,且与通气空腔4相连通的出气窗口6,所述出气窗口6内还设有可打开或闭合出气窗口6的控制机构7。

本实用新型,在正常医疗状态下时,利用控制机构7关闭出气窗口6使得进气口1和出气口2通过通气空腔4相连通,在患者需要发声时,利用控制机构7开启出气窗口,并堵塞位于患者体外的出气口2,使得气流只能由出气窗口6流出,经由声带发声,故本实用新型在管体3上开设有出气窗口6,使得患者发出的气体,通过进气口1,再经由出气窗口6可到达声带部位,实现气切患者发声的目的,从而便于患者与医护人员和家属进行交流,减轻了患者的精神负担,缓解了患者的痛苦。

具体的说,所述控制机构7包括滑动连接在管体3侧壁内的控制板71和固定连接在控制板71一端的控制杆72,所述控制杆72远离控制板7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控制把手73,控制把手73位于患者体外,以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操作,滑动控制把手73可使控制板71滑入或滑出出气窗口6。

优选地,所述控制板71的横截面积大于出气窗口6的横截面积,这样能保证控制板71可完全关闭出气窗口6。

如图3所示,所述控制机构7还包括位于靠近控制把手73的一端且固定连接在管体3上的定位台阶74,滑动控制把手73可使控制把手73压设在定位台阶74上,这样可控制控制板71在适应范围内进行滑动。

结合图2和图3所示,所述管体3靠近进气口1的一端外表面连接有膨胀球8,所述膨胀球8外表面与管体3外壁共同围合形成膨胀空间9,所述膨胀空间9通过位于管体3内的连通管路10与位于外界的进气机构相连通,进气机构可以是气泵,其中,所述膨胀球8由弹性材料制得,本实用新型对弹性材料不作限定,可以是硅胶,也可以是橡胶,只要具有弹性,充入气体后可使膨胀球8半径发生改变即可,使用时,进气机构通过连通管路10将气体输入至膨胀空间9内,使得膨胀球8充气膨胀,与患者气管内壁相贴合,这样患者产生的痰液会滑落至膨胀球8表面,方便医护人员将痰液吸出除去,防止发生痰液患者无法咳出,形成痰痂,造成窒息的危险的问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气管切开可发声气管套管,其结构与实施例1结构大体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控制机构7的具体结构,具体的说,如图4所示,所述控制机构7包括从进气口1到出气窗口6方向连通,从出气窗口6到进气口1方向隔断的单向导通结构75,所述单向导通结构75位于出气窗口6内,这样气体可由进气口1经由出气窗口6流通至声带,患者能够发声,但患者产生的痰液不会由单向导通结构75和通气空腔4滑落。

本实用新型对单向导通结构75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可以是所述单向导通结构75包括固定连接在出气窗口6内且中心具有通管76的单向导通主体77,通管76与通气空腔4相连通,所述通管76远离通气空腔4的一端覆盖有柔性薄膜78,所述柔性薄膜78一端固定连接在管体3上,也可以是申请号为“200920315426.0”的实用新型专利中记载的单向导通瓣膜阀,还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其他单向阀的具体结构,只要能起到选择性单向连通即可。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气管切开可发声气管套管,其结构与实施例1结构大体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控制机构7的具体结构,具体的说,如图5所示,所述控制机构7包括位于出气窗口6内的充气球体79,管道内具有充气管路70,所述充气管路70一端与充气球体79相连通,另一端与外界相连通,充气管路70与充气球体79的连接方式及工作原理和连通管路10与膨胀球8的连接方式及工作原理相识,即充气使充气球体79膨胀以完成出气窗口6的关闭,泄气使充气球体79收缩以完成出气窗口6的打开。

优选地,所述充气球体79的直径大于或等于出气窗口6的长度,这样能保证充气球体79可完全关闭出气窗口6。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进气口1、出气口2、管体3、通气空腔4、限位结构5、出气窗口6、控制机构7、膨胀球8、膨胀空间9、连通管路10、充气管路70、控制板71、控制杆72、控制把手73、定位台阶74、单向导通结构75、通管76、单向导通主体77、柔性薄膜78、充气球体79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2条留言
  • 访客 来自[中国] 2020年11月18日 07:40
    高位截瘫,头脑清醒,气切不能脱机,有自主呼吸,急想买可发声的气切套管,谢谢帮助
    1
  • 访客 来自[中国] 2020年11月18日 07:34
    急需买一个可发声的气切套管,哪里可买?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