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平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28761发布日期:2020-04-24 21:35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平推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平推车。



背景技术:

医用平车是一种适合急诊与急救病人使用的转运平车,由于医用平车推动灵活、轻便,因此也可用于对身体不便活动的患者进行转运。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医用平车在上下坡或倾斜地面上经过时,由于平车表面光滑,因此容易发生患者滑落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医用平推车,能够通过约束带将患者固定在床板上,从而避免发生患者滑落事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平推车,包括车底架、床架和床板,所述床架位于所述车底架上方,且两者之间连接有升降架,从而能够实现所述床架的升降,所述床板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床架上,所述床板上设置有若干根用于对患者进行固定的约束带,每根所述约束带均包括两段,两段约束带的中间通过插扣连接在一起,两段约束带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床板宽度方向的两侧边框上。

采用上述一种医用平推车,在转运病患时,可通过所述约束带将患者固定在所述床板上,从而防止推车在不平整路面上行走时,病患发生滑落。

作为优选,所述车底架的底部安装有车轮,且其中一侧的车轮为带刹车的车轮,带刹车的车轮上方车闸。

作为优选,所述升降架为剪式升降架,该剪式升降架共包括两组中部铰接的固定支撑臂和活动支撑臂,所述固定支撑臂的下端铰接在所述车底架上,所述固定支撑臂的上端铰接在所述床架中部的支撑梁上;所述活动支撑臂的上端通过上滑移杆与所述床架连接,所述活动支撑臂的下端通过下滑移杆与所述车底架连接,且所述上滑移杆两端通过滑套滑动安装在所述床架的边框上,所述下滑移杆两端通过滑套滑动安装在所述车底架的边框上;

所述固定支撑臂和所述活动支撑臂之间设有电动顶杆,所述电动顶杆的头部活动安装在所述上滑移杆的中部,所述电动顶杆的尾部活动安装在两根所述固定支撑臂之间的连接杆上,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两根所述固定支撑臂上。

作为优选,所述床架长度方向的一端底部设有储物筐,所述床架靠近床头一侧的边框上焊接有用于插接输液架的固定插套。

作为优选,所述床架靠近窗口和床尾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对所述床板进行限位的限位挡杆,且所述限位挡杆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所述床架的左右边框内侧;所述床板的左右边框底部均焊接限位柱,且所述限位柱共有两组,分别位于靠近所述床板的头部和尾部,所述床板放置在所述床架上时,所述床板头尾两侧的所述限位柱分别卡在两根所述限位挡杆的外侧;

所述床架尾部通过挂柄安装有小框。

作为优选,所述床架的左右两侧各安装有一个能够上下翻转的侧防护栏,且两个所述侧防护栏之间的间距与所述床板的宽度尺寸相适配。

作为优选,所述床板的床头和床尾两侧分别安装有能够上下翻转的端部防护栏,且所述端部防护栏上安装有防撞垫。

作为优选,所述侧防护栏和所述端部防护栏的结构相同,均包括u型管、弹簧和限位环,所述u型管的两端固定焊接有第一转套和第二转套,所述第一转套和所述第二转套转动套接在所述床板的边框上,所述弹簧和所述限位环均位于所述u型管的内侧,且所述弹簧位于靠近所述第一转套的一侧,所述限位环位于靠近所述第二转套的一侧,所述弹簧套接在床板的边框上,且所述弹簧的一端通过边框上的凸台进行限位,另一端顶在所述第一转套上,所述限位环焊接在所述床板的边框上,所述限位环上加工有两个卡槽,且两个卡槽分别位于限位环的上下两侧,且两个卡槽呈180°分布,且所述卡槽为u型,该u型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转套,所述第二转套上一体成型有与所述卡槽相适配的卡柄,且所述卡柄凸出于所述第二转套侧壁,并向所述限位环一侧延伸。

作为优选,所述床板上方铺设有防滑垫,且所述防滑垫底部通过若干小吸盘固定在所述床板上表面。

作为优选,所述约束带为松紧带,且长度可调。

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床板上增设约束带,利用约束带将患者固定在床板上,从而保证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

2、床架高度可调,且床板四周均设有防护栏,从而进一步提高平推车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床架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床板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图2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车底架;101、车轮;102、车闸;2、床板;201、端部防护栏;201a、第一转套;201b、弹簧;201c、u型管;201d、限位环;201d1、卡槽;201e、第二转套;201e1、卡柄;202、限位柱;3、床架;301、储物筐;302、侧防护栏;303、固定插套;304、限位挡杆;4、防滑垫;5、升降架;501、上滑移杆;502、电动顶杆;503、连接杆;504、固定支撑臂;505、下滑移杆;506、活动支撑臂;507、支撑梁;6、约束带;601、插扣;7、防撞垫;8、小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平推车,包括车底架1、床架3和床板2,所述床架3位于所述车底架1上方,且两者之间连接有升降架5,从而能够实现所述床架3的升降,所述床板2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床架3上,所述床板2上设置有若干根用于对患者进行固定的约束带6,每根所述约束带6均包括两段,两段约束带6的中间通过插扣601连接在一起,两段约束带6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床板2宽度方向的两侧边框上。

作为优选,所述车底架1的底部安装有车轮101,且其中一侧的车轮101为带刹车的车轮101,带刹车的车轮101上方车闸102,如此设置,便于平推车的移动和固定。

所述升降架5为剪式升降架,该剪式升降架共包括两组中部铰接的固定支撑臂504和活动支撑臂506,所述固定支撑臂504的下端铰接在所述车底架1上,所述固定支撑臂504的上端铰接在所述床架3中部的支撑梁507上;所述活动支撑臂506的上端通过上滑移杆501与所述床架3连接,所述活动支撑臂506的下端通过下滑移杆505与所述车底架1连接,且所述上滑移杆501两端通过滑套滑动安装在所述床架3的边框上,所述下滑移杆505两端通过滑套滑动安装在所述车底架1的边框上,活动支撑臂506上下两端分别与上滑移杆501和下滑移杆505相铰接,从而便于活动支撑臂506在移动时,能够自动调整其倾斜度;

所述固定支撑臂504和所述活动支撑臂506之间设有电动顶杆502,所述电动顶杆502的头部活动安装在所述上滑移杆501的中部,所述电动顶杆502的尾部活动安装在两根所述固定支撑臂504之间的连接杆503上,所述连接杆503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两根所述固定支撑臂504上,电动顶杆502伸入,将上滑移杆501向远离支撑梁507的一侧顶推,从而使活动支撑臂506上端向下降,进而实现床架3的整体下降,反之电动顶杆502缩回,实现床架3的整体上升,其中,电动顶杆502的控制开关安装在床架3的边框上,电动顶杆502有蓄电池进行供电,用于供电的蓄电池安装在车底架1上。

所述床架3长度方向的一端底部设有储物筐301,储物筐301便于放置物品,所述床架3靠近床头一侧的边框上焊接有用于插接输液架的固定插套303,如此设置,便于通过固定插套303方便输液架的安装固定。

所述床架3靠近窗口和床尾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对所述床板2进行限位的限位挡杆304,且所述限位挡杆304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所述床架3的左右边框内侧;所述床板2的左右边框底部均焊接限位柱202,且所述限位柱202共有两组,分别位于靠近所述床板2的头部和尾部,所述床板2放置在所述床架3上时,所述床板2头尾两侧的所述限位柱202分别卡在两根所述限位挡杆304的外侧,如此设置,便于使床板2放置在床架3上后,避免床板2在床架3上前后移动,同时也方便床板2的拆卸,拆卸床板2时,只需将床板2向上抬起即可脱离床架3;

所述床架3尾部通过挂柄安装有小框8,小框8便于存放约束带6。

所述床架3的左右两侧各安装有一个能够上下翻转的侧防护栏302,如此设置,便于通过侧防护栏302对患者的左右两侧进行遮挡防护,同时在不使用时,可将侧防护栏302翻转至床架3下方,且两个所述侧防护栏302之间的间距与所述床板2的宽度尺寸相适配,从而便于使床板2放置在两个侧防护栏302内侧,便于将侧防护栏302翻转至上方时,能够遮挡在床板2的左右两侧。

所述床板2的床头和床尾两侧分别安装有能够上下翻转的端部防护栏201,便于对患者的头部和脚部进行遮挡防护,且所述端部防护栏201上安装有防撞垫7,便于避免患者头部和脚部碰撞到端部防护栏201,而造成二次伤害。

所述侧防护栏302和所述端部防护栏201的结构相同,均包括u型管201c、弹簧201b和限位环201d,所述u型管201c的两端固定焊接有第一转套201a和第二转套201e,所述第一转套201a和所述第二转套201e转动套接在所述床板2的边框上,所述弹簧201b和所述限位环201d均位于所述u型管201c的内侧,且所述弹簧201b位于靠近所述第一转套201a的一侧,所述限位环201d位于靠近所述第二转套201e的一侧,所述弹簧201b套接在床板2的边框上,且所述弹簧201b的一端通过边框上的凸台进行限位,另一端顶在所述第一转套201a上,所述限位环201d焊接在所述床板2的边框上,所述限位环201d上加工有两个卡槽201d1,且两个卡槽201d1分别位于限位环201d的上下两侧,且两个卡槽201d1呈180°分布,且所述卡槽201d1为u型,该u型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转套201e,所述第二转套201e上一体成型有与所述卡槽201d1相适配的卡柄201e1,且所述卡柄201e1凸出于所述第二转套201e侧壁,并向所述限位环201d一侧延伸,防护栏在不使用时,卡柄201e1卡接在底部的卡槽201d1内,从而使防护栏保持竖直向下的状态,在防护栏使用时,将u型管201c向第二转套201e一侧顶推,使第一转套201a对弹簧201b进行压缩,使卡柄201e1退出底部的卡槽201d1,然后并将u型管201c向上翻转,使卡柄201e1与上方的卡槽201d1相对应,并卡入上方的卡槽201d1内,由于弹簧201b对第一转套201a施加顶推力,从而有效避免卡柄201e1从卡槽201d1内退出,进而使防护栏保持向上的竖直状态。

所述床板2上方铺设有防滑垫4,且所述防滑垫4底部通过若干小吸盘固定在所述床板2上表面,如此设置,便于防滑垫4的拆装,通过铺设防滑垫4,提高床板2表面的防滑性,同时还避免床板2太凉,使床板2表面具有一定的保暖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使用舒适度。

所述约束带6为松紧带,且长度可调,如此设置,便于使约束带6能够根据患者的体型胖瘦进行长度调整,同时松紧带具有一定的弹性,可有效避免在对患者身体进行固定时,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

采用上述结构,在转运病患时,可通过所述约束带6将患者固定在所述床板2上,从而防止推车在不平整路面上行走时,病患发生滑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