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伤整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9341发布日期:2020-05-26 17:4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烧伤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组件(10)、支撑组件(20)与按压组件(30),所述驱动组件(10)包括底板(11)、驱动件(13)与驱动架(15),所述底板(11)上设置有导槽,所述驱动件(13)设置于所述底板(11)上并邻所述导槽,所述驱动架(15)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导槽内并与所述驱动件(13)啮合,所述支撑组件(20)包括弧形支撑板(21),所述弧形支撑板(21)邻近所述底板(11)设置,所述按压组件(30)包括吸湿网格片(31)、弹性按压体(32)与罩设盖(33),所述吸湿网格片(31)设置于所述弧形支撑板(21)的一侧,所述吸湿网格片(31)上开设有多个按压网孔,所述吸湿网格片(31)与所述弧形支撑板(21)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315),所述弹性按压体(32)滑动地抵压于所述吸湿网格片(31)上,所述罩设盖(33)与所述弹性按压体(32)相互固定,所述罩设盖(33)与所述驱动架(15)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伤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10)还包括安装架(16),所述安装架(16)安装于所述底板(11)上,所述驱动件(13)安装于所述安装架(16)的顶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烧伤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13)包括旋转电机(131),所述安装架(16)包括支撑柱(161)与横杆(163),所述支撑柱(161)凸设于所述底板(11)上,所述横杆(163)横向延伸于所述支撑柱(161)的顶端,所述旋转电机(131)安装于所述横杆(163)的末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烧伤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163)与所述底板(11)平行,所述旋转电机(131)的输出轴与所述底板(11)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烧伤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61)与所述底板(11)垂直,所述导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底板(11)的长度方形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烧伤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10)还包括连接杆(17),所述连接杆(17)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罩设盖(33)与所述驱动架(1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烧伤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架(15)为u形,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啮合条(151),所述两个啮合条(151)之间设置有啮合空间(15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烧伤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13)还包括驱动齿轮(135),所述驱动齿轮(135)设置于所述旋转电机(131)的输出轴上并位于所述啮合空间(153)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烧伤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齿轮(135)包括圆柱体(136)与啮合部(137),所述圆柱体(136)的周面为光滑面,所述啮合部(137)凸设于所述光滑面上,所述啮合部(137)对应所述圆柱体(136)的圆心角小于180度,所述啮合部(137)顺次与所述两个啮合条(151)啮合以带动所述驱动架(15)于所述导槽内往复移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烧伤整形装置。所述烧伤整形装置包括驱动组件、支撑组件与按压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底板、驱动件与驱动架,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导槽,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底板上并邻所述导槽,所述驱动架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导槽内并与所述驱动件啮合,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弧形支撑板,所述弧形支撑板邻近所述底板设置,所述按压组件包括吸湿网格片、弹性按压体与罩设盖,所述吸湿网格片设置于所述弧形支撑板的一侧,所述吸湿网格片上开设有多个按压网孔。所述烧伤整形装置能够节省人力。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烧伤整形装置的使用方法。

技术研发人员:高盛峰;盛高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07.12
技术公布日:2020.05.2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