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中药热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85474发布日期:2020-07-14 17:11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自动中药热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理疗器械,具体地说是自动中药热熨装置。



背景技术:

中药热熨是中医传统特色技术。目前临床操作时,中药热熨是先将粗盐包微波加热达到50-70℃,然后将中药粉装入无纺布袋,并放于盐包外层布袋中,然后由护士将盐包装药粉的一侧贴于患者需要热熨的部位(如腹部、胃脘部等),熨揉移动约20—30分钟。从而使得药物能够渗透到患者的病痛处,进而有利于患者的吸收。

上述的中药热熨方法存在以下缺陷:1、目前使用的盐包外层为棉布,反复加热过程中容易破损,而且盐包加热是靠人工操作,加热温度无法准确掌握,护士操作耗时长。2、现有的中药热熨装置基本上都只能进行单独的热熨,无法自动对患者的病痛处进行按摩,功效单一,需要按摩是得依靠护士人工按摩,工作强度大。

因此,有必要设计自动中药热熨装置来替代人工操作,保证热熨温度平稳,节省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自动中药热熨装置,其结构巧妙,设计合理,可实现中药的自动热熨并保持温度平稳,无需人工操作,同时还能够进行按摩,提高热熨效果。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自动中药热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弹性绑带和加热机构;所述外壳的外壁两侧各连接有一条弹性绑带,两条弹性绑带的末端设置有能够相互连接的魔术贴;所述外壳正面设有开口,所述开口蒙罩有弹性布,所述弹性布的外表面设置有盛放袋;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加热元件、控制面板、温度传感器、继电器、微处理器和电源,所述加热元件设置在弹性布的内部,所述控制面板安装在外壳上,控制面板上设有加热开关、设置键和显示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贴设在盛放袋的内表面,所述温度传感器、继电器、微处理器和电源安装在外壳内部,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入端接温度传感器和设置键,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出端接继电器和显示器,所述继电器的输出端接加热元件,所述温度传感器、继电器、微处理器、显示器、设置键的输入端分别连接电源的输出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元件为电热丝,所述电热丝穿织在弹性布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源为充电式锂电池,所述外壳上设有充电口,所述充电口与充电式锂电池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内还安装有按摩机构,所述按摩机构包括固定板、第一转轴、凸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二转轴、过渡齿轮和微型电机,所述固定板有两块并平行安装于外壳的背面内壁上,所述第一转轴转动安装在两块固定板的上部之间,所述第二转轴转动安装在两块固定板的下部之间,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均固定安装若干个等间距分布的凸轮,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安装在第一转轴的端部,所述第二齿轮安装在第二转轴的端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通过过渡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一转轴与微型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微型电机通过连接杆固定安装在外壳的内壁上,微型电机通过按摩开关与电源连接,所述按摩开关设置在控制面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轮为水滴形,凸轮的按摩端设有延伸加宽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布与外壳粘结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盛放袋为具有弹性的网状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布的长度和高度均比外壳开口的长度和高度大至少2c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设计合理,通过设置加热机构,可实现中药的自动热熨并保持温度平稳,无需人工操作,从而保证了热熨过程能够持续的进行,避免了需要不断预热的步骤,提升了工作效率,提高了热熨效果。

2)、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按摩机构,能够自动对患者的病痛处进行按摩,且无需护士长时间为患者进行人工按摩,有效的降低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壳部分的内部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壳部分的内部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壳的背面外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外壳、2-弹性绑带、3-魔术贴、4-弹性布、5-盛放袋、6-加热元件、7-控制面板、7.1-加热开关、7.2-设置键、7.3-显示器、7.4-按摩开关、8-温度传感器、9-继电器、10-微处理器、11-电源、12-充电口、13-固定板、14-第一转轴、15-凸轮、16-第一齿轮、17-第二齿轮、18-第二转轴、19-过渡齿轮、20-微型电机、21-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5所示,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自动中药热熨装置,包括外壳1、弹性绑带2和加热机构,外壳1的外壁两侧各连接有一条弹性绑带2,两条弹性绑带2的末端设置有能够相互连接的魔术贴3;外壳1正面设有开口,开口蒙罩有弹性布4,弹性布4的外表面设置有盛放袋5;加热机构包括加热元件6、控制面板7、温度传感器8、继电器9、微处理器10和电源11,加热元件6设置在弹性布4的内部,控制面板7安装在外壳1上,控制面板7上设有加热开关7.1、设置键7.2和显示器7.3,温度传感器8贴设在盛放袋5的内表面,温度传感器8、继电器9、微处理器10和电源11安装在外壳1内部,微处理器10的输入端接温度传感器8和设置键7.2,微处理器10的输出端接继电器9和显示器7.3,继电器9的输出端接加热元件6,温度传感器8、继电器9、微处理器10、显示器7.3、设置键7.2的输入端分别连接电源11的输出端。

本实施例中,加热元件6优选采用电热丝,电热丝穿织在弹性布4内,如此设置,可以保证加热效果。继电器9优选采用固态继电器9,固态继电器9具有寿命高、灵敏度高、电磁干扰小等优点,大大提高了本装置的稳定性。在实际制造中,继电器9也可以为电磁继电器9等其他继电器9。

本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8优选采用数字温度传感器8,数字温度传感器8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反应快等优点,可直接输出数字温度信号,可以直接和微处理器10连接。所述控制面板7上的设置键7.2包括set键、up键、down键,所述的显示器7.3为三位数码管。

本实施例中,电源11优选采用充电式锂电池,外壳1上设有充电口12,充电口12与充电式锂电池电连接。如此设置,使得装置使用方便,可便携外出且无需更换电池,电源11没电时,可直接通过充电口12进行充电。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自动中药热熨装置还包括按摩机构,按摩机构包括固定板13、第一转轴14、凸轮15、第一齿轮16、第二齿轮17、第二转轴18、过渡齿轮19和微型电机20,固定板13有两块并平行安装于外壳1的背面内壁上,第一转轴14转动安装在两块固定板13的上部之间,第二转轴18转动安装在两块固定板13的下部之间,第一转轴14和第二转轴18上均固定安装若干个等间距分布的凸轮15,第一齿轮16固定安装在第一转轴14的端部,第二齿轮17安装在第二转轴18的端部,第一齿轮16与第二齿轮17之间通过过渡齿轮19啮合传动,第一转轴14与微型电机20的输出端相连接,微型电机20通过连接杆21固定安装在外壳1的内壁上,微型电机20通过按摩开关7.4与电源11连接,按摩开关7.4设置在控制面板7上。

本实施例中,凸轮15设置为水滴形,如此设置,凸轮15在旋转时,凸轮15的按摩端间歇式地对装有中药的布袋进行抵压,使装有中药的布袋更贴合患者,并能够对患者的病痛处进行不间断的按摩,从而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优选地,凸轮15的按摩端设有延伸加宽面,这样可以提高按摩面积。

本实施例中,弹性布4与外壳1粘结固定,这样可以保证弹性布4与外壳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在实际制造中,弹性布4与外壳1之间也可以采用热熔连接,或采用卡箍进行固定。

本实施例中,弹性布4的长度和高度均比外壳1开口的长度和高度大至少2cm。如此设置,保证弹性布4与外壳1之间有足够的连接稳定性,同时保证弹性布4能够完全的将外壳1的开口完全覆盖。

本实施例中,盛放袋5为具有弹性的网状结构。如此设置,保证了盛放袋5的内部能够盛各种大小的布袋,同时网状结构有利于药性的扩散。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如下:

在使用该自动中药热熨装置时,首先将装有中药的布袋放置到盛放袋5的内部,此时温度传感器8与布袋外表面相贴合;接着将盛放袋5内部的装有中药的布袋贴在患者的病痛处,通过弹性绑带2和魔术贴3将该装置固定在患者的肢体上。打开控制面板7上的加热开关7.1,并通过控制面板7上的设置键7.2对温度阈值范围进行设置,当温度传感器8感应到布袋温度低于温度阈值的下限时,温度传感器8发送信号给微处理器10,微处理器10根据设定的温度和实时测量的温度对继电器9进行控制,通过继电器9控制加热元件6通电,使加热元件6发热;当温度传感器8感应到布袋温度达到温度阈值的上限时,温度传感器8发送信号给微处理器10,微处理器10通过继电器9控制加热元件6断电,这样,装有中药的布袋即可在设定的温度阈值范围内给患者进行热熨;当温度传感器8再次感应到布袋温度低于温度阈值的下限时,加热元件6再次启动,这样就能够使装有中药的布袋始终保持在设定的温度阈值范围内,使得热熨的过程能够持续进行,从而保证了热熨的效果。

当需要进行按摩时,打开控制面板7上的按摩开关7.4,启动微型电机20,微型电机20带动第一转轴14和第一齿轮16旋转,第一齿轮16再通过过渡齿轮19带动第二齿轮17和第二转轴18旋转,从而使第一转轴14和第二转轴18上的凸轮15同步旋转,凸轮15的按摩端不停地抵压弹性布4,由于盛放袋5设置在弹性布4的外表面,装有中药的布袋放置在盛放袋5内,弹性布4被凸轮15的按摩端抵压时,抵压力也会通过布袋传导到患者的病痛处,进行不停的按摩,进而加快了患者对药物的吸收,无需护士手动按摩,降低了人工的劳动强度。

以上所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上述具体实施例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范畴内,可以出现各种变形及修改,凡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描述所做的润饰、修改或等同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