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记录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85280发布日期:2020-07-07 14:16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心电记录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心电记录仪。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智能化医疗的普及,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问题,对于青少年来说,心率作为一项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需要能够顾随时进行监测,尤其是对于心率不稳定的人,运动前后对心率进行测量可及时发现异常、充分保证身体的健康。

对于老年人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肺功能会随之下降,偶尔可能出现的心绞痛现象,大多数人可能往往不会予以重视,不及时就医治疗,从而可能引发急性心肌梗塞。对于一般高血压病人而言,监测其心电变化可以作为预防其心肌梗塞的一个重要的方式,特别在严寒或强冷空气的影响下,冠状动脉可发生痉挛并继发血栓而引起急性心肌梗塞。气候急剧变化、气压低时,高血压病人会感到明显有不适,心率变化也会较大,因此,为了在日常生活中对心电进行实时监测,使得人们在出现心率不齐,心律紊乱时即选择及时就医加以防治,可穿戴的心电监测设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然而,现有的心电监测设备往往要么是穿戴式的,要么是手持式的,穿戴式的体积较大,当不需要进行心电测量时则不方便携带,而手持式心电测量设备则无法提供持续的心电监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切换使用方式,适合各类人群使用且便于携带的心电记录仪。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心电记录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其具有扁平的长条状,所述基体具有分别设置在两端且沿着所述基体的厚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承载部与所述第二承载部的连接部;感测部,其具有彼此连接的第一感测部和第二感测部,所述第一感测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部并具有第一感测面,所述第二感测部设置在第二承载部并具有第二感测面,所述感测部通过将与心脏关联的不同部位分别置于所述第一感测面和所述第二感测面来感测所述心脏的心电;以及粘接部,其设置于所述基体的与所述感测部相反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中,心电记录仪通过设置于基体的第一感测面与第二感测面通过与身体接触从而获得感测信息,感测信息经由感测部进行处理后,可以获得心电信息,此外,设置于基体一侧的粘接部可以使得心电记录仪粘接于任意位置,由此,心电记录仪能够根据用户的需要,或暂时或持续地对心电进行测量。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心电记录仪,可选地,所述连接部具有连通所述第一承载部与所述第二承载部的导引槽。由此,能够连通第一承载部与第二承载部之间的空间。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心电记录仪,可选地,还包括可穿戴的绑带,所述基体经由所述粘接部可拆卸地粘接于所述绑带。由此,用户能够根据需要通过绑带将心电记录仪固定于体表,从而进行持续地测量心电。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心电记录仪,可选地,所述第一感测部与所述第二感测部通过布置在所述导引槽的导线连接。由此,第一感测部与第二感测部能够通过导线进行通信。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心电记录仪,可选地,所述第一承载部、所述第二承载部和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由此,能够提高心电记录仪整体的稳定性。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心电记录仪,可选地,所述第一感测面和所述第二感测面是由金属制成的壳体。由此,能够便于采集心电信息。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心电记录仪,可选地,所述第一感测部可拆卸地装配于所述第一承载部,所述第二感测部可拆卸地装配于所述第二承载部。由此,能够便于对第一感测部或第二感测部进行维修或更换等行为。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心电记录仪,可选地,所述连接部具有弹性。在这种情况下,心电记录仪在使用时可以适应地发生形变,由此,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心电记录仪,可选地,所述第一承载部具有环状的第一壁体,在所述第一承载部,设置有镶嵌所述第一感测面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承载部具有环状的第二壁体,在所述第二承载部,设置有镶嵌所述第二感测面的第二凹槽。由此,能够提高第一感测面与第一承载部之间装配的可靠性,以及提高第二感测面与第二承载部之间装配的可靠性。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心电记录仪,可选地,所述感测部还包括布置在所述基体内的处理装置,所述处理装置用于处理由所述第一感测部和所述第二感测部获得的感测信息并获得心电信号。由此,用户能够通过读取处理装置的处理结果来获得测量的心电信息。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切换使用方式,适合各类人群使用且便于携带的心电记录仪。

附图说明

现在将仅通过参考附图的例子进一步详细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心电记录仪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心电记录仪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心电记录仪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心电记录仪的正视图。

图5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心电记录仪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心电记录仪的基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心电记录仪装配于可穿戴设备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心电记录仪,10…基体,11…第一承载部,111…第一壁体,112…第一凹槽,113…第一类凹部,12…第二承载部,121…第二壁体,122…第二凹槽,123…第二类凹部,13…连接部,131…导引槽,14…底盖,20…感测部,21…第一感测部,22…第二感测部,211…第一感测面,221…第二感测面,23…导线,30…粘接部,2…绑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或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采用相同的符号标记,省略对其的重复说明。

图1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心电记录仪1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心电记录仪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一种具有粘接部30的心电记录仪1,其包括:基体10、感测部20和粘接部30。其中,基体10可以呈扁平的长条状,并且具有分别设置在两端且沿着基体10的厚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承载部11和第二承载部12、以及连接第一承载部11与第二承载部12的连接部13。感测部20可以具有彼此连接的第一感测部21和第二感测部22,第一感测部21设置在第一承载部11并具有第一感测面211,第二感测部22设置在第二承载部12并具有第二感测面221,感测部20可以通过将与心脏关联的不同部位分别置于第一感测面211和第二感测面221来感测心脏的心电。粘接部30可以设置于基体10的与感测部20相反的一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心电记录仪1通过设置于基体10的第一感测面211与第二感测面221通过与身体接触从而获得感测信息,感测信息经由感测部20进行处理后,可以获得心电信息,此外,设置于基体10一侧的粘接部30可以使得心电记录仪1粘接于任意位置,由此,心电记录仪1能够根据用户的需要,或暂时或持续地对心电进行测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心电记录仪1可以将测得的心电信号经过内部的处理装置(稍后描述)处理后得到心电信息,通过读取心电记录仪1记录的内容,可以获得由心电信息形成的心电图,还可以从心电图中得出心率,并能够通过心电图判断是否存在心动过速(包括窦性的,室上性的,室性的)、早搏(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心动过缓(窦性的,传导阻滞)或心肌缺血等症状。

(基体10)

图3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心电记录仪1的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心电记录仪1的正视图。图5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心电记录仪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体10可以呈扁平的长条状,并且具有分别设置在两端且沿着基体10的厚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承载部11和第二承载部12、以及连接第一承载部11与第二承载部12的连接部13。在一些示例中,连接部13可以与第一承载部11圆弧连接,连接部13还可以与第二承载部12圆弧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承载部11、第二承载部12和连接部13可以由同一种材料制成。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一承载部11、第二承载部12和连接部13可以由橡塑材料制成。具体而言,橡塑材料可以是例如,异戊橡胶、顺丁橡胶、丁苯橡胶、丁腈橡胶和氯丁橡胶、氯丁橡胶、丁钠橡胶、乙丙橡胶、丁基橡胶或天然橡胶等。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承载部11具有环状的第一壁体111,在第一承载部11,可以设置有镶嵌第一感测面211(稍后描述)的第一凹槽112,第二承载部12具有环状的第二壁体121,在第二承载部12,可以设置有镶嵌第二感测面221的第二凹槽122。由此,能够提高第一感测面211与第一承载部11之间装配的可靠性,以及提高第二感测面221与第二承载部12之间装配的可靠性。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承载部11与第二承载部12可以具有相同的外观及尺寸。由此,能够保持心电记录仪1的对称性,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一壁体111可以具有位于第一凹槽112的外周的多个第一类凹部113。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挤压凹部能够对镶嵌于第一凹槽112中的第一感测面211进行拆卸,此外,第一类凹部113也可以有助于更好地装配第一感测面211,由此,能够提高第一承载部11的灵活性以及可靠性。另外,第二壁体121可以具有位于第二凹槽122的外周的多个第二类凹部123。

另外,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凹槽112的外周可以具有两个设置在相对位置的第一类凹部113。由此,能够便于通过第一类凹部113向第一壁体111施加压力。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一类凹部113也可以设置于第一凹槽112的外周的任意位置。由此,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设置位置。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凹槽122的外周可以具有两个设置在相对位置的第二类凹部123。由此,能够便于通过第二类凹部123向第二壁体121施加压力。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二类凹部123也可以设置于第二凹槽122的外周的任意位置。

在一些示例中,连接部13具有连通第一承载部11与第二承载部12的导引槽131。由此,能够连通第一承载部11与第二承载部12之间的空间。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承载部11和第二承载部12各自的厚度可以大于连接部13的厚度。由此,能够提高各部分的空间利用率。

在一些示例中,连接部13的宽度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一承载部11的宽度。由此,能够提高心电记录仪1整体的稳定性。在另一些示例中,连接部13的宽度可以小于第一承载部11的宽度。在这种情况下,连接部13可以获得较好的形变空间,由此,能够使得心电记录仪1适应更多的应用场景。

在一些示例中,连接部13具有弹性。在这种情况下,心电记录仪1在使用时可以适应地发生形变,由此,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使用场合。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承载部11、第二承载部12和连接部13一体成型。由此,能够提高心电记录仪1整体的稳定性。

在一些示例中,基体10可以包括用于遮盖第一承载部11、第二承载部12和连接部13的底盖14。由此,基体10可以通过底盖14提高心电记录仪1的密闭性。在另一些示例中,底盖14可以具有与第一承载部11、第二承载部12和连接部13的底部相匹配的形状。具体而言,底盖14可以具有与第一承载部11相匹配的一端、与第二承载部12相匹配的另一端以及用于连接底盖14两端并与连接部13的导引槽131相匹配的中间部分。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底盖14还可以具有与第一承载部11、第二承载部12和连接部13在平面上沿厚度方向的投影一致的形状。由此,底盖14能够完全覆盖基体10的底部。另外,在一些示例中,底盖14可以与第一承载部11、第二承载部12和连接部13一体成型。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心电记录仪1的密闭性。

(感测部20)

图6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心电记录仪1的基体10内部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感测部20可以具有彼此连接的第一感测部21和第二感测部22,第一感测部21设置在第一承载部11并具有第一感测面211,第二感测部22设置在第二承载部12并具有第二感测面221,感测部20可以通过将与心脏关联的不同部位分别置于第一感测面211和第二感测面221来感测心脏的心电。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感测部21可拆卸地装配于第一承载部11,第二感测部22可拆卸地装配于第二承载部12。由此,能够便于对第一感测部21或第二感测部22进行维修或更换等行为。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感测面211和第二感测面221是由金属制成的壳体。由此,能够便于采集心电信息。优选地,第一感测面211和第二感测面221可以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感测面211可以具有弧面并且该弧面能够包覆部分第一承载部11。由此,能够增加用户在使用时与第一感测面211的接触面积。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一感测面211可以镶嵌于第一承载部11的第一凹槽112。由此,能够提高第一感测面211设置于第一承载部11的稳定性。另外,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感测面211可以设置有用于提供支撑力的支撑架(未图示)。由此,能够提高第一感测面211所能承受的压力。在另一些示例中,支撑架可以与第一感测面211一体成型。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感测面221可以具有与第一感测面211完全相同的结构。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感测部21与第二感测部22可以通过布置在导引槽131的导线23连接。由此,第一感测部21与第二感测部22能够通过导线23进行通信。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一感测部21可以与第二感测部22进行无线通信。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感测部21能够独立地放置于身体的任意一点,第二感测部22也能够独立地放置于身体的任意一点,由此,用户可以选择任意的方式对心电进行测量。

在一些示例中,导线23可以是柔性电路板(fpc)。由此,能够降低导线23的厚度,从而提高产品的便携性。

在一些示例中,感测部20还可以包括蜂鸣片。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感测部21或第二感测部22可以通过蜂鸣片给予使用者以反馈,由此,可以通过控制蜂鸣片的震动方式以及震动的时间长短给予用户不同的信息反馈。在一些示例中,蜂鸣片可以通过弹簧顶针(pogopin)进行触发。由此,蜂鸣片能够无需焊线,提高了装配效率。在一些示例中,蜂鸣片可以设置于底盖14。

在一些示例中,感测部20还可以包括布置在基体10内的处理装置,处理装置用于处理由第一感测部21和第二感测部22获得的感测信息并获得心电信号。由此,用户能够通过读取处理装置的处理结果来获得测量的心电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中,心电记录仪1可以通过特定的方式将身体的不同部位分别置于第一感测面211和所述第二感测面221,藉由身体产生的电势差在感测部20中生成电流,处理装置可以对电流进行分析,从而获得心电信息。在一些示例中,心电记录仪1可以通过将第一感测面211与第二感测面221分别放在身体的任意两处来获得这两点的电势差。由此,用户能够更容易地获得身体的心电信号。

在一些示例中,特定的方式可以包括左右手分别把持第一感测面211和第二感测面221。在另一些示例中,特定的方式可以包括将心电记录仪1的第一感测面211和第二感测面221放置在胸骨附近的位置。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特定的方式还可以包括左脚右手分别接触第一感测面211和第二感测面221或者是右脚左手分别接触第一感测面211和第二感测面221等其他导联方式。

在一些示例中,心电记录仪1可以用于测量人类以外的其它动物的心电。

(粘接部30)

图7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心电记录仪1装配于可穿戴设备的状态示意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粘接部30可以设置于基体10的与感测部20相反的一侧。

在一些示例中,心电记录仪1还可以包括可穿戴的绑带2,基体10经由粘接部30可拆卸地粘接于绑带2。由此,用户能够根据需要通过绑带2将心电记录仪1固定于体表,从而进行持续地测量心电。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粘接部30还可以可拆卸地粘接于手机背面、书包背带、服装内侧或各类器材等。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在想要测量时将心电记录仪拆卸下来,或直接把持或触碰心电记录仪,由此,能够便于用户随身携带以及随时测量。

在一些示例中,粘接部30可以为魔术贴的圆毛面(loop)。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将心电记录仪1粘接至任意具有魔术贴的刺毛面(hook),由此,能够灵活地拆卸/粘接于可穿戴设备上。在另一些示例中,粘接部30可以为魔术贴的刺毛面(hook)。另外,在一些示例中,魔术贴的材料可以选自尼龙、涤纶中的至少一种材料。

在另一些示例中,粘接部30可以为胶黏剂涂层、卡扣装置、吸盘等。由此,心电记录仪1能够选择合适的粘接方式粘接于相应位置。

虽然以上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是可以理解,上述说明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变形和变化,这些变形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