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瘦身热感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06592发布日期:2020-09-04 13:38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瘦身热感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瘦身热感按摩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身体保养越来越重视,市面上也出现了一系列的保养产品,例如按摩器、洁面仪等;现有技术中的按摩仪大多导电结构欠佳,连接复杂,影响理疗调制的效果,用户体验效果差,实用性欠佳。

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瘦身热感按摩器,其通过弹簧导电的设计,利用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pcb板、电极片以将两者形成电性连接;同时,电极片、红光部均对应按摩面设置,按摩面兼具热感及射频效果,使用时操作简单方便,增加了用户的体验效果,实用性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瘦身热感按摩器,包括有壳体、pcb板、内架、弹簧、电极片、电源及开关;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容置腔,所述pcb板、内架、弹簧、电极片和电源均设置于容置腔内;所述壳体的一端面设置有手持部,另一端面设置有按摩面,所述电极片对应按摩面设置于容置腔内,所述pcb板设置于内架上,所述内架开设有通孔,所述弹簧的一端穿过通孔连接于pcb板,另一端连接于电极片;所述pcb板连接有射频发生单元,所述射频发生单元连接于电极片;

还设置有红光部,所述红光部设置于按摩面的一侧;所述pcb板分别连接于电源、开关、红光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呈跑道状,所述壳体包括有可拆装连接的上壳和下壳,所述容置腔形成于上壳和下壳组装所围构的区域内;所述手持部设置于上壳的上端面,所述按摩面设置于下壳的下端面,所述按摩面设置有四个,所述四个按摩面围绕下壳的边缘间距式布置;且,所述红光部位于四个按摩面所围构的区域内;

所述电极片对应按摩面设置于下壳内,所述pcb板设置于内架的上端,所述内架的下端凸设有凸柱,所述通孔的下端贯通凸柱,所述弹簧的上端穿过通孔连接于pcb板,其下端连接于电极片。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开关包括有启动开关键、模式转换开关键、模式档位加强开关和模式档位减弱开关,所述启动开关键设置于壳体的右端,所述模式转换开关键、模式档位加强开关和模式档位减弱开关均间距式设置于壳体的左端,所述启动开关键、模式转换开关键、模式档位加强开关和模式档位减弱开关均连接于pcb板。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设置有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设置于手持部的上端,所述显示面板连接于pcb板。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有充电座,所述充电座具有充电区,所述充电区内设置有充电端,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充电探针;当按摩器放置在充电座充电时,所述壳体的充电探针电性连接于充电区的充电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充电座的下端设置有防滑胶垫。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弹簧导电的设计,利用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pcb板、电极片以将两者形成电性连接,结构设计简单,巧妙合理,易于组装定位且电性连接稳定可靠;同时,通过在壳体的一端面设置有手持部,另一端面有按摩面,将电极片、红光部均对应按摩面设置,按摩面兼具热感及射频效果,使用时操作简单方便,增加了用户的体验效果,实用性强。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第一立体示意图(图中为按摩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结构的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第一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第二立体示意图(图中为按摩器与充电座连接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结构的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第二分解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壳体11、上壳

111、手持部112、显示面板

12、下壳121、按摩面

13、红光部141、启动开关键

142、模式转换开关键143、模式档位加强开关

144、模式档位减弱开关15、pcb板

16、电源17、内架

171、通孔172、凸柱

18、弹簧19、电极片

20、充电座21、充电区

211、充电端22、防滑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一种瘦身热感按摩器,包括有壳体10、pcb板15、内架17、弹簧18、电极片19、电源16及开关;其中:

所述壳体10具有容置腔,所述pcb板15、内架17、弹簧18、电极片19和电源16均设置于容置腔内;所述壳体10的一端面设置有手持部111,另一端面设置有按摩面121,所述电极片19对应按摩面121设置于容置腔内,所述pcb板15设置于内架17上,所述内架17开设有通孔171,所述弹簧18的一端穿过通孔171连接于pcb板15,另一端连接于电极片19;所述pcb板15连接有射频发生单元,所述射频发生单元连接于电极片19;

还设置有红光部13,所述红光部13设置于按摩面121的一侧;所述pcb板15分别连接于电源16、开关、红光部13;如此,通过弹簧导电的设计,利用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pcb板、电极片以将两者形成电性连接;同时,电极片、红光部均对应按摩面设置,按摩面兼具热感及射频效果,使用时操作简单方便,增加了用户的体验效果,实用性强。

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呈跑道状,所述壳体10包括有可拆装连接的上壳11和下壳12,所述容置腔形成于上壳11和下壳12组装所围构的区域内;所述手持部111设置于上壳11的上端面,所述按摩面121设置于下壳12的下端面,所述按摩面121设置有四个,所述四个按摩面121围绕下壳11的边缘间距式布置;且,所述红光部13位于四个按摩面121所围构的区域内;这样,红光部的设置,利用红光照射于肌肤深层结构,激发细胞分泌原蛋白以实现祛除痘印和改善痘疤的效果;

所述电极片19对应按摩面121设置于下壳内,所述pcb板15设置于内架17的上端,所述内架17的下端凸设有凸柱172,所述通孔171的下端贯通凸柱172,所述弹簧18的上端穿过通孔171连接于pcb板15,其下端连接于电极片19;此处,还设置有显示面板112,所述显示面板112设置于手持部111的上端,所述显示面板112连接于pcb板15。

还有,所述开关包括有启动开关键141、模式转换开关键142、模式档位加强开关143和模式档位减弱开关144,所述启动开关键141设置于壳体10的右端,所述模式转换开关键142、模式档位加强开关143和模式档位减弱开关144均间距式设置于壳体10的左端,所述启动开关键141、模式转换开关键142、模式档位加强开关143和模式档位减弱开关144均连接于pcb板15;如此,通过模式的切换及档位的减弱或加强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

以及,还包括有充电座20,所述充电座20具有充电区21,所述充电区21内设置有充电端211,所述壳体10上设置有充电探针;当按摩器放置在充电座20充电时,所述壳体10的充电探针电性连接于充电区21的充电端211;优选地,所述充电座20的下端设置有防滑胶垫22。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弹簧导电的设计,利用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pcb板、电极片以将两者形成电性连接,结构设计简单,巧妙合理,易于组装定位且电性连接稳定可靠;同时,通过在壳体的一端面设置有手持部,另一端面有按摩面,将电极片、红光部均对应按摩面设置,按摩面兼具热感及射频效果,使用时操作简单方便,增加了用户的体验效果,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