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内科护理清肺排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61864发布日期:2020-08-07 18:16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呼吸内科护理清肺排痰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呼吸内科护理清肺排痰器。



背景技术:

吸痰是利用负压吸引的原理,用导管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清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方法,且吸痰的目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发生,促进呼吸功能,改善肺通气,在呼吸内科的护理过程中,吸痰是常见的操作。

众所周知,痰液的粘性较大,在痰液的吸取时,痰液容易粘附在导管的内壁,造成导管的通径减小甚至堵塞,从而影响吸痰的速度,进而不利于患者的护理。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呼吸内科护理清肺排痰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痰速度快且使用可靠的呼吸内科护理清肺排痰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呼吸内科护理清肺排痰器包括:底板;负压机构,所述负压机构连接于底板的上表面;痰液收集机构,所述痰液收集机构与负压机构连接;痰液引导机构,所述痰液引导机构与痰液收集机构连接,且痰液引导机构包括引导管、插管、叶轮、支架、转轴和螺旋叶片,所述引导管的一端与痰液收集机构连接,引导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插管,且插管内通过支架转动连接有平行设置的转轴,转轴上连接有螺旋叶片,且转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叶轮;端罩机构,所述端罩机构与插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痰液引导机构还包括螺纹连接头,所述引导管通过螺纹连接头与插管螺纹密封连接。

优选的,所述痰液引导机构还包括刻度线,所述插管的外表面刻画有刻度线。

优选的,所述痰液收集机构包括螺纹连接盖和痰液收集罐,其中痰液收集罐的开口处螺纹连接有螺纹连接盖,且痰液收集罐与引导管相互连通。

优选的,所述负压机构包括负压泵、导气管、单向进气阀,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负压泵,负压泵的进气口连接导气管的一端,导气管的另一端贯穿螺纹连接盖并与痰液收集罐相互连通。

优选的,所述端罩机构包括端罩和环形气囊,所述插管的开口处固定有两端开口的端罩,端罩开设有多个通孔,且端罩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环形气囊,环形气囊的直径大于插管的直径,且环形气囊开设有用于避让通孔的开口。

优选的,所述端罩为锥形结构,且端罩靠近插管的一端直径小于其另一端的直径。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呼吸内科护理清肺排痰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呼吸内科护理清肺排痰器,在使用时,通过负压泵工作时,气流会流经插管和引导管,从而使得叶轮转动,进而带动转轴和螺旋叶片转动,通过转轴和螺旋叶片转动,可以对插管内的痰液进行搅拌和切割,使得痰液的更加零碎,从而痰液可以迅速、可靠的通过插管,从而提高吸痰的速度,同时可以有效的避免插管堵塞,提高装置使用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呼吸内科护理清肺排痰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痰液引导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标号:1、负压机构,11、负压泵,12、导气管,13、单向进气阀,2、痰液引导机构,21、引导管,22、螺纹连接头,23、插管,24、叶轮,25、支架,26、刻度线,27、转轴,28、螺旋叶片,3、痰液收集机构,31、螺纹连接盖,32、痰液收集罐,4、底板,5、端罩机构,51、端罩,52、通孔,53、环形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呼吸内科护理清肺排痰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痰液引导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呼吸内科护理清肺排痰器包括:底板4;负压机构1,所述负压机构1连接于底板4的上表面;痰液收集机构3,所述痰液收集机构3与负压机构1连接;痰液引导机构2,所述痰液引导机构2与痰液收集机构3连接;端罩机构5,所述端罩机构5与插管23连接。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所示,所述负压机构1包括负压泵11、导气管12、单向进气阀13,所述底板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负压泵11,负压泵11的进气口连接导气管12的一端,导气管12的另一端贯穿螺纹连接盖31并与痰液收集罐32相互连通。

需要说明:负压泵11的规格型号为:vmc6005,负压泵11通过控制开关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通过负压泵11工作可以使得痰液收集罐32内产生负压。

参考图1和图2所示,痰液引导机构2,所述痰液引导机构2与痰液收集机构3连接,且痰液引导机构2包括引导管21、插管23、叶轮24、支架25、转轴27和螺旋叶片28,所述引导管21的一端与痰液收集机构3连接,引导管21的另一端连接有插管23,且插管23内通过支架25转动连接有平行设置的转轴27,转轴27上连接有螺旋叶片28,且转轴2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叶轮24。

需要说明:装置在使用时,插管23插入到患者的喉部,且由于痰液收集罐32内产生负压,从而使得患者喉部的痰液可以通过插管23和引导管21进入到痰液收集罐32内,从而可以对患者进行吸痰;

还需要说明:通过负压泵11工作时,气流会流经插管23和引导管21,从而使得叶轮24转动,进而带动转轴27和螺旋叶片28转动,通过转轴27和螺旋叶片28转动,可以对插管23内的痰液进行搅拌和切割,使得痰液的更加零碎,从而痰液可以迅速、可靠的通过插管23,从而提高吸痰的速度,同时可以有效的避免插管23堵塞,提高装置使用的可靠性。

参考图1所示,所述痰液引导机构2还包括螺纹连接头22,所述引导管21通过螺纹连接头22与插管23螺纹密封连接。

需要说明:通过螺纹连接头22使得插管23可以与引导管21分离,从而使得插管23可以单独拆卸,有利于插管23的消毒与更换。

参考图2所示,所述痰液引导机构2还包括刻度线26,所述插管23的外表面刻画有刻度线26。

需要说明:通过刻度线26可以医务人员直观的了解插管23的插入深度,从而减小医务人员的盲从感。

参考图1所示,所述痰液收集机构3包括螺纹连接盖31和痰液收集罐32,其中痰液收集罐32的开口处螺纹连接有螺纹连接盖31,且痰液收集罐32与引导管21相互连通。

需要说明:通过痰液收集罐32可以对吸出的痰液进行收集,且通过转动螺纹连接盖31可以打开痰液收集罐32,从而方便痰液收集罐32的清理。

参考图3所示,所述端罩机构5包括端罩51和环形气囊53,所述插管23的开口处固定有两端开口的端罩51,端罩51开设有多个通孔52,且端罩5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环形气囊53,环形气囊53的直径大于插管23的直径,且环形气囊53开设有与通孔52连通的环形开口。

需要说明:端罩51的直径小于插管23的直径,且装置插入到患者喉部时,通过环形气囊52可以使得端罩51卡在患者的喉部,有效的减小插管23发生晃动的几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且通过通孔52可以保证插管23内气流的流通,进而保证叶轮24可以稳定的转动。

参考图3所示,所述端罩51为锥形结构,且端罩51靠近插管23的一端直径小于其另一端的直径。

需要说明:端罩51为锥形结构,从而有利于痰液的吸取。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