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化科用食管给药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97142发布日期:2020-07-07 14:30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化科用食管给药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消化科用食管给药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消化科包括消化内科和消化外科,是各级医院为了诊疗消化系统疾病而设置的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以及腹膜、肠系膜、网膜等脏器的疾病。治疗消化道疾病时,消化道给药是目前治疗消化疾病时最常用的手段。

目前,传统的输送装置由于输液的速度难以控制,会让病人感到非常痛苦,对病人造成伤害,并且由于药液温度未经加热直接输送到病人体内,会给病人的胃部带来不适感,而且很多病人在使用给药装置时,都会产生很明显的排斥反应,在给药的过程中发生呕吐等症状,呕吐时病人的身体会剧烈晃动,会对病人的消化道产生伤害,市场上的给药装置在固定上很不方便,固定后很容易脱落。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消化科用食管给药辅助装置,有利于实现消化科食管给药。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发明目的:

一种消化科用食管给药辅助装置,包括固定盒,其特征是:所述固定盒的一侧中部铰接转盘二的中心轴,所述转盘二的中心轴端部固定连接圆盘的一侧中心,所述圆盘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对称的固定杆,每个所述固定杆分别固定连接绑带的一端,所述固定盒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直槽,每个所述直槽内分别设置有绑带,所述固定盒的上侧设置有移动给药机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移动给药机构包括支撑板二,所述支撑板二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盒的上侧,所述支撑板二的上侧通过对称的支撑杆固定连接支撑板一,所述支撑板一的一端螺纹连接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铰接方板二的一端,所述螺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转盘一的中心,所述方板二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圆杆一,所述圆杆一穿过所述支撑板一的另一端。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方板二的一侧固定连接方板一的一端,所述方板一的下侧固定连接储药管,所述储药管内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匹配所述储药管,所述活塞的上侧中心固定铰接螺杆二的一端,所述螺杆二螺纹连接所述方板一的中心,所述螺杆二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转盘三的中心,所述活塞的上侧固定连接对称的圆杆二的一端,每个所述圆杆二分别穿过所述方板一的一端,所述储药管的一侧固定连通进药口的一端,所述进药口的另一端螺纹连接端盖。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储药管的外侧固定连接加热器,所述储药管的下侧中心固定连通液管一的一端,所述液管一的另一端固定连通存储管的上侧中心,所述存储管的上侧一端固定连通l形液管的竖管。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存储管的下侧中心固定连通液管二的一端,所述液管二的另一端固定连通喷头。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固定盒对应所述转盘二的中心轴螺纹连接顶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装置有加热器,能够实现对药液的加热,有效的避免药液进入胃中发生不适;

(2)本装置有活塞,能够实现活塞的移动,有效的根据患者胃部对药液的不同适应程度,对药液流量调节;

(3)本装置有绑带,能够实现绑带的伸缩,有效的将装置固定在不同患者的头部;

(4)本装置螺杆,能够实现液管二的移动,有效的根据患者的头部长短来移动不同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为消化科用食管给药辅助装置,有利于实现消化科食管给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四。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五。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六。

图中:1、支撑板一,2、支撑杆,3、支撑板二,4、固定盒,5、绑带,6、螺杆,7、圆杆一,8、转盘一,9、圆盘,10、固定杆,11、直槽,12、方板一,13、方板二,14、顶丝,15、转盘二,16、活塞,17、储药管,18、加热器,19、液管一,20、l形液管,21、存储管,22、液管二,23、喷头,24、进药口,25、端盖,26、圆杆二,27、螺杆二,28、转盘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固定盒4,所述固定盒4的一侧中部铰接转盘二15的中心轴,所述转盘二15的中心轴端部固定连接圆盘9的一侧中心,所述圆盘9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对称的固定杆10,每个所述固定杆10分别固定连接绑带5的一端,所述固定盒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直槽11,每个所述直槽11内分别设置有绑带5,所述固定盒4的上侧设置有移动给药机构。

所述移动给药机构包括支撑板二3,所述支撑板二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盒4的上侧,所述支撑板二3的上侧通过对称的支撑杆2固定连接支撑板一1,所述支撑板一1的一端螺纹连接螺杆6,所述螺杆6的一端铰接方板二13的一端,所述螺杆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转盘一8的中心,所述方板二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圆杆一7,所述圆杆一7穿过所述支撑板一1的另一端。

所述方板二13的一侧固定连接方板一12的一端,所述方板一12的下侧固定连接储药管17,所述储药管17内设置有活塞16,所述活塞16匹配所述储药管17,所述活塞16的上侧中心固定铰接螺杆二27的一端,所述螺杆二27螺纹连接所述方板一12的中心,所述螺杆二2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转盘三28的中心,所述活塞16的上侧固定连接对称的圆杆二26的一端,每个所述圆杆二26分别穿过所述方板一12的一端,所述储药管17的一侧固定连通进药口24的一端,所述进药口24的另一端螺纹连接端盖25。

所述储药管17的外侧固定连接加热器18,所述储药管17的下侧中心固定连通液管一19的一端,所述液管一19的另一端固定连通存储管21的上侧中心,所述存储管21的上侧一端固定连通l形液管20的竖管。

所述存储管21的下侧中心固定连通液管二22的一端,所述液管二22的另一端固定连通喷头23。

所述固定盒4对应所述转盘二15的中心轴螺纹连接顶丝14。

所述螺杆6和所述螺杆二27均具有自锁功能。

所述固定盒4的外层为医用橡胶。

所述存储管21内设置有海绵层。

所述喷头23的外侧涂有麻醉药层。

所述液管二22为软管。

所述液管一19中设置有单向阀(图上未画出),所述单向阀的型号为z-cv014ppf。

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为:初始状态为转盘一8接触支撑板一1。医务人员将绑带5放在患者的头部,将固定盒4接触患者额头,拧松顶丝14,转动转盘二15,转盘二15带动圆盘9转动,圆盘9带动固定杆10转动,固定杆10带动绑带5沿着直槽11移动的同时环绕固定杆10,当绑带5移动到合适位置固定好患者头部后,停止转动转盘二15,拧紧顶丝14,拧松端盖25,将药液通过进药口24流到储药管17中,倒入适量的药液后,拧紧端盖25,转动转盘一8,转盘一8带动螺杆6转动,螺杆6带动方板二13移动,方板二13带动圆杆一7沿着支撑板一1移动,方板二13带动方板一12移动,方板一12带动储药管17移动,储药管17带动加热器18、活塞16、液管一19及进药口24移动,活塞16带动圆杆二26及螺杆二27移动,螺杆二27带动转盘三28移动,进药口24带动端盖25移动,液管一19带动存储管21移动,存储管21带动l形液管20及液管二22移动,液管二22带动喷头23移动,当储药管17移动到患者空腔正上方时,停止转动转盘一8,打开加热器18,加热器18对药液开始加热,当药液温度合适后,关闭加热器18,将液管二22及喷头23伸至食管中,喷头23上的麻药被食管壁吸收,转动转盘三28,转盘三28带动螺杆二27转动同时向下移动,螺杆二27带动活塞16向下移动,活塞16带动圆杆二16向下移动,活塞16开始压缩药液,根据不同患者的身体状况,调节转动转盘三28的速度,药液从液管一19流入至液管二22中,再通过喷头23喷出。在给药的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不适或者呕吐,停止转动转盘三28,呕吐的液体通过液管二22进入到存储管21中,通过仪器连接l形液管20的横管将液体排出。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