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栓清除导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20280发布日期:2020-06-23 21:57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血栓清除导管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血栓清除导管系统。



背景技术:

外周血栓性疾病每年危害数以百万计的患者,可在任何年龄段发生,最常见于50岁以上人群。发生于肢体末梢的外周血栓可导致外周动脉闭(peripheralarterialocclusionpao)或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并造成很多严重并发症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外伤、细菌或病毒感染、解剖变异、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高凝血状态等。

目前外周血栓性疾病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和微创介入方法。

药物治疗能够抑制血栓的形成和发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然而药物治疗需要监测凝血,对于易出血体质、严重肝肾疾病、高血压等患者可能会造成机体出血。对于症状比较严重,无法使用抗凝药物和溶栓药的患者,可以采用外科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但是这种方式创伤较大,出血较多;术后患者疼痛大、恢复慢,住院时间长。微创介入方法主要有置管溶栓和机械血栓清除等方法。

置管溶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血液循环,但是治疗效率低,治疗周期长;溶栓导管需要长时间放置在患者体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机械血栓清除装置是通过溶解、破碎和抽吸等方式高效去除血栓,恢复血液循环。但是机械血栓清除装置价格昂贵,并且往往需要置管溶栓的辅助治疗,更加增加了治疗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治疗方式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既可以进行溶栓药物的注射又可以抽吸血栓,减少溶栓药物的使用量和手术时间,减轻病人的生理和经济负担的血栓清除导管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血栓清除导管系统,包括抽吸导管、与抽吸导管配合连接的y型止血阀、穿过抽吸导管且与y型止血阀配合连接的开通器以及与y型止血阀分叉端连接的抽灌器,所述开通器远离y型止血阀的端部通过压力延长管可拆卸地连接在抽灌器上,所述y型止血阀的分叉端通过高压连接管连接在抽灌器上,所述开通器包括中空导管、与中空导管前管腔配合连接的血栓分离器、设置在中空导管内壁上的芯丝以及与中空导管尾端配合连接的导管座,所述血栓分离器穿过抽吸导管的管腔并与中空导管一体连通设置,所述中空导管在远离导管座的外圈上还设有注射孔;所述抽吸导管包括阶梯变径管体以及与阶梯变径管体配合连接的连接座,所述阶梯变径管体至少由三段渐变式管径的管体组成。

作为优选:所述血栓分离器上还设有用于大块血栓分离的纺锤形凸起。

作为优选:所述芯丝为不锈钢或镍钛合金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注射孔沿中空导管周向开设且至少均布有一圈。

作为优选:所述注射孔的直径范围设置在0.1-0.5mm。

作为优选:所述抽灌器包括抽灌器主体、连接在抽灌器主体上的抽吸口以及连接在抽灌器主体上的灌注口,所述灌注口与压力延长管配合连接,所述抽吸口与高压连接管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在保证血栓抽吸效果的同时,可以通过导管在血栓内部释放溶栓药软化硬化的血栓,然后进行血栓抽吸,降低了器械使用量和溶栓药物的使用量,大大降低了治疗时间和手术成本,减轻了病人的负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开通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抽吸导管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开通器溶栓药注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血栓抽吸过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1、抽吸导管;2、y型止血阀;3、开通器;4、抽灌器;5、压力延长管;6、高压连接管;10、阶梯变径管体;11、连接座;30、中空导管;31、血栓分离器;32、芯丝;33、导管座;34、注射孔;35、纺锤形凸起;40、抽灌器主体;41、抽吸口;42、灌注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血栓清除导管系统,包括抽吸导管1、与抽吸导管1配合连接的y型止血阀2、穿过抽吸导管1且与y型止血阀2配合连接的开通器3以及与y型止血阀2分叉端连接的抽灌器4,所述开通器3远离y型止血阀2的端部通过压力延长管5可拆卸地连接在抽灌器4上,所述y型止血阀2的分叉端通过高压连接管6连接在抽灌器4上,所述开通器3包括中空导管30、与中空导管30前管腔配合连接的血栓分离器31、设置在中空导管30内壁上的芯丝32以及与中空导管30尾端配合连接的导管座33,所述血栓分离器31穿过抽吸导管1的管腔并与中空导管30一体连通设置,所述中空导管30在远离导管座33的外圈上还设有注射孔34;所述抽吸导管1包括阶梯变径管体10以及与阶梯变径管体10配合连接的连接座11,所述阶梯变径管体10至少由三段渐变式管径的管体组成;所述y型止血阀2连接的压力延长管5,只有在注射溶栓药的时候才会连接压力延长5,只连接一次,然后其他状态使用下,开通器3仅具有分离血栓的作用,不连接压力延长管5;所述开通器3通过y型止血阀2插入抽吸导管1内,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外径根据抽吸导管1的内径变化同时改变,开通器3外径为抽吸导管1内径的10%-20%,保证抽吸导管1的管腔空间,通过推送和回撤开通器3进而分离阻塞的血栓,使其更容易进入到抽吸导管1的管腔内,同时防止血栓阻塞管腔;另一个作用是通过中空导管30远端设置的一圈或多圈沿导管周向均匀分布的注射孔34,对于一些硬化的血栓将开通器3对应注射孔34的位置插入血栓内,通过导管座33连接在抽吸灌注设备的灌注口42上,注射溶栓药来软化血栓,然后再进行抽吸;其中,所述中空导管30为高分子或不锈钢或镍钛合金材料,所述血栓分离器31位于开通器3的远端,由不锈钢丝、铂金丝或镍钛合金丝绕制而成;所述的开通器3既可以作为抽吸导管1的通管丝和血栓分离器31,又可以注射溶栓药,将原来需要使用两种器械配合进行的手术整合到一个器械内,减少了器械的使用量,降低了手术的复杂性和病人的负担,而且该导管可以将溶栓药直接注射在血栓内部,减少了溶栓时间和溶栓药的使用量,大幅降低病人住院时间和手术风险,同时抽灌器4能提供较大的抽吸压力,导管血栓抽吸速率与现有导管相比大幅提升,明显降低手术操作时间,减少失血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血栓分离器31上还设有用于大块血栓分离的纺锤形凸起35,所述纺锤形凸起35由高分子材料注塑而成,或由不锈钢丝与镍钛合金丝混合编织而成,或由镍钛合金管激光切割后热处理定形而成,用于将大块血栓分离,并保持抽吸导管1的管路畅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芯丝32为不锈钢或镍钛合金材料制成,将芯丝32设置在中空导管30内,能够在开通器3推送和回撤过程中提供支撑力,防止中空导管30弯折变形,提高中空导管30的结构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注射孔34沿中空导管30周向开设且至少均布有一圈,优选的可以将注射孔34设置有等距的三圈,方便注射的溶栓药更快的进入血管内,提高溶栓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注射孔34的直径范围设置在0.1-0.5mm,优选的将注射孔34的直径设置为0.3mm,将中空导管30上对应注射孔34的位置插入血栓内,通过导管座33连接在抽吸灌注设备的灌注口42上,注射溶栓药来软化血栓。

本实施例中,所述抽灌器4包括抽灌器主体40、连接在抽灌器主体40上的抽吸口41以及连接在抽灌器主体40上的灌注口42,所述灌注口42与压力延长管5配合连接,所述抽吸口41与高压连接管6配合连接,抽灌器4为外接电源或内部电源供电,为血栓抽吸和药物注射提供动力,其最大的抽吸压力高达29inhg,为血栓抽吸提供充足的动力,大幅降低血栓抽吸时间;同时内置有压力间歇变化控制模块,在血栓堵住导管口长时间无血流通过时,启用该程序,通过压力的间歇变化来使血栓松动;抽灌器4内还内置有压力传感器,通过感知开通器3内部的注射压力,自动调节给药速度来达到调节注射压力的目的,在开通器3插入血栓内部注射溶栓药的过程中,遇到血栓堵塞开通器3远端开口,开通器3腔内压力增加,自动增大注射压力,保证溶栓药的均匀注射,该功能还可以兼容不同直径的开通器3,通过压力传感器自动调节不同直径的开通器3的灌注压力,达到精确给药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开通器3通过y型止血阀2插入到抽吸导管1内,开通器3上的导管座33通过压力延长管5与抽灌器4的灌注口42相连,推送开通器3,使其远端注射孔34插入血栓内,打开灌注功能,设备自动根据管腔内压力调整给药速度,注射溶栓药,然后等待一段时间,待溶栓药产生作用后,将y型止血阀2的分叉端通过高压连接管6连接抽吸灌注设备的抽吸口41上,推送抽吸导管1至血栓位置,打开抽吸功能,同时推送和回撤开通器3,引导血栓进入抽吸导管1内;如遇长时间无血流通过情况,启用压力间歇变化控制程序,同时配合开通器3疏通导管,保证血栓的持续抽吸,待一个区域的血栓抽吸完毕后,向前推送抽吸导管1一定的距离,再次进行相应区域的血栓抽吸,重复该过程直至理想的血管通路建立。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