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磁共振床体配套辅助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23044发布日期:2020-08-05 01:13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核磁共振床体配套辅助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磁共振床体配套辅助工具。



背景技术:

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的最新医学影像新技术,对脑、甲状腺、肝、胆、脾、肾、胰、肾上腺、子宫、卵巢、前列腺等实质器官以及心脏和大血管有绝佳的诊断功能。与其他辅助检查手段相比,核磁共振具有成像参数多、扫描速度快、组织分辨率高和图像更清晰等优点,可帮助医生“看见”不易察觉的早期病变,目前已经成为肿瘤、心脏病及脑血管疾病早期筛查的利器。

目前核磁共振的应用已逐渐在社会的医疗领域中铺展开来,患者通过卧躺至核磁共振床体进行医疗成像,然而,目前核磁共振床体在患者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弊端。

目前,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群的患者或多或少皆需使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病情分析诊断,殊不知,根据临床医学经验得知,目前的核磁共振床体,其高度相较于传统普通床体高出许多。部分患者由于病情导致身体不便行动,在攀爬核磁共振床体进行成像时多有不便,此类患者需依赖他人搀扶才可完成核磁共振成像的正常操作,可是此类操作不仅费时费力,更进一步的耽误他人时间,传统方法无法达到患者独自完成核磁共振成像操作的目的,另一方面,年龄较小或身材娇小的患者,在独自攀爬核磁共振床体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弊端,此类患者在攀爬核磁共振床体时,不仅容易对床体造成污物污染或者床体损坏,而且若稍有不慎,还有从核磁共振床体边缘滑倒摔下的可能性,若如此,则会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的核磁共振床体清洁工具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核磁共振床体配套辅助工具,以解决现有技术行动不便的患者、身材娇小的患者或年龄较小的患者不便于独立攀爬核磁共振床体,完成核磁共振成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核磁共振床体配套辅助工具,包括便于患者攀爬床体的踏板组件和提供患者手部支撑点的支撑组件;

所述踏板组件包括第一脚踏板和第二脚踏板,所述踏板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第二脚踏板底部靠后侧的伸缩杆和开设于第一脚踏板内部用于提供伸缩杆伸缩空间的伸缩腔,所述伸缩杆一端的表面设置有弹性限位键,所述第一脚踏板一端的表面开设有与弹性限位键相卡合的限位孔,且通过弹性限位键和限位孔构成伸缩杆于伸缩腔内的机械伸缩机构;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用于支撑手部的手抓板和设置于第一脚踏板两侧的支撑杆,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铰接设置于手抓板底端两侧的l型卡板、开设于支撑杆两侧表面与l型卡板相卡合的卡孔和设置于两个l型卡板之间的复位弹簧;

还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一脚踏板顶部的第一防滑组件、设置于第二脚踏板顶部的第二防滑组件和设置于手抓板顶部的防尘组件。

进一步,所述第一脚踏板和第二脚踏板呈凹字形,所述第一防滑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脚踏板顶端凹口的第一防滑布和用于连接第一防滑布和第一脚踏板的两个第一拉链,一个所述第一拉链设置于第一脚踏板内侧一端和第一防滑布的一侧,另一个所述第一拉链设置于第一脚踏板内侧的另一端和第一防滑布的另一侧,所述第二防滑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脚踏板顶端凹口的第二防滑布和用于连接第二防滑布和第二脚踏板的两个第二拉链,一个所述第二拉链设置于第二脚踏板内侧一端和第二防滑布的一侧,另一个所述第二拉链设置于第二脚踏板内侧的另一端和第二防滑布的另一侧。

进一步,所述防尘组件包括缠绕设置于手抓板表面的防尘布、设置于防尘布一侧表面的魔术贴和设置于手抓板表面与魔术贴相粘合的魔术贴刺。

进一步,所述第一脚踏板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

进一步,所述第一脚踏板底部的两侧设置有基座,且基座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基座的螺纹孔内侧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端设置有用于防滑固定的橡胶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核磁共振床体配套辅助工具,通过第一脚踏板、第二脚踏板、伸缩杆、弹性限位键和限位孔的配合使用,当年龄较小或身材较小的患者需爬至核磁共振床体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时,可根据患者实际身高的情况,调节特定的弹性限位键卡合至限位孔的内侧,从而将第二脚踏板固定于第一脚踏板的顶端,由此,当患者爬至核磁共振床体时,第一脚踏板和第二脚踏板可起到缓冲升高的作用,相比较传统的年龄较小或身材较小的患者独自攀爬至核磁共振床体,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的节省了患者攀爬所需花费的体力,更进一步的解决了患者独自攀爬床体所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如不慎从床体边缘滑道、错误的攀爬方式对器材造成损坏等问题),另一方面,患者可无需他人搀扶,独自攀爬至核磁共振床体的顶端进行核磁共振成像,从而避免对他人造成时间上的浪费。

2.该核磁共振床体配套辅助工具,通过手抓板、第一脚踏板、卡孔、支撑杆、l型卡板和复位弹簧的配合使用,当自理能力较差或行动不便的患者在攀爬至核磁共振床体的顶端时,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实际身高情况,调节l型卡板至合适的卡孔内侧,此时患者便可手抓手抓板进行助力攀爬至核磁共振床体的顶端,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相比较传统的患者在他人的协助下攀爬至床体顶端,一方面,可较为减少协助者的体力消耗,另一方面,也可提高患者在他人协助的情况下,攀爬至床体的安全性,其原因是患者在攀爬至床体时,患者对床体的卧躺方位以及实际情况相比较协助者更为了解,患者可在避免协助者错误施力的情况下,手抓手抓板进行改变将要的床体的卧躺方向以及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尘布展开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支撑组件;101、支撑杆;102、l型卡板;103、手抓板;104、复位弹簧;2、防尘组件;201、魔术贴刺;202、防尘布;203、魔术贴;3、橡胶板;4、螺纹杆;5、基座;6、踏板组件;601、第二脚踏板;602、第一脚踏板;603、伸缩杆;604、弹性限位键;7、第一防滑组件;701、第一防滑布;702、第一拉链;8、万向轮;9、第二防滑组件;901、第二防滑布;902、第二拉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一侧”、“另一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相同”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相同,而是可以存在微小的差异。术语“垂直”仅仅是指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相对“平行”而言更加垂直,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核磁共振床体配套辅助工具,包括便于患者攀爬床体的踏板组件6和提供患者手部支撑点的支撑组件1;

踏板组件6包括第一脚踏板602和第二脚踏板601,踏板组件6还包括设置于第二脚踏板601底部靠后侧的伸缩杆603和开设于第一脚踏板602内部用于提供伸缩杆603伸缩空间的伸缩腔,伸缩杆603一端的表面设置有弹性限位键604,第一脚踏板602一端的表面开设有与弹性限位键604相卡合的限位孔,且通过弹性限位键604和限位孔构成伸缩杆603于伸缩腔内的机械伸缩机构,当年龄较小或身材娇小的患者需攀爬至核磁共振床体进行核磁共振成像前,医护人员可先将本工具放置于核磁共振床体的旁边,并根据患者的实际身高情况,按压弹性限位键604,使其向限位孔的内侧收缩,此时伸缩杆603处于活动状态,医护人员调节伸缩杆603至合适的高度后,再将特定的弹性限位键604卡合至限位孔的内侧,形成对伸缩杆603的固定,患者在攀爬至床体的顶端时,可借由第一脚踏板602和第二脚踏板601缓慢攀爬至核磁共振床体的顶端,相比较传统的年龄较小或身材娇小的患者独自攀爬至核磁共振床体,第一脚踏板602和第二脚踏板601可起到缓冲升高的作用,以避免患者在攀爬时发生意外情况,另一方面,行动不便的患者也可借由第一脚踏板602和第二脚踏板601在他人的搀扶下缓慢爬至核磁共振床体的顶端,提高了患者在核磁共振成像过程中的安全性,此处需要强调的是,本申请所提及的弹性限位键604在已授权公开的实用新型案件“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施工模拟的装置”(cn208281424u)中,已对弹性限位键604的结构原理进行叙述,故本申请不再对此进行赘述;

支撑组件1包括用于支撑手部的手抓板103和设置于第一脚踏板602两侧的支撑杆101,支撑组件1还包括铰接设置于手抓板103底端两侧的l型卡板102、开设于支撑杆101两侧表面与l型卡板102相卡合的卡孔和设置于两个l型卡板102之间的复位弹簧104,当行动不便的患者需在他人的搀扶下攀爬至核磁共振床体的顶端前,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实际的身高情况,手部压动l型卡板102,此时复位弹簧104利用其弹性开始收缩,两个l型卡板102可朝相对的一侧开始转动并直至脱离卡孔的内侧,此时l型卡板102处于活动状态,医护人员便可将l型卡板102卡合至合适的卡孔内侧,在患者攀爬至床体的顶端时,可手抓手抓板103进行借力攀爬,本技术方案一方面可减少协助者的体力消耗,另一方面可提高患者攀爬时的安全性;

还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一脚踏板602顶部的第一防滑组件7、设置于第二脚踏板601顶部的第二防滑组件9和设置于手抓板103顶部的防尘组件2。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脚踏板602和第二脚踏板601呈凹字形,第一脚踏板602和第二脚踏板601呈凹字形,第一防滑组件7包括设置于第一脚踏板602顶端凹口的第一防滑布701和用于连接第一防滑布701和第一脚踏板602的两个第一拉链702,一个第一拉链702设置于第一脚踏板602内侧一端和第一防滑布701的一侧,另一个第一拉链702设置于第一脚踏板602内侧的另一端和第一防滑布701的另一侧,第二防滑组件9包括设置于第一脚踏板602顶端凹口的第二防滑布901和用于连接第二防滑布901和第二脚踏板601的两个第二拉链902,一个第二拉链902设置于第二脚踏板601内侧一端和第二防滑布901的一侧,另一个第二拉链902设置于第二脚踏板601内侧的另一端和第二防滑布901的另一侧,当患者脚踩第一脚踏板602和第二脚踏板601的凹口时,第一防滑布701和第二防滑布901可增加患者脚底和第一脚踏板602和第二脚踏板601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避免发生脚滑的现象,同时当本工具长时间使用时,医护人员可通过第一拉链702,从而拉动第一防滑布701,以达到将第一防滑布701进行拆卸清洗或更换,同理,医护人员亦可通过第二拉链902,从而拉动第二防滑布901,以达到将第二防滑布901进行拆卸清洗或更换,此处需要强调的是第一拉链702分别设置于第一防滑布701和第一脚踏板602的两侧,第二拉链902分别设置于第二防滑布901和第二脚踏板601的两侧,并通过拉链头对第一拉链702和第二拉链902进行连接,当拉链头拉动至第一拉链702或第二拉链902的末端时,第一防滑布701或第二防滑布901自然便可拆卸。

本实用新型中:防尘组件2包括缠绕设置于手抓板103表面的防尘布202、设置于防尘布202一侧表面的魔术贴203和设置于手抓板103表面与魔术贴203相粘合的魔术贴刺201,此处设置防尘布202,一方面可避免患者手部细菌对手抓板103造成感染,另一方面还可防止灰尘散落至手抓板103处,更进一步的,当防尘布202灰尘较多且污物严重时,医护人员可利用魔术贴刺201和魔术贴203的粘合性,手动撕开防尘布202,并对防尘布202进行清洗或更换。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脚踏板602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8,通过设置有万向轮8,使本装置具有移动的功能,便于医护人员使用或移动本装置。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脚踏板602底部的两侧设置有基座5,且基座5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孔,基座5的螺纹孔内侧螺纹连接有螺纹杆4,螺纹杆4的底端设置有用于防滑固定的橡胶板3,当本装置通过万向轮8移动至指定地点后,医护人员可利用螺纹孔和螺纹杆4之间的螺纹连接性,转动螺纹杆4,直至橡胶板3和地面相接触,橡胶板3可增加螺纹杆4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此技术方案一方面可避免本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滑动的现象,另一方面可避免患者在借由本装置攀爬至核磁共振床体时,对本装置所施加的压力造成万向轮8的损坏,此处提到的螺纹连接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具有结构简单、连接可靠、装拆方便等优点,此处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螺纹杆4的表面设置有螺纹,螺纹孔的内侧亦设置有螺纹,此处亦可从说明书附图1得知,由此满足螺纹连接的要求。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