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眼科临床护理术后俯卧头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24318发布日期:2020-08-28 16:46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眼科临床护理术后俯卧头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眼科术后护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眼科临床护理术后俯卧头位装置。



背景技术:

眼科的全称是“眼病专科”。眼科是研究发生在视觉系统,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刺激着人们的眼球,这样会导致广大群众的眼睛受到伤害,眼睛一旦受到刺激会直接影响到人的生活质量,人的眼睛较为脆弱,越来越多的人眼睛需要进行保护,严重的需要及时手术,一般眼科在手术后需要进行临床护理,防止大幅度的运动导致眼睛受到二次伤害,加大患者的痛苦程度。

传统的眼科临床护理后俯卧头位装置在使用面颊板与额板之间的距离为固定不便于不同头部脸型大小的使用者进行使用时,从而缩小了使用人群的范围,另外传统的眼科临床护理后俯卧头位装置在使用时颊板与额板结构为固定,导致长时间使用后,使用者的脖子血流不畅或僵硬不适等甚至引起更严重的颈椎疾病。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眼科临床护理术后俯卧头位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眼科临床护理术后俯卧头位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眼科临床护理术后俯卧头位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开口,且开口的内部设有距离调节机构,所述距离调节机构的顶部与底座顶端的后部皆设有一对提升机构,两对所述提升机构的顶部分别设有第一弧形板与第二弧型板,所述第一弧形板与第二弧型板的顶部分别设有面颊板与额板,且面颊板与额板的顶部皆设有防护胶垫。

优选的,所述距离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开口内部的第二螺纹杆,且第二螺纹杆位于底座外部的一端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之间位于底座一端的位置通过轴杆活动设有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的表面设有手摇把,两个所述第二螺纹杆的表面皆通过螺纹设有滑块。

优选的,所述第二齿轮与外壁与两个第一齿轮相互啮合,所述滑块位于开口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距离调节机构的顶部的提升机构包括设置于滑块顶部的套杆,且套杆的内部通过螺纹设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远离套杆顶端的一端设有旋转块。

优选的,所述面颊板与额板的底端皆设有一对t型滑杆,所述第一弧形板与第二弧型板的顶部皆开设有滑槽,所述t型滑杆的底端滑动位于滑槽的内部,所述面颊板和额板通过t型滑杆和滑槽的配合与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型板之间滑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的提升机构和距离调节机构,以达到对面颊板与额板的高度和距离进行调节的作用,使得在使用时本实用新型能使用不同头部和脸型大小的患者进行使用,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率,防止面颊板与额板之间距离固定,不便于更多不同情况的患者进行使用。

2、通过设置的两个弧型板以及t型滑杆、滑槽和防护胶垫,以达到便于使用者在使用时可以对脖子进行拧动的作用,提高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舒适度,防止长时间的使用本实用新型导致使用者的脖子血流不畅或僵硬不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眼科临床护理术后俯卧头位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拆除面颊板与额板的俯视图。

图中:1、底座;2、开口;3、提升机构;301、套杆;302、第一螺纹杆;303、旋转块;4、距离调节机构;401、第二螺纹杆;402、第一齿轮;403、第二齿轮;404、手摇把;405、滑块;5、第一弧形板;6、面颊板;7、t型滑杆;8、第二弧型板;801、滑槽;9、额板;10、防护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眼科临床护理术后俯卧头位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开口2,使用时套杆301在开口2内移动,且开口2的内部设有距离调节机构4,距离调节机构4的顶部与底座1顶端的后部皆设有一对提升机构3,两对提升机构3的顶部分别设有第一弧形板5与第二弧型板8,第一弧形板5与第二弧型板8起到承载安装的作用,第一弧形板5与第二弧型板8的顶部分别设有面颊板6与额板9,面颊板6与额板9起到搭接患者的面颊与额头的作用,且面颊板6与额板9的顶部皆设有防护胶垫10,防护胶垫10起到保护使用者的额头与面颊的作用。

距离调节机构4包括设置于开口2内部的第二螺纹杆401,且第二螺纹杆401位于底座1外部的一端设有第一齿轮402,第一齿轮402之间位于底座1一端的位置通过轴杆活动设有第二齿轮403,且第二齿轮403的表面设有手摇把404,两个第二螺纹杆401的表面皆通过螺纹设有滑块405,滑块405位于开口2的内部,第二齿轮403与外壁与两个第一齿轮402相互啮合,根据患者的头部大小利用手摇把404摇动第二齿轮403,第二齿轮403带动两个第一齿轮402转动,两个第一齿轮402转动带动两个第二螺纹杆401转动,此时两个滑块405在两个第二螺纹杆401的表面进行移动,并且两个滑块405顶部的提升机构3也随着滑块405移动,同时额板9向面颊板6靠近或远离,调节完成到适合的位置后。

距离调节机构4的顶部的提升机构3包括设置于滑块405顶部的套杆301,且套杆301的内部通过螺纹设有第一螺纹杆302,第一螺纹杆302远离套杆301顶端的一端设有旋转块303,使用时提升机构3有两对,一对设置在距离调节机构4的顶部,一对设置在底座1顶端的后部,并且底座1顶端的后部的提升机构3与底座1顶端固定连接,使用时工作人员再根据所需的使用高度转动旋转块303,以此使得第一螺纹杆302在套杆301的内部上升或下降。

面颊板6与额板9的底端皆设有一对t型滑杆7,第一弧形板5与第二弧型板8的顶部皆开设有滑槽801,t型滑杆7的底端滑动位于滑槽801的内部,面颊板6和额板9通过t型滑杆7和滑槽801的配合与第一弧形板5和第二弧型板8之间滑动连接,使用时当患者感觉到脖子不舒服时,患者将头部左右拧动,此时面颊板6与额板9底部的t型滑杆7分别在第一弧形板5与第二弧型板8内部的滑槽801内左右移动。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人员对患者进行使用时,将底座1放置在疗养床上,然后根据患者的头部大小利用手摇把404摇动第二齿轮403,第二齿轮403带动两个第一齿轮402转动,两个第一齿轮402转动带动两个第二螺纹杆401转动,此时两个滑块405在两个第二螺纹杆401的表面进行移动,并且两个滑块405顶部的提升机构3也随着滑块405移动,同时额板9向面颊板6靠近或远离,工作人员再根据所需的使用高度转动旋转块303,以此使得第一螺纹杆302在套杆301的内部上升或下降,调节完成到适合的位置后,工作人员复辅助患者将额头放置在额板9表面的防护胶垫10上,同时再将下巴和两颊与面颊板6表面的防护胶垫10上,此时患者的嘴巴与鼻部朝向底座1的顶部,当患者感觉到脖子不舒服时,患者将头部左右拧动,此时面颊板6与额板9底部的t型滑杆7分别在第一弧形板5与第二弧型板8内部的滑槽801内左右移动。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