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输液密封正压留置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82497发布日期:2020-07-31 21:54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次性输液密封正压留置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性输液密封正压留置针。



背景技术:

留置针是临床输液常用的方法,一方面可以避免静脉输液针针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同时也可以适用于长期输液,便于临床用药和危重患者的抢救使用,因而得到临床广泛应用。

目前,医护人员使用静脉留置针对患者的静脉血管穿刺后,将穿刺针管从套管座后端从留置针套管中拔出,将较为柔软的套管部分留置于患者的静脉血管中,通过留置针套管给患者进行连续或间断地输液;由于现有的留置针上端注液接头组件不具有正压连接装置,医务人员只能先将注液接头组件一端与正压接头的一端连接,再将正压接头的另一端与普通输液器连接;每件医疗器械都具有各自的有效期,使用过期的医疗器械的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医务人员使用留置针进行静脉注射时,不仅需要对留置针、正压接头和输液器进行连接,还需要分别检查三种器械的的有效期;护理人员需要进行重复的连接与检查操作,增加工作量、操作不方便。

特别是,抢救危重患者时,需要为患者静脉注射不同的药液,这时就要将注液接头组件连接多个正压接头,再将正压接头分别与多个普通输液器连接,护理人员不仅需要进行重复的连接与检查操作,同时也要对每个输液器上的流量调节器进行调节,大大增加工作量,使用十分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输液密封正压留置针,本装置将传统的输液器与留置针合理设置,结构紧凑,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方便使用,减少医源性院感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一次性输液密封正压留置针,包括瓶塞刺穿器、墨菲氏滴管、加药管、流量调节器和软管,其中瓶塞刺穿器通过软管与墨菲氏滴管连接,并位于墨菲氏滴管的上方;瓶塞刺穿器与墨菲氏滴管间的软管上倾斜设有加药管;所述墨菲氏滴管下方通过软管与固定接头连接;所述流量调节器穿于墨菲氏滴管和固定接头之间的软管上,所述固定接头通过螺纹连接于注液接头组件,所述注液接头组件通过连接管与留置针连接;所述注液接头组件为连接留置针与输液器的一种一体式正压结构。

具体的,所述注液接头组件包括基座与设于基座内部的阀芯,所述基座上端外壁设有与固定接头相配合的螺纹结构,所述基座内部设有第一通道以及直径大于第一通道的第二通道;第二通道内部胶粘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朝向第一通道一端的中心设有安装柱;所述第一通道与连接座间依次设有阀芯与弹簧,所述阀芯与基座滑动密封连接,所述弹簧分别固定在安装柱和阀芯下端设置的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直径大于安装柱直径;所述阀芯包括第一密封柱与第二密封柱,所述第一密封柱与第一通道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密封柱与第二通道间隙配合,所述阀芯顶部设有半球结构;所述第一密封柱与第二密封柱分别设有第一环形槽与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与第二环形槽内分别设有弹性密封圈;所述第二环形槽上部、第二通道内壁设有进液口,连接座侧壁、第二通道内壁设有出液口;所述基座内壁设有连通进液口与出液口的环形空腔;所述出液口连通环形空腔和连接座下端设置的注射通道;

所述注液接头组件下端设有辅助接头组件,所述辅助接头组件倾斜于注液接头组件,辅助接头组件与注液接头组件内部结构完全相同,注液接头组件的注射通道与辅助接头组件的注射通道连通。

作为优化,所述辅助接头组件为两个,分别倾斜设置于注液接头组件左右两侧;注液接头组件的注射通道与两个辅助接头组件的注射通道连通。

进一步,所述弹簧的自然长度大于连接座与安装槽槽底之间的间距。

优选的,所述连接座与连接管之间的第二通道内部设有控制本装置总体流速的流量调节装置。

具体的,所述流量调节装置包括挡片和控制把手,所述挡片的直径小于第二通道的直径,挡片转动安装于连接座与连接管之间的第二通道内部,挡片下方的第一转轴卡入第二通道下部设置的转轴槽中,挡片上方设置的第二转轴贯穿第二通道上部与所述控制把手连接;所述挡片外缘设有密封橡胶环。

具体的,所述流量调节装置包括调速杆和控制旋钮;注液接头组件下端依次设有方形槽与圆形槽,所述连接管穿过方形槽胶粘于圆形槽内;所述方形槽上方设有贯穿方形槽与外界的内螺纹孔,方形槽下方与内螺纹孔相对位置设有半球槽;所述调速杆包括螺杆与球形头,所述球形头直径小于半球槽直径;所述调速杆通过螺纹结构安装于内螺纹孔内,调速杆上方设有用于控制调速杆相对于内螺纹孔上下移动的控制旋钮。

作为优化,所述基座外壁、流量调节装置周围设有调速刻度。

优选的,所述注液接头组件与留置针之间的连接管上设有可记录按动时间的计时器,所述计时器通过计时器后侧设置的卡柱卡于连接管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将传统的留置针、正压接头和输液器的功能汇集一起,护理人员不需要进行重复的连接操作与有效器的检查,减轻了护理人员工作量、减少操作步骤,使用方便,减少医源性院感的发生;

2.抢救危重患者时,需要为患者静脉注射不同的药液,辅助接头组件直接与输液器进行连接,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方便使用;

3.在不输液时,注液接头组件内部的弹簧回位,通过弹性密封圈、阀芯保持密封,避免空气杂质的进入;

4.为患者静脉注射不同的药液时,通过控制本装置总体流速的流量调节装置即可控制进入人体静脉整体流速,避免了每个输液器上的流量调节器进行调节,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方便使用;

5.通过计时器可记录穿刺时间与换药时间,替代现有的手工记录,更加的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注液接头组件与输液器连接示意图。

图3为注液接头组件爆炸图示意图。

图4为注液接头组件剖面示意图。

图5为辅助接头组件示意图一。

图6为辅助接头组件剖面示意图。

图7为辅助接头组件示意图二。

图8为流量调节装置位置示意图。

图9为流量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一。

图10为流量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二。

图11为调速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调速刻度结构示意图。

图13为计时器位置示意图。

图中:瓶塞刺穿器1、墨菲氏滴管2、加药管3、流量调节器4、软管5、固定接头6、注液接头组件7、连接管8、留置针9、基座10、输液器11、螺纹结构12、第一通道13、第二通道14、连接座15、安装柱16、阀芯17、弹簧18、安装槽19、第一密封柱20、第二密封柱21、半球结构22、第一环形槽23、第二环形槽24、弹性密封圈25、进液口26、出液口27、环形空腔28、注射通道29、辅助接头组件30、流量调节装置31、挡片32、控制把手33、第一转轴34、转轴槽35、第二转轴36、密封橡胶环37、调速杆38、控制旋钮39、方形槽40、圆形槽41、内螺纹孔42、半球槽43、螺杆44、球形头45、调速刻度46、计时器47、卡柱4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以下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一种一次性输液密封正压留置针,如图1所示,包括瓶塞刺穿器1、墨菲氏滴管2、加药管3、流量调节器4和软管5,其中瓶塞刺穿器1通过软管5与墨菲氏滴管2连接,并位于墨菲氏滴管2的上方;瓶塞刺穿器1与墨菲氏滴管2间的软管5上倾斜设有加药管3;所述墨菲氏滴管2下方通过软管5与固定接头6连接;所述流量调节器4穿于墨菲氏滴管2和固定接头6之间的软管5上,所述固定接头6通过螺纹连接于注液接头组件7,所述注液接头组件7通过连接管8与留置针9连接;所述注液接头组件7为连接留置针9与输液器11的一种一体式正压结构,将正压接头内部结构设于留置针9的连接管路内部,传统的留置针9、正压接头和输液器11的功能汇集一起,护理人员不需要进行重复的连接操作与有效器的检查,减轻了护理人员工作量、减少操作步骤,使用方便。

具体的,如图2-4所示,所述注液接头组件7包括基座10与设于基座10内部的阀芯17,所述基座10上端外壁设有与固定接头6相配合的螺纹结构12,所述基座10内部设有第一通道13以及直径大于第一通道13的第二通道14;第二通道14内部胶粘有连接座15,所述连接座15朝向第一通道13一端的中心设有安装柱16;所述第一通道13与连接座15间依次设有阀芯17与弹簧18,所述阀芯17与基座10滑动密封连接,所述弹簧18分别固定在安装柱16和阀芯17下端设置的安装槽19内,所述安装槽19直径大于安装柱16直径;所述阀芯17包括第一密封柱20与第二密封柱21,所述第一密封柱20与第一通道13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密封柱21与第二通道14间隙配合,所述阀芯17顶部设有半球结构22;所述半球结构方便药液进入;所述第一密封柱20与第二密封柱21分别设有第一环形槽23与第二环形槽24,所述第一环形槽23与第二环形槽24内分别设有弹性密封圈25;所述第二环形槽24上部、第二通道14内壁设有进液口26,连接座15侧壁、第二通道14内壁设有出液口27;所述基座10内壁设有连通进液口26与出液口27的环形空腔28;所述出液口27连通环形空腔28和连接座15下端设置的注射通道29;当输液器的固定接头6与注液接头组件7连接时,输液器内部的药液通过第一通道13、第二通道14,并从进液口26进入环形空腔28,从出液口27流出环形空腔28,经过注射通道29和留置针9最总进入人体静脉,在不输液时,将固定接头6与注液接头组件7旋转分开,注液接头组件7内部的弹簧18推动阀芯17回位,通过弹性密封圈25、阀芯17保持密封,避免空气杂质的进入;护理人员使用时不需要进行重复的连接操作,使用方便;

如图5-6所示,所述注液接头组件7下端设有辅助接头组件30,所述辅助接头组件30倾斜于注液接头组件7,辅助接头组件30与注液接头组件7内部结构完全相同,注液接头组件7的注射通道29与辅助接头组件30的注射通道29连通;抢救危重患者时,需要为患者静脉注射不同的药液,通过注液接头组件7与辅助接头组件30可以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方便使用。

考虑到实际重症病人需要同时注射的药剂数量,如图7所示,所述辅助接头组件30为两个,分别倾斜设置于注液接头组件7左右两侧;注液接头组件7的注射通道29与两个辅助接头组件30的注射通道29连通,三条通道更加符合实际的需求情况。

为了增加阀芯17的密封性,所述弹簧18的自然长度大于连接座15与安装槽19槽底之间的间距;这样,弹簧一直处于压缩状态,密封性更好。

考虑到抢救危重患者时,需要为患者静脉注射不同的药液,同时也要对每个输液器上的流量调节器进行调节,大大增加工作量,使用十分不方便,如图8所示,所述连接座15与连接管8之间的第二通道14内部设有控制本装置总体流速的流量调节装置31。

具体的,如图9所示,所述流量调节装置31包括挡片32和控制把手33,所述挡片32的直径小于第二通道14的直径,挡片32转动安装于连接座15与连接管8之间的第二通道14内部,挡片32下方的第一转轴34卡入第二通道14下部设置的转轴槽35中,挡片32上方设置的第二转轴36贯穿第二通道14上部与所述控制把手33连接;所述挡片32外缘设有密封橡胶环37;通过转动控制把手33使挡片32转动,从而调整整体药液的流速。

具体的,所述流量调节装置31包括调速杆38和控制旋钮39;注液接头组件30下端依次设有方形槽40与圆形槽41,所述连接管8穿过方形槽40胶粘于圆形槽41内;所述方形槽40上方设有贯穿方形槽40与外界的内螺纹孔42,方形槽40下方与内螺纹孔42相对位置设有半球槽43;所述调速杆38包括螺杆44与球形头45,所述球形头45直径小于半球槽43直径;所述调速杆38通过螺纹结构安装于内螺纹孔42内,调速杆38上方设有用于控制调速杆38相对于内螺纹孔42上下移动的控制旋钮39;通过控制旋钮39使调速杆38向下移动,从而挤压连接管8,控制整体药液的流速。

作为优化,所述基座10外壁、流量调节装置31周围设有调速刻度46;将流量调节装置7旋转到刻度80时,本的滴速为70-90滴每分钟,流量调节装置7旋转到刻度50时,本的滴速为40-60滴每分钟,将流量调节装置7旋转到0时,本装置关闭。

考虑到现在护士还需要手工记录穿刺时间与换药时间,所述注液接头组件7与留置针9之间的连接管8上设有可记录按动时间的计时器47,所述计时器47通过计时器47后侧设置的卡柱48卡于连接管8上;通过计时器47可记录穿刺时间与换药时间,替代现有的手工记录,更加的方便。

尽管参照前述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