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肠镜的插入管组合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84613发布日期:2020-08-25 19:21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结肠镜的插入管组合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入管组合件,具体涉及一种结肠镜的插入管组合件,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结肠镜不仅是诊断大肠(及乙状结肠)、回肠末端疾病的重要工具,更重要的是可以用来治疗一些大肠(及乙状结肠)、回肠等肠道的疾病,如大肠(及乙状结肠)、回肠等肠道息肉的摘除,大肠(及乙状结肠)、回肠等肠道出血的止血,肠扭转复位,假性肠梗阻的治疗,大肠吻合口良性狭窄的扩张以及盲肠造口等。

结肠镜一般由插入管组合件、弯曲组件、操作组件以及摄像头、图形处理器等主要部件构成。所述插入管组合件的前端与弯曲组件连接,后端与操作组件连接,且弯曲组件的端部设有镜头,图形处理器与与操作组件相配装。在已有技术中,所述插入管组合件的后端与操作组件的操作部连接筒连接后,容易出现插入管接头处松动,以及发生左右转动的现象,使弯曲组件在弯曲过程中出现偏移,严重影响了结肠镜的插入性,增加了受检者的痛苦,严重时就出现医械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操作组件配装后不会出现旋转,以及保证弯曲组件在弯曲过程中不会出现偏移的结肠镜的插入管组合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结肠镜的插入管组合件,包括:

主软管,所述主软管包括外螺旋弹簧管、内螺旋弹簧管和编织网管,所述内螺旋弹簧管设在外螺旋弹簧管内,编织网管套装在外螺旋弹簧管的外周,所述主软管包括前连接部、中间部和后连接部,所述前连接部和后连接部的外螺旋弹簧管、内螺旋弹簧管和编织网管均焊接为一体,所述中间部的编织网管外周设有医用聚氨酯涂层,且医用聚氨酯涂层的外周设有医用透明聚氨酯膜;

牵引弹簧组件结构,所述牵引弹簧组件结构包括弹簧固定圈和四根牵引弹簧,所述弹簧固定圈设在主软管的前连接部,四根牵引弹簧的一端均设在弹簧固定圈上,并且四根牵引弹簧插入内螺旋弹簧管内,其创新点在于:

还包括操作系统连接机构,所述操作系统连接机构包括后接座和紧固螺母,所述后接座与主软管的后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紧固螺母套装在后接座上,所述后接座的外周壁上并位于紧固螺母的外侧设有定位槽,四根牵引弹簧均穿出后接座外。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后接座的端部外周并位于定位槽的外侧设有密封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牵引弹簧组件结构还包括前接座,所述前接座包括互为一体的弹簧固定圈连接段和前连接段,所述前连接段与主软管的前连接部固定连接,且前连接段的外周设有医用透明聚氨酯膜,所述弹簧固定圈套装在弹簧固定圈连接段的外周并与其固定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弹簧固定圈的内壁上并沿其轴向方向上设有四个分开布置的弹簧安装槽,所述四根牵引弹簧的一端分别设在对应的弹簧安装槽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弹簧固定圈的内孔具有钳道管安装通道,且位于钳道管安装通道两侧的第一弹簧安装槽和第二弹簧安装槽与弹簧固定圈的内孔中心线之间形成的夹角为98°~102°,另外两个弹簧安装槽均布在钳道管安装通道外侧的弹簧固定圈的内壁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后接座具有互为一体的主软管连接部和操作系统连接部,所述主软管连接部与主软管的后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操作系统连接部的外周设有紧固螺母和定位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操作系统连接部的外周壁上设有密封圈安装槽,且密封圈安装槽位于定位槽的外侧,所述密封圈安装槽内设有密封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后接座的外周壁上的定位槽的总数量为4的倍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操作系统连接部具有同轴线布置的锥孔和台阶孔,且台阶孔位于锥孔的内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软管的中间部沿其长度分为五段,第一段的外螺旋弹簧管的螺距p11的螺距为3mm~3.9mm,第二段的外螺旋弹簧管的螺距p12的螺距为3.5mm~4.1mm,第三段的外螺旋弹簧管的螺距p13的螺距为3.7mm~4.4mm,第四段的外螺旋弹簧管的螺距p14的螺距为4.1mm~4.5mm,第五段的外螺旋弹簧管的螺距p15的螺距为4.3mm~5.0mm,且p11<p12<p13<p14<p15,

第一段的内螺旋弹簧管的螺距p21的螺距为3mm~3.9mm,第二段的内螺旋弹簧管的螺距p22的螺距为3.5mm~4.1mm,第三段的内螺旋弹簧管的螺距p23的螺距为3.7mm~4.4mm,第四段的内螺旋弹簧管的螺距p24的螺距为4.1mm~4.5mm,第五段的内螺旋弹簧管的螺距p25的螺距为4.3mm~5.0mm,且p21<p22<p23<p24<p25,

第一段的医用聚氨酯涂层的邵氏硬度a1为31~38a,第二段的医用聚氨酯涂层的邵氏硬度a2为40~49a,第三段的医用聚氨酯涂层的邵氏硬度a3为50~58a,第四段的医用聚氨酯涂层的邵氏硬度a4为68~86a,第五段的医用聚氨酯涂层的邵氏硬度a5为89~95a,且a1<a2<a3<a4<a5,

所述编织网管的外径φ为11mm~13mm,编织网管的编织角β为30°~40°,编织网管的交叉点节距h为2.0mm~3.8mm。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积极效果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肠镜的插入管组合件后,由于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操作系统连接机构,所述操作系统连接机构包括后接座和紧固螺母,所述后接座与主软管的后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紧固螺母套装在后接座上,所述后接座的外周壁上并位于紧固螺母的外侧设有定位槽,四根牵引弹簧均穿出后接座外;

使用时,将操作组件的操作部连接筒与后接座连接,先旋转所述操作部连接筒上的径向螺钉使其拧入后接座上的定位槽内,再拧紧紧固螺母,使得操作部连接筒与后接座紧定为一体,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后接座与操作部连接筒的接头处出现松动,且操作部连接筒不会出现左右转动的现象,确保两者连接的可靠性,进而实现了弯曲组件在弯曲过程中不会出现偏移,提高结肠镜插入的精确性,减少了受检者的痛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软管与牵引弹簧组件结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主软管与操作系统连接机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前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后接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弹簧固定圈的左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主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编织网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后接座与操作系统的的操作部连接筒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如图1、2、3、4、5、6、7、8、9所示,一种结肠镜的插入管组合件,包括:

主软管1,所述主软管1包括外螺旋弹簧管11、内螺旋弹簧管12和编织网管13,所述内螺旋弹簧管12设在外螺旋弹簧管11内,编织网管13套装在外螺旋弹簧管11的外周,所述主软管1包括前连接部、中间部和后连接部,所述前连接部和后连接部的外螺旋弹簧管11、内螺旋弹簧管12和编织网管13均焊接为一体,所述中间部的编织网管13外周设有医用聚氨酯涂层14,且医用聚氨酯涂层14的外周设有医用透明聚氨酯膜15;

牵引弹簧组件结构2,所述牵引弹簧组件结构2包括弹簧固定圈21和四根牵引弹簧22,所述弹簧固定圈21设在主软管1的前连接部,四根牵引弹簧22的一端均设在弹簧固定圈21上,并且四根牵引弹簧22插入内螺旋弹簧管12内,

还包括操作系统连接机构3,所述操作系统连接机构3包括后接座31和紧固螺母32,所述后接座31与主软管1的后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紧固螺母32套装在后接座31上,所述后接座31的外周壁上并位于紧固螺母32的外侧设有定位槽311,四根牵引弹簧22均穿出后接座31外。

本实用新型的结肠镜外径尺寸范围控制在φ9mm~φ13.5mm范围内,并根据其长短可分为长、中、短三型。长镜又称全长结肠镜为1850mm(1550mm~1950mm),可通过回盲部进入回肠末端。中长肠镜为1350mm(900mm~1450mm),可插至横结肠,有时亦可进入回盲部。短镜为850mm(600mm~950mm),可插至降结肠或结肠脾曲。

本实用新型所述主软管1包括的外螺旋弹簧管11和内螺旋弹簧管12的螺旋方向相反,内螺旋弹簧管12为左旋弹簧,外螺旋弹簧管11为右旋弹簧,当然,所述内螺旋弹簧管12也可以为右旋弹簧,外螺旋弹簧管11为左旋弹簧,所述医用聚氨酯涂层14的外表面设有长度标记线和长度标记尺寸,且医用透明聚氨酯膜15是为了保护印记涂层。

结肠镜的插入管是从人体的肛门插入的,经过直肠等肠道内腔。人体肛门直肠的收缩压力很大,约在20kpa~28kpa之间。主软管1中包括内、外螺旋弹簧管的原因是:一是所检测肛肠的收缩及压力较大;二是其内窥镜的插入管在肠道内检查诊断时要进行插入推送或抽出的操作,及到肠内转弯处还需要扭转适当的角度,由于肛肠内腔的压力较大,插入管易扭曲或变形。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软管设计为内、外弹簧管结构(即双层弹簧管),是为了确保结肠镜的插入管具有一定的抗压、抗变形的强度,以满足插入肛肠诊断时的相关技术要求,使用中不会出现变形、扭曲等现象。

由于现有的结肠镜是属于半密封性医用内窥镜,对于插入管组合件的后连接部以后结构均没有密封要求,对于不密封的结构部分不能进入“消毒液”消毒灭菌,这也就导致了一台完整的内窥镜只有前部能够消毒,后部结构不能消毒,很容易出现交叉感染问题,为了克服这样缺陷,如图3、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后接座31的端部外周并位于定位槽311的外侧设有密封圈33。本实用新型所述密封圈33可以是截面为圆形的环形密封圈或者是截面为矩形的环形密封圈。使用时,所述后接座31通过密封圈与操作系统的操作部连接筒密封连接,使得插入管组合件的后连接部向后的结构为密封结构,使其能够全部浸泡在消毒液内,进行灭菌、消毒,一方面,能够有效防止医用内窥镜的交叉感染问题,另一方面,能有效防止外部液体,或水蒸气等进入内窥镜内部,防止内部电器元件的老化,延长医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如图1、2、4所示,为了方便将弹簧固定圈与主软管的前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牵引弹簧组件结构2还包括前接座23,所述前接座23包括互为一体的弹簧固定圈连接段231和前连接段232,所述前连接段232与主软管1的前连接部固定连接,且前连接段232的外周设有医用透明聚氨酯膜15,所述弹簧固定圈21与弹簧固定圈连接段231固定连接。

现有技术中四根牵引弹簧是直接焊接在弹簧固定圈内孔的孔壁上,具有以下缺陷:第一,由于弹簧固定圈内孔的孔径小,使得焊接困难,不仅费工费时,而且效率低,第二,四根弹簧焊接后容易出现歪斜,即存在与中心轴线不平行的问题,一旦牵引弹簧焊接固定时发生了歪斜,其一,占用孔径内的空间位置,就会影响原设计装置在插入管孔中的相关零件的装配。如“钳道管”穿装不进插入管的“第3象限的”孔内的位置,因为常规的医用软性内窥镜都有“钳道管(用于活检钳、细胞刷等器械的孔道)”,其直径较粗,(主要安装在第3象限);其二,焊接固定时牵引弹簧管的歪斜,其焊接歪斜的弹簧管的轴心线与牵引钢丝绳的轴心线,就出现了不同轴心线的形位公差的误差较大,当内窥镜操作弯角牵引钢丝绳时,歪斜的弹簧孔与钢丝绳摩擦力很大,很容易磨损或磨断钢丝绳的产品质量问题。第三,因在小孔内焊接,焊接质量及可靠性不能保证。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弹簧固定圈21的内壁上并沿其轴向方向上设有四个分开布置的弹簧安装槽211,所述四根牵引弹簧22的一端分别设在对应的弹簧安装槽211内。所述弹簧固定圈21包括互为一体的牵引弹簧固定段和前接座连接段,所述牵引弹簧固定段的内壁上并沿其轴向方向上设有四个分开布置的弹簧安装槽211,前接座连接段套装在弹簧固定圈连接段231的外周,且前接座连接段的外周设有医用透明聚氨酯膜15。由于本实用新型是将四根弹簧22分别焊接在弹簧固定圈21内壁上的弹簧安装槽内,不仅方便焊接,使得省时省力,提高了装配效率,而且对弹簧实施定位焊接,可以确保弹簧焊接后不会出现歪斜,保证了焊接质量及可靠性。

如图6所示,所述弹簧固定圈21的内孔具有钳道管安装通道212,且位于钳道管安装通道212两侧的第一弹簧安装槽2111和第二弹簧安装槽2112与弹簧固定圈21的内孔中心线之间形成的夹角为98°~102°,另外两个弹簧安装槽211均布在钳道管安装通道212外侧的弹簧固定圈21的内壁上,即另外两根弹簧分别固定在十字中心线的90°位置的弹簧槽内。由图可知,四根牵引弹簧中有用来安装两根牵引弹簧的第一弹簧安装槽2111和第二弹簧安装槽2112分别与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有4°~6°的角度偏移,为了大钳道管让第三象限的空间增大,由于插入人体的插入管是越细越小越好。但是太细、孔太小了,其摄像头的电缆线及需要进入手术器械的较粗的钳道管就装不进去了,所以将现有的孔腔内的第3象限位置通过偏移弹簧焊接位置的角度来增大。

如图5、9所示,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合理,所述后接座31具有互为一体的主软管连接部312和操作系统连接部313,所述主软管连接部312与主软管1的后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操作系统连接部313的外周设有紧固螺母32和定位槽311。使用时,操作系统的操作部连接筒套装在后接座31的操作系统连接部313的外周,并通过锥端螺钉紧定为一体,且锥端螺钉的端部锁定在定位槽311内。

如图9所示,插入管组合件的后接座的端部从操作部连接筒孔中向左穿装过去,并用紧固螺母旋压住操作部连接筒4的端面上。为了确保插入管组合件不会转动,本实用新型还在操作部连接筒4上设计有标准小螺孔用来装锥端紧定螺钉5。所述操作部连接筒4上设计有标准小螺孔的位置是操作部即内窥镜(仪器)的正立的中心线上的位置。此时锥端紧定螺钉5旋紧固定在后接座的31的定位槽中,此时的定位槽的位置正好位于插入管组合件的上面印刷标记中间的的轴线上,且与插入管前端焊接的上部位的一根牵引弹簧的轴线是(平行)一致的。所以说,4的倍数的定位槽正好与插入管截面的xy十字中心线的位置,能与插入管前、或后部的零件的十字中心线组装到一致的位置上,从而达到插入管不能左右转动,而且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内窥镜插入到人体内腔后,医生能从未进入人体外的插入管上的标记位置判断出,进进入人体的插入管前部摄像头(与水平面)正立位置、还是偏歪多少角度的状态,能使医生更好地判断被检查诊断位置的情况。

如图5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合理性,所述操作系统连接部313的外周壁上设有密封圈安装槽314,且密封圈安装槽314位于定位槽311的外侧,所述密封圈安装槽314内设有密封圈33。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与操作系统的操作部连接筒形成密封连接结构,防止交叉感染。

为了防止弯曲组件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转动的过程中发生偏移,所述后接座31的外周壁上的定位槽311的总数量为4的倍数,并且均布在后接座31的外周壁上。所述定位槽311为三角齿槽或者是矩形齿槽。所述定位槽的数量可以为32、28、24或20等。这样设计的好处是:一,内窥镜前的弯曲部的四方向弯角,是在相互垂直的xy轴线的四方向的弯角,后接座外周的定位槽的数量为4的倍数,其中的相互垂直的4个槽正好与“弯曲部所弯角的四个方向”同样是在xy轴向的四个方向一致的。当组装到弯曲部组件时,四个方向的任意一个方向弯角作为内窥镜产品的正方向朝上弯角时,此时只要旋紧定位螺钉,其螺钉就定位在4等分的任意一个槽内,其弯曲部弯角的方位均符合内窥镜产品正立方向的位置,所以需要4等分的倍数。二,当医生将结肠镜插入被检者内腔后,通过前端的正方位的摄像头确定,对所摄图像的方位是采用内窥镜前弯曲部的上方向弯角(内窥镜操作部是垂直于水平面时,操作上弯角时前端朝上弯角),是通过插入管前面的弯曲部件十字中心线的四个方向弯角的,四个方向弯角的十字中心线又对应于插入管的十字中心线上对应印刷有长度标记,插入管的十字中心线上对应印刷有长度标记有对应于后接座外周设计有4倍的定位槽。虽然医生看不到内窥镜的摄像头在人体内腔的角度或位置,但是通过人体外部的插入管后部印刷的朝上的与正方位的操作部的插入管上的标记(后接座上应一个定位槽对应于印刷有标记的轴向中心线),来进行判断。采用此方法判断人体内腔被检面的方位或方向。医生能快速进行到需要诊断的位置或活检的位置。

如图5所示,锥孔的优点是:当牵引弹簧管与后部分的操作部固定时,弹簧管需要向外有一点角度后,才便于同操作部的相关结构连接,所以设计为锥型孔。台阶孔3132设计的优点是,当软管组件一端头的编织网管与台阶孔3132的孔处进行连接组装,可采用锡焊或结构胶粘接的方法连接,所述操作系统连接部313具有同轴线布置的锥孔3131和台阶孔3132,且台阶孔3132位于锥孔3131的内侧。

传统的双人操作法需由2人完成,术者需时刻向助手示意进退镜和旋镜,2人操作中助手的进镜、退镜的配合,很难完全达到术者需要诊断的位置或活检的位置,而且这时肠管又处于不断地蠕动状态,确实需默契配合,术者不能体验到助手插镜的手感,增加了操作、及诊断的难度,检查时间较长,或有时增加了受检者痛苦。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如图7、8所示,本实用新型设计五段不同软硬度的主软管结构,不但柔软性能更加好,而且临床使用插入人体的插入性能更加好,同时进一步减轻了受检这的痛苦,所述主软管1的中间部沿其长度分为五段,第一段的外螺旋弹簧管的螺距p11的螺距为3mm~3.9mm,第二段的外螺旋弹簧管的螺距p12的螺距为3.5mm~4.1mm,第三段的外螺旋弹簧管的螺距p13的螺距为3.7mm~4.4mm,第四段的外螺旋弹簧管的螺距p14的螺距为4.1mm~4.5mm,第五段的外螺旋弹簧管的螺距p15的螺距为4.3mm~5.0mm,且p11<p12<p13<p14<p15,

第一段的内螺旋弹簧管的螺距p21的螺距为3mm~3.9mm,第二段的内螺旋弹簧管的螺距p22的螺距为3.5mm~4.1mm,第三段的内螺旋弹簧管的螺距p23的螺距为3.7mm~4.4mm,第四段的内螺旋弹簧管的螺距p24的螺距为4.1mm~4.5mm,第五段的内螺旋弹簧管的螺距p25的螺距为4.3mm~5.0mm,且p21<p22<p23<p24<p25,

第一段的医用聚氨酯涂层的邵氏硬度a1为31~38a,第二段的医用聚氨酯涂层14的邵氏硬度a2为40~49a,第三段的医用聚氨酯涂层的邵氏硬度a3为50~58a,第四段的医用聚氨酯涂层的邵氏硬度a4为68~86a,第五段的医用聚氨酯涂层的邵氏硬度a5为89~95a,且a1<a2<a3<a4<a5,

所述编织网管13的外径φ为11mm~13mm,编织网管13的编织角β为30°~40°,编织网管13的交叉点节距h为2.0mm~3.8mm。

本实用新型结肠镜的主软管分有五段不同软硬度的原因:

一是,因为结肠镜检查的关键是如何插入内窥镜及作出诊断,只有将结肠镜送达到回盲部或回肠末段,(观察诊断到回肠末端)才能对大肠疾病进行有效诊断。所以插镜技术及对插入管的设计要求都显得十分重要。

二是,人体的下消化道结构盘绕回转的弯道多,至少需要经过四个弯曲的肠道。结肠镜的插入通过直肠--乙状交界处;再通过乙状结肠--sd弯曲部;再通过脾曲--横结肠弯曲部位;再通过肝曲--升结肠弯曲部位;再通过盲肠口插入回肠。医师再通过一边退镜一边检查,对整个大肠进行检查诊断。

所以,本实用新型明结肠镜的分有五段不同软硬度的插入管,是为了医生提供插入管性能更好的结肠镜,更方便医生插入人体下消化道进行诊断。其插入管长度达到1900mm,不仅能加工出最长的、并且在柔软性及插入性能等方面,完全满足直肠、结肠、小肠等,人体的整个下消化道腔道的检查、诊断的操作使用。

这样在临床诊断使用中,这要1人操作即完成对肠道全部的诊断及活检的过程。1人完成结肠镜的使用,术者不但能直接体验到结肠镜插入的手感,明显能提高检查、诊断或活检的工作质量,而且能节约人工成本,提高检查效率,缩短检查时间,减少受检者痛苦。

本实用新型将其分为五段不同软硬度,按表1可得到如下具体的实施例1、

实施例2、实施例3的结肠镜的主软管:

表1

本实用新型所述内螺旋弹簧管与外螺旋弹簧管每段对应的螺距相同,那是为了保证内外螺旋弹簧管的柔软度一致,使得最终生产制备出的插入管的分段软硬度才能达到要求。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操作组件的操作部连接筒与后接座连接,先旋转所述操作部连接筒上的径向螺钉使其拧入后接座上的定位槽内,再拧紧紧固螺母,使得操作部连接筒与后接座紧定为一体,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后接座与操作部连接筒的接头处出现松动,且操作部连接筒不会出现左右转动的现象,确保两者连接的可靠性,进而实现了弯曲组件在弯曲过程中不会出现偏移,提高结肠镜插入的精确性,减少了受检者的痛苦。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