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转运患者的转运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59162发布日期:2020-08-07 18:01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转运患者的转运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便转运患者的转运平台。



背景技术:

在医疗救治和检查中,遇到患者不能自己下地走动时,经常需要搬运患者,又比如在做x线、ct或磁共振检查时,经常需要把患者从病床或担架床移动到检查设备床上,做手术的患者在麻醉状态下时,也需要从手术床搬运回病床上。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转运平台(15)包括包括框架结构的纵梁(110)和立柱(10),滚轮(18)上设有刹车踏板(11),上框架(13)上铺有棉垫(14);棉垫(14)上设有头枕(16),纵梁(110)在两个端头位置设有手柄(12),两侧设置的纵梁(110)与若干根横梁固定连接成下框架,上框架(13)纵向的一侧设有护栏(19),上框架(13)横向的两侧分别设有拉手(17)。但是,上述转运平台(15)存在以下的缺点和存在问题:

1、费人:由于一个不能自己移动的人重量很重的,需要多人操作完成,单人很难完成患者的移动;

2、费时:因为需要多人协调,所以找人、协调搬运动作都会花费很多时间;

3、不安全:手抱或者抬床单等方式搬运患者都会造成患者体位的改变,由受力点造成,患者在搬运时会处于头足两端高位、中间的腰部弯曲低位状态,如遇搬运过程中床单撕裂或配合不佳、搬运人员气力不足等,还可能造成患者跌落的情况;而对于一些患者,过大的体位改变会加重疾病,甚至影响生命,因此尽可能减小搬运时患者原始体位的改变越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要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便转运患者的转运平台,通过在上框架和纵梁之间上设置受控制器进行升降的升降装置,在面板上设有转轮和在面板一侧设有伸缩板,单人就能对患者进行省时、省力的转运,还实现了在保持患者原始体位的状态下,进行保证安全转运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方便转运患者的转运平台,包括在两个端头位置设有手柄的纵梁,两侧设置的所述纵梁与若干根横梁固定连接成下框架,所述下框架的下面设有通过刹车踏板进行控制刹车与行进的滚轮,所述下框架和上框架之间设有使上框架进行上下运动的升降装置,所述上框架的上面设有硬质材料制成的面板,所述上框架纵向的任意一侧设有护栏,所述上框架横向的两侧分别设有拉手。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纵梁上的通过液压管件进行连接且给液压缸提供动力的液压泵,所述液压缸上的液压杆与上框架的底部进行轴连接并带动上框架进行上、下升降运动,所述液压缸两侧设有与液压箱连接的第一液压阀和第二液压阀,在所述上框架上设置的控制器用来控制纵梁两侧的液压缸进行上、下升降运动。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器上设有与左侧升/降键、水平升/降键和右侧升/降键进行电连接的液压控制系统和执行系统。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面板的宽度大于上框架,所述面板的长度度小于上框架的长度。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面板的宽度大于上框架宽度的数值为10cm~20cm。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面板上面设有至少三个以上横向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若干个通过转轴固定连接的转轮。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凹槽为3个且分别设置的位置与人体的背部、腰部和臀部相对应。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面板上设有棉垫,所述棉垫上设有头枕。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面板的一侧设有内腔,所述内腔设有在其内部往返运动的伸缩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操作简便,减少了转运患者需要人员的数量和减少了转运时间,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保持患者原始体位下,对患者能进行及时转运,尤其是提高了患者做做x线、ct或磁共振检查检查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转运平台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3是图2中的控制器的外部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图中:10—立柱,11—刹车踏板;12—手柄;13—上框架;14—棉垫;15—转运平台,16—头枕,17—拉手,18—滚轮,19—护栏,110—纵梁;21—控制器,211—左侧生/降键,212—水平升/降键,213—右侧生/降键;22—面板,221—伸缩板;23—凹槽;24—转轮;25—转轴;26—液压杆;27—液压泵;28—液压缸;29—第一液压阀;210—第二液压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方便转运患者的转运平台,全部构件均选用硬质的铝合金材料制成,尤其适用x线、ct或磁共振中检查的需求,该转运平台具体包括在两个端头位置设有手柄12的纵梁110,两侧设置的所述纵梁110与若干根横梁固定连接成下框架,设置的手柄12能方便平台的搬运,在下框架的下面设有通过刹车踏板11进行控制刹车与行进的滚轮18,下框架和上框架13之间设有使上框架13进行上下运动的升降装置,上框架13的上面设有硬质材料制成的面板22,面板22上面设有至少三个以上横向设置的凹槽23,凹槽23内设有若干个通过转轴25固定连接的转轮24。本实施例中,凹槽23为3个且分别设置的位置与人体的背部、腰部和臀部相对应,面板22上还设有棉垫14或床单,棉垫14或床单上设有头枕16;在上框架13纵向的任意一侧设有护栏19,护栏19用于预防患者翻身时坠落下转运平台15,提高安全性;在上框架13横向的两侧分别设有拉手17,来拽拉手17在转运患者时起到导向或省力的作用。其中的升降装置,具体结构包括设置在纵梁110上的通过液压管件进行连接且给液压缸28提供动力的液压泵27,液压缸28上的液压杆26的顶部与上框架13的底部进行活动的轴连接,保证带动上框架13进行上、下的升降运动,液压缸28两侧设有与液压箱连接的第一液压阀29和第二液压阀210,在上框架13上设置的控制器21用来控制纵梁110两侧的液压缸28进行上、下升降运动。如图3所示,控制器21上分别设有与左侧升/降键211、水平升/降键212和右侧升/降键213进行电连接的液压控制系统和执行系统,按下左侧升/降键211时,右侧高度不变,上框架13左侧单独进行上、下的升降,起到调整面板22和上框架13角度的作用;按下右侧升/降键213时,上框架13左侧高度不变,右侧单独进行上、下的升降,起到调整面板22和上框架13角度的作用;当按下水平升/降键212时,上框架13整体进行升降,起到面板22和上框架13整体高度的作用。

优选的技术方案,面板22的宽度大于上框架13,面板22的长度小于上框架13的长度,面板22的宽度大于上框架13宽度的数值为10cm~20cm,本实施例中,面板22的宽度大于上框架13宽度的数值为10cm、15cm、18cm或20cm,起到面板22与病床或检查设备床进行无缝对接或重叠相接的作用,达到安全转运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方便转运患者的转运平台,具体使用方法如下所述:首先,将所述转运平台未安装护栏19的一侧(左侧)推到与病床或准备转运病人设备一侧相对应的位置,且保持相邻和平行,踩下刹车踏板11让滚轮18锁紧,保证不会发生位移;然后按下控制器21上的水平升/降键212,两侧的液压缸28同时工作,使转运平台的上框架13同时进行升高或降低进行上下高度的调整,使上框架13和病床的高度相同,再注意要将患者的背部、腰部和臀部与面板22上的凹槽23位置相应的对齐和对正;再按下控制器21上的右侧升/降键213的下降方向按键,让转运平台的安装有护栏19的一侧面板22(右侧)下降,下降到低于病床的平面约低3至5厘米左右时,医护人员将患者身体下侧的床单或棉垫14放到转轮24上面,站在转运平台的外侧,整体拽动床单或棉垫14,床单或棉垫14在凹槽23内的转轮24转动下,将患者整体转移到面板22上,实现保证患者保持原始体位的状态进行转移;医护人员再将护栏19抬起锁紧,对患者进行一定防护,然后再按下控制器21上的右侧升/降键213上升的按键,或按下控制器21上的左侧升/降键211下降的按键,使转运平台的面板22实现水平;再将刹车踏板11抬起,让滚轮18能够转动,医护人员再拽动拉手17进行对患者进行转运,由于设置的转轮24的转动,起到了减少摩擦、省力的作用,达到了保证患者安全转运的目的。

当需要将患者从转运平台转移到病床或检查设备床上时,则将该转运平台未安装护栏19的一侧(左侧)推到与病床或检查设备床一侧,按动控制器21上的水平升/降键212,两侧的液压缸28同时工作,使转运平台的上框架13和面板22同时升高或降低,使上框架13和病床或检查设备床的高度相同,踩下刹车踏板11,让滚轮18锁紧并保持不会发生位移,同时应保证患者的背部、腰部和臀部与面板22上的几个凹槽23位置相应的对齐;再按下控制器21上的右侧升/降键213的上升方向按键,让转运平台的面板22安装有护栏19的一侧(右侧)进行上升,当高于病床或检查设备床的约3至5厘米左右,医护人员整体拽动患者身体下侧的床单或棉垫14,使凹槽23内的转轮24转动,将患者整体转移到病床或检查设备床上,实现保持患者原始体位的状态下进行移动,然后再按下控制器21上的右侧升/降键213下降的按键,或按下控制器21上的左侧升/降键211上升的按键,使转运平台的面板22水平后,再将刹车踏板11抬起让滚轮18能够转动,将转运平台移走,达到安全转运的目的。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改进,区别在于: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便转运患者的转运平台,在面板22的一侧设有内腔,内腔设有在其内部进行往、返运动的伸缩板221,伸缩板221外侧的两端设有与伸缩板221厚度相同的平面把手,厚度相同的平面把手起到防止硌到患者的作用,当医护人员整体拽动患者身体下侧的床单或棉垫14,将患者转移动到病床或检查设备床上后,再让患者转身或抬起患者身体,将伸缩板221露出,再推动把手,将伸缩板221推入内腔,起到提高患者的安全系数的作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