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术用搬运护理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59132发布日期:2020-08-07 18:01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术用搬运护理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术用搬运护理包。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医疗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疗设备已得到广泛使用。

患者在医院就医时,部分病情需要进行外科手术,而部分外科手术需要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该部分患者在进行全麻后短暂失去意识,无法自主行动,需要医护人员进行照顾、护理,在手术结束后需要由医护人员将其搬运至病床。同时对于部分肢体存在伤患、无法自由行动的患者,也需要医护人员进行搬运、转移。

目前,对于行动不便或者无法自主行动的患者的转移,通常使用转运垫实现。在搬运患者时,首先将患者抬动到转运垫的表面上,然后再借助转运垫表面上设置的扶手对转运垫进行施力,从而将转运垫抬起、移动。对于部分场景下的患者转移,医护人员通过转运垫可以稳定、轻松地实现,患者自身也感受良好。然而,在另一部分场景下,比如将转运垫从病床上搬运到手术台上、或将转运垫从手术台上撤离时,由于转运垫常常采用棉被等较软、亲肤的材质,因此转运垫在手术台或检查设备上挪动时,移动阻力较大,医护人员搬运比较费力,而且搬运过程不平稳,患者受到的颠簸较大,感受舒适度较低,而且转运垫的颠簸或晃动容易刺激患者的伤口,加剧了痛感。同时,为防止患者体液污染周边环境或他人,在转运垫上一般采用pe膜防止体液渗漏,但pe膜不透气,容易滋生细菌。

因此,如何在搬运患者时,减小对患者伤口的刺激,同时防止患者患处渗出的体液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避免对医护人员造成感染,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术用搬运护理包,能够在搬运患者时,减小对患者伤口的刺激,同时防止患者患处渗出的体液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避免对医护人员造成感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术用搬运护理包,包括底面涂覆有光滑涂层的滑移垫、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滑移垫表面上并用于供患者躺卧的隔离单,以及铺设于所述隔离单表面上的预设位置处、用于吸收患者患处在术中流出体液的若干个吸液垫。

优选地,所述隔离单的内部填充有孔缝稠密的透气材料团。

优选地,所述隔离单的表面上涂覆有杀菌材料层。

优选地,所述光滑涂层具体为滑动摩擦系数μ<0.2的光滑材料层。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滑移垫表面上的两侧位置处并沿横向延伸、用于束缚患者肢体以防止其术中晃动的若干个固定臂。

优选地,所述吸液垫内填充有在湿润时导电且随湿润程度变化而改变自身电参量的吸湿材料,所述滑移垫的侧边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吸液垫的吸液量的监测器,且所述监测器上连接有电极对,所述电极对埋设于所述吸液垫内的吸湿材料中。

优选地,所述监测器具体为电导率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滑移垫的两侧位置处开设有若干个便于人手抓握施力以滑动的扣手孔。

优选地,各所述扣手孔均为椭圆孔,且各所述扣手孔的内部互相导通以便于穿绳。

优选地,所述滑移垫的两侧部位的厚度大于其中间部位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手术用搬运护理包,主要包括滑移垫、隔离单和吸液垫。其中,滑移垫为护理包的主体结构,位于护理包的底层,主要用于安放患者。隔离单可拆卸地设置在滑移垫的表面上,便于更换拆洗,主要用于直接接触患者的身躯,供患者进行躺卧,将患者与滑移垫隔离。光滑涂层涂覆在滑移垫的底面上,其表面光滑,粗糙度较低,容易用于在外力的推动下在物体表面上滑动。吸液垫铺设在隔离单表面上的预设位置处,可以根据需要同时设置多个或调整铺设区域,主要用于吸收患者在术中(及术后)从患处流出的体液,防止体液直接渗漏到滑移垫中。如此,当医护人员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手术用搬运护理包对患者进行搬动和转移时,由于滑移垫底面上的光滑涂层的作用,医护人员能够方便省力地将滑移垫在手术台或检查设备等医疗设备的平台表面上进行滑动,从而节省医护人员的体力,同时也能降低医护人员在搬动滑移垫时的施力不均衡性,提高滑移垫在搬运过程中的平稳性,防止对患者的患处产生刺激,减轻患者痛感。并且,通过隔离单表面上铺设的吸液垫对患者患处流出的体液进行吸收,可避免患者的体液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避免对医护人员造成感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横截面剖视图。

其中,图1—图2中:

滑移垫—1,扣手孔—101,隔离单—2,吸液垫—3,光滑涂层—4,固定臂—5,监测器—6,电极对—6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横截面剖视图。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手术用搬运护理包主要包括滑移垫1、隔离单2和吸液垫3。

其中,滑移垫1为护理包的主体结构,位于护理包的底层,主要用于安放患者。一般的,该滑移垫1具体可呈矩形,方便患者躺卧。而为了在搬运患者时,尽量避免对患者造成位移或者对患处造成刺激,滑移垫1可选用硬质材料垫,比如铝合金垫或高聚合塑料垫等。滑移垫1可采用灭菌材质,并且透气性较好,质地柔软,舒适性腔,并且密度较高,单位面积重量一般大于70g/m2,结构强度较大,承重力好,无需另附支撑板或固定带等。在本实施例中,滑移垫1可通过裁剪无纺布制造而成,其原材料长度可为180~300cm,宽度可为60~80cm,并且尺寸宽度比成品尺寸宽40cm左右,留待用于开设后续的扣手孔101位置。同时,裁剪后的滑移垫1尺寸可为60cm*180cm、60cm*200cm、80cm*180cm、80cm*200cm等,可分别用于儿童和成人,并且与手术台标准尺寸及常规检查设备台面尺寸相符。

隔离单2可拆卸地设置在滑移垫1的表面上,便于更换拆洗,主要用于直接接触患者的身躯,供患者进行躺卧,将患者与滑移垫1隔离。考虑到术后患者患处流出的体液可能会部分渗漏至隔离单2上,本实施例在隔离单2的表面上设置了杀菌材料层,从而避免对患者的伤口造成感染,同时也避免对隔离单2或其底部的滑移垫1造成污染。

具体的,该杀菌材料层可为纳米纤维层等,其粒径为5nm左右,表面体积百分数一般为50%,庞大的比表面使纳米材料具有极强的吸附能力,使得纳米粒子对于无论是促使物质腐败的氧原子、氧自由基,还是产生其他异味的烷烃类分子等,均具有极强的抓俘能力,从而具有防腐抗菌功能。

同时,考虑到隔离单2直接与患者身躯相接触,为提高患者躺卧在隔离单2表面上的舒适性,本实施例在隔离单2的内部填充了透气材料团,该透气材料团充满了分布稠密的孔缝,比如棉花等,透气性较强,而且质地透软,亲肤性较高,患者躺卧在隔离单2表面时,舒适感较强。

光滑涂层4涂覆在滑移垫1的底面上,其表面光滑,粗糙度较低,容易用于在外力的推动下在物体表面上滑动。具体的,该光滑涂层4可为滑动摩擦系数μ<0.2的光滑材料层,比如ptfe(polytetrafluoroethylene,聚四氟乙烯)层或软质金属层(如钛)等。

吸液垫3铺设在隔离单2表面上的预设位置处,可以根据需要同时设置多个或调整铺设区域,主要用于吸收患者在术中(及术后)从患处流出的体液,防止体液直接渗漏到滑移垫1中。具体的,该吸液垫3可铺设在头颈部位、胸腹部位和下肢部位等,具体需要根据患者当前进行手术的部位而定,主要用于吸收患者在术中或术后从患处流出的体液(主要为水、血液和组织液等)。

如此,当医护人员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手术用搬运护理包对患者进行搬动和转移时,由于滑移垫1底面上的光滑涂层4的作用,医护人员能够方便省力地将滑移垫1在手术台或检查设备等医疗设备的平台表面上进行滑动,从而节省医护人员的体力,同时也能降低医护人员在搬动滑移垫1时的施力不均衡性,提高滑移垫1在搬运过程中的平稳性,防止对患者的患处产生刺激,减轻患者痛感。并且,通过隔离单2表面上铺设的吸液垫3对患者患处流出的体液进行吸收,可避免患者的体液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避免对医护人员造成感染。

此外,为防止患者在术中晃动肢体,避免造成意外伤害,防止对医护人员的工作造成阻碍,本实施例在滑移垫1的表面两侧位置处均设置了若干个固定臂5。该固定臂5主要用于束缚患者的肢体,将其绑在滑移垫1上,防止患者的肢体或身躯无意识晃动。具体的,为方便医护人员使用固定臂5将患者肢体固定,各个固定臂5的一端可分别设置在滑移垫1的两侧位置,然后整体朝向滑移垫1的横向中心延伸。一般的,考虑到各个固定臂5主要用于固定患者的肢体或身躯,因此,可将各个固定臂5设置在滑移垫1的两端位置处,可分别用于固定患者的手臂、大腿以及脖颈等。

进一步的,为提高固定臂5对患者肢体的固定牢固程度,本实施例在各个固定臂5的末端上设置了伸缩带,该伸缩带可以在固定臂5的末端内腔中自由拉动伸缩,从而方便地缠绕在患者的肢体表面上,并且该伸缩带还可扣合成封闭环状,比如魔术贴等,以将患者肢体绑紧。

在关于吸液垫3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该吸液垫3的尺寸可为40cm*60cm、40cm*80cm、60cm*80cm等。同时,为使医护人员在搬运患者的过程中或者手术过程中能够获知患者患处的体液流失情况,本实施例在吸液垫3中填充了吸湿材料,同时在滑移垫1的侧边上设置了监测器6。

具体的,吸湿材料可为海绵或棉花等,如果患者的患处开始渗出体液时,吸液垫3中的吸湿材料能够将体液吸收。并且随着吸湿材料对液体的吸收,其湿润程度逐渐变化,其电参量也将跟随发生相应变化。比如,该电参量可为吸湿材料的电阻值、形成电容结构后的电容电压值或形成电感器结构后的电感值等。

同时,在监测器6上连接有电极对601,该电极对601中的电极分别埋设在吸液垫3内的吸湿材料中,当吸液垫3内的吸湿材料吸收患者患处渗出的体液后,电极对601导通,监测器6即可测得相关电参量,而随着吸湿材料的自身电参量的变化,监测器6所测得的数值也不断发生变化,从而计算出吸液垫3的吸液量。比如,监测器6具体可为电极型电导率传感器,可通过检测电极对601之间的电阻变化换算成对应的吸液量。当然,监测器6还可以为电感型电导率传感器等。

另外,为方便医护人员对滑移垫1的滑动和搬运,本实施例在滑移垫1表面上的两侧位置均开设了若干个扣手孔101,该扣手孔101可使医护人员方便地将手指或手掌伸入其中,并且从滑移垫1的两侧同时施力,从而能够方便、省力地将滑移垫1抬起或沿长度方向滑动滑移垫1,同时滑移垫1的受力比较均衡,降低了施力时产生的颠簸、晃动。

进一步的,考虑到医护人员对滑移垫1进行滑动和搬运时,滑移垫1上的应力辐射变化,其中一部分应力集中在滑移垫1的两侧位置,为此,本实施例将滑移垫1的两侧部位的厚度加厚,使得滑移垫1的两侧部位厚度大于中间部位,从而提高滑移垫1整体的结构强度,防止应力破坏。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