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耳部放血疗法的一次性双头放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57881发布日期:2020-06-20 15:06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耳部放血疗法的一次性双头放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指一种用于耳部放血疗法的一次性双头放血装置。



背景技术:

耳部皮肤放血疗法技术历史悠久,疗效显著。耳部压丸、耳尖放血因为操作简便、临床效果好,在中医院医生及护理人员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多种症状,使用的频次越来越高。

目前并没有耳部皮肤放血疗法的专用放血工具,现临床上使用的工具大多采用单侧末梢采血针或一次性注射器针头、输液器针头等。但是由于耳部操作面积小,需要医务人员用手固定被放血的部位,而现有的这些工具尺寸太小,握持很不方便,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很容易误伤到自己的手指,而且在操作过程中,会出现病人因疼痛移动头部,导致病人或医务人员被扎伤的情况出现。临床尚没有一种对医务人员、对病人安全有效的放血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耳部放血疗法的一次性双头放血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放血工具在使用中容易将医务人员扎伤,甚至将病人扎伤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用于耳部放血疗法的一次性双头放血装置,包括手柄和放血部,放血部包括第一放血部和第二放血部,第一放血部和第二放血部分别设置在手柄两端头;所述手柄的长度为40-60mm;所述手柄位于第一放血部和第二放血部外部均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将放血部罩住的外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手柄长度为40-60mm,整体尺寸大,方便医务人员握持,因此可以减小在操作过程中,将医务人员或病人扎伤的情况。

2、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两个放血部,可以分别对两个放血点进行放血,避免同一放血部对多个部位放血,造成病人感染。且放血部在对一个放血点放血后,会沾染血迹,血迹会使放血部变得不锋利,从而增加病人的疼痛感,甚至导致病人因疼痛晃动头部,出现扎伤病人或医务人员的情况。

3、本实用新型两个放血部共用一个手柄,可以减少手柄数量,从而节约成本。并且在操作中,医务人员需要更换放血部时,直接将放血部调转即可,不需要再更换整个放血装置,操作简单,提高工作效率。

4、本实用新型外罩可以罩在使用后的放血部外部,避免在操作过程中,位于医务人员一端的放血部裸露,存在将医务人员或病人扎伤的风险。也避免在使用后,将垃圾处理人员扎伤。

5、本实用新型为一次性用品,满足无菌物品要求,避免造成病人感染。

优选的,所述第一放血部和第二放血部均为针,或者:

所述第一放血部为针,第二放血部为刀。

第一放血部和第二放血部均为针时,可以对病人耳部需要针刺放血的部位进行放血。

第一放血部为针,第二放血部为刀时,根据疾病在耳部的皮肤的反应不同,如果穴位或阳性反应区域有浅表静脉的怒张,可以使用第二放血部顺着怒张的浅表静脉血管快速准确的划一个小口子,用无菌棉球擦拭刀口。出血量约1cm左右后加压止血。以达到镇静泻热、祛风止痒、泻火解毒、清热凉血、祛瘀生新的功效。相对而言放血部为针的情况,一般放血量少,如治疗急性结膜炎耳尖3-5点。治疗高热、腮腺炎8-10滴血。如果病人放血部位为需要针刺的情况,可以使用第一放血部进行放血,从而满足不同情况的病人。

优选的,所述第一放血部和第二放血部均为针时,第一放血部的长度为2.5mm-3mm,第二放血部的长度为3-5mm。

可以使用第一放血部对病人耳部需要放血的部位有软骨或耳部过薄时使用,从而避免扎到软骨,造成病人感染,或者将病人耳部扎穿。可以使用第二放血部对病人耳部需要放血的部位过厚时使用,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放血部为针,第二放血部为刀时,第一放血部的长度为3.5mm-5mm,第二放血部的长度为4-6mm。

优选的,所述外罩和手柄扣接,所述外罩位于相对于开口一端设置有保护罩,保护罩内部中空且一侧开口,保护罩可套设在手柄外侧,保护罩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手柄对应第一连接孔位置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孔配合的凸楞,凸楞位于保护罩一侧向下倾斜且倾斜面与手柄外表面相交,凸楞卡入第一连接孔内,将保护罩和手柄连接,并将放血部罩在保护罩内部。

在未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可以将外罩与手柄扣接,方便将放血部露出。在将一端放血部使用完毕后,将外罩另一端的保护罩与手柄通过凸楞和第一连接孔连接,由于凸楞设置有倾斜面,可以方便将保护罩的第一连接孔卡入凸楞内,并避免第一连接孔从凸楞内滑出,从而避免保护罩与手柄分离。医务人员在使用另一端的放血部操作时,保护罩可以避免使用后的放血部露出,将医务人员或病人扎伤,也可以避免将垃圾处理人员扎伤。

外罩和保护罩连接在一起,在操作过程中,外罩连接在保护罩上,从而延长了手柄的长度,进一步方便医务人员握取。

优选的,所述外罩和手柄扣接,外罩位于手柄一端设置有卡槽,手柄对应卡槽位置设置有卡槽配合的卡愣;

所述卡槽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第二卡槽的长度方向与手柄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二卡槽位于外罩外侧,并将第一卡槽和外侧连通,卡愣穿过第二卡槽卡入第一卡槽内,将外罩和手柄连接。

外罩不仅与手柄扣接,而且通过卡槽和卡愣进一步将外罩连接,在需要取下外罩时,需要先转动外罩将卡愣与第二卡槽对应,再克服外罩与手柄之间扣接的力量才能将外罩取下,进一步提高外罩和手柄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从而避免医务人员在使用一端的放血部操作时,外罩与手柄分离,使用过的放血部将医务人员或病人扎伤,也可以避免将垃圾处理人员扎伤。而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

优选的,所述第二卡槽位于第一卡槽的中间位置。

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误操作使外罩与手柄发生相对转动,将第二卡槽位于第一卡槽的中间位置,及时发生误操作,卡愣停留在第一卡槽中间位置的几率较小,从而进一步避免外罩和手柄因误操作分离的情况出现。

优选的,所述手柄两端均套设有可伸出手柄端头的延长部,延长部与手柄螺纹连接;

所述手柄端头径向设置有可凸出手柄表面的弹柱,延长部位于手柄中心一端设置有与弹柱配合的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与弹柱对应时,弹柱伸入第二连接孔内,限制延长部和手柄相对转动;第二连接孔与弹柱时,延长部伸出手柄的长度大于放血部的长度。

在将一端的放血部使用完毕后,可以将对应的延长部向手柄外部延长,并将弹柱卡在第二连接孔内,使延长部与手柄固定,延长部罩在放血部外部。在使用过程中,即使外罩脱落,延长部也可以罩在放血部外部,避免使用过的放血部将医务人员或病人扎伤,也可以避免将垃圾处理人员扎伤。

延长部与手柄螺纹连接,在使用时,可以根据医务人员的需要,通过延长部延长手柄的长度,使医务人员使用更加方便,减小操作过程出现失误的风险。

优选的,所述手柄外部均设置有与延长部配合的螺纹。

螺纹不仅可以作为防滑装置,避免医务人员手滑,出现操作失误的情况,而且可以将延长部移动到手柄中间位置,作为一个卡件,卡在医务人员两个手指之间,使医务人员握取更加稳定,操作更加方便。

优选的,所述手柄外部设置有防滑凹槽。

防滑凹槽可以避免医务人员手滑,出现操作失误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1中本实用新型保护罩与手柄连接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本实用新型外罩与手柄分开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本实用新型外罩与手柄连接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中本实用新型外罩与手柄连接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处放大图;

图6是实施例2中本实用新型使用第二放血部放血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3中本实用新型未使用状态;

图8是实施例3中本实用新型使用第一放血部放血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3中本实用新型使用第二放血部放血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3中本实用新型延长部位于手柄中部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3中本实用新型使用后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放血部为刀示意图。

图中:1-手柄,2-第一放血部,3-第二放血部,4-外罩,5-保护罩,7-凸楞,8-卡愣,9-第一卡槽,10-第二卡槽,11-延长部,12-弹柱,13-第二连接孔,14-防滑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面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用于耳部放血疗法的一次性双头放血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手柄1和放血部。放血部包括第一放血部2和第二放血部3,第一放血部2和第二放血部3分别设置在手柄1两端头。手柄1材料为塑料,长度为40-60mm,优选为50mm,宽度为4-6mm,优选为5mm。手柄1外部设置有防滑凹槽14。

如图2所示,第一放血部2和第二放血部3均为针,优选为三棱钢针。第一放血部2的长度为2.5mm-3mm,优选为2.7mm。第二放血部3的长度为3-5mm,优选为4mm。

值得注意的是,如图12所示,也可将第一放血部2设置为针,第二放血部3设置为刀。第一放血部2的长度为3.5mm-5mm,优选为4mm。第二放血部3的长度为4-6mm,优选为5mm。如果穴位或阳性反应区域有浅表静脉的怒张,可以使用第二放血部3顺着怒张的浅表静脉血管快速准确的划一个3-5mm的小口子,用无菌棉球擦拭刀口。出血量约1cm左右后加压止血。以达到镇静泻热、祛风止痒、泻火解毒、清热凉血、祛瘀生新的功效。相对而言放血部为针的情况,一般放血量少,如治疗急性结膜炎耳尖3-5点。治疗高热、腮腺炎8-10滴血。

手柄1位于第一放血部2和第二放血部3外部均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将放血部罩住的外罩4。如图1-3所示,外罩4和手柄1扣接。外罩4位于相对于开口一端设置有保护罩5,保护罩5内部中空且一侧开口,保护罩5可套设在手柄1外侧,保护罩5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手柄1对应第一连接孔位置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孔配合的凸楞7,凸楞7位于保护罩5一侧向下倾斜且倾斜面与手柄1外表面相交。

在未使用时,两个外罩4和手柄1扣接。

在使用第一放血部2放血时,如图3所示,将第一放血部2外部的外罩4从手柄1上拆下,使用第一放血部2进行放血。使用第二放血部3时,将保护罩5和手柄1通过凸楞7与第一连接孔连接,由于凸楞7设置有倾斜面,可以方便将保护罩5的第一连接孔卡入凸楞7内,并避免第一连接孔从凸楞7内滑出,从而避免保护罩5与手柄1分离。医务人员在使用第二放血部3操作时,保护罩5可以避免第一放血部2露出,将医务人员或病人扎伤。使用完毕后,如图1所示,将保护罩5与第二放血部3一端的手柄1连接,避免将垃圾处理人员扎伤。

实施例2:

一种用于耳部放血疗法的一次性双头放血装置,包括手柄1和放血部。放血部包括第一放血部2和第二放血部3,第一放血部2和第二放血部3分别设置在手柄1两端头。手柄1材料为塑料,长度为40-60mm,优选为50mm,宽度为4-6mm,优选为5mm。手柄1外部设置有防滑凹槽14。

第一放血部2和第二放血部3均为针,优选为三棱钢针。第一放血部2的长度为2.5mm-3mm,优选为2.7mm。第二放血部3的长度为3-5mm,优选为4mm。

值得注意的是,也可将第一放血部2设置为针,第二放血部3设置为刀。第一放血部2的长度为3.5mm-5mm,优选为4mm。第二放血部3的长度为4-6mm,优选为5mm。如果穴位或阳性反应区域有浅表静脉的怒张,可以使用第二放血部3顺着怒张的浅表静脉血管快速准确的划一个3-5mm的小口子,用无菌棉球擦拭刀口。出血量约1cm左右后加压止血。以达到镇静泻热、祛风止痒、泻火解毒、清热凉血、祛瘀生新的功效。相对而言放血部为针的情况,一般放血量少,如治疗急性结膜炎耳尖3-5点。治疗高热、腮腺炎8-10滴血。

手柄1位于第一放血部2和第二放血部3外部均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将放血部罩住的外罩4。

如图4所示,外罩4和手柄1扣接,外罩4和手柄1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扣接部,外罩4位于扣接部靠近手柄1中部一侧设置有卡槽,手柄1对应卡槽位置设置有卡槽配合的卡愣8。如图5所示,卡槽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卡槽9和第二卡槽10,第二卡槽10的长度方向与手柄1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二卡槽10位于外罩4外侧,并将第一卡槽9和外侧连通,卡愣8穿过第二卡槽10卡入第一卡槽9内,将外罩4和手柄1连接。第二卡槽10位于第一卡槽9的中间位置。

使用时,转动外罩4,将卡愣8与第二卡槽10对应,然后将外罩4从手柄1上拔出,露出第一放血部2,使用第一放血部2进行放血。使用第二放血部3时,如图6所示,将第二放血部3的外罩4拆下,将第一放血部2处的外罩4与手柄1连接,从而将第一放血部2重新罩住。医务人员在使用第二放血部3操作时,外罩4可以避免第一放血部2露出,将医务人员或病人扎伤。使用完毕后,如图4所示,将外罩4与第二放血部3一端的手柄1连接,避免将垃圾处理人员扎伤。

实施例3:

一种用于耳部放血疗法的一次性双头放血装置,包括手柄1和放血部。放血部包括第一放血部2和第二放血部3,第一放血部2和第二放血部3分别设置在手柄1两端头。手柄1材料为塑料,长度为40-60mm,优选为50mm,宽度为4-6mm,优选为5mm。

第一放血部2和第二放血部3均为针,优选为三棱钢针。第一放血部2的长度为2.5mm-3mm,优选为2.7mm。第二放血部3的长度为3-5mm,优选为4mm。

值得注意的是,也可将第一放血部2设置为针,第二放血部3设置为刀。第一放血部2的长度为3.5mm-5mm,优选为4mm。第二放血部3的长度为4-6mm,优选为5mm。如果穴位或阳性反应区域有浅表静脉的怒张,可以使用第二放血部3顺着怒张的浅表静脉血管快速准确的划一个3-5mm的小口子,用无菌棉球擦拭刀口。出血量约1cm左右后加压止血。以达到镇静泻热、祛风止痒、泻火解毒、清热凉血、祛瘀生新的功效。相对而言放血部为针的情况,一般放血量少,如治疗急性结膜炎耳尖3-5点。治疗高热、腮腺炎8-10滴血。

手柄1位于第一放血部2和第二放血部3外部均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将放血部罩住的外罩4。

如图7-11所示,手柄1两端均套设有可伸出手柄1端头的延长部11,延长部11与手柄1螺纹连接。手柄1端头径向设置有可凸出手柄1表面的弹柱12,弹柱12内部为弹簧,可伸入手柄1内部。延长部11位于手柄1中心一端设置有与弹柱12配合的第二连接孔13,第二连接孔13与弹柱12对应时,弹柱12伸入第二连接孔13内,限制延长部11和手柄1相对转动;第二连接孔13与弹柱12时,延长部11伸出手柄1的长度大于放血部的长度。手柄1外部均设置有与延长部11配合的螺纹。

外罩4与延长部11扣接。值得注意的是,也可以将外罩4与手柄1扣接,将延长部11的内径大于外罩4的外径。

在未使用时,如图7所示,两个外罩4与延长部11扣接。

在使用第一放血部2放血时,如图8所示,将第一放血部2外部的外罩4从延长部11上拆下,使用第一放血部2进行放血。

也可根据医务人员的需要,将第二放血部3一端的延长部11旋转,延长手柄1的长度。也可为避免在操作中,第二放血部3的外罩4脱落,将病人或医务人员扎伤,可以将第二放血部3一端的延长部11和手柄1通过弹柱12和第二连接孔13固定,从而即使外罩4脱落,延长部11也可以将第二放血部3保护。在需要第二放血部3放血时,将弹柱12摁入手柄1内,转动延长部11,将延长部11向手柄1中部移动,从而将第二放血部3露出。

使用第二放血部3放血时,如图9所示,将外罩4和第一放血部2处的延长部11连接。将延长部11向手柄1一端移动,并通过弹柱12和第二连接孔13固定,避免外罩4脱落,第一放血部2将病人或医务人员扎伤。

如图10所示,也可以将第二放血处一端的延长部11移动到手柄1中部,作为一个卡件,卡在医务人员两个手指之间,使医务人员握取更加稳定,操作更加方便。

使用完毕后,如图11所示,将手柄1两端的延长部11与手柄1通过弹柱12和第二连接孔13固定,并将外罩4和延长部11连接,避免将垃圾处理人员扎伤。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