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烟防烫艾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69598发布日期:2020-08-14 19:4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微烟防烫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上下两端均开放;

上盖板,所述第一筒体的上端面与所述上盖板的一侧表面相抵接且固定相连;所述上盖板的中部形成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所述上盖板的上表面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周侧形成有艾棒固定区,所述艾棒固定区用于实现与艾棒的第一端面相连接,以使所述艾棒的第一端面将所述第一通孔覆盖;

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的上下两端均开放;所述第二筒体的上端由所述第一筒体的下端插入所述第一筒体内,并且所述第二筒体插入到所述第一筒体的深度可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烟防烫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盖板,所述第二筒体的下端面与所述下盖板的一侧表面相抵接且固定相连;所述下盖板的中部形成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处设置有布满所述第二通孔的滤烟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烟防烫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烟层的上部设置有接灰网;所述滤烟层包括一层或者多层无纺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烟防烫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圆心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圆心在竖直方向上重合;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圆心处的所述滤烟层上设置有固定指示点,所述固定指示点用于与患者皮肤上的标记点相对,以便实现对所述下盖板的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烟防烫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板的下表面形成有第一粘连层,所述第一粘连层用于实现与人体的粘接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微烟防烫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筒体的筒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贯穿所述筒壁的第一通气孔,调整所述第一筒体在竖直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二筒体的位置以实现对所述第一通气孔的进气量的调节;所述第一通气孔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通气孔分别沿所述第二筒体的筒壁上下错位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烟防烫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在竖直方向的中间位置处或靠近下侧位置处开设有第二通气孔,转动所述第一筒体调节与所述第二通气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以使第一筒体及第二筒体内部湿气散发,实现通气控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烟防烫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上开设有管穿其上下表面的至少一个第三通气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烟防烫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艾棒的侧面包裹有控烟纸层;所述控烟纸层延伸至所述艾棒的第一端面上,以便在所述艾棒的第一端面上形成内侧中空外侧封闭的环形包裹部;所述环形包裹部的下部形成有第二粘连层,所述第二粘连层用于实现所述艾棒与所述上盖板的上表面的粘接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烟防烫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不大于所述环形包裹部形成的内侧中空区域的直径;所述环形包裹部形成的内侧中空区域将所述第一通孔覆盖。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烟防烫艾灸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上下两端均开放;所述筒体的上端面与所述上盖板的一侧表面相抵接且固定相连;所述上盖板的中部形成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所述上盖板的上表面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周侧形成有艾棒固定区。本申请提供的微烟麦粒灸装置,结构简单合理,可以达到模仿麦粒灸的目的,适用人群广且安全可靠,艾灸过程产生的烟气量小。由于采用控烟纸进行包裹,使得艾棒燃烧过程中不会出现掉灰现象,因此不会对人体造成烫伤以及产生污染,通过调整第一筒体在竖直方向上相对第二筒体的位置,可以实现对助燃气体进气量的调节,值得大面积推广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陶然;王雨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雨叶
技术研发日:2019.09.17
技术公布日:2020.08.14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