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熏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49885发布日期:2020-10-09 18:23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医熏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医保健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医熏蒸装置。



背景技术:

中药熏蒸是中药外治疗法的分支。中药熏蒸疗法又称为中药蒸煮疗法、中药汽浴疗、药透疗法、热雾疗法等。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被称为“烘雅”。中药熏蒸是以热药蒸汽为治疗因子的化学、物理综合疗法。这种方法最早用于临床的自先秦就有记载,后世不乏其术。到清代,中药熏蒸趋于成熟。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中药熏蒸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均有相应发展,逐渐泛用于休闲保健、康复疗养和临床治疗精神疾病等诸多方面。

中医熏蒸就是利用皮肤的生理特征,使药物通过皮肤表层吸收,角质层渗透和真皮层转运进入血液循环而发挥药效,药物熏蒸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及淋巴液的循环和新陈代谢,并能使体内的五脏六腑的“毒气”、“邪气”、“寒气”通过汗腺迅速排出体外,既抚元固本又消除疲劳,给人以舒畅之感,故能疏通经络。益气养血,调节机体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之目的,现代医学认为,熏蒸疗法将药力、热力和压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促进皮肤和患处对药物的吸收,促进血液和淋巴的循环,加强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和体内废物的排泄,有利于组织间液的回流吸收,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现有的熏蒸方式只能同时进行关节、手、足或者全身的熏蒸治疗,熏蒸治疗时给患者带来不便,另外在熏蒸时往往会因为高温而烫伤患者,给患者和医务人员带来了不便,也可能使患者产生抵触情绪。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中医熏蒸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医熏蒸装置,包括箱体1、万向轮2、抽拉伸缩杆3、置物箱4、控制面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1的底部活动连接有万向轮2,箱体1的顶部设有置物箱4,置物箱4的上部设有盖板,盖板与置物箱4通过合页活动连接,箱体1的背面设有伸缩杆固定杆,伸缩杆固定杆内贯穿有抽拉伸缩杆3,箱体1的背面设有凹槽,凹槽的左下方设有绕线轴6,凹槽的上部设有出气管7,出气管7的下方设有电源插头8,电源插头8与控制面板5电性连接,箱体1的前面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转动门101,出气管7的出气口通过导气管1301与褶皱熏蒸套13连接。

所述的箱体1内从右往左依次设有风机9、储水箱10、第一储药箱11、第二储药箱12均通过隔板102固定,风机9、储水箱10、第一储药箱11、第二储药箱12均贯穿隔板102,隔板102与箱体1内侧壁固定。

所述的储水箱10内设有第一螺旋导气管1001,第一螺旋导气管1001上设有一系列出气孔,第一螺旋导气管1001的进气口设有连接管901,第一螺旋导气管1001的进气口与连接管901连接,连接管901的另一端与风机9连通,储水箱10的顶部设有第一出气口1002,第一出气口1002贯穿储水箱10的顶部,储水箱10的底部设有电热板1003,储水箱10内设有温度传感器,电热板1003以及温度传感器与控制面板5电性连接。

所述的第一储药箱11内设有第二螺旋导气管1101,第二螺旋导气管1101上设有一系列出气孔,第二螺旋导气管1101的进气口与第一出气口1002连通,第一储药箱11的上部设有第二出气口1102,第二出气口1102贯穿第一储药箱11的顶部。

所述的第二储药箱12内设有第三螺旋导气管1201,第三螺旋导气管1201上设有一系列出气孔,第三螺旋导气管1201的进气口与第二出气口1102连通,第二储药箱12的上部设有第三出气口1202,第三出气口1202贯穿第二储药箱12的顶部,第三出气口1202与出气管7连通。

所述的风机9、储水箱10、第一储药箱11、第二储药箱12的右侧均设有加液口1203,加液口1203顶部设有密封盖1204,密封盖1204与加液口1203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的第一储药箱11以及第二储药箱12内设有ph检测装置。

所述的褶皱熏蒸套13的左侧设有弹性硅胶套1302,弹性硅胶套1302的内侧设有第一弹性束缚带1303,褶皱熏蒸套13的右侧设有纱布透气套1304,纱布透气套1304的内侧设有第二弹性束缚带130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一、一种中医熏蒸装置,在给患者进行中医熏蒸治疗时能同时或者分别进行关节、手、足的熏蒸治疗且能调控温度防止烫伤;第二、一种中医熏蒸装置,在使用时能够最大限度利用药材的药性,防止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m-m面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n-n面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褶皱熏蒸套13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的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图中:箱体1、转动门101、万向轮2、抽拉伸缩杆3、置物箱4、控制面板5、绕线轴6、出气管7、电源插头8、风机9、储水箱10、第一螺旋导气管1001、第一出气口1002、电热板1003、第一储药箱11、第二螺旋导气管1101、第二出气口1102、第二储药箱12、第三螺旋导气管1201、第三出气口1202、加液口1203、褶皱熏蒸套13、导气管1301、弹性硅胶套1302、第一弹性束缚带1303、纱布透气套1304、第二弹性束缚带130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实施例1

参阅图1-6,一种中医熏蒸装置,包括箱体1、万向轮2、抽拉伸缩杆3、置物箱4、控制面板5,所述的箱体1的底部活动连接有万向轮2,箱体1的顶部设有置物箱4,置物箱4的上部设有盖板,盖板与置物箱4通过合页活动连接,箱体1的背面设有伸缩杆固定杆,伸缩杆固定杆内贯穿有抽拉伸缩杆3,箱体1的背面设有凹槽,凹槽的左下方设有绕线轴6,凹槽的上部设有出气管7,出气管7的下方设有电源插头8,电源插头8与控制面板5电性连接,在使用时绕线轴用来缠绕电源插头8的电线,箱体1的前面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转动门101,出气管7的出气口通过导气管1301与褶皱熏蒸套13连接。

参阅图4,所述的箱体1内从右往左依次设有风机9、储水箱10、第一储药箱11、第二储药箱12,均通过隔板102固定,风机9、储水箱10、第一储药箱11、第二储药箱12均贯穿隔板102,所述的储水箱10内设有第一螺旋导气管1001,第一螺旋导气管1001上设有一系列出气孔,第一螺旋导气管1001的进气口设有连接管901,第一螺旋导气管1001的进气口与连接管901连接,连接管901的另一端与风机9连通,储水箱10的底部设有第一出气口1002,第一出气口1002贯穿储水箱10的顶部,储水箱10的底部设有电热板1003,储水箱10内设有温度传感器,电热板1003以及温度传感器与控制面板5电性连接,通过给温度传感器设置一个阈值,当电热板1003将储水箱10内的水加热到阈值时电热板1003停止加热,相反储水箱10内的水冷却到阈值时电热板1003开始对其加热。

所述的第一储药箱11内设有第二螺旋导气管1101,第二螺旋导气管1101上设有一系列出气孔,第二螺旋导气管1101的进气口与第一出气口1002连通,第一储药箱11的上部设有第二出气口1102,第二出气口1102贯穿第一储药箱11的顶部。所述的第二储药箱12内设有第三螺旋导气管1201,第三螺旋导气管1201上设有一系列出气孔,第三螺旋导气管1201的进气口与第二出气口1102连通,第二储药箱12的上部设有第三出气口1202,第三出气口1202贯穿第二储药箱12的顶部,第三出气口1202与出气管7连通。所述的风机9、储水箱10、第一储药箱11、第二储药箱12的右侧均设有加液口1203,加液口1203顶部设有密封盖1204,密封盖1204与加液口1203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的第一储药箱11以及第二储药箱12内设有ph检测装置,给ph检测装置设定一个阈值,当第一储药箱11以及第二储药箱12内的药液稀释到阈值时,ph检测装置将信号传递给控制面板5内设有的报警装置,提醒使用者添加药液。

参阅图6,所述的褶皱熏蒸套13的左侧设有弹性硅胶套1302,弹性硅胶套1302的内侧设有第一弹性束缚带1303,褶皱熏蒸套13的右侧设有纱布透气套1304,纱布透气套1304的内侧设有第二弹性束缚带1305,使用时将褶皱熏蒸套13套在需要熏蒸的位置进行蒸熏,褶皱熏蒸套13的左侧设有的弹性硅胶套1302可防止蒸熏气体刚一出来就外泄,造成浪费,褶皱熏蒸套13的右侧设有的纱布透气套1304可使蒸熏后的气体缓慢的排出褶皱熏蒸套13,褶皱熏蒸套13在使用完后可将其放在置物箱4内。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相比,其他结构不变,区别在于实施例2的出气管7可连接有三通或者四通阀,三通或者四通阀的出气口出再与褶皱熏蒸套13的导气管1301连通,此时可以实现两到三个患处的同时蒸熏。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储水箱10内的水被电热板1003加热,当水加热到阈值时电热板1003停止加热,相反储水箱10内的水冷却到阈值时电热板1003开始对其加热,风机9将风输送到储水箱10后,通过第一螺旋导气管1001使得从风机9出来的空气被加湿,且储水箱10内的水是热水,因此出来的气体也会带有热量,经过加时以及加热的空气通过第一储药箱11以及第二储药箱12,经过第一储药箱11以及第二储药箱12的热空气会携带有第一储药箱11以及第二储药箱12内的药液分子,最后通过导气管1301输送到褶皱熏蒸套13内对患部进行蒸熏。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指示的方位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