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向咬骨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59013发布日期:2020-07-21 12:34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向咬骨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向咬骨钳。



背景技术:

咬骨钳,是一种脊柱外科常用的手术器械,在治疗一些疑难的腰椎和颈椎疾病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为了降低手术给人体带来的伤害,人们研发了微创手术。咬骨钳便是腰椎、颈椎微创手术中并不可少的工具。

咬骨钳由钳头部分(a)和手柄部分(b)组成,主要由前钳嘴、后钳嘴、上钳杆、下钳杆、前手柄、后手柄六个部分构成。包括相互配合且可作相对平移运动的上、下钳杆,其中一钳杆的后段以向侧下方弯折的方式形成后手柄,前手柄以后手柄为支点通过铰接件与另一钳片后端相结合,在前、后手柄之间设置有支撑弹簧,所述上、下钳片的结合面上均以间隔分段的方式加工有与另一钳片相配的导向槽和导向块。

目前的咬骨钳存在以下缺点,咬骨钳的钳口开口方向是固定的,手术操作时无法调节钳口的角度,在手术时经常出现钳头部位无法顺利抵达患处的问题,提高了手术难度。

因此,急需一种变向咬骨钳,来解决手术时经常出现钳头部位无法顺利抵达患处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向咬骨钳,使用时,当水平的钳口无法顺利抵达患处时,可通过调节咬骨钳钳口的角度来解决。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变向咬骨钳,包括钳头、调节装置、钳体以及手柄,所述钳头包括下钳嘴、上钳嘴和第一连接块,所述上钳嘴与下钳嘴铰接,所述第一连接块连接在上钳嘴一端,所述手柄包括前手柄和后手柄,所述前手柄转动安装在后手柄上,所述钳体与后手柄固定连接,所述钳体于钳头端设有两块第二连接块,所述下钳嘴的末端设有两块第三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与第三连接块上均开设有第四连接孔,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壳以及与调节壳转动连接的驱动壳,所述调节壳套设在钳体上,所述驱动壳与钳体螺纹连接,所述调节壳于钳头端铰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与调节壳铰接,另一端与第三连接块铰接,所述钳体开设有驱动孔,所述驱动孔贯穿钳体以及后手柄,所述驱动孔内设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于钳头端铰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与驱动杆铰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块铰接。

进一步,所述后手柄上固定连接有两块耳板,两块所述耳板相对设置,所述耳板和前手柄上均开设有第三连接孔,三个所述第三连接孔内穿设有同一根铰接轴。

进一步,所述调节壳一端设有第一限位台,所述驱动壳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驱动壳与钳体螺纹连接,所述驱动壳于第一限位槽相对端设有内螺纹,所述钳体设有与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

进一步,所述钳体开设有第一槽口、第二槽口以及第三槽口,所述调节壳上开设有第四槽口。

进一步,所述驱动杆与前手柄接触端设有齿条,所述前手柄设有与齿条啮合的齿纹。

进一步,所述上钳嘴与下钳嘴的侧壁上均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上钳嘴的侧壁于第一连接孔的上端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连接块的两侧一体成型有两块侧板,所述侧板上开设有第一腰型孔。

进一步,所述上钳嘴与下钳嘴均设有锯齿。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变向咬骨钳,一方面通过第二连接块以及第三连接块使钳体与下钳嘴转动连接,再通过分别与调节壳以及下钳嘴铰接的第一连接杆,当调节壳转动时,下钳嘴以第四连接孔的轴线为圆心转动,从而改变钳头的方向;另一方面,通过在钳体的驱动孔内设置的驱动杆,在通过分别与驱动杆以及第一连接块铰接的第二连接杆,当钳头的方向改变后,也能够使钳头开合;钳头的上钳头和下钳嘴均设有锯齿,防止咬合后骨块松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变向咬骨钳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变向咬骨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变向咬骨钳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钳头方向改变后咬骨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变向咬骨钳钳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变向咬骨钳部分结构示意图;

其中,下钳嘴11,第三连接块111,上钳嘴12,第一连接孔121,第二连接孔122,钳体2,第二连接块21,外螺纹22,第一槽口23,第二槽口24,第三槽口25,第一连接块3,侧板31,第一腰型孔311,第二连接杆4,第一连接杆5,前手柄6,齿纹61,后手柄7,调节壳81,第一限位台811,第四槽口812,驱动壳82,内螺纹822,驱动杆9,齿条9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变向咬骨钳,包括钳头、调节装置、钳体以及手柄。钳头包括下钳嘴11、上钳嘴12和第一连接块3,上钳嘴12与下钳嘴11铰接,第一连接块3连接接在上钳嘴11一端。上钳嘴12与下钳嘴11的侧壁上均开设有第一连接孔,两个第一连接孔内穿设有连接柱,通过将连接柱穿过两个第一连接孔实现上钳嘴12与下钳嘴11铰接。上钳嘴12的侧壁于第一连接孔的上端开设有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块3的两侧一体成型有两块侧板31,侧板31与下钳嘴11的侧壁厚度相同,侧板31安装在下钳嘴11的侧壁上方,侧板31的内壁与上钳嘴12外壁贴合,下钳嘴11和上钳嘴12扣合时,侧板31的顶端与上钳嘴12顶端面齐平。侧板31上开设有第一腰型孔311,第一腰型孔311的宽度尺寸与第二连接孔的大小尺寸相同。第二连接孔内也固定有连接柱,连接柱穿过第一腰型孔311并能够在第一腰型孔311中滑动,实现第一连接块3与上钳嘴12的连接,且第一连接块3移动时,能够推动上钳嘴12转动。上钳嘴12与下钳嘴11上均设有锯齿,咬合后可避免骨块松脱。

手柄包括前手柄6和后手柄7,前手柄6转动安装在后手柄7上。具体的,后手柄7上固定连接有两块耳板,两块耳板相对设置,耳板和前手柄6上均开设有第三连接孔,三个第三连接孔内穿设有同一根铰接轴,从而将手柄6转动安装在后手柄7上。

钳体2的一端与下钳嘴1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后手柄7固定连接。钳体2于钳头端设有两块第二连接块21,下钳嘴11的末端设有两块第三连接块111,第三连接块111位于两块第二连接块21之间,第二连接块21与第三连接块111上均开设有第四连接孔。四个第四连接孔内穿设有同一根铰接轴,从而实现下钳嘴11和钳体2转动连接。钳体2开设有第一槽口23,使下钳嘴11转动时不会被钳体8阻挡。

调节装置包括调节壳81以及与调节壳81转动连接的驱动壳82,调节壳81套设在钳体2上,驱动壳82与钳体2螺纹连接。

调节壳81一端设有第一限位台811,驱动壳82设有第一限位槽,将第一限位台811卡入第一限位槽内,使调节壳81与驱动壳82转动连接。驱动壳82于第一限位槽相对端设有内螺纹822,钳体2设有与内螺纹822相匹配的外螺纹22,驱动壳82在钳体2上转动,带动调节壳81相对钳体2移动。

调节壳81于钳头端铰接有第一连接杆5,第一连接杆5一端与调节壳81铰接,另一端铰接在两块第三连接块111之间,第一连接杆5与第三连接块111的铰接点位于第四连接孔上方。通过第一连接杆5使调节壳81和下钳嘴11相连接,由于下钳嘴11与钳体2转动连接,当调节壳81移动时,第一连接杆5将使下钳嘴11以第四连接孔的轴线为圆心转动,从而改变钳头的方向。

钳体2上开设有第二槽口24,当调节壳81带动第一连接杆5移动时不会被钳体2阻挡。钳体2开设有驱动孔,驱动孔贯穿钳体2以及后手柄7。驱动孔内穿设有驱动杆9,驱动杆9于钳头端铰接有第二连接杆4,第二连接杆4一端与驱动杆9铰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块3铰接。第二连接杆4位于两块第三连接块111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4使驱动杆9与第一铰接块3相连接。当钳头的方向改变后,驱动杆9可通过带动第二连接杆4移动,进而使第一连接块3移动,实现上钳嘴12与下钳嘴11的开合。

钳体2上开设有第三槽口25,调节壳81上开设有第四槽口812,当第二连接杆4移动时不会被钳体2以及调节壳81阻挡。

驱动杆9与前手柄6接触端设有齿条91,前手柄6设有与齿条91啮合的齿纹61。通过齿纹61以及齿条91,当前手柄6转动时,能够带动驱动杆9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变向咬骨钳,使用时,先压合前手柄6和后手柄7,使前手柄6在后手柄7内部转动,前手柄6上的齿纹61推动驱动杆9向前移,驱动杆9推动第二连接杆4前移,第二连接杆4推动第一连接块3前移,由于上钳嘴12与下钳嘴11铰接,当第一连接块3前移时,推动上钳嘴12转动,使上钳嘴12与下钳嘴11咬合。当前手柄6和后手柄7分离时,齿纹61推动驱动杆9回退,使移动块61回退,拉动上钳嘴12回转与下钳嘴11分离。

当需要调节钳头的方向时,转动驱动壳82,带动调节壳81相对钳体2移动,当调节壳81移动时,第一连接杆5将使下钳嘴11以第四连接孔的轴线为圆心转动,从而改变钳头的方向。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