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引流管床旁支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23969发布日期:2020-06-23 22:13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脑室引流管床旁支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脑外科病人术后用脑室引流管床旁支固装置。



背景技术:

脑室引流管是脑外病人术后经常需要放置的一种引流管,它是将一种特制的硅胶引流管装置一端置于脑室额角,另一端延伸出颅外,通过外排脑脊液或血液,从而达到缓解颅内压增高。术后延伸出颅外的引流管需要悬挂固定在床边,其出液端要保证高于脑室10~15cm的位置;另外,术后患者为便于静脉回流,还需要床头抬高15~30°,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预防vap(呼吸机相关肺炎)及误吸等情况;同时,为了预防患者压疮,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勤翻身。那么在对患者进行翻身或放低床头时,就需要对脑室引流管夹闭,而在抬高床头时又需要再次打开脑室引流管,以防止颅内压的波动或空气栓塞。

现有市面上缺乏专门针对脑室引流管的支固装置,医护人员都是采用粘胶带将脑室引流管按高度要求粘贴固定在床头,在进行床头调高时,保持脑室引流管打开,而在调低床头或患者翻身时,先用夹子夹闭引流管再进行上述操作,并且在上述操作完成后均需保证脑室引流管垂直于病人脑室上方10~15cm;操作非常繁琐,极易造成脑室引流管意外脱落,忘记夹闭或打开引流管,引发多种意外发生,再次固定时又需要重新定位引流管高度,为医护人员带来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脑室引流管床旁支固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脑室引流管床旁支固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在病床床头的床旁固定件,在所述床旁固定件上通过万向转动件连接有脑室引流管支固件,所述脑室引流管支固件具有一由所述万向转动件带动转动从而调整支固角度的支撑杆,以及一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能够沿其轴向上、下运动的引流管夹固部。

所述床旁固定件包括一纵向插装于病床床头上的门字形床头卡座,以及垂直穿设于所述床头卡座一侧板面上的顶紧螺栓,所述顶紧螺栓的外端设置有旋拧部,其内端设置有床头压紧板;在所述床头压紧板的顶压面以及与该顶压面相对的床头卡座内侧面上设置有第一防滑垫。

所述万向转动件包括第一万向球,所述第一万向球由第一球座和第一滚珠铰接构成,所述第一球座固定在所述床旁固定件上,其卡放所述第一滚珠的腔室开口朝上,在第一滚珠上固连有延伸杆,所述延伸杆的杆壁上垂直固连有由第二球座和第二滚珠构成的第二万向球,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固连于所述第二滚珠上;在所述第一球座的腔室口沿处沿周向均匀间隔开设有2或4个与所述延伸杆相适配的卡槽,确保延伸杆在卡固于卡槽内时,其轴线与第一球座的轴线垂直。

所述支撑杆为带刻度的直杆结构,在所述支撑杆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滑道,所述引流管夹固部沿所述滑道上、下滑动。

当然,所述支撑杆还可为带刻度的伸缩式套管结构,所述引流管夹固部固定在所述支撑杆的伸缩端。

所述引流管夹固部包括一方便脑室引流管穿过的门字形结构引流管卡座,在所述引流管卡座的一侧板上垂直穿设有调整螺栓,所述调整螺栓的外端设置有调整操作部,其内端设置有引流管夹固板;在所述引流管夹固板的夹持面以及与该夹持面相对的引流管卡座内侧面上设置有第二防滑垫;在所述引流管卡座上通过连杆连接有用于悬挂引流袋的挂钩。

在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与其轴线垂直的水准泡。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确保脑室引流管悬挂固定的位置及高度准确。通过床旁固定件能够轻松将本装置固定于病床床头,配合脑室引流管支固件的引流管夹固部,轻松实现对脑室引流管的悬挂固定;通过对由万向转动件带动转动的支撑杆进行调整角度,从而使被悬挂固定的脑室引流管无论是在床头调高时,还是在病人翻身时,均能保证其垂直于病人脑室上方,且能轻松实现脑室引流管的上端位于病人脑室上方10~15cm处;引流管夹固部能够稳固夹持脑室引流管上端,并能轻松实现对脑室引流管的夹固或夹闭,避免在调整过程中意外脱落,为医护人员的操作带来便利,确保操作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第一万向球的俯视放大图。

图3是图1中引流管夹固部俯视放大图。

图4是图1中支撑杆为伸缩式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使用状态图(病床床头抬起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脑室引流管床旁支固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在病床床头的床旁固定件,具体的,该床边固定件包括一能够纵向插装于病床床头上的门字形床头卡座1,该床头卡座1的槽腔宽度应大于现有各种型号的病床床头厚度,从而能够轻松适配多种型号的病床;该床边固定件还包括垂直穿设于床头卡座1一侧板面上的顶紧螺栓2,顶紧螺栓2穿设于床头卡座1的侧板中心处,位于床头卡座1外侧的顶紧螺栓2外端设置有旋拧部3,该旋拧部3可为现有常见的蝶形端帽,位于床头卡座1内侧的顶紧螺栓2内端设置有床头压紧板4,该床头压紧板4与床头卡座1的侧板平行,通过手动转动旋拧部3从而使床头压紧板4压紧床头,完成本装置的固定。另外,为使床旁固定件能够与病床床头固定的更加紧密,在床头压紧板4的顶压面以及与该顶压面相对的床头卡座1内侧面上设置有第一防滑垫5,从而增大与病床床头贴固时的摩擦力。

在床旁固定件上通过万向转动件连接有脑室引流管支固件,脑室引流管支固件具有一由万向转动件带动转动从而调整支固角度的支撑杆6,以及一设置在支撑杆6上能够沿其轴向上、下运动的引流管夹固部;如图3所示,引流管夹固部包括一方便脑室引流管穿过的门字形结构的引流管卡座7,该引流管卡座7的槽腔宽度大于脑室引流管的外径,在引流管卡座7的一侧板上垂直穿设有调整螺栓8,调整螺栓8穿设于引流管卡座7的侧板中心处,位于引流管卡座7外侧的调整螺栓8外端设置有调整操作部9,该调整操作部9也同样可为现有常见的蝶形端帽,位于引流管卡座7内侧的调整螺栓8内端设置有引流管夹固板10,该引流管夹固板10与引流管卡座7的侧板平行,通过手动转动调整操作部9从而使引流管夹固板10夹固或夹闭脑室引流管。由于现有的脑室引流管多为软硅胶或橡胶材质,因此为确保脑室引流管稳固夹固,在引流管夹固板10的夹持面以及与该夹持面相对的引流管卡座7内侧面上设置有第二防滑垫11,从而增大与脑室引流管贴固时的摩擦力。另外,为方便脑室引流管的上端连接引流袋,在引流管卡座7上通过垂直设置的连杆12连接有用于悬挂引流袋的挂钩13。

为方便准确的调整引流管夹固部的高度,确保其能够轻松实现所夹固的脑室引流管上端位于病人脑室上方10~15cm处,支撑杆6为带刻度的直杆结构(如图1所示),该支撑杆6上的刻度为自下而上逐渐增大,其下端为起始端,起始端的高度值是根据病床床头的具体高度而设定的;在支撑杆6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滑道14,滑道14应与支撑杆6上的刻度所对应,引流管夹固部沿滑道14上、下滑动,并可通过一穿设在引流管夹固部上的蝶形螺栓15顶紧滑道14,从而固定引流管夹固部的调整高度。

另外,如图4所示,支撑杆6还可为带刻度的伸缩式套管结构,引流管夹固部固定在支撑杆6的伸缩端,即向上伸出的内套管上端;此时该支撑杆6上的刻度仅设置在内套管上即可,为自内套管上端向下逐渐增大,即该刻度的起始端为内套管的上端,当逐渐向上抽出内套管时,外套管上端处所对应的刻度即为此时内套管的上端高度;该伸缩式套管同样为紧配合的套管,或是根据刻度在伸缩式套管的内、外套管上对应设置相互适配的弹性卡孔和弹性凸起,从而确保调整的高度固定。

如图5所示,当病人的病床床头抬高时,可通过万向转动件来调整支撑杆6的角度,从而确保被引流管夹固部夹固的脑室引流管能够始终垂直于病人脑室正上方;具体的,该万向转动件可包括第一万向球,第一万向球由第一球座16和第一滚珠17铰接构成,第一球座16固定在床头卡座1的上表面,其卡放第一滚珠17的腔室开口朝上;由于床头卡座1是卡固在病床床头上的,而病人躺于病床上时,脑室距离病床床头还有一定距离,因此为尽可能的保证支撑杆6能够垂直于病人脑室正上方,在第一滚珠17上固连有延伸杆18,并在第一球座16的腔室口沿处沿周向均匀间隔开设有4个与延伸杆18相适配的卡槽19(如图2所示),当然卡槽19也可为2个,确保延伸杆18在卡固于卡槽19内时,其轴线与第一球座16的轴线垂直,同时使延伸杆18能够向着病人脑室正上方平行延伸;延伸杆18的杆壁上垂直固连有由第二球座20和第二滚珠21构成的第二万向球,支撑杆6的下端固连于第二滚珠21上,为使支撑杆6在调整角度时能够稳固支撑,第一滚珠17和第一球座16、第二滚珠21和第二球座20均采用紧配合铰接,使延伸杆18和支撑杆6在调整角度后能够支撑稳固。另外,为方便直观准确的观察支撑杆6是否调整到垂直于病人脑室正上方,在支撑杆6上还可设置与其轴线垂直的水准泡22,通过水准泡22来快速调整支撑杆6的角度,确保其垂直于病人脑室正上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