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汗蒸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19821发布日期:2020-08-11 21:35阅读:939来源:国知局
艾灸汗蒸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艾灸保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可对人体整体进行艾熏理疗,治疗效果好的艾灸汗蒸床。



背景技术:

所谓艾灸疗法,是利用艾叶作原料,制成艾绒,在一定的穴位上,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燃烧,直接或间接地施以适当温热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而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

艾灸,具有温阳补气、祛寒止痛、补虚固脱、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近几年由于中医养生文化重新兴起,人们又重视起具有神奇疗效的艾灸疗法。艾灸养生在国内有着极好的群众基础和文化背景,有着很好的市场发展前景,艾灸养生也正成为保健养生行业的主导。

当前的中医艾灸治疗及艾灸保健实践中,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施灸方法:

第一、直接悬灸法,该方法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第二、间接温灸法,该方法是利用铜制灸器、不锈钢灸器、竹制灸器具等作为温灸器来施灸。温灸器筒底有尖有平,筒内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

上述直接悬灸法和间接温灸法,始终有四个较显著的缺点,影响到艾灸的治疗效率以及保健效果,甚至影响到这一中华医学瑰宝的进一步发扬和光大。

第一、直接悬灸法将燃烧的艾条置于身体穴位附近,主要的温热能量随烟气流失于空气中,真正作用于人体皮肤的烟气热量不足30%,大大影响了艾灸的效果。

第二、直接悬灸法将燃烧的艾条置于身体穴位附近,主要的温热能量随烟气流失于空气中,对熏蒸人员以及被熏蒸人员周围的环境是一种很难避免的空气污染,影响到艾灸这一疗法的商业化推广。

第三、间接温灸法将艾条燃烧后的烟气密闭于温灸器具内,虽然避免了烟气外逸带来的能量流失,使得大部分的温热能量能直接作用于皮肤和穴位,但艾条燃烧后产生的各种有益物质被禁锢于温灸器内,没法完全作用于人体穴位,影响到艾灸的效果。

第四、无论是直接悬灸法还是间接温灸法,其所作用的人体部位均为有限,一般只能对3至4个穴位予以施灸,无法做到对全身主要穴位同时施灸,影响到艾灸施灸的效率。

现有的艾灸床等相关产品中,施灸的穴位较少,影响到艾灸熏蒸的治疗效率,且功能单一,不具备其他有益功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艾灸汗蒸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艾灸汗蒸床,包括底板、盖子,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艾灸箱,艾灸箱的上方设有汗蒸间,盖子盖在汗蒸间上,盖子用棉花布制成,盖子四周超过汗蒸间垂下,盖子四周用松紧带固定;

所述艾灸箱内设有艾灸盒容纳腔,艾灸盒容纳腔的两端各滑动设置有一艾灸盒;

所述汗蒸间的中部设有艾灸凹槽,艾灸凹槽的底部设有艾灸通孔,所述汗蒸间的后端设有脚部按摩板,按摩板的前端面设有若干按摩轮;所述艾灸盒内设有艾灸柱放置槽,所述艾灸盒的顶部设有艾灸盒网盖,所述艾灸箱的两端枢接有箱门。

进一步的,所述汗蒸间的后端设有按摩板容纳槽,所述按摩板枢接在所述按摩板容纳槽的后边沿上。

进一步的,所述按摩板的前端面上由上至下依次均匀设置有若干横向连接杆,所述按摩轮滚动设置在所述横向连接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汗蒸间的前端设有枕头容纳槽,所述枕头容纳槽内设有枕头。

进一步的,所述艾灸箱的侧壁上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内设有温度计。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自锁万向轮。

进一步的,所述艾灸盒容纳腔的底部两侧设有滑槽,所述艾灸盒的底部两侧设有滚轮,所述滚轮位于所述滑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汗蒸间的侧面设有汗蒸间门。

进一步的,所述艾灸盒的前端、所述艾灸箱的箱门及所述汗蒸间门上均设有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艾灸箱使艾灸烟聚集,对人体整体进行艾灸,可随时观察艾灸箱内温度,当温度过高时,可打开艾灸箱的箱门,及时调整降低艾灸温度,以免灼伤皮肤;底板的底部设置自锁万向轮使整个床体可移动至任意位置,以便使用者使用;在进行艾灸汗蒸的同时还能对足底进行按摩;艾灸汗蒸床结构简单,外形美观,使用舒适,艾灸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艾灸汗蒸床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艾灸汗蒸床的内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艾灸汗蒸床的艾灸盒的结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艾灸汗蒸床的汗蒸间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艾灸汗蒸床的脚部按摩板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艾灸汗蒸床的盖子的结构图。

图中:1-底板;2-艾灸箱;3-汗蒸间;4-艾灸盒容纳腔;5-艾灸盒;6-艾灸凹槽;7-艾灸通孔;8-按摩板;9-按摩轮;10-艾灸柱放置槽;11-艾灸盒网盖;12-箱门;13-按摩板容纳槽;14-横向连接杆;15-枕头;16-观察窗;17-温度计;18-把手;19-滑槽;20-滚轮;21-自锁万向轮;22-枕头容纳槽;23-汗蒸间门、24-盖子、25-松紧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艾灸汗蒸床,包括底板1、盖子24,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艾灸箱2,艾灸箱2的上方设有汗蒸间3,盖子24盖在汗蒸间3上,盖子24用棉花布制成,盖子24四周超过汗蒸间3垂下,盖子24四周用松紧带25固定,防止艾灸烟漏出;

所述艾灸箱2内设有艾灸盒容纳腔4,艾灸盒容纳腔4的两端各滑动设置有一艾灸盒5;汗蒸间3的中部设有艾灸凹槽6,艾灸凹槽6的底部设有艾灸通孔7,所述汗蒸间3的后端设有脚部按摩板8,按摩板8的前端面设有若干按摩轮9;

所述艾灸盒5内设有艾灸柱放置槽10,艾灸盒5的顶部设有艾灸盒网盖11,所述艾灸箱2的两端枢接有箱门12,箱门12可与艾灸箱2进行密封连接,以避免艾灸盒容纳腔4内的艾灸烟从艾灸箱2的侧面流入空气中,该密封连接方式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清楚如何使箱门12与艾灸箱2进行密封连接,例如,冰箱的箱门与箱体的连接方式。

底板1可支撑整个艾灸汗蒸床的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使用安全可靠,同时,可用于支撑艾灸箱2。在实际应用中,也可将底板1设置成支撑腿以支撑汗蒸间3,艾灸箱2连接在汗蒸间3的下方,也可实现同样的效果。

艾灸箱2内设置的艾灸盒容纳腔4用来容纳艾灸盒5,艾灸盒5可滑动的设置于艾灸盒容纳腔4内,以方便放入和取出艾灸材料。

具体的,如图2所示,在艾灸盒容纳腔4的底部两侧设置滑槽19,如图3所示,在艾灸盒5的底部两侧设置有与滑槽19相配合的滚轮20,艾灸盒5内设置艾灸柱放置槽10,将点燃的艾灸柱放入艾灸柱放置槽10中,然后将艾灸盒5推入艾灸盒容纳腔4内即可,通过把手18可拉出艾灸盒5。

在汗蒸间3上设置艾灸凹槽6,艾灸凹槽6的底部设置艾灸通孔7,艾灸通孔7与放置有点燃的艾灸材料的艾灸盒5相连通,使用者躺入艾灸凹槽6内后,艾灸盒5内产生的艾灸烟通过艾灸通孔7对人体进行艾灸汗蒸治疗。艾灸凹槽6具有一定的深度,艾灸凹槽6可使艾灸烟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使艾灸汗蒸效果更好。

汗蒸间3的后端同时设置有脚部按摩板8,当使用者脱下衣服躺入艾灸凹槽6后,脚心可抵触至按摩板8,通过按摩板8为脚部进行按摩。具体的,按摩板8上设置若干按摩轮9对脚底进行按摩。

如图4所示,汗蒸间3的一侧设有汗蒸间门23,汗蒸间门23的设置可方便行老人或残疾者使用,如,打开汗蒸间门23,坐在汗蒸间3的边沿上,然后将腿及双脚移入艾灸凹槽内,将头部放入枕头容纳槽22内,先盖上盖子24,四周固定好,最后关上汗蒸间门23进行艾灸汗蒸治疗。

如图5所示,按摩板8的前面上下依次设置多个横向连接杆14,按摩轮9可转动的设置在横向连接杆14上,使用者躺入艾灸凹槽6后,通过脚部接触按摩轮9可使按摩轮9在横向连接杆14上转动,对脚部起到按摩作用,使用舒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汗蒸间3的后端设有按摩板容纳槽13,所述按摩板8枢接在所述按摩板容纳槽13的后边沿上。在不使用的状态下,可将按摩板8旋转至按摩板容纳槽13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汗蒸间3的前端设有枕头15。枕头15的设置可使使用者的头部放置更舒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艾灸箱2的侧壁上设有观察窗16,所述观察窗16内设有温度计17。通过观察窗16可与艾灸箱的艾灸盒容纳腔4相连通,观察窗116通过透明盖进行密封,内部设置温度计17,使用者通过温度计17对艾灸盒容纳腔4内的温度进行观测,以便随时打开箱门进行降温,以达到合适的艾灸温度,避免灼伤使用者的皮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在所述底板1的底部设有自锁万向轮21。通过自锁万向轮21可使整个床体移动至任意使用位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汗蒸间3上设置底部带有艾灸通孔7的艾灸凹槽6,使用者可躺入艾灸凹槽6内,盖上盖子24,通过艾灸通孔7与艾灸盒相连通,对身体进行艾灸治疗;通过密封箱门12的设置,使艾灸烟可聚集与艾灸盒容纳腔内,通过艾灸通孔7对人体进行艾灸治疗,艾灸效果好;通过设置观察艾灸盒容纳腔温度的观察窗16,在观察窗16内设温度计17对温度进行观察,以便及时打开箱门12进行降温,避免温度过高灼伤皮肤,使用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