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人体侍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91194发布日期:2020-07-07 14:23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失能人体侍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失能人体侍护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可见的人体侍护器,功能大多比较简单,没有集成。特别是对“高度或全部失能”人体的侍护,没有专用的设备,以至于职业的养老机构,都不愿接收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病人入住。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重担全都落在了子女身上,不仅子女们压力很大,老人们也会心怀愧疚。因此在当今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需要有集成多功能的“失能人体侍护器”的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失能人体侍护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侍护器功能单一,对护理人员依赖性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失能人体侍护器,其中,包括:

具有圆弧上表的底座、设置有半圆形转轨的仰卧床架和设置有半圆形转轨的俯卧床架,所述仰卧床架的半圆形转轨与所述底座的圆弧上表开口方向相同并通过所述底座圆弧上表凹面四个角位设置的托轮转动承接,所述底座远离圆弧上表凹面的底部设置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仰卧床架的半圆形转轨传动连接并能够带动所述仰卧床架转动,所述仰卧床架的凹面内设置能够装拆的仰卧床板,所述俯卧床架的凹面内设置能够装拆和调节高低的俯卧床板,所述俯卧床架通过卡扣装置与所述仰卧床架开口相对的活动连接,所述仰卧床架和所述俯卧床架的连接面留有容人空间,当失能人体处于所述容人空间中时,可以通过在失能人体身旁填补缓冲物,并调节所述俯卧床板的高低,使失能人体随床架转动时适度压紧没有晃动,从而实现安全翻身。

优选地,所述底座还包括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的自动锁止变速箱,所述俯卧床架与所述仰卧床架连接后,能够被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自动锁止变速箱带动进行双向转动和止停,其转动角度为-23~+180度。

优选地,所述仰卧床板分为第一仰卧床板、第二仰卧床板、第三仰卧床板,所述第一仰卧床板和所述第二仰卧床板铰接,所述第二仰卧床板和所述第三仰卧床板铰接,所述第二仰卧床板固定并且中间位置设置有排便口,所述排便口下方设置导便器。

优选地,所述俯卧床板分为第一俯卧床板、第二俯卧床板、第三俯卧床板、第四俯卧床板。

优选地,所述底座远离圆弧上表凹面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清水箱,与所述清水箱并排设置可抽放的集污箱,所述集污箱上口与所述导便器出口对接。

优选地,所述底座还包括弧形集水槽,所述弧形集水槽包括可拆装的第一弧形拼块和第二弧形拼块,所述第一弧形拼块和第二弧形拼块从所述底座圆弧上表的两端向外延伸,所述弧形集水槽底部出口与所述集污箱上口连接。

优选地,所述底座侧面居中位置设置可拆装的支架导流管,所述支架导流管上部设置可装拆并能以导流管为轴旋开的面盆、桌台,所述支架导流管下端用软管接入集污箱。

优选地,所述俯卧床架远离俯卧床板的凹面设置有送风管。

优选地,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走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包括具有圆弧上表的底座、设置有半圆形转轨的仰卧床架和设置有半圆形转轨的俯卧床架,其中仰卧床架的半圆形转轨与底座的圆弧上表开口方向相同并且通过底座圆弧上表凹面四个角位设置的托轮转动承接,同时底座远离圆弧上表凹面的底部设置驱动电机,在驱动电机和仰卧床架、俯卧床架上设置的半圆形转轨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实现仰卧床架和俯卧床架的转动,其中仰卧床架的凹面内设置能够装拆的仰卧床板,俯卧床架的凹面内设置能够装拆和调节高低的俯卧床板,俯卧床架通过卡扣装置与仰卧床架开口相对的活动连接,并且仰卧床架和俯卧床架的连接面留有容人空间,当失能人体处于所述容人空间中时,可以通过在失能人体身旁填补缓冲物,并调节所述俯卧床板的高低,使失能人体随床架转动时适度压紧没有晃动,从而实现安全翻身。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失能人体侍护器可以实现失能人体在脱离护理人员的情况下的安全翻身,并且克服现有侍护器功能单一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失能人体侍护器的其他优点将在下文具体实施方式中详细介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失能人体侍护器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失能人体侍护器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卧床架示意图。

图中:1-底座、2-仰卧床架、3-俯卧床架、4-托轮、5-驱动电机、6-仰卧床板、7-俯卧床板、8-卡扣装置、9-半圆形转轨、11-自动锁止变速箱、12-清水箱、13-集污箱、14-弧形集水槽、15-支架导流管、16-走轮、21-第一仰卧床板、22-第二仰卧床板、23-第三仰卧床板、31-第一俯卧床板、32-第二俯卧床板、33-第三俯卧床板、34-第四俯卧床板、35-送风管、141-第一弧形拼块、142-第二弧形拼块、151-支架台、221-排便口、222-导便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具有圆弧上表的底座1、设置有半圆形转轨9的仰卧床架2和设置有半圆形转轨9的俯卧床架3,其中仰卧床架2的半圆形转轨9与底座1的圆弧上表开口方向相同并通过底座1圆弧上表凹面四个角位设置的托轮4转动承接,在底座1远离圆弧上表凹面的底部设置有驱动电机5,通过驱动电机5与仰卧床架2的半圆形转轨9传动连接来带动仰卧床架2转动,仰卧床架2的凹面内还设置有能够装拆的仰卧床板6,相应的,俯卧床架3的凹面内设置有能够装拆以及调节高低的俯卧床板7,其中俯卧床架3通过卡扣装置8与仰卧床架2开口相对的活动连接,并且仰卧床架2和俯卧床架3的连接面留有适当的容人空间,当失能人体处于该容人空间中时,可以通过在失能人体身旁填补缓冲物,并调节俯卧床板7的高低,使失能人体随床架转动时适度压紧没有晃动,从而实现失能人体的安全翻身。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底座1还包括与驱动电机5传动连接的自动锁止变速箱11,当俯卧床架3与仰卧床架2连接后,在驱动电机5和自动锁止变速箱11的带动下,俯卧床架3与仰卧床架2可以进行双向转动和止停,转动角度为-23~+180度,当仰卧床架2在±23度范围转动时,可以通过失能人体自重压迫点的不停转移,从而帮助失能人体避免“褥疮”的产生,当俯卧床架3与仰卧床架2发生180度的转动时,可以帮助失能人体实现翻身。

优选地,仰卧床板6分为第一仰卧床板21、第二仰卧床板22、第三仰卧床板23,第一仰卧床板21和第二仰卧床板22通过铰接连接,第二仰卧床板22和第三仰卧床板23也通过铰接连接,其中第二仰卧床板22固定并且中间位置设置有排便口221,排便口221下方相应的设置导便器222,因此,第一仰卧床板21和第三仰卧床板23均可以通过铰接点转动,从而实现失能人体仰卧状态和坐立状态的互相转换。在实际应用中,第一仰卧床板21围绕铰接点向下转动一定角度后,可以放置特制洗脚盆等装置,不用移动失能人体即可为其洗脚。当然,第一仰卧床板21、第二仰卧床板22、第三仰卧床板23之间的连接方式并不限定为铰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其他合适的连接方式也是可以的,例如通过汽车座椅调节器实现两个床板之间的转动连接等等,采用类似的替换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优选地,俯卧床板7分为第一俯卧床板31、第二俯卧床板32、第三俯卧床板33、第四俯卧床板34,当失能人体需要翻身时,可以通过分别调节第一俯卧床板31、第二俯卧床板32、第三俯卧床板33和第四俯卧床板34的高低,使得失能人体各部位处于适度压紧的状态,避免晃动造成二次伤害。

此外,在底座1远离圆弧上表凹面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清水箱12,与清水箱12并排设置可抽放的集污箱13,集污箱13的上口与导便器222的出口对接,便于脏污导入集污箱13。

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底座1还包括弧形集水槽14和从底座1的圆弧上表两端向外延伸的第一弧形拼块141和第二弧形拼块142,其中弧形集水槽14底部出口与集污箱13上口连接,护理人员可以直接帮助仰卧于仰卧床板6上的失能人体洗澡,弧形集水槽14可将洗澡的脏水直接导入集污箱13。

此外,底座1侧面居中位置设置可拆装的支架导流管15,支架导流管15上部设置可装拆并能以支架导流管15为轴旋开的面盆、桌台,支架导流管15下端用软管接入集污箱13。在实际操作中,当失能人体处于坐立状态时,可以通过支架导流管15上设置的面盆和桌台,帮助失能人体进行洗漱、喂食等操作。

此外,在俯卧床架3远离俯卧床板7的凹面上还设置有送风管35,送风管35可外接调温风机,实现对失能人体的降温和供暖。

此外,底座1的底部还设置有走轮1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