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脂肪收集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35189发布日期:2020-07-10 16:07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一种脂肪收集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脂肪收集罐。



背景技术:

自体脂肪因来源丰富,取材方便,无排异,操作简单,填充外形好,不存在疾病传染,术后不遗留瘢痕等多项优点,已广泛用于临床,在整形外科更是成为组织填充,创面修复的常用手段。但其移植存活率,尤其长期存活的不确定性至今仍是限制其应用的主要障碍。提高移植后脂肪的存活率尤其长期存活率,仍是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大量研究显示:目前移植脂肪组织体积仍然只能保留50%-80%。

研究显示:移植早期,脂肪组织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依靠周围组织液提供营养,脂肪细胞在距受区组织间液1.5±0.5mm内生存良好,术后5天新生血管由移植物周边开始萌发,但如脂肪颗粒直径超过2mm,受组织液弥散距离限制,脂肪颗粒中心脂肪细胞因获取营养及氧气受限而发生液化、坏死。所以,移植的脂肪在受区早期获取营养、及时建立血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脂肪颗粒直径。

2001年,zuk等第一次在脂肪组织中发现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称为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stemcells,adscs)。与骨髓来源mscs一样,adscs同样具有良好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但脂肪干细胞获取更方便,且痛苦更小,更重要的是脂肪组织中干细胞含量为骨髓的500~1000倍。adscs在脂肪移植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提高游离移植脂肪组织内的血管密度,帮助移植物早期建立及时且充分的血供;另一方面可以分化为脂肪细胞,补充减少的脂肪细胞数量,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移植脂肪的存活率。提高移植脂肪中adscs的含量。

大管径(这里指的是φ≥4mm,侧孔口径面积s≥10mm2的管径)抽脂针获取的脂肪颗粒大,而组织液的弥散距离有限,脂肪中心细胞因血运不佳坏死。因此,临床公认小管径(φ=2mm,s=1mm2)、低负压脂肪抽吸是脂肪移植成功的关键,大管径吸脂管不推荐用于脂肪移植吸脂。尽管小管径吸脂管吸脂具有诸多优势,但其所抽吸的颗粒脂肪内adscs含量较低,分析原因可能与adscs主要分布在脂肪组织的间质血管和筋膜结缔组织周围有关,由于血管及筋膜结缔组织的组织相对较致密且韧性较大的特点,导致小口径吸脂管所获取脂肪中adscs含量较供区adscs含量明显降低。

现在申请号为:201910125174.3,专利名称为一种体外细颗粒脂肪制备一体机,公开了一种采用大口径吸脂管吸脂,再通过切割装置切割脂肪的装置,此装置吸脂效率高、移植后脂肪的存活率高,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但是对这个装置进一步研究发现,其收集部分不方便拆卸、维护和消毒,有造成脂肪细菌污染的可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收集切割后脂肪、方便对装置拆卸和消毒、减少脂肪损耗、防止脂肪细菌污染的脂肪收集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脂肪收集罐,包括筒体62和滤筒63,所述筒体62的顶部开口,底部设有负压接口69与筒体62内腔连通,所述滤筒63由滤孔直径小于待过滤颗粒脂肪的滤网构成,所述滤筒63安装在筒体62内后四周与底部与筒体内壁设有间隙,所述滤筒63顶部开口,所述滤筒63的开口上密封安装有端盖61,所述滤筒63安装在筒体62内后端盖61与筒体62密封连接,所述端盖61上设有进出口68,所述进出口68通过滤筒63与负压接口69连通。上述结构采用分离式的筒体和滤筒,方便拆卸、维护和清洗,本装置的主体结构均采用食品级不锈钢或高分子材料材质制作,从而可高温高压灭菌,当切割后的脂肪经进出口抽吸到滤筒内后,滤除的血水等液体透过滤网在负压牵引下被吸走,从而实现脂肪的收集。在吸脂完成后,可以将滤筒和端盖一并从筒体中取出,再通过棉垫或纱布包裹在滤筒外侧吸除水分,这样不但可以有效的吸除剩下的多余水分,还可以避免脂肪直接接触棉垫或纱布,避免细菌污染,并减少脂肪因沾在棉垫或纱布表面导致脂肪损耗。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62外壁上设有自锁扣65,所述端盖61上设有密封垫67,所述滤筒63安装在筒体62内后,所述端盖61与筒体62开口边缘66通过密封垫67连接,并且通过筒体62上的自锁扣65与将端盖61紧压在筒体62开口边缘66上,使端盖61与筒体62密封。端盖通过密封垫、自锁扣等结构可靠的固定于筒体上,保证内部密封,保证负压系统的正常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端盖61设置在滤筒63内一侧设有以进出口68为倾斜中心的斜面形成底面与滤筒63直径相匹配的圆锥形的导流口64。端盖上导流口的设计在将脂肪取出时,使得脂肪可通过导流口导出,避免了脂肪在导出过程中卡在角落处不易流出造成损耗。

进一步的,所述脂肪收集罐6的负压接口69和端盖61上的进出口68上设有快速连接接头93。从而方便管路与本装置的快速连接和拆卸。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用于收集切割后脂肪、方便本装置的杀菌消毒,减少脂肪损耗,解决了收集过程中脂肪易污染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6、脂肪收集罐,61、端盖,62、筒体,63、滤筒,64、导流口,65、自锁扣,66、边缘,67、密封垫,68、进出口,69、负压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也涉及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如图1所示,一种脂肪收集罐6,包括筒体62和滤筒63,所述筒体62的顶部开口,底部设有负压接口69与筒体62内腔连通,所述滤筒63由滤孔直径小于待过滤颗粒脂肪的滤网构成,所述滤筒63安装在筒体62内后四周与底部与筒体内壁设有间隙,所述滤筒63顶部开口,所述滤筒63的开口上密封安装有端盖61,所述端盖61设置在滤筒63内一侧设有以进出口68为倾斜中心的斜面形成底面与滤筒63直径相匹配的圆锥形的导流口64。端盖上导流口的设计在将脂肪取出时,使得脂肪可通过导流口导出,避免了脂肪在导出过程中卡在角落处不易流出造成损耗。

所述筒体62外壁上设有自锁扣65,所述端盖61上设有密封垫67,所述滤筒63安装在筒体62内后,所述端盖61与筒体62开口边缘66通过密封垫67连接,并且通过筒体62上的自锁扣65与将端盖61紧压在筒体62开口边缘66上,使端盖61与筒体62密封,所述端盖61上设有进出口68,端盖61与筒体62密封后,所述进出口68通过滤筒63与负压接口69连通。端盖通过密封垫、自锁扣等结构可靠的固定于筒体上,保证内部密封,保证负压系统的正常工作。所述脂肪收集罐6的负压接口69和端盖61上的进出口68上设有快速连接接头93,

脂肪收集罐用于收集切割后的小颗粒脂肪,滤除血水。本装置采用食品级不锈钢或高分子材料材质制作,收集罐可整体高温高压灭菌。端盖设计成倒漏斗形状,中心有进出口,进出口的孔径约4~6mm,滤筒的滤孔大小为50~150目从而方便将水分及游离的油脂过滤,端盖通过密封垫67、自锁扣密封的固定于筒体上。筒体设计有负压接口,连接负压吸引器。使用时,当切割后的脂肪经进出口,抽吸到滤筒63内后,滤除的血水等液体在负压牵引下被吸走。吸脂完成后,将滤筒63和端盖61一并从筒体62中取出,以棉垫或纱布隔着滤筒网吸除水分(从而避免脂肪直接接触棉垫或纱布,不但可以有效的吸除水分,还能避免细菌污染,并减少脂肪因沾在棉垫或纱布表面导致脂肪损耗)。随后再将端盖61和滤筒63固定在筒体62上,通过自锁扣锁紧后,将滤筒63翻转,通过进出口将脂肪抽吸入注射器以供体内注射脂肪。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零件未说明具体尺寸或形状的,则该零件可以为与其结构相适应的任何尺寸或形状,且不论在其材料构成上作任何变化,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结构设计,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变形,均应认为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