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部体位摆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99783发布日期:2020-09-04 12:53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头部体位摆放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头部体位摆放器。



背景技术:

做ct或头部开刀手术时,需要调整和固定头部位置,辅助检查或手术,保证检查或手术时头部位置正确,从而防止检查产生的误差或手术出现的意外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头部体位摆放器,结构设计简单,易于制造使用;可以根据检查或手术时的需要调整患者头部位置,并进行固定防止发生移动。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头部体位摆放器,包括:底板、左侧板、右侧板、高低调节装置、俯仰调节装置、侧边夹紧装置,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分别设置在底板的两端,且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对称设置,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均与底板相垂直;所述高低调节装置设置在底板的上部;所述侧边夹紧装置设置在高低调节装置的上部,所述俯仰调节装置设置在侧边夹紧装置的上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头部体位摆放器,可以根据检查或手术时的需要调整头部的高低、俯仰等位置,可防止检查或手术时患者头部发生移动。

进一步的,上述的头部体位摆放器,所述左侧板居中处设置有第一窗口,所述第一窗口截面为n形,且所述第一窗口内配合设置有第一支撑块;所述右侧板居中处设置有第二窗口,所述第二窗口截面为n形,且所述第二窗口内配合设置有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二支撑块外侧还设置有多个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圆周均匀排列。结构设计简单,易于制造使用;窗口设计减少原材料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减轻整体重量。

进一步的,上述的头部体位摆放器,所述高低调节装置包括:第一丝杆、第一齿轮、传动杆、第一手柄、第二丝杆、第二齿轮,所述第一丝杆竖直设置在第一窗口内,且所述第一丝杆穿过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一丝杆与第一支撑块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套设在第一丝杆的下部;所述第二丝杆竖直设置在第二窗口内部,所述第二丝杆与第一丝杆相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二丝杆穿过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二丝杆与第二支撑块螺纹连接;所述第二齿轮套设在第二丝杆的下方;所述传动杆两端设置有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且所述第一螺纹与第一齿轮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螺纹与第二齿轮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手柄设置在传动杆端部,且所述第一手柄设置在靠近第一螺纹的一端。通过转动第一手柄带动传动杆转动,而后带动齿轮及丝杆转动,在通过丝杆与支撑块的配合,使支撑块在窗口内上下运动,实现了头部体位的高低调节。

进一步的,上述的头部体位摆放器,所述俯仰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底枕、第二手柄,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为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设置在底枕的两侧;所述第一支撑杆一端与底枕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远离底枕的一端与第一支撑块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一端与底枕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远离底枕的一端穿过第二支撑块与第二手柄连接。通过转动第二手柄及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传动,底枕随着第二手柄转动,实现俯仰角度的调节。

进一步的,上述的头部体位摆放器,所述第一支撑杆居中处设置有第一外花键;所述第二支撑杆居中处设置有第二外花键。结构设计简单,使连接稳定。

进一步的,上述的头部体位摆放器,所述第二手柄上还设置有限位销,所述限位销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手柄,所述限位销远离第三手柄的一端穿过第二手柄,且端部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销靠近和限位环的一端还套设有弹簧。将通过第三手柄将限位销拉出,然后调节俯仰角度,当俯仰角度调节到要求位置,放开第三手柄,使限位销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插入限位孔,实现了俯仰角度位置的固定。

进一步的,上述的头部体位摆放器,所述侧边夹紧装置包括:第一l形传动杆、第二l形传动杆、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齿轮、第四手柄、左侧枕、右侧枕,所述左侧枕设置在第一l形传动杆的顶端,所述第一l形传动杆上端套设在第一外花键上,且所述第一l形传动杆与第一外花键为花键配合连接,所述第一l形传动杆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齿条;所述右侧枕设置在第二l形传动杆上,述第二l形传动杆上端套设在第二外花键上,且所述第二l形传动杆与第二外花键为花键配合连接,所述第二l形传动杆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为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均设置在底枕上;所述第三齿轮设置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且所述第三齿轮上部与第一齿条配合连接,所述第三齿轮的下部与第二齿条配合连接;所述第四手柄设置在第三齿轮的端部,且所述第四手柄设置在靠近第二支撑板的一端。通过转动第四手柄带动第三齿轮,第三齿轮与第一齿条及第二齿条的配合下,第一l形传动杆和第二l形传动杆分别在第一外花键和第二外花键上相对运动或相向运动,实现了左侧枕和右侧枕相对或相向运动,完成侧边夹紧或放松的调节。

进一步的,上述的头部体位摆放器,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上部还设置有第一固定绑带;所述左侧枕和右侧枕的上部设置有第二固定绑带。头部体位调节完成后,通过绑带对患者头部进行固定,防止检查或手术过程中头部移动。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头部体位摆放器结构设计简单,易于制造使用;可以根据检查或手术时的需要调整患者头部位置,并进行固定防止发生移动,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头部体位摆放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头部体位摆放器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头部体位摆放器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头部体位摆放器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左侧板、21第一窗口、22第一支撑块、23第一固定绑带、3右侧板、31第二窗口、32第二支撑块、321限位孔、4高低调节装置、41第一丝杆、42第一齿轮、43传动杆、431第一螺纹、432第二螺纹、44第一手柄、45第二丝杆、46第二齿轮、5俯仰调节装置、51第一支撑杆、511第一外花键、52第二支撑杆、521第二外花键、53底枕、54第二手柄、541限位销、5411第三手柄、5412限位环、5413弹簧、6侧边夹紧装置、61第一l形传动杆、611第一齿条、62第二l形传动杆、621第二齿条、63第一支撑板、64第二支撑板、65第三齿轮、66第四手柄、67左侧枕、68右侧枕、69第二固定绑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如图1-5所示的头部体位摆放器包括:底板1、左侧板2、右侧板3、高低调节装置4、俯仰调节装置5、侧边夹紧装置6。所述左侧板2和右侧板3分别设置在底板1的两端,且所述左侧板2和右侧板3对称设置,所述左侧板2和右侧板3均与底板1相垂直,左侧板2和右侧板3的上部还设置有第一固定绑带23;所述左侧板2居中处设置有第一窗口21,所述第一窗口21截面为n形,且所述第一窗口21内配合设置有第一支撑块22;所述右侧板3居中处设置有第二窗口31,所述第二窗口31截面为n形,且所述第二窗口31内配合设置有第二支撑块32,所述第二支撑块32外侧还设置有多个限位孔321,所述限位孔321圆周均匀排列。所述高低调节装置4设置在底板1的上部;所述侧边夹紧装置6设置在高低调节装置4的上部,所述俯仰调节装置5设置在侧边夹紧装置6的上部。

高低调节装置4包括:第一丝杆41、第一齿轮42、传动杆43、第一手柄44、第二丝杆45、第二齿轮46,所述第一丝杆41竖直设置在第一窗口21内,且所述第一丝杆41穿过第一支撑块22,所述第一丝杆41与第一支撑块22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齿轮42套设在第一丝杆41的下部;所述第二丝杆45竖直设置在第二窗口31内部,所述第二丝杆45与第一丝杆相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二丝杆45穿过第二支撑块32,所述第二丝杆45与第二支撑块32螺纹连接;所述第二齿轮46套设在第二丝杆45的下方;所述传动杆43两端设置有第一螺纹431和第二螺纹432,且所述第一螺纹431与第一齿轮42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螺纹432与第二齿轮46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手柄44设置在传动杆43端部,且所述第一手柄44设置在靠近第一螺纹431的一端。

俯仰调节装置5包括:第一支撑杆51、第二支撑杆52、底枕53、第二手柄54,所述第一支撑杆51与第二支撑杆52为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撑杆51与第二支撑杆52设置在底枕53的两侧;所述第一支撑杆51一端与底枕5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51远离底枕53的一端与第一支撑块22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52一端与底枕5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52远离底枕53的一端穿过第二支撑块32与第二手柄54连接。第一支撑杆51居中处设置有第一外花键511;所述第二支撑杆52居中处设置有第二外花键521。所述第二手柄54上还设置有限位销541,所述限位销541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手柄5411,所述限位销541远离第三手柄5411的一端穿过第二手柄54,且端部设置有限位环5412,所述限位销541靠近和限位环5412的一端还套设有弹簧5413。

侧边夹紧装置6包括:第一l形传动杆61、第二l形传动杆62、第一支撑板63、第二支撑板64、第三齿轮65、第四手柄66、左侧枕67、右侧枕68。所述左侧枕67设置在第一l形传动杆61的顶端,所述第一l形传动杆61上端套设在第一外花键511上,且所述第一l形传动杆61与第一外花键511为花键配合连接,所述第一l形传动杆6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齿条611;所述右侧枕68设置在第二l形传动杆62上,述第二l形传动杆62上端套设在第二外花键521上,且所述第二l形传动杆62与第二外花键521为花键配合连接,所述第二l形传动杆6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齿条621;所述左侧枕67和右侧枕68的上部设置有第二固定绑带69。所述第一支撑板63和第二支撑板64为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撑板63和第二支撑板64均设置在底枕53上;所述第三齿轮65设置在第一支撑板63和第二支撑板64之间,且所述第三齿轮65上部与第一齿条611配合连接,所述第三齿轮65的下部与第二齿条621配合连接;所述第四手柄66设置在第三齿轮65的端部,且所述第四手柄66设置在靠近第二支撑板64的一端。

工作时,基于以上的结构基础,如图1-5所示,患者头部置于底枕53的上部,且在左侧枕67和右侧枕68之间。

转动第一手柄44带动传动杆43转动,通过传动杆43上的第一螺纹431与第一齿轮42配合及第二螺纹432与第二齿轮43的配合,带动第一齿轮42和第二齿轮43同步同方向转动,从而使第一丝杆41和第二丝杆45同步同方向转动;通过第一丝杆41与第一支撑块22的配合及第二丝杆45与第二支撑块32的配合,实现第一支撑块22和第二支撑块32同步上下运动,完成患者头部高低位置的调节。

拉动第三手柄5411使限位销541脱离限位孔321;转动第二手柄54,通过第二支撑杆52带动底枕53同步转动,当转动到要求的角度,松开第三手柄5411,使限位销541在弹簧5413的弹力作用下插入限位孔321,完成了患者头部俯仰角度的调节机固定。

转动第四手柄66带动第三齿轮65同步转动,通过第三齿轮65与第一齿条611及第二齿条621的配合,第一l形传动杆和第二l形传动杆分别沿第一外花键和第二外花键同时相向或相对运动,从而带动左侧枕67和右侧枕68相向或相对运动,实现了对患者头部两侧的固定或松开。

患者头部位置调节完成后,可通过第一固定绑带23和第二固定绑带69进行固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