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塑性弹性体垫片及含有该垫片的输液包装组合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80305发布日期:2020-07-31 21:51阅读:5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塑性弹性体垫片及含有该垫片的输液包装组合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塑性弹性体垫片及含有该垫片的输液包装组合盖,属于医药输液制品包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输液塑瓶包装通常由瓶体和组合盖两部分组成,输液软袋包装则由软袋、接口和组合盖三部分组成。常用的组合盖由外盖、内盖和胶垫三个零件组成,胶垫设在外盖和内盖之间。内盖和外盖通常为聚丙烯(pp)材质。由于传统的橡胶垫具有容易产生针刺落屑的弊端,国外一些企业逐渐在推出热塑性弹性体(tpe)材质的胶塞、胶垫,如美国gls公司的药用tpe胶垫,日本大冢tpe系列胶垫,美国west公司的热塑性弹性体输液胶塞等。目前,国内相关科研究所、医药包材企业也在积极开展药用tpe材料的研发和应用。

图1为现有的输液包装组合盖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输液包装组合盖包括外盖1、内盖2以及胶垫3.1,内盖2和胶垫3.1设于外盖1之内,胶垫3.1设于内盖2的上侧。图3为现有的胶垫的剖视图,为便于穿刺针穿透胶垫3.1,所述的胶垫3.1的上侧和下侧相对设置有针刺孔,针刺孔处的胶垫厚度为针刺厚度h,胶垫3.1的针刺厚度h为3.2mm以下,挂重在300克左右。胶垫3.1的上下侧边缘均设有固定槽,外盖1下侧以及内盖2上侧均设有凸起,分别嵌入到所述的固定槽中,用于固定胶垫3.1。所述的胶垫3.1的外缘形成有环状凸起,所述的外盖1和内盖2之间形成环形空间,所述环形凸起设于所述环形空间中,用于实现外盖1和内盖2之间的密封。环形凸起的侧壁5.1向外鼓出。

所述的输液包装组合盖的缺点在于:由于胶垫的高温膨胀系数比内盖、外盖大,在高温灭菌过程中,胶垫高温膨胀将外盖外壁向外挤压变形,冷却后变形的外盖无法复原,导致胶垫与外盖外壁之间产生缝隙,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漏液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上述原因造成的漏液现象的热塑性弹性体垫片及含有该垫片的输液包装组合盖。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塑性弹性体垫片,包括热塑性弹性体垫片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垫片本体的侧壁设有至少一个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的凹槽共有一个,沿所述热塑性弹性体垫片本体的周向延伸;或者,所述的凹槽共有多个,在所述热塑性弹性体垫片本体的周向上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的凹槽位于热塑性弹性体垫片本体的侧壁的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的凹槽的纵截面为不规则形状、弧形、梯形或方形。

进一步地,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垫片本体的上侧和/或下侧设置有至少一个针刺孔。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针刺孔处的热塑性弹性体垫片本体的厚度为针刺厚度h1,所述的针刺厚度h1为3.6mm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垫片本体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类椭圆形或8字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输液包装组合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盖、内盖以及上述的热塑性弹性体垫片,所述的内盖以及热塑性弹性体垫片设于外盖之内,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垫片设于内盖的上侧,外盖与内盖之间通过热塑性弹性体垫片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垫片本体的外缘形成有环状凸起,所述的外盖和内盖之间形成环形空间,所述的环形凸起设于所述的环形空间中。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环形凸起的宽度a比环形空间的宽度大。

进一步地,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垫片的上、下侧均设有固定槽,外盖下侧以及内盖上侧分别设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分别嵌入到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垫片上、下侧的固定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凸起的顶面为平面,或者,所述的第二凸起顶部为锯齿形结构。

更进一步地,所述锯齿形结构包含多个齿,所述齿的纵截面为三角形、梯形或方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热塑性弹性体垫片本体的侧壁上设置凹槽,在高温灭菌过程中,使膨胀的热塑性弹性体有足够的避让空间,凹槽的空间有效的吸收了热塑性弹性体的膨胀,不会因为热塑性弹性体高温膨胀而将外盖膨胀变形。由于外盖没有变形,冷却后的热塑性弹性体与外盖保持着良好的密封性能,在使用过程中不会造成漏液现象。

2、本实用新型增加了热塑性弹性体穿刺厚度,穿刺厚度在3.6mm以上,挂重在500克以上。在不增加穿刺力与落屑的情况下,针刺厚度的增加,有效的增加了挂重,减少了拔针漏液的风险。

3、本实用新型中热塑性弹性体垫片本体外缘的环状凸起的宽度比外盖和内盖之间的环形空间的宽度略大(略有过盈),增加了热塑性弹性体垫片与外盖、内盖之间的密封性能。

4、本实用新型的热塑性弹性体垫片只需一台单色注塑机和一副注塑垫片模具就可以生产,生产工艺大幅度的简化,生产场地小,杜绝了环境污染,减少了用工,降低了生产成本,延长了药品的质保期,产品性能优良,针刺落屑少。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输液包装组合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的输液包装组合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的胶垫的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一中的热塑性弹性体垫片剖视图;

图5为实施例二中的热塑性弹性体垫片侧视图;

图6为实施例一中的热塑性弹性体垫片俯视图;

图7为实施例三中的热塑性弹性体垫片俯视图;

图8为实施例四中的热塑性弹性体垫片俯视图;

图9为实施例一中的输液包装组合盖的内盖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五中的输液包装组合盖的内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热塑性弹性体垫片包括热塑性弹性体垫片本体3,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垫片本体3的侧壁设有一个环形的凹槽5,所述凹槽5沿所述热塑性弹性体垫片本体3的周向延伸。所述的凹槽5位于热塑性弹性体垫片本体3的侧壁的中部。所述的凹槽5可为的纵截面为不规则形状、弧形、梯形或方形等形状,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凹槽的纵截面为弧形,凹槽5的宽度与深度可以根据产品结构进行调整。

如图6所示,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垫片本体3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垫片本体3的上侧和下侧各设置有三个针刺孔4。所述的针刺孔4处的热塑性弹性体垫片本体3的厚度为针刺厚度h1,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针刺厚度h1为3.6mm。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输液包装组合盖,包括外盖1、内盖2以及上述的热塑性弹性体垫片3,所述的内盖2以及热塑性弹性体垫片3设于外盖1之内,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垫片3设于内盖2的上侧,外盖1与内盖2之间通过热塑性弹性体垫片3密封。

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垫片本体3的外缘形成有环状凸起5.3,所述的外盖和内盖之间形成环形空间5.4,所述的环形凸起5.3设于所述的环形空间5.4中。所述的环形凸起5.3的宽度a比环形空间5.4的宽度大。

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垫片的上、下侧均设有环形的固定槽6,外盖1下侧以及内盖2上侧分别设有环形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8,所述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8分别嵌入到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垫片上、下侧的固定槽6中,以对热塑性弹性体垫片进行固定。如图9所示,所述的第二凸起8的顶面为平面。

所述的外盖1的中部和边缘可以分离,所述外盖1的中部与拉环7固定连接,拉动拉环7时,所述的拉环7能够带动外盖1的中部和边缘分离,从而露出热塑性弹性体垫片本体3上侧的针刺孔4。

制作时,将热塑性弹性体垫片、外盖和内盖分别注塑成型后,再组装成输液包装组合盖。在高温灭菌过程中,所述的凹槽5能够给膨胀的热塑性弹性体垫片提供足够的避让空间,避免外盖被挤压变形,从而避免了漏液现象。

将所述的输液包装组合盖与输液塑瓶连接,或者,将所述的输液包装组合盖经接口与输液软袋连接,使用时,拉动外盖上的拉环7使外盖1的中部和边缘分离,露出热塑性弹性体垫片本体3上侧的针刺孔4,使用穿刺针从针刺孔4刺入即可实现输液或加药。

表一:热塑性弹性体垫片的检测标准与结论:

实施例二

类似于实施例一,区别在于,如图5所示,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垫片本体3的侧壁设有多个凹槽5,所述的凹槽5在所述热塑性弹性体垫片本体3的周向上均匀分布。

实施例三

类似于实施例一,区别在于,如图7所示,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垫片本体3的横截面为类椭圆形。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垫片本体3的上侧和下侧各设置有两个针刺孔4。

实施例四

类似于实施例一,区别在于,如图8所示,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垫片本体3的横截面为8字形。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垫片本体3的上侧和下侧各设置有两个针刺孔4。

实施例五

类似于实施例一,区别在于,如图10所示,所述的内盖2的第二凸起8的顶部为锯齿形结构。所述锯齿形结构包含多个齿,所述齿的纵截面可为三角形、梯形、方形等形状,本实施例为方形。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