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集尿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14253发布日期:2020-08-11 21:22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集尿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集尿袋。



背景技术:

集尿袋是收集尿液的消毒塑料袋。留置导尿是临床为了准确记录尿量、解决患者排尿困难而进行的一项最普遍且经常应用的护理操作,集尿袋本体是留置导尿必备的用品,需定期更换。留置导尿会带来一系列并发症,尤以泌尿系感染多发。

现有的集尿袋,多是将导尿管直接插入袋体内,这种排尿方式会产生噪音,虽然声音不大,但是在夜晚该噪音会影响到其他患者的休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集尿袋,旨在解决现有的集尿袋,多是将导尿管直接插入袋体内,这种排尿方式会产生噪音,虽然声音不大,但是在夜晚该噪音会影响到其他患者的休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便携式集尿袋,包括收集组件以及固定于所述收集组件顶部的管道组件,所述收集组件包括集尿袋本体、束腹带以及开设于所述集尿袋本体两侧的贯穿孔,所述束腹带通过所述贯穿孔贴合于所述集尿袋本体的外壁,所述管道组件包括导尿管、分流柱和分流盘,所述分流柱呈锥形,且所述分流柱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分流盘,所述分流盘固定于所述导尿管的内部,且所述导尿管的一端贯穿所述集尿袋本体,且所述导尿管靠近所述分流柱的一端与所述集尿袋本体的顶部内壁相齐平。

优选的,所述集尿袋本体的底部设有导出管和与所述导出管相适配的盖帽,所述导出管的一端贯穿所述集尿袋本体并与集尿袋本体相连通,且所述盖帽插接于所述导出管的另一端。

优选的,所述束腹带的一端固定有衔接环,所述束腹带的首尾通过所述衔接环相互绳结。

优选的,所述导尿管的内部并位于所述分流柱的正上方设有用于防止回流的单向阀,且所述单向阀固定于所述导尿管的内壁。

优选的,所述分流盘的内部开设有多个分流孔,所述分流孔呈圆形环绕于所述分流柱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导尿管远离所述单向阀的一端设有收集套,且所述收集套固定连接于所述导尿管。

优选的,所述贯穿孔的数量为四个,分别对应开设于所述集尿袋本体的四角。

优选的,所述束腹带的数量为两条,每条所述束腹带分别贯穿两个所述贯穿孔,且所述集尿袋本体通过束腹带贴合于患者腿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集尿袋,通过设置分流柱、分流盘、导尿管和束腹带,在使用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便可通过束腹带将集尿袋本体固定在患者的腿部之上,随后,患者排出的尿液便会通过导尿管导入到集尿袋本体的内部,同时,当尿液经过分流柱时,由于分流柱的圆锥形设置,便可打散尿液传输所形成的柱体,并对其进行分流,并利用分流盘将尿液顺着集尿袋本体的内壁导入集尿袋本体的内部,进而在分流柱和分流盘的作用下,可以减少尿液直接导入集尿袋本体内部而产生的冲击力,进而便减少了患者在小便时的声音产生,避免对他人产生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导尿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分流柱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收集组件;11、集尿袋本体;12、导出管;13、盖帽;14、束腹带;15、衔接环;16、贯穿孔;2、管道组件;21、收集套;22、导尿管;23、单向阀;24、分流柱;25、分流盘;26、分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集尿袋,包括收集组件1以及固定于收集组件1顶部的管道组件2,收集组件1包括集尿袋本体11、束腹带14以及开设于集尿袋本体11两侧的贯穿孔16,束腹带14通过贯穿孔16贴合于集尿袋本体11的外壁,管道组件2包括导尿管22、分流柱24和分流盘25,分流柱24呈锥形,且分流柱24的底部固定连接于分流盘25,分流盘25固定于导尿管22的内部,且导尿管22的一端贯穿集尿袋本体11,且导尿管22靠近分流柱24的一端与集尿袋本体11的顶部内壁相齐平。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集尿袋本体11的四角开设有贯穿孔16,当集尿袋本体11进行安装时,医护人员便可将束腹带14穿过两个贯穿孔16,并且,在束腹带14的一端上设置有衔接环15,进而当医护人员将束腹带14环绕在患者的腿部上之后,便可将束腹带14另一端穿过衔接环15,并多次来回穿过衔接环15,进而通过衔接环15便可实现束腹带14的首尾相连,进而便可将集尿袋本体11固定在患者的腿部之上,进而更加方便患者对集尿袋本体11的携带,避免了携带麻烦的问题。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的过程中,当患者需要进行集尿袋本体11的使用,首先,医护人员需要通过束腹带14将集尿袋本体11固定在患者的腿部之上,随后,再将导尿管22一端的收集套21套设于患者的下体,随后,当患者需要进行小便时,患者小便所产生的尿液便会通过收集套21进入到导尿管22的内部,并且,在导尿管22靠近集尿袋本体11的一端内部设置有分流柱24和分流盘25,进而当尿液通导尿管22进入到集尿袋本体11的内部之时,便会与导尿管22内部的分流柱24相接触,当尿液经过分流柱24时,由于分流柱24的圆锥形设置,便可打散尿液传输所形成的柱体,并对其进行分流,并流入到分流盘25上,同时,在分流盘25的内部开设有多个分流孔26,且分流孔26呈圆形环绕于分流柱24的底部,进而经过打散的尿液便会顺着分流柱24依次进入到分流盘25的内部的分流孔26中,并利用分流孔26使得尿液顺着集尿袋本体11的内壁导入集尿袋本体11的内部,并缓慢的进入到集尿袋本体11的内部,并通过集尿袋本体11对尿液进行收集,并且,在导尿管22的内部设置有单向阀23,单向阀23在使用过程中,只允许尿液单向的从导尿管22进入到集尿袋本体11的内部,可以防止尿液出现回流的现象,避免交叉感染的产生,进而在分流柱24和分流盘25的作用下,可以减少尿液直接导入集尿袋本体11内部而产生的冲击力,进而便减少了患者在小便时的声音产生,避免对他人产生影响。

进一步的,集尿袋本体11的底部设有导出管12和与导出管12相适配的盖帽13,导出管12的一端贯穿集尿袋本体11并与集尿袋本体11相连通,且盖帽13插接于导出管12的另一端。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的过程中,当集尿袋本体11在长时间的使用之后,内部已经出现满载的情况时,医护人员便可将集尿袋本体11取下,并在卫生间将盖帽13打开,进而集尿袋本体11内部的尿液便可通过导出管12排出。

进一步的,束腹带14的一端固定有衔接环15,束腹带14的首尾通过衔接环15相互绳结;贯穿孔16数量为四个,分别对应开设于集尿袋本体11的四角;束腹带14的数量为两条,每条束腹带14分别贯穿两个贯穿孔16,且集尿袋本体11通过束腹带14贴合于患者腿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集尿袋本体11进行安装时,医护人员便可将束腹带14穿过两个贯穿孔16,并且,在束腹带14的一端上设置有衔接环15,进而当医护人员将束腹带14环绕在患者的腿部上之后,便可将束腹带14另一端穿过衔接环15上,并多次来回穿过衔接环15上,进而通过衔接环15便可实现束腹带14的首尾相连,进而便可将集尿袋本体11固定在患者的腿部之上,进而更加方便患者对集尿袋本体11的携带,避免了携带麻烦的问题。

进一步的,导尿管22的内部并位于分流柱24的正上方设有用于防止回流的单向阀23,且单向阀23固定于导尿管22的内壁。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在导尿管22的内部设置有单向阀23,单向阀23在使用过程中,只允许尿液单向的从导尿管22进入到集尿袋本体11的内部,可以防止尿液出现回流的现象,避免交叉感染的产生。

进一步的,分流盘25的内部开设有多个分流孔26,分流孔26呈圆形环绕于分流柱24的底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分流盘25的内部开设有多个分流孔26,且分流孔26呈圆形环绕于分流柱24的底部,进而经过打散的尿液便会顺着分流柱24依次进入到分流盘25的内部的分流孔26中,并利用分流孔26使得尿液顺着集尿袋本体11的内壁导入集尿袋本体11的内部,并缓慢的进入到集尿袋本体11的内部。

进一步的,导尿管22远离单向阀23的一端设有收集套21,且收集套21固定连接于导尿管22。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便需要将导尿管22一端的收集套21套设于患者的下体之上,随后,当患者需要进行小便时,患者小便所产生的尿液便会通过收集套21进入到导尿管22的内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