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血管内异物抓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29826发布日期:2020-07-29 02:38阅读:7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血管内异物抓捕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介入手术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血管内异物抓捕器。



背景技术:

随着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不断普及推广,以及中心静脉导管、静脉输液港、picc等血管内植入物技术的广泛应用,介入器械断裂、导管脱落时有发生,或者患者外伤后血管内产生异物,这时需要将这些异物取出。

目前常规鹅颈抓捕器及三环形异物圈套器,是利用圈套装置抓住异物的头端并将其取出,但如果异物的头端因嵌入细小血管、或血栓时,导致常规圈套装置无法抓获,因此将给异物取出过程造成极大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新型血管内异物抓捕器,具有结构简单、有利于快速准确抓捕血管内异物,缩短介入治疗的时间,提高手术效率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血管内异物抓捕器,包括:双腔导管;穿设于所述双腔导管一腔室内的、且头部呈未闭合式环形的、用于从异物中部实现异物勾取的辅助抓捕导丝;穿设于所述双腔导管另一腔室内的、且头部呈闭合式环形的、用于在所述辅助抓捕导丝勾取异物后捕获所述辅助抓捕导丝头端的圈套器;设于所述圈套器尾端的、用于将所述圈套器相对所述辅助抓捕导丝头部进行锁定的第一扭控器;以及,设于所述辅助抓捕导丝尾端的、用于将所述辅助抓捕导丝相对所述双腔导管进行锁定的第二扭控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双腔导管包括:导管本体;连通于所述导管本体尾端的、分别供所述辅助抓捕导丝和所述圈套器插入且整体呈y型的接头;以及,设于所述导管本体头端的、在x射线下具有可视性的金属标记。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辅助抓捕导丝的头端设有供所述圈套器捕获的、且防止所述圈套器脱离的弯钩。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圈套器和所述辅助抓捕导丝的头部为柔软弹性形状记忆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柔软弹性形状记忆材料为镍钛合金。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新型血管内异物抓捕器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圈套器、所述辅助抓捕导丝送入所述双腔导管内的辅助输送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导管本体长100cm,所述接头长6cm。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辅助抓捕导丝和所述所述圈套器的长度均为150cm,所述辅助抓捕导丝头部的未闭合式环形的最大直径为15mm,最小直径为12mm;所述圈套器头部的闭合式环形直径为15mm。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辅助抓捕导丝的头端为圆钝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新型血管内异物抓捕器,通过采用一头部设置有未闭合式环形的辅助抓捕导丝,当异物的端部无法抓捕时,利用辅助抓捕导丝的未闭合特性,使辅助抓捕导丝从异物的中部实现勾取,再结合圈套器、第一扭控器对辅助抓捕导丝的头部进行锁定,最后收紧辅助抓捕导丝,并通过第二扭控器对辅助抓捕导丝进行锁定,使得辅助抓捕导丝头部勾取的异物抵接在双腔导管的头端,从而完成异物抓捕,整体结构简单,抓捕过程易于操作,可以快速准确抓捕血管内异物,大大缩短了介入治疗的时间,既有利于缩短医患在x射线下暴露的时间,又提高了手术的效率及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辅助抓捕导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辅助输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抓捕异物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01、异物;1、双腔导管;2、辅助抓捕导丝;21、未闭合式环形;22、弯钩;3、圈套器;31、第一扭控器;32、第二扭控器;11、导管本体;12、接头;13、金属标记;4、辅助输送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新型血管内异物抓捕器,如图1所示,包括:双腔导管1;穿设于双腔导管1一腔室内且头部呈未闭合式环形21的辅助抓捕导丝2,穿设于双腔导管1另一腔室内且头部呈闭合式环形的圈套器3,设于圈套器3尾端的第一扭控器31,设于辅助抓捕导丝2尾端的第二扭控器32,其中辅助抓捕导丝2用于从异物01中部实现异物01勾取,圈套器3用于在辅助抓捕导丝2勾取异物01后捕获辅助抓捕导丝2头端,第一扭控器31用于将圈套器3相对辅助抓捕导丝2头部进行锁定,第二扭控器32用于将辅助抓捕导丝2相对双腔导管1进行锁定。通过利用辅助抓捕导丝2的未闭合特性,使辅助抓捕导丝2从异物01的中部实现勾取,从而避开异物01端部的血栓或细小血管,提高抓捕过程的安全性能。

如图1所示,双腔导管1包括:导管本体11;连通于导管本体11尾端且分别供辅助抓捕导丝2和圈套器3插入两个接头12,其中导管本体11内开设有两个腔室,两个接口分别连通于其中一个腔室,两个接口整体呈y型,从而便于辅助抓捕导丝2和圈套器3在插入该双腔导管1的过程中能够更为顺利,同时对辅助抓捕导丝2和圈套器3分别进行锁定时能够互不干涉,从而起到较好的抓捕效果。本实施例中导管本体11头端还设有在x射线下具有可视性的金属标记13,其目的是即可方便手术中造影,胆汁引流减压,又能够方便定位,具体的该金属标记13具体为黄金。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辅助抓捕导丝2的头端设有供圈套器3捕获且防止圈套器3脱离的弯钩22,即辅助抓捕导丝2的为闭合式环形的端点高于环形最低点,即形成远离双腔导管1一端的弧形弯钩22。

在本实施例中,圈套器3和辅助抓捕导丝2的头部为柔软弹性形状记忆材料,具体为镍钛合金,在解除圈套器3和辅助抓捕导丝2头部的作用力后,圈套器3和辅助抓捕导丝2的头部将会恢复为抓捕前的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该新型血管内异物01抓捕器还包括用于将圈套器3、辅助抓捕导丝2送入双腔导管1内的辅助输送器4,由于导丝太细太滑,手术中带有乳胶手套的手难于在双腔导管1外灵活的控制导丝旋转或移动,故一般通过扭控器对导丝进行锁定,进而通过控制扭控器来控制导丝的移动,由于辅助输送器4和第一扭控器31、第二扭控器32均为应用较成熟的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做赘述。如图1所示,第一扭控器31、第二扭控器32接近双腔导管1的一端为圆台形,当调整好圈套器3及辅助抓捕导丝2的位置后,将第一扭控器31、第二扭控器32拧紧,使得第一扭控器31、第二扭控器32与双腔导管1的端部相配合,即可将圈套器3及辅助抓捕导丝2进行锁定。

在本实施例中,导管本体11长100cm,接头12长6cm。辅助抓捕导丝2和所述圈套器3的长度均为150cm,辅助抓捕导丝2头部的未闭合式环形的最大直径为15mm,最小直径为12mm;圈套器3头部的闭合式环形直径为15mm。且辅助抓捕导丝2的头端为圆钝状,进而确保辅助抓捕导丝2在勾取异物01的过程中不易损伤血管壁,提高手术安全性。

如图1和图4所示,在使用时,先由辅助抓捕导丝2从异物01的中部实现异物01勾取,再将圈套器3从辅助抓捕导丝2头端的弯钩22处穿入,从而捕获到辅助抓捕导丝2的头端,并停留在辅助抓捕导丝2的弯钩22位置,此时对圈套器3和辅助抓捕导丝2进行初步收紧,再拧动第一扭控器31,对圈套器3进行锁定,使圈套器3稳定捕获在辅助抓捕导丝2的弯钩22处,使得辅助抓捕导丝2实现对异物01的稳定抓取,最后再进一步收紧辅助抓捕导丝2,并通过第二扭控器32对辅助抓捕导丝2进行锁定,使得辅助抓捕导丝2头部勾取的异物01抵接在双腔导管1的头端,完成抓捕。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通过采用一头部设置有未闭合式环形21的辅助抓捕导丝2,当异物01的端部无法抓捕时,利用辅助抓捕导丝2的未闭合特性,使辅助抓捕导丝2从异物01的中部实现勾取,再结合圈套器3、第一扭控器31对辅助抓捕导丝2的头部进行锁定,最后收紧辅助抓捕导丝2,并通过第二扭控器32对辅助抓捕导丝2进行锁定,使得辅助抓捕导丝2头部勾取的异物01抵接在双腔导管1的头端,从而完成异物01抓捕,整体结构简单,抓捕过程易于操作,可以快速准确抓捕血管内异物01,大大缩短了介入治疗的时间,既有利于缩短医患在x射线下暴露的时间,又提高了手术的效率及安全性,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以上,仅用以说明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