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术后患者骶尾部和髋部的压疮防护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16358发布日期:2020-08-11 21:26阅读:6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术后患者骶尾部和髋部的压疮防护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用具技术领域,具体地是涉及一种术后患者骶尾部和髋部的压疮防护垫。



背景技术: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手术对人体是一个很大的应激,患者的活动能力下降,加上麻醉药和镇痛药的使用对感知觉的影响等因素增加了压疮发生的风险。压疮的重点在于预防;目前临床上用于预防压疮的措施除了常规护理(勤翻身,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外,还会预防性应用气垫床和减压敷料。现有技术有预防压疮的病床垫、防压疮短裤和防护垫圈等。

目前,临床上现有的防压疮护理用品有以下几种:防压疮短裤、垫枕、多功能床垫;那么这几种的防压疮护理用品均存在如下缺点。(1).现有的防压疮短裤不适用刚做完手术的患者,患者意识还没完全清醒,无法配合,而且身上还有尿管和引流管,无法术后立即使用。(2).现有的垫枕主要针对骶尾部,但患者翻身后,受压部位由骶尾部转为髋部,而髋部却没有保护措施。(3).现有的多功能床垫如果应用到医院里,由于病人高矮胖瘦不同,无法适用于每个病人。

术后患者会选择性的应用气垫床。术后第二天就可以下床活动的患者不使用气垫床,护士会嘱咐患者勤翻身,至少每2h翻身一次,保持床单元整洁干燥,但因为床单较硬,若患者因为疼痛或无力导致翻身幅度不够,也会压红骶尾部。卧床时间长的患者虽然使用了气垫床,但和患者皮肤密切接触的还是较硬的床单。减压敷料只能局部应用,预防范围有限,贴于患者的骶尾部,会降低患者的舒适度,频繁活动后敷料容易卷边,导致粘贴不牢需要更换。如果在床单上铺上透气柔软的防护垫,对骶尾部的压疮预防效果将会更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术后患者骶尾部和髋部的压疮防护垫;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压疮防护垫可以降低患者骶尾部和髋部承受的压力和摩擦力,预防压疮;使用方便,更易保持病床床面的平整;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术后患者骶尾部和髋部的压疮防护垫,包括防护垫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垫主体两侧设置有连接带,所述的连接带一端与防护垫主体相连,所述的连接带另一端连接有挂钩,所述的连接带上设置有用于调节连接带总体长度的带体长短调节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防护垫主体包括三层结构,分别为记忆海绵层、双面胶层、基底层,所述的记忆海绵层与基底层之间通过双面胶层连接在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双面胶层采用纳米无痕双面胶,所述的基底层采用复合面料。

具体地,所述的复合面料是将一层或多层纺织材料、无纺材料及其他功能材料经粘结贴合而成的一种新型材料,该材料的特点:透气、保暖、耐磨、防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护垫主体的基底层两侧设置有固定环,固定环与连接带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固定环设置有四个,两两对称设置于防护垫主体基底层的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连接带设置有四条,与固定环个数相对应,所述的连接带采用松紧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带上的带体长短调节装置采用日子型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带与挂钩连接处上方的连接带上设置有引流袋固定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的连接带和挂钩连接处上方2cm位置处设置有夹子固定扣,所述的引流袋固定夹固定在夹子固定扣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挂钩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的连接带通过挂钩的连接孔与挂钩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术后患者骶尾部和髋部的压疮防护垫,实现了压疮的预防性应用;通过所设置的挂钩、连接带以及设置在连接带上的带体长短调节装置,将防护垫主体固定到病床上,保证了患者在翻身后床单元的平整,避免了防护垫主体的移动、起褶皱,摩擦皮肤;解除压力是预防压疮的主要原则,除常规护理外,构成防护垫主体的记忆海绵层能够提供均匀表面压力分布,减轻术后患者骶尾部和髋部承受的压力和摩擦力,预防压疮的发生;使用简单、方便,制作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术后患者骶尾部和髋部的压疮防护垫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术后患者骶尾部和髋部的压疮防护垫的防护垫主体的记忆海绵层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术后患者骶尾部和髋部的压疮防护垫的基底层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术后患者骶尾部和髋部的压疮防护垫的带体长短调节装置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术后患者骶尾部和髋部的压疮防护垫的引流袋固定夹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术后患者骶尾部和髋部的压疮防护垫的挂钩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术后患者骶尾部和髋部的压疮防护垫与病床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患者躺在本实用新型一种术后患者骶尾部和髋部的压疮防护垫上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标记:1为防护垫主体、2为连接带、3为挂钩、4为带体长短调节装置、5为记忆海绵层、6为双面胶层、7为基底层、8为固定环、9为引流袋固定夹、10为夹子固定扣、11为引流袋、12为绑绳、13为悬吊环、14为引流管、15为病床。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术后患者骶尾部和髋部的压疮防护垫,包括与病床15相配合使用的防护垫主体1,所述的防护垫主体1放置于病床15上对应于患者的骶尾部和髋部区域,防护垫主体1的尺寸保证足够容纳下患者的骶尾部和髋部区域;所述的防护垫主体1两侧设置有连接带2,所述的连接带2一端与防护垫主体1相连,所述的连接带2另一端连接有与病床15两侧相钩接的挂钩3,所述的挂钩3与所述的连接带2上设置有用于调节连接带2总体长度的带体长短调节装置4。

所述的防护垫主体1包括三层结构,分别为记忆海绵层5、双面胶层6、基底层7,所述的记忆海绵层5与基底层7之间通过双面胶层6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双面胶层6采用纳米无痕双面胶,所述的基底层7采用复合面料。

具体地,所述的复合面料是将一层或多层纺织材料、无纺材料及其他功能材料经粘结贴合而成的一种新型材料,该材料的特点:透气、保暖、耐磨、防水;所述的记忆海绵层5能保证人体需要的透气性和吸湿性,有适当的保温性能,冬暖夏凉,比较耐用,人体接触感受很舒适。

所述防护垫主体1的基底层7两侧设置有固定环8,固定环8与连接带2相连;所述的固定环8设置有四个,两两对称设置于防护垫主体1基底层7的两侧;所述的连接带2设置有四条,与固定环8个数相对应,所述的连接带2采用松紧带;所述连接带2上的带体长短调节装置4采用日子型扣;所述连接带2与挂钩3连接处上方的连接带2上设置有引流袋固定夹9。

在所述的连接带2和挂钩3连接处上方2cm位置处设置有夹子固定扣10,所述的引流袋固定夹9固定在夹子固定扣10上;所述的引流袋固定夹9是用来悬挂引流袋11的,引流袋11上自带有悬吊环13、绑带12,引流袋固定夹9可以夹住引流袋11上的悬吊环13或绑带12。患者术后身上会带有与引流袋11相连的引流管14,护士将引流管的绑带系于床栏上以固定引流管。待患者翻身时,需先妥善安置引流管,防止引流管脱出,若需要松解绑带,此时会给护士和照顾者带来不便,而引流袋固定夹9由于操作简便,通过捏住引流袋固定夹9的夹柄即可实现将引流袋11松开,给护士和照顾者带来了便利。

所述的挂钩3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的连接带2通过挂钩3的连接孔与挂钩3相连。

本实用新型通过保证病人翻身后床面的平整和降低患者骶尾部和髋部承受的压力与摩擦力而实现压疮的预防;具体地,将挂钩3钩到病床15的床体两侧,调节松紧带与日子型扣将防护垫主体1固定于病床15上,并且松紧适宜。术后患者即使频繁翻身也能保持床单元的平整,提高病人的舒适度,降低了照顾者的负担。构成防护垫主体1的记忆海绵层5能够实现减压,可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它通过应力松弛适应外来压迫的表面形状,让最高点的压强降到最低,从而能避免有微循环压迫的部位,是长期卧床有效避免褥疮的垫护材料。构成防护垫主体1的基底层7为复合面料制成,其有两个作用:(1).固定和支撑记忆海绵层5,(2).连接松紧带,是实现调节的“桥梁”。

本实用新型利用挂钩3和带体长短调节装置将压疮防护垫固定到病床上,保证病人翻身后床面的平整;本实用新型的基底层7和记忆海绵层5的组合使用,能够达到减压和衔接作用。另外,除了所述的记忆海绵层5不可水洗和暴晒,自然风干;其余的部件均可以清洗消毒后循环使用。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