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科护理床用输液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92462发布日期:2020-07-14 17:21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科护理床用输液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液架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内科护理床用输液架。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内科护理床结构相对比较简单,通常不设置输液装置,在给病人进行输液时,需要将移动式输液架移至床身周围。由于病床周围的空间有限,为了避免输液过程中碰倒输液架带来危险,需要足够的大的空间放置输液架。

对此,专利申请号为cn201620055709.6提出一种带有输液架的内科护理床,包括床体以及与所述床体铰接设置的输液架,所述输液架包括主杆和伸缩杆,所述主杆上设置有可拆卸式固定座,所述固定座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主杆上,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输液瓶套,输液瓶套为加热式输液瓶套;所述伸缩杆上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的下方设置有螺栓调节器。上述方案使用时不仅不会受到地面固定物的影响,同时避免了输液过程中碰倒输液架,保证了输液的安全;输液完毕后可将固定座及输赢瓶套取下,转动铰链将输液架放入凹槽内,不影响护理床的美观和患者的舒适度,拆卸安装方便,节约空间。

但是,上述方案在使用时还存在缺陷:

上述方案不便于根据患者输液的方便程度进行调节输液架在床体的位置,从而使得输液时候能够自由选择左右手进行输液处理;同时上述方案还不能够部借助外界工具的情况下,快速的将床体与输液架进行拆卸,不能够在患者上厕所时候根据需要调节输液架的高度和长度;另外,还不能够对输液瓶放置的地方进行保温处理,从而极易使得输液瓶内药液受外界温度的较大影响,因而还需改进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科护理床用输液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科护理床用输液架,包括床体和u形滑轨,所述u形滑轨开设在床体上,且u形滑轨两侧壁延伸至床体左右外侧,所述u形滑轨纵截面为十字状且其内滑接有移动架,所述移动架下方周侧整体化设有与u形滑轨相匹配的环形盘,所述床体左右边均开设有与u形滑轨连通的卡接槽,且所述卡接槽内底部均铰接有用于限位移动架的卡接杆,所述移动架底端面通过螺钉安装有底盘座,所述底盘座底部四侧均匀安装有万向轮,所述移动架顶端且位于床体上方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伸缩结构ⅰ,所述伸缩结构ⅰ末端部通过螺钉安装有伸缩结构ⅱ,所述伸缩结构ⅱ末端底部均匀设有输液筒,所述输液筒内壁粘附有珍珠棉保温层,所述输液筒底部开设有输液瓶卡接口;

所述伸缩结构ⅰ和伸缩结构ⅱ的结构相同,所述伸缩结构ⅰ和伸缩结构ⅱ均包括有方形外筒和方形内杆,所述方形外筒内部安装有齿轮柱,所述齿轮柱的主轴延伸至方形外筒的外侧焊接有转把,所述方形内杆与齿轮柱相对侧还等距开设有齿条部,所述齿条部与齿轮柱相互啮合。

此项设置底盘座远离伸缩结构ⅱ的一侧自带有配重块,从而维持整个输液架的平衡性。

优选的,所述方形外筒外壁还均焊接有固定套,所述转把外壁等距开设有螺纹定位孔,所述固定套外壁还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有锁紧螺栓。

此项设置借助锁紧螺栓和螺纹定位孔的配合便于调节固定住转把的位置。

优选的,两个规格相同的所述卡接杆均沉没在对应的卡接槽内部,且两个所述卡接杆均为矩形状设置,两个所述卡接槽与床体外沿间的间距均为3cm。

此项设置借助卡接杆和卡接槽的配合便于限定住移动架的位置,便于移动架与床体进行拆装。

优选的,所述输液筒的数量为三个,每个所述输液筒上部均设有与伸缩结构ⅱ末端底部通过螺钉安装的安装盖,所述安装盖底部左右两端均焊接有弹簧,所述输液筒左右外壁均整体化设有凸块,若干个所述弹簧的末端分别对应焊接在凸块上部。

此项设置借助弹簧的设置便于调节安装盖和底部输液筒的位置,从而便于将输液瓶进行放置,当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时候,则输液筒和安装盖紧贴,在输液筒内壁粘附有珍珠棉保温层,从而利用珍珠棉保温层能够提升整个输液筒内的保温效果,进而间接提升输液时候的舒适度。

优选的,所述u形滑轨整体位于床体的两侧床体的床头部位。

采用上述技术手段能够实现的技术效果如下:

首先借助床体上的u形滑轨和移动架的滑接关系还便于移动整个输液架的位置,从而方便患者根据情况进行左手或者右手输液,进而提升了输液的便利性;同时通过卡接杆和卡接槽的配合便于将移动架从u形滑轨内滑离出去,进而方便输液架与床体进行分离,方便后续进行维修或者更换,减少使用成本;当患者需要进行上厕所时候,可将移动架从u形滑轨内滑离出去,借助万向轮将整个输液架进行移动,利用伸缩结构ⅰ和伸缩结构ⅱ中的转把带动相互啮合的齿轮柱和齿条部进行旋转,从而能够使得方形外筒和方形内杆的套接深度发生变动,当方形外筒和方形内杆调节到合适的位置时候,借助锁紧螺栓和螺纹定位孔的配合便于调节固定住转把的位置,从而能够稳定住整个伸缩结构ⅰ和伸缩结构ⅱ,在输液瓶放置和使用过程中,借助弹簧的设置便于调节安装盖和底部输液筒的位置,从而便于将输液瓶进行放置,当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时候,则输液筒和安装盖紧贴,在输液筒内壁粘附有珍珠棉保温层,从而利用珍珠棉保温层能够提升整个输液筒内的保温效果,进而间接提升输液时候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床体和移动架连接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床体和移动架脱离后的移动架及其外部组件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的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转把和固定套之间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汇总如下:1、床体;2、u形滑轨;3、移动架;4、卡接槽;5、卡接杆;6、底盘座;7、万向轮;8、伸缩结构ⅰ;801、方形外筒;802、方形内杆;803、齿轮柱;804、转把;805、齿条部;9、伸缩结构ⅱ;10、输液筒;11、输液瓶卡接口;12、固定套;13、螺纹定位孔;14、锁紧螺栓;15、安装盖;16、弹簧;17、珍珠棉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6可知,本实用新型一种内科护理床用输液架,包括床体1和u形滑轨2,所述u形滑轨2开设在床体1上,且u形滑轨2两侧壁延伸至床体1左右外侧,所述u形滑轨2纵截面为十字状且其内滑接有移动架3,所述移动架3下方周侧整体化设有与u形滑轨2相匹配的环形盘,所述床体1左右边均开设有与u形滑轨2连通的卡接槽4,且所述卡接槽4内底部均铰接有用于限位移动架3的卡接杆5,所述移动架3底端面通过螺钉安装有底盘座6,所述底盘座6底部四侧均匀安装有万向轮7,所述移动架3顶端且位于床体1上方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伸缩结构ⅰ8,所述伸缩结构ⅰ8末端部通过螺钉安装有伸缩结构ⅱ9,所述伸缩结构ⅱ9末端底部均匀设有输液筒10,所述输液筒10内壁粘附有珍珠棉保温层17,所述输液筒10底部开设有输液瓶卡接口11;

所述伸缩结构ⅰ8和伸缩结构ⅱ9的结构相同,所述伸缩结构ⅰ8和伸缩结构ⅱ9均包括有方形外筒801和方形内杆802,所述方形外筒801内部安装有齿轮柱803,所述齿轮柱803的主轴延伸至方形外筒801的外侧焊接有转把804,所述方形内杆802与齿轮柱803相对侧还等距开设有齿条部805,所述齿条部805与齿轮柱803相互啮合。

所述方形外筒801外壁还均焊接有固定套12,所述转把804外壁等距开设有螺纹定位孔13,所述固定套12外壁还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有锁紧螺栓14。两个规格相同的所述卡接杆5均沉没在对应的卡接槽4内部,且两个所述卡接杆5均为矩形状设置,两个所述卡接槽4与床体1外沿间的间距均为3cm。所述输液筒10的数量为三个,每个所述输液筒10上部均设有与伸缩结构ⅱ9末端底部通过螺钉安装的安装盖15,所述安装盖15底部左右两端均焊接有弹簧16,所述输液筒10左右外壁均整体化设有凸块,若干个所述弹簧16的末端分别对应焊接在凸块上部。所述u形滑轨2整体位于床体1的两侧床体1的床头部位。

为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结合附图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首先借助床体1上的u形滑轨2和移动架3的滑接关系还便于移动整个输液架的位置,从而方便患者根据情况进行左手或者右手输液,进而提升了输液的便利性;同时通过卡接杆5和卡接槽4的配合便于将移动架3从u形滑轨2内滑离出去,进而方便输液架与床体1进行分离,方便后续进行维修或者更换,减少使用成本;当患者需要进行上厕所时候,可将移动架3从u形滑轨2内滑离出去,借助万向轮7将整个输液架进行移动,利用伸缩结构ⅰ8和伸缩结构ⅱ9中的转把804带动相互啮合的齿轮柱803和齿条部805进行旋转,从而能够使得方形外筒801和方形内杆802的套接深度发生变动,当方形外筒801和方形内杆802调节到合适的位置时候,借助锁紧螺栓14和螺纹定位孔13的配合便于调节固定住转把804的位置,从而能够稳定住整个伸缩结构ⅰ8和伸缩结构ⅱ9,在输液瓶放置和使用过程中,借助弹簧16的设置便于调节安装盖15和底部输液筒10的位置,从而便于将输液瓶进行放置,当弹簧16处于压缩状态时候,则输液筒10和安装盖15紧贴,在输液筒10内壁粘附有珍珠棉保温层17,从而利用珍珠棉保温层17能够提升整个输液筒10内的保温效果,进而间接提升输液时候的舒适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