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刺治疗用针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17241发布日期:2020-12-08 14:47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刺治疗用针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针刺治疗用针具结构。



背景技术:

1976年,北京中医药大学针刀医学中心主任、针刀医学创始人朱汉章教授,当时还是江苏沐阳县一名中医骨伤科医生,在几经琢磨与实践的基础上,使用一支普通的9号注射器针头,为一名外伤所致手指屈伸障碍的农村老汉进行软组织松解后获得成功,解决了困扰许久的关节经络粘连问题,并由此受到启发,设计出了一个新的治疗器具—小针刀,经过逐渐积累总结,实用新型了“小针刀疗法”。

“小针刀疗法”的作用原理包括“针”与“刀”合一,通过激发经气、疏通气血,达到止痛作用。直接松解病灶周围组织的粘连、挛缩,降低周围组织压力,从而缓解神经、血管的压迫。解除肌肉痉挛,恢复正常生理结构,为周围组织重建创造条件。操作过程中的机械刺激,可产生内源性阿片肽物质,发挥止痛作用。

现有技术中“小针刀疗法”使用的器具包括多种不同的型号,手术时在切开线较长时,需在切开线上定若干进针刀点,并在不同进刀点刺入不同的型号的刀具进行治疗,才能达到彻底分离粘连组织的目的。可见,传统的“小针刀疗法”使用的刀具具有型号多,使用时需要进行多点刺入,为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痛苦。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实现“小针刀疗法”的治疗效果,同时减少刺入针数的器具,是迫切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针刺治疗用针具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针刺治疗用针具结构,包括:

针体,所述针体的前端形成有针尖结构;

针柄,所述针柄具有一端面开放另一端面密闭的管状结构,所述针体的由所述针柄的开放一端面插入所述针柄内部并与其过盈配合连接;

其中,所述针体的外径为0.49-0.53毫米,所述针尖结构的长度为0.8-2.2毫米。

优选地:所述针体的外径为0.5毫米,所述针尖结构的长度为2毫米。

优选地:所述针柄的表面形成有凹凸纹理,用以实现防滑。

优选地:所述针柄的材质为非金属材质。

优选地:所述非金属材质为高分子材料。

优选地:还包括套管,所述套管两端均开放;所述针体与所述针柄连接后位于所述套管内部且可沿所述套管内侧自由滑动,所述套管的长度小于所述针体与所述针柄连接后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针体与所述针柄连接后的长度与所述套管的长度之差与进针深度相同。

优选地:所述套管的管壁上形成有l型槽口,所述l型槽口的竖直段一端延伸至所述套管的上端面且开放,所述针柄的表面形成有横截面为t型的凸块;所述凸块用于由所述l型槽口的竖直段开放一端插入并旋转至所述l型槽口的水平段内实现卡固连接。

优选地:所述凸块的外侧面所在的圆形直径不大于所述套管的内径。

优选地:所述套管的材质为高分子材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一种针刺治疗用针具结构,在一种实现方式下,该结构可以包括针体,所述针体的前端形成有针尖结构;针柄,所述针柄具有一端面开放另一端面密闭的管状结构,所述针体的由所述针柄的开放一端面插入所述针柄内部并与其过盈配合连接;其中,所述针体的外径为0.49-0.53毫米,所述针尖的长度为0.8-2.2毫米。本申请提供的针刺治疗用针具结构,结构简单合理,相对于传统的针灸针具有直径大的特点,相对传统的针刀可以减少进针次数。可以实现一针多方向,一针多角度,针刺范围广。对肌束和筋膜进行治疗时应用针数少,可使肌原纤维丝变细变软,最多两根针,针刺无痛苦,治疗次数少,临床效果好。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针刺治疗用针具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针刺治疗用针具结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针柄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针体1、针尖结构11、针柄2、t型的凸块21、套管3、l型槽口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参见图1、图2、图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针刺治疗用针具结构,如图1所示,该针体1,所述针体1的前端形成有针尖结构11;

针柄2,所述针柄2具有一端面开放另一端面密闭的管状结构,所述针体1的由所述针柄的开放一端面插入所述针柄2内部并与其过盈配合连接;为了方便针柄在操作时拿捏,防止打滑,所述针柄的表面形成有凹凸纹理,用以实现防滑。为了降低加工难度以及降低制作成本,所述针柄的材质为非金属材质。具体的,所述非金属材质为高分子材料。本申请提供的针柄有别于传统针灸针的针柄,传统针灸针的针柄通常采用金属丝缠绕而成,传统手柄的制作工艺繁琐,且造价高。本申请采用管材套装的方式形成针柄,加工制作简单,且造价较低。

其中,所述针体1的外径为0.49-0.53毫米,所述针尖结构11的长度为0.8-2.2毫米。进一步的,所述针体的外径为0.5毫米,所述针尖的长度为2毫米。

本申请提供的针具结构为有传统的针灸针演变而来,传统的针灸针由于直径较小,刺入人体的组织后,由于直径小(最大直径为0.45毫米)不能够对组织实现很好的分离。传统的小针刀疗法的刀具,实现组织分离的原理是,采用刀具前端形成的刀面进行切割,由于刀具前端的刀面的宽度固定,为了实现对组织不同程度的分离,因此需要采用不同型号的刀具在同一进针点反复进针治疗。而本申请提供的针具结构,针具为圆锥形结构,前端向后端的直径逐渐变大,因此可以适用于多种不同程度的组织分离。同时该结构的针体相对传统的针灸针的直径更大,在刺入组织后只需留针一段时间即可实现对组织的分离。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针体的最佳直径为0.5毫米,经过长期大量的实验表明,小于0.5毫米的针体分离效果不好,而大于0.5毫米的针体在进行进针治疗时会为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且治疗效果与0.5毫米的针体的治疗效果相差较小。粗圆的针体直径大于0.53毫米以上,临床针刺治疗时患者痛苦较大,如果采用密集针刺手法则患者痛苦更大,这是针具直径较粗且针刺手法原始的短板,本申请实用新型人经过二十多年的临床试验,1.5万人次的治疗及临床实践表明,针体直径为0.5毫米,可以保证针刺无痛苦,进针滑利顺畅,同时临床治疗效果良好。

本申请提供的针具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制作为0.5x60以及0.5x100两种型号,针体可以采用不锈钢材质,在保证针体强度的同时使其具有良好的弹性,针尖为圆锥形且尖端锐利。在临床使用时,可以根据治疗区域肌层深浅选择不用型号的针体使用。肌层浅采用0.5x60型号的针具,肌层深采用0.5x100型号的针具。

为了进一步减轻该针具在使用时为用户带来的疼痛感,以及实现针具的方便携带保护。如图2、图3、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提供还包括套管3,所述套管3两端均开放;所述针体1与所述针柄2连接后位于所述套管3内部且可沿所述套管3内侧自由滑动,所述套管3的长度小于所述针体1与所述针柄2连接后的长度。进一步的,所述凸块的外侧面所在的圆形直径不大于所述套管的内径。所述套管的材质为高分子材料。该套管在针具不使用时,可以作为保护套使用,在使用时,可以实现指弹法进针,患者痛苦小。具体的,所述针体与所述针柄连接后的长度与所述套管的长度之差与进针深度相同。传统的针灸针与套管固定时,通常采用挤压片将针灸针与套管挤压连接,在使用时将套管位置放置好后,将挤压片取下保证针灸针可以在套管内自由活动,以便医务人员实现指弹法进针。这种方式虽然解决了针灸针与套管固定问题,但是挤压片使用后即被丢弃,经常出现随地乱扔破坏卫生环境的现象。为了解决针具与套管的固定问题,所述套管3的管壁上形成有l型槽口31,所述l型槽口31的竖直段一端延伸至所述套管的上端面且开放,所述针柄2的表面形成有横截面为t型的凸块21;所述凸块用于由所述l型槽口31的竖直段开放一端插入并旋转至所述l型槽口31的水平段内实现卡固连接。该t型的凸块21在具体设置时,可以相对向针柄靠近针体的位置,保证针体放入套管内后,针尖位于套管内侧,以便形成对针尖的保护。具体的,高t型的凸块的使用原理为,t型的凸块包括前端的挡块以及用于实现挡块与套管连接的连接段,使用时将连接段经由l型槽口开口处插入,然后旋转套管或者旋转针柄使连接段进入l型槽口的水平段内即可形成过盈配合的卡固。在使用时,将套管对准下针点后,反方向旋转针柄即可是连接段进入l型槽口的竖直段内,向上提起针柄使t型的凸块由l型槽口内取出,然后将针具整体放入套管内即可以采用指弹法进行进针治疗。

下面以在治疗颈椎病中使用本申请提供的针具为例,对本申请提供的针具结构的使用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选择针具型号

颈椎部位肌层浅,治疗时选择型号为0.5x60型号的针具,针具数量为两根,在颈椎棘突左右各一针。

定位

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患侧朝上,充分暴露颈胸部位,前胸垫一腰枕,头放于床前调孔前沿上。患者颈椎用力伸直,双肩放松,双肘关节弯曲前移,双手放于治疗床前外角处,医者站立于患者的左侧,左手拇食指触诊,首先触诊查找c7,于c7、c6、c5棘突下做一标记点,于标记点旁1.2厘米,上移0.8厘米做一标记点。

进针

于标记点处用碘伏棉球对皮肤消毒,左手持针使套管与皮肤垂直呈90度,右手持针柄旋转并上提将t型的凸块由l型槽口内取出,然后将针具放置于套管内。右手拇指采用指弹法将针尖迅速刺入皮下,将套管与针具分离,右手拇食指持针柄,改变针体方向,针尖朝上,向远心端,针柄向下向外,针尖向内向上,针体与皮肤呈35-45度角,缓缓进针,确保针体准确的刺入变硬条索,患者有酸胀感,医者进针有阻力时,可再缓缓进针,即可留针。颈椎棘突两侧各斜刺一针,两针呈倒八字形,斜刺深度为5.0厘米,待针敢消失后,可将针尖退出至皮下,可改变针体方向,从面刺入临近的条索,无需将针体拔出。同样有酸胀感即可留针。

出针

待针感消失后,可将针尖退出皮下肌层对浅层筋膜尖散扫呈90度左右两侧呈180度,散扫半径60毫米。再将针尖退出至皮下肌层向对侧散扫呈90度即可出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